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越驼峰(抗战史上的空运壮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美)威廉·凯宁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全面记录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汀江到云南的战略物资转运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上的举世瞩目的历史过程。展现了这条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为艰险的空中战略运输线的成功开辟,对于提供抗日作战急需物资的重大历史贡献,揭示出中美两国人民联合对抗日本侵略者的“生死”情谊。

内容推荐

公元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中美两大盟国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共同开辟了从印度的阿萨姆到中国的云南、四川的空中国际运输线。中美两国飞行人员飞越世界上最高最险的“驼峰”天险,完成了大量的空中运输任务,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驼峰行动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壮举。

本书不仅详细讲述了驼峰航线的来龙去脉和运输情况,而且还围绕着驼峰航线的问题在中美之间以及美国各个部门之间发生的背景做了交代,对中美日政治、外交等情况也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不仅对于研究二战军事战线的学者有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二战政治、外交方面的学者也有很高的价值。

目录

第1章 孤立的中国

第2章 驼峰行动开始

第3章 行动初期的失败

第4章 美国新的承诺

第5章 驼峰空运迅速扩展

第6章 大业务的时代

附录1 人名译名表

附录2  地名译名表

试读章节

第1章 孤立的中国

“驼峰”的故事其实真正存在着两个故事。第一个就是日本对中国的封锁,使得中国变成了一个“孤岛”;以及美国努力打破这个封锁使中国能够继续战斗的故事。另一方面,这也是个人、飞机、后勤处理以及成功地、大规模地解决战争中空中运输行动难题的故事。这个行动包括运输机群在印度和中国之间飞越驼峰,损失了许多飞机如同在中国的第14航空队的战斗机群同样是损失许多飞机的行动一样。这条供应线是战争中最长的一条航线。这条航线从印度到中国,是在三年中中国得到美国支持的唯一一条通道。

虽然日本早在1931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远东被公认是从1937年7月7日才正式开始的。那时日本军队通过一个突发事件,即从卢沟桥向东进攻中国的北方城市宛平。日本人选中宛平是因为它处在一条连接着重要的京津铁路西端以及京汉铁路北端的铁路线上。北京是中国的中心,并联系着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如果控制了这条路线就能使日本人把北京从中国的其他部分分离并使之孤立。事件开始就是日本军队迫使中国军队从该地区后撤。日本军队的最后目标是迫使中国北方从南京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控制下分裂出来,并在此建立一个就像1932年在中国东北炮制的“满洲国”那样的傀儡政权。

在卢沟桥事变后的谈判中,蒋介石政府愿意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但不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控制。当谈判还在进行时,日本军队就开始进攻并打败了在北京附近的中国军队,占领了京津地区。中国按照《仇国公约》并请求国际联盟出面解决,结果并不满意。这样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古都就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中日战争由此向中国的其他地区蔓延开来。中国没有选择,只有投入战争来保卫它的领土的完整。

日本军队希望获得一个快速和容易的胜利。当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向天皇汇报战争情况时,他预计战争将在一个月之内结束。但是他的期望落空了,他没有估计到他们的侵略引发了全中国的民族危机,在这个大的政治背景下使得一向软弱的中国政府反而变得强有力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闹独立的政治和军事集团共同支持南京的中央政府。中国在政治上得到了联合,这样就可以支持战争。

在既不能接受日本人的要求又不能获得国际支持的情况下,蒋介石准备投入一场长期的抗日战争。如果能够制止住日本人尽快获得胜利,他相信国际形势将可能变得对中国有利,这样就能够支持长期残酷的抗战。同时,蒋介石尽量努力完成他的“以空间换时间”的长期抗战的思想。早在1935年,他就写道:“抗击日本人的侵略,主要的战线将是在长江以南和京汉铁路以西地区;洛阳、襄阳一樊城、荆门一宜昌、常德作为最后的战线将继续战斗。四川、贵州和陕西三省组成核心地区,甘肃和云南省是大后方。”蒋的战略是逐步退入中国内地的山区,放弃不利于抵抗的平原和海岸线。他希望用中国巨大的空间的普遍战斗迫使敌人延长它的供应线和分散它的军队,使用这样的办法来抵消日本人在军事上的技术优势。中国人既可以攻击日本人暴露的供应线,也可以用游击战在空间和时间上消耗敌人的力量。

1938年11月,日本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广东和汉口等中国的中部地区以及上海一南京地区。也就是11个省份的主要地区和大城市、三个主要的江河、95%的工业、50%的人口。日本的将军们认为这场战争中国已经失败了,战争会很快结束。日本人的计划是把中国军队的主力包围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并消灭他们,从而彻底毁灭中国的反抗能力。1937年年底,中国军队在上海经过了壮烈的抵抗并损失了许多人员和装备之后,还是突破了日本军队的包围撤往内地,尽管蒋延误了他的总撤退计划很久的时间。

虽然蒋必须牺牲他最好的军队和实际上已经消耗了他的几乎所有装备,但是他的逐步向内陆后退的战略还是基本上取得了成功。蒋和中国人民也明确地在台儿庄、郑州、上海攻防战等战役中表现出了抗日意愿。三个月的上海攻防战,使日本军队损失了4万人,中国军队损失了25万人。中国在西部的山城重庆建立了陪都。

蒋在平原的逐次抵抗作战并没能够阻止日本军队的进攻,但是同时,日本军队也没有能力渡过蒋建立的内地防卫天险——江峡和峡口。双方开始僵持起来,战争变成了消耗战。从1938—1945年,双方都只有很少的地区易手。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战前,中国的生产力也是微不足道的。1936年,中国的粗铁产量仅仅是87万吨,而另一种战争重要的物资——石油,估计中国的生产能力每天只有数百千克。中国能够生产一些质量较好的轻武器,但是完全没有生产重装备如卡车、坦克、大炮或者飞机的能力。战争爆发后,甚至连一些基本的东西如子弹都供应不足了。随着战争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国政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它的必须撤到后方安全地带的工厂。到了1939年1月,差不多有三百多个工厂被迁往内地。在上海进行的保卫战就是为了把机器转移出来,但是损失了大量的军队和装备使得这个目的变得没有什么价值了。现在中国开始为它的过去的老政策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个政策就是以牺牲基础工业的发展来换取获得军需品和工业品的高速增长和军事工业的建设。

虽然中国试图重新建立它的工业以支持战争的需要,但是它面临三个严酷的事实:第一,它本身的军需品生产大量依赖进口的原料;第二,它的生产根本不能满足自己的战时需要,因此抗战急需外国的军需品;第’三,由于中国按照自己的所谓防御计划在难于到达的遥远内地建立政府,外国的供应和原料到达中国军队和工厂手中就更加费事费时。在1937年7月至1938年11月间,每月大约有69 000吨物资从香港运到中国,另外每月还有200吨的供应通过河内运到中国,河内通过铁路和公路与云南的昆明相连。1937年以后,苏联的援助物资从土库曼斯坦铁路末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新疆到达中国的北方。这条路线比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来了更多的战争物资。除此之外,有6万吨的弹药从苏联的黑海基地敖德萨运到中国。

P1-10

序言

中国的空中生命线是太平洋战争剧目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这种援助最终起到了成功的军事影响,但是它构思拙劣、毫无计划的政治目的最终却失败了。军事行动或是其他行动经常如此,计划大多是临时权宜地制定的。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是英国的一个不情愿的盟国;当然,在1940年,英国有比中缅印战区更为紧迫的事情。结果,政治合作的需要迫使英国对抗日本。此项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的华盛顿会议就开始了,这就成为了太平洋战争头几个月里盟军很不成功的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美国那时可以公开它的援助事务,但是由于战争的头四个月东南亚岛屿的失陷,迫使美国撤退到离夏威夷很近的中途岛,但是在战争爆发时的头几个小时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军舰就被摧毁了。这样,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美国愿意,但已经没有能力去保护大英帝国的印度属地。罗斯福总统将对付希特勒德国放到他的一系列事务中的最重要的地位上,丘吉尔自然是同意这个计划了。在这一系列的事务中最末尾的才是中缅印战区。

当缅甸随着日本人侵略东南亚之后很快沦陷时,国民党政府就被孤立在它的重庆堡垒中。美国开始领导了从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为蒋介石空运物资的空中行动,即所谓的“驼峰空中运输线”,目的是希望中国不要向日本屈服而继续留在战争中。而更重要的是,将相当数量的日本军队牵制在中国使之不能调往别的战区。因此罗斯福必须维持住驼峰空运行动,尽管当时,即1942年春天美国甚至没有更多的飞机用来保卫自己的西海岸免受进攻。

保卫重庆这个要塞的盟军将领是“醋瓶子”史迪威。他很反感蒋介石,对蒋介石经常表现出轻蔑和粗鲁的态度以及好斗的风格,因为他不喜欢和蒋介石配合。罗斯福认识到蒋在和日本人作战上是非常勉强的,但是他也看到了史迪威没有看到的方面:虽然蒋的政权腐败,但是蒋的存在本身非常重要。1944—1945年英国人在缅甸开始了攻势,最后盟军在缅甸对日本人展开的扫荡行动,都是把日本军队困在中国大陆的这个军事战略的一部分,这样才能通过在太平洋岛屿的越岛作战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双重性的角色:一方面他知道抛弃蒋和在缅甸的英国人,只能延长战争并使美国的重要盟国反感;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这个腐败政权消耗了数百万的美元和物资,而且给予蒋政权的物资支持也不是能促使它成为日本人的一个有力对手的好办法,因为在重庆的国民党政权已经证明完全不是一个具有民主观念的政权,而盟军就是为了《大西洋宪章》中体现的民主理想而奋战。至于大西洋方面,盟军正在苦战。因此,保持英国人在印度和缅甸的角色就是很重要的事了。丘吉尔通过动人的演说来咒骂罗斯福,也许后者认为英国人,至少是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没有在战后给予当地人独立和民族自决权的意图。而罗斯福由于对中国和东南亚地理的无知,对此说了许多废话。

虽然驼峰行动是一个战术上的成功,但是它既没有给大英帝国的印度,也没有给国民党政府任何他们所想要的。尽管美国在战后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然而古老中国的情况已多次警告美国政府:即使从中国人的眼光看,蒋早在很久以前就丢失了这个被称之为“上天的重任”。英国工党在1945年的胜利至少减轻了美国试图迫使英国撤出印度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

威廉·凯宁讲述了飞越驼峰的冒险行动和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着国民党政府生存的那些机组人员的故事。毫无疑问,如果不是航线一直保持不断的话,那么蒋介石可能将因美国违约而向日本屈服,那么太平洋战争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快的取得胜利。如果中国退出战争,数十万日本军将被解脱出来而在其他地区发挥巨大作用。因此,驼峰航线必须维持。虽然蒋介石没有很好地和日本人作战,但是美国的飞行员还是用生命给予了他第二次机会,这就是1945年的胜利。但是蒋介石把这个机会丢失了。这已经是一个众人皆知的老调了。这个国民党政权,虽然十分勉强,但是毕竟是坚持和日本人作战。就在日本投降的欢呼声中,他们却在四年的内战中很快将政权拱手让给了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但是美国人却对国民党人十分着迷,并不十分情愿地使自己卷入不惜余力地支持蒋介石的漩涡之中,但是以后同样是不情愿地,却是十分恰当地抛弃了过去的盟友而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修好。罗斯福的观点被杜鲁门同样是很不情愿地继承了,这就是不能一心一意地支持蒋。这是一个悲剧,这对那些并不想分享他们政治主子的权利的豪爽而果敢的飞行人员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他们驾驶着过时的老飞机飞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时毫不犹豫。

悉尼·L·迈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