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做事效率相差很大。即使智力相同,也会因为做事的效率不同,而取得迥异的成就。如果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合理地调整和改变自己,就可以提高效率。
应该怎样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本书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入手,讲述有助于我们提升效率的各种心理规律。指导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或思考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事半功倍的心理学--提升效率的54项法则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朱彤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和人的做事效率相差很大。即使智力相同,也会因为做事的效率不同,而取得迥异的成就。如果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合理地调整和改变自己,就可以提高效率。 应该怎样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本书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入手,讲述有助于我们提升效率的各种心理规律。指导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或思考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入手,讲述有助于我们提升效率的各种心理规律,指导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或思考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愿它能够成为读者了解自己和提高效率的好帮手。 目录 第一章 方法篇 1.可见目标定律——制定够得着的目标 2.最后通牒效应——规定完成任务的期限 3.注意的稳定性(一)——专注,效率才高 4.注意的稳定性(二)——换个事做,可摆脱厌倦 5.记忆系统性定律——把知识系统化再记忆 6.过度学习理论——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7.短时记忆容量——把记忆的内容分成7个单位 8.反馈效应——及时总结反馈,才能不偏离航向 9.思维外化——把想法描述出来 10.大脑的训练——左右脑同时开动 11.“热身”法则——用简单工作来“热身” 12.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学习和自己有关的知识 第二章 观念篇 13.手表定理——做人处事只能选择最高原则 14.格式塔定律——从整体考察事物 15.注意选择性定律——别关注太多领域 16.迪斯尼法——用三种角色进行思考 17.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会错过机会 18.时间成本原则——你的时间值多少钱 19.定势思维——思维不能僵化 20.满意原则——不必完美,满意即可 21.不值得定律——你做的事值得吗? 22.选择适度原则——选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23.功能固着心理——发现物品的新用途 24.定位效应——你的定位正确吗? 25.优势效应——向你的优势方面发展 26.权威效应——别让权威绊住了你的脚步 第三章 情绪篇 27.成就动机——“动机”是你的“发动机” 28.态度的重要性——端正做事的态度 29.德西效应——兴趣比报酬更重要 30.灵感的酝酿——当思维卡壳时,先放一放 31.心理疲劳——情绪好,就不容易疲劳 32.应激心理——保持适度的紧张 33.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宣泄出去 34.延迟满足——放长线钓大鱼 35.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真棒!” 36.普雷马克原理——做完了给自己一个奖赏 37.沉没成本——别因为已经付出,就要付出更多 38.下坡容易定律——没有约束,就会放纵自己 39.自我意象——你怎样看待自己 40.归因理论一怎样解释你的失败 第四章 生理篇 41.身体状态的重要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42.生物钟原理——不同时间做不同的事 43.感官协同效应——多使用感官,学得会更好 44.神奇的直觉——直觉可能直达目标 45.“安德那林高度兴奋综合症”——强刺激之后的放松 46.运动的活力——运动可以刺激大脑 第五章 环境篇 47.环境的影响——营造有利于效率的环境 48.感觉剥夺定律——生活丰富多彩,思维会更加活跃 49.对比效应——不比不知道 50.投射效应一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 51.模仿的作用——找一个学习的榜样 52.观众效应——单独做事还是和别人一起做事 53.竞争的刺激——在竞争中刺激自己的能力 54.异性效应——和异性搭配干活更出色 试读章节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似乎有点牵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因此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然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对此作了如下解答:“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开始时,我不懂得这个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长距离的路程,被他在心理上分成了若干个比较短的路程,这样,心理压力就减轻了。每时每刻,心里想的只是怎样实现眼前的小目标。这样跑起来就更有信心,也跑得更快了。 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万丈高楼平地起”,因为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大事情一下子做起来比较难,但是把它分成小事情一件一件去做,就会容易些。 有一个中学生每天喜欢睡懒觉,在6:30起床。爸爸强迫他每天早晨5:30起床,6:00起读英语。一下子提前了1小时,他感到很难。妈妈就出面调停,允许他6:15起床,他就轻松答应了。半个月后,妈妈又让他提前15分钟起床,他又同意了。这样到了两个月,他终于能在5:30起床了。 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曾说:“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自己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而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写。整整6个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书自然就写成了。” 一个接一个地实现若干个小目标,要比一口吃出个大胖子更容易。著名销售员乔·坎多尔弗曾说过:“作为一名销售员,你必须为自己建立能够达到的实际目标。当你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把目标再提升一点,然后再努力去达到。如果你仅仅建立了长期目标,而没有建立相应的中、短期目标,那么长期目标就会变得遥遥无期,甚至难以达到,它会使你泄气,甚至撒手作罢。” 譬如,你是一个销售员,决定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20万元,平均每个月的销售应该达到10万元。那么,为了达到这个业绩,你应该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根据你以往的业绩,平均一家的销售额是5000元;如果要达到目标的话,就必须销售20家。再调查过去的资料,你发现,拜访5家才有l家成功的几率。这样一来,你每个月必须拜访100家顾’客,平均每周25家,每天4家。但是,为了获得4家商谈的机会,应该把被拒绝的几率也计算进去,因此,你每天必须拜访8家以上的顾客。这样,每天访问8家顾客,便成为你每天行动的目标。 但有时在工作中,并不那么容易确认工作完成的程度,因为工作的完成程度不只包含“量”,也包含“质”的方面,有时很难单纯地统计。比如,为了一个研究花了几十个小时还看不到成果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工作完成的进度不能用数字图表表示,我们可以用容易显现的方式来计算它。比如考会计师的时候,根据完成的程度,可以作一份“红色进度表”,把成果视觉化。就是用一张B4纸,在上面划方格,横隔为8个等份,然后在每个等份的左边一一列出考试的各个科目,最后一格为合计;再在每个科目右边的方格列出重要章节,详细记录其中内容;最后,再根据完成程度,用红色签字笔把读完的科目划掉。根据这份进度表,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知道自己做了多少。这会加强完成目标的欲望,从而提高我们的效率。 P4-6 序言 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的高低。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培养与训练。 你是否感到工作量日渐加大,力不从心?你是否感到过虽然特别努力,但是工作绩效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人和人的做事效率相差很大。即使智力相同,也会因为做事的效率不同,而取得迥异的成就。 当我们的工作量不是很大时,也许不能明显感到提升效率的必要;但是当我们的工作量逐渐加码,使我们越来越难以应付时,怎样提升效率就一定会提上我们的日程。 每个人的工作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都必须过提升效率这一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效率,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呢? 许多书中已经讲过一些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而此书要讲的是:怎样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怎样通过改变自己的心理态度、思考方式、身体状态或者情绪状态,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我们应怎通过改变自己来提升效率。 那么,心理是怎样影响效率的呢?根据人的心理特征,某些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通过脑力活动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如果树立了某些正确的观念,会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快取得成果;人的情绪会影响效率,因此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做事情才会有更强的动力和劲头;身和心是一体的,身体状况会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到效率;另外,环境也会通过对心理的影响,左右我们做事的效率。 俗话说,知己者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够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具体来说,从本书中你会了解到一些平时或许没注意到,但会影响我们做事效率的心理规律,比如: 你的效率低下,也许不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好,或者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而是由于你的内心里积压了一些不良的情绪。这种情绪使你状态萎靡,缺乏活力,结果效率低下。这时你要学习的也许不是怎样改善工作的方法,而是怎样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正常的状态。 很多时候你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人的心理规律,这时你要做的也许不是继续想下去,而是暂时停下来,放松一下,去做点别的。也许在不经意之间,你的灵感可能会像不速之客一样来光顾你,使你“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为灵感的规律是:只有在人不疲劳、比较轻松和愉快的时候,灵感才更容易光顾。 当你的状态不好时,比如出现不自信、恐慌、消沉的时候,最简单改变自己状态的办法也许不是别的,而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诫自己:“糟糕的情况很快会过去!我的能力没有问题,我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一定能突破这个困境!”等等。在很多时候,这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摆脱不良状态的方法。 又如,有时候我们做一项没有多少兴趣但是收入却很不错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工作劲头越来越差,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心理学上的“德西定律”告诉我们:兴趣,而不是金钱,才能成为我们做事的持久的动力。因此,为了在事业上有更长久的发展,我们应该尽量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寻找一些乐趣,这样才能使我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心理规律对于提升效率的奇妙的影响。 本书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入手,讲述有助于我们提升效率的各种心理规律,指导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或思考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愿它能够成为读者了解自己和提高效率的好帮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