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悲剧的诞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作者 (德)尼采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尼采对20世纪以来的思想界、文化界影响巨大。他的著作语言优美流畅,闪烁着灿烂的思想光辉,既出惊人之语,一针见血,又善用隐喻和暗示,发人深省。他谈论问题从来不面面俱到,但是却处处体现出逻辑的严密性。

本书选择了尼采各个时期主要著作中的一些很有意思的章节。阅读这些章节,不仅能看到尼采最有代表性的精辟思想,而且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字风格,从而不仅认识他作为哲学家的一面,而且也感受他作为文学家、文体学家、语言大师的一面。

内容推荐

尼采对20世纪以来的思想界、文化界影响巨大。他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哲学、宗教、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他的著作既可以当做学术论文来读,也可以当做格言、警句、箴言来读,更可以当做散文来读。译者遴选了尼采的4部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历史对人生的利弊》、《漫游者和他的影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精彩篇章,将其辑录书中。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看到尼采最有代表性的精辟思想,而且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字风格;不仅可以认识到他作为哲学家的一面,还可以感受到他作为文学家、散文家、语言大师的一面。

目录

悲剧的诞生

历史对人生的利弊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试读章节

如果我们不仅具备逻辑的洞察力,而且达到了观察的直接可靠性,认识到艺术的继续发展同日神倾向和酒神倾向的二元性有关,那我们就会为美学赢得颇多收获:这就好像人的世代相传在连续的斗争中和阶段性出现的和解中依赖于性的二元性一样。日神、酒神这些名称,我们是从希腊人那里借用来的。希腊人不是以概念,而是以他们的神祇世界极其清晰的形象,使得明智者能听到他们艺术观察的意味深长之奧秘。我们的下述认识同希腊人的两位艺术之神——日神和酒神有关,就是说,在希腊世界里,按照起源和目的,在日神的造型艺术和作为酒神艺术的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对立:两种如此不同的本能并肩而行,它们多半处于相互间的公开冲突中,并且相互之间不断引发更为强有力的新生命,为的是在新生中永远维持那种对立间的斗争,它们共同涉及的“艺术”一词,只是起了表面上的调和作用;直到最后,它们才通过希腊“意志”的一种形而上的神奇作用显得好像彼此结合起来,正是在这种结合中,最终产生了雅典悲剧这种既是酒神的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

为了使我们了解这两种本能,让我们首先把它们想象成梦和醉这两个分开的艺术世界;在梦和醉的生理现象之间也可以像在日神和酒神之间一样,看到一种相应的对立。按照卢克莱修‘的看法,庄严美妙的神祇形象首先是在梦中出现在人类灵魂面前,伟大的雕塑家是在梦中看见了超人之生灵令人陶醉的肢体构造的,而希腊诗人为了了解诗歌产生的秘密,同样会提出梦的问题,同样会像《名歌手》中的汉斯·萨克斯那样做出教诲:

我的朋友,说明并留意自己的梦,

那正是诗人的工作。

请相信我,人的最真实的幻想

在梦中为他呈现:

一切诗歌艺术和诗歌创作

不过是真实幻梦的显示。

每个人在缔造梦幻世界方面都是完全的艺术家,这种梦幻世界的美丽外表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是的,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也是诗的重要的一半。我们享受着对形象的直接理解,所有的形式都在同我们说话,没有无关紧要和不必要的东西,就是在梦的现实最栩栩如生的时候,它也还是给我们一种朦胧的外表之感:至少这是我的经验,为了说明这种经验的经常性,甚至正常性,我可以提供一些证据和诗人格言。哲学家甚至有这样的预感:在我们生活与存在于其中的这个现实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全然不同的现实,所以它也还只是外表而已。叔本华直率地把这样的能力,即有时感觉人和万物都是纯粹的幻影或梦中形象的能力,描绘成哲学才能的标志。正如哲学家探讨存在的现实一样,艺术上敏感的人探讨梦的现实:他仔细观看,喜欢观看,因为他根据梦中的形象来解释生活,为生活而练习梦中的事件。他以全部的理解力体验到的,不仅是愉悦美好的形象,还有严肃、阴暗、伤心、阴沉的画面,突然的压抑,意外事件的捉弄,诚惶诚恐的期待……总之,是整部活生生的《神曲》,连同其中的“地狱篇”,从他身边经过,不只是像皮影戏一样——因为他在这些场景中一起生活,一起受苦——但是仍然不免有那种短暂的外表之感。也许有些人像我一样记得,在梦中遇到危险或受到惊吓时,偶尔也会壮着胆子,大声说:“这是一个梦!我要把它做下去!”有人还向我说起过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连着三四夜把同一个梦的因果关系继续下去。这些事实清楚地证明,我们最内在的本质,我们大家的共同基础,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急迫心情亲身体验着梦。

这种梦中体验愉悦的急迫心情,同样由希腊人在他们的日神身上表达出来:作为一切造型力量的神,日神同时也是预言之神。从根本上来说,他是“照耀者”,是光明之神,但他也统治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表。这是更高的真理,是与无法完全理解的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美满世界,是对在睡梦中起治疗作用和救援作用的自然天性的深入意识,同时又是预言能力的象征性比拟,尤其是艺术的象征性比拟,由于这点,人生才成为可能,并值得一过。然而,即使是梦中形象要避免外表作为粗陋现实欺骗我们的病理效果也不可违背那种精细的线条——在日神的形象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那种适度的约束,那种对疯狂刺激的解脱,造型之神的那种充满智慧的宁静。他的目光,追根溯源,一定是“明媚阳光”;即使在生气和闷闷不乐的时候,也有着美丽外观的庄严。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I,第416页上关于藏身在摩耶之幕下面的人所说的话,从一种异乎寻常的意义上来讲,也适用于日神:“正如一个水手,在一望无际的怒海上驾着一只小船,山一般的波涛在起伏咆哮,他却信赖这微小的一叶扁舟;一个个安然在充满痛苦的世界正中坐着的人也就是这样信赖着个性化原则(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关于日神,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他身上,那种对个性化原则毫不动摇的信赖和藏身于其中的那种平静安坐精神得到了最庄严的表达,人们甚至想把日神看作个性化原则的崇高神像,从其表情和目光中,让“外表”的全部情趣、智慧,连同它的美,来同我们说话。

在同一处,叔本华向我们描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当人突然怀疑起对现象的认识形式,使充足理由律在其任何一种形态下似乎都遇到了例外时,他就会产生这种恐惧。如果我们再给这种恐惧加上个性化原则的破坏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喜悅的陶醉,那么我们就可以看一眼酒神倾向的本质了。这种本质通过醉的比喻,被放到了最接近于我们的地方。不是由于所有原始人和原始民族在颂诗里谈到的那种麻醉饮料的影响,就是因为春天不可阻挡地来临,使整个自然欢欣鼓舞,充满春天气息,那种酒神的激情就此苏醒,随着这种激情的高涨,主体淡出,进入完全忘我的境界。在德国的中世纪,受同样的酒神强力的支配,人们甚至越来越多地聚集在一起,到处载歌载舞:在这些圣约翰内斯舞蹈病患者和圣维托斯舞蹈病患者身上,我们又认出了古希腊酒神歌队及其在小亚细亚的史前史,乃至古巴比伦和放纵的萨凯恩节。有些人由于缺乏经验或麻木不仁,自以为很健康,嘲讽地或怜悯地避开这样一些现象,犹如避开“大众疾病”一样。可是这些可怜虫没有意识到,当酒神崇拜者的灼热生活在他们身边沸腾的时候,他们的“健康”会显得多么像死尸般、幽灵般惨白可怖。

P2-5

序言

尼采对20世纪以来的思想界、文化界影响巨大。他的影响体现为多方面的,包括哲学、宗教、政治、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他的著作既可以当做学术论文来读,也可以当做格言、警句、箴言来读,更可以当做散文来读。他的著作语言优美流畅,闪烁着灿烂的思想光辉,既出惊人之语,一针见血,又善用隐喻和暗示,发人深省。他谈论问题从来不面面俱到,但是却处处体现出逻辑的严密性。从表面看,尼采的著作都可以叫做散文,论题很散,似乎都是有感而发,但是,恰如任何优秀散文那样,其内在逻辑是非常严密的,文字背后的涵义既丰富又统一。他的著作大多分为卷(或部分)、章、节,无论从大的方面还是小的方面讲,论题都相对集中,但是由于他的博大精深,他往往旁征博引,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所以初一看,便有“散”文的感觉。但是,这正是尼采的风格,需要我们去认真去捉摸、把握他引经据典的优美文字背后的丰富内容和思想逻辑的统一性。当我们真正领悟了他的思想内涵时,我们会为他语言的张力和精妙拍案叫绝。

本书选择了尼采各个时期主要著作中的一些很有意思的章节。阅读这些章节,不仅能看到尼采最有代表性的精辟思想,而且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字风格,从而不仅认识他作为哲学家的一面,而且也感受他作为文学家、文体学家、语言大师的一面。

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好理解尼采散文的深刻内涵,我在这里想对尼采的思想做一番简单的阐释。尼采关于“上帝死了”、强力意志、永恒轮回、超人等基本论点构成了他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方面,也是他十分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西方后现代思想家的方面。当代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甚至称他为“进入后现代性”的“转折点”。他思想中的后现代因素最集中地体现为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具体说起来包括对真理的质疑,以及非历史化、非道德化的倾向。

在真理观上,尼采用“上帝之死”否定了终极真理的存在,用强力意志理论动摇了一般真理的基础。尼采宣告“上帝死了”实际上是宣告了形而上学思考中“第一因”的死亡。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上帝是作为终极真理的代表而存在的,只有有了这样一种终极的存在,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才能得到肯定。而尼采用强力意志取代了上帝作为一种最高存在的地位,无处不在的上帝变成了无处不在的强力意志,但是强力意志又不是一种存在,因为尼采认为,世界上没有存在,只有生成,强力意志只是生成中一种求强力的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最广的意义上,强力意志标示着各种没有最终结果但始终有方向的力的展开。每一种力,每一种能量,无论它是什么,都是强力意志——在有机世界(冲动、本能、需要),在心理与道德世界(欲望、动机、观念),在无机世界本身——因为‘生命只是强力意志的一种特殊情况。”所以,强力意志理论在世界各个领域全面动摇了一般真理的基础,在一切都处于飘忽不定状态的情况下,你要用相对来说固定不变的观念和语言去把握,简直是不可能的。因而,在尼采看来,没有事实,没有真理,只有解释。最高的强力意志就是“把存在性质的印记打在生成之上”。人们需要存在作为解释的基础,强力意志给了人们这样一种基础,只是这种基础是虚构的,因为强力意志本身也是一种解释。于是,真理是一种解释,历史是一种解释,它们是否有永恒的、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受到人们的怀疑。在这样的情况下,非道德化倾向和虚无主义的产生也是必然的。但是,尼采试图用“永恒轮回”的观点和透视主义的方法来找到价值。他说:“一切都复归,这是一个生成的世界对存在的世界的最极度的接近。”他的“永恒轮回”作为强力意志的透视图而出现,“给予一个根本上被解释为生成的世界的世界以它所能有的最高价值。这种透视图使生成的世界永恒化,依据的却是在全部历史上使其贬值的同一个观点——即:关于一个存在的世界的虚构的观点。于是价值得到了双倍的翻转。”在尼采看来,解释是意义的引入,是高度个人化、高度创造性的事情,个人最终是从自身得到其行为的价值。正是由于解释的这种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所以尼采认为,解释中的所谓“客观性”并非“无利害的观照”。在他看来,“只有一种透视的观看,只有一种透视的‘知’;我们越允许带有更多的感情来谈论一件事,我们就能用越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来观察一件事,我们关于这件事的‘概念’,我们的‘客观性’,就越完全。”有学者指出,“关键问题是,对于尼采来说,没有单一的最佳叙述,因而也没有单一的最佳归类。其中没有一样可以排他地声称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是客观上正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尼采认为只有程度和等级的细微差别将真与伪区分开。真理的标准都是很个人化、很表面化的,价值和道德也是如此。于是尼采提倡向希腊人学习,因为他们“是肤浅的——出于深刻!”‘也就是说,知道谬误、虚假、虚无主义等不可避免,但不去深究,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审美地看待人生,为的是能够生存下去。然而,人类如果老是停留在表面上,又如何进步呢?尼采以超人哲学做出了回答。人类有许多局限,因为这些局限,人们陷入无休止的争吵甚至战争中,互相指责对方不正确不道德,无论对真理还是对道德的看法中,都包含着个人的偏见,个人的局限性。所以,关于真理和谬误,道德和不道德,实际上有许多个人化的标准,莫衷一是。只有超越真理和谬误,道德和不道德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才能冲破人类自身的局限。所以尼采的“超人”是非真理、非历史、非道德性质的。

尼采思想中的这些后现代因素很容易得到当今后现代思想家的认同,因为这些思想家的一些基本观点,也是后现代思想倾向中最基本的观点,已在尼采思想中初露端倪。而且,尼采与这些后现代思想家的相似性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观点,他们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中也非常相似。例如在对一些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政治现象、语言现象、思想倾向等的分析和批判中都显示出惊人的相似性。当然,尼采和后现代思想家之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尼采在翻转了价值之后,还试图以强力意志和超人取代认识论和价值论中“上帝”的地位。而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往往满足于解构一切,不是“将‘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审美的,认识论的,或哲学的理想”,就是“将当下的文化形势作为他们无力改变的东西来接受”。

尼采思想中的这些后现代因素影响到他的方法论和他的写作风格。由于尼采认识到语言无法真正把握、描述“真理”,或者说,其试图把握与描述的对象,但是他要想表述任何东西又离不开语言,所以他只能转向语言中具有诗意的那一部分,即具有张力的那一部分,避免使用贫乏的语言,因为语言本来就无力把握其描述对象,贫乏的语言就更无力把握了。他在方法论上也受到这种诗意转向的影响,把认识论中需要反复论证的道理诗意地表述出来。他在语言表述和写作风格上主要选择了隐喻、讽刺和格言式的片段。

尼采认为,建构隐喻的冲动是人的基本冲动,是无法抑制的。尼采在论悲剧的时候,不仅强调了悲剧乃至一般艺术的形而上的慰藉作用,而且强调了艺术地理解世界的方法,这就是通过隐喻等途径来理解世界。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提到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梦、醉、自由精灵、上帝、影子、漫游者、查拉图斯特拉、鹰与蛇、超人、潘多拉之盒、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由精神到骆驼到狮子到小孩的三种变形等等,都是隐喻。按照英国文论家理查兹的理解,隐喻的主要用途在于扩展语言。尼采正是使用了这种富有张力的语言,才博得了这么多人的同情,在他们身上喚起了共鸣,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尼采一般不赞成讽刺,他认为讽刺是一种坏习惯。但是他又认为,“讽刺只有作为老师同各种学生打交道时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才是合适的。”他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教育手段,将他自己的思想以印象深刻的方式传授给他的读者。他的讽刺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你感觉不到他在讽刺,可他实际上说的是相反的东西;有时候你感觉他在强烈地挖苦,可实际上这只是出于好意的振聋发聩;有时候你感觉他尖刻得近乎疯狂,可实际上他也只是出于无奈;有时候你感觉不到他讽刺中含有的幽默,可一旦你理解了他的幽默或双关语,你会十分赞叹他那种大师级的幽默。对尼采了解不深的人往往看不出他的讽刺,只有深入进去,才会为他讽刺中包含的丰富思想和意味而折服。尼采这种个性化的手法大大丰富了他的语言。

由于尼采反对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以他的大部分著作都不是采用长篇大论的论著形式进行说理和论证,而是一小节、一小节地有感而发,针对某个问题,语出惊人地提出一反传统思维模式的新观点、新看法、新视角,采用类似于警句和格言形式的精悍小短文,一面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一面批驳错误观点,在批驳中更加确立自己论点的地位。他的这种小短文有点像中国古代思想家阐发思想时所采用的形式,不同于西方哲学论著通常使用的分析综合方法。他深知西方传统的分析综合方法的弊病和局限,知道它往往带来以偏概全或机械论的结论,而且在分析时经常把每个方面孤立起来看,造成其独立存在的假象,所以他有意识地向东方思维方式靠拢,以示和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决裂。另外,他已深刻地看到了语言在传达意思和感受方面的局限性,所以他不求一板一眼地把什么都说清楚,却经常用挥洒自如的明喻、隐喻和讽喻,使文字更加生动,并具有感悟性。

尼采散文正是在这些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恒达

书评(媒体评论)

尼采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颠倒了世俗的观念,以自己的新思想征服了世界。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哲学,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

——德国著名哲学家 汉斯克·伯兰蒂特

尼采的思想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他热爱生命,肯定人的价值,并且视自然界为唯一真实的世界,他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法国著名哲学家 翰尼克·杰斯克

在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尼采占着中心的席位。如果没有尼采的话,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并且,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结论,听来也像是尼采遥远的回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考夫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