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演义(上下嘉靖本珍本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罗贯中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残暴奸诈的曹操,一身正气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周瑜和司马懿。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既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又在我国小说史上起过开创性作用: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而且是由文言小说过渡到白话小说、短篇平话小说过渡到长篇章回小说的桥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三国演义》,我国长篇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可能要推迟若干年。仅凭这一点,它在我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不仅如此,它更避免了一般开创者所难免的幼稚与粗糙,以精品的面貌展现于世人,达到了我国小说的最高水平,与后来产生的《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典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还应该指出的是,《三国演义》还开辟了一条熔历史与民间传说于一炉、集民间艺人与文人智慧于一体、内容则亦实亦虚的创作道路,成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乃至神魔小说效法的楷模。无怪乎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学名著,而且突破国界,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目录

一 祭天地桃园结义

二 刘玄德斩寇立功

三 安喜张飞鞭督邮

四 何进谋杀十常侍

五 董卓议立陈留王

六 吕布刺杀丁建阳

七 废汉君董卓弄权

八 曹孟德谋杀董卓

九 曹操起兵伐董卓

十 虎牢关三战吕布

十一 董卓火烧长乐宫

十二 袁绍孙坚夺玉玺

十三 赵子龙磐河大战

十四 孙坚跨江战刘表

十五 司徒王允说貂蝉

十六 凤仪亭布戏貂蝉

十七 王允授计诛董卓

十八 李催郭汜寇长安

十九 李催郭汜杀樊稠

二十 曹操兴兵报父仇

二十一 刘玄德北海解围

二十二 吕温侯濮阳大战

二十三 陶恭祖三让徐州

二十四 曹操定陶破吕布

二十五 李催郭汜乱长安

二十六 杨奉董承双救驾

二十七 迁銮舆曹操秉政

二十八 吕布夜月夺徐州

二十九 孙策大战太史慈

三十 孙策大战严白虎

三十一 吕奉先辕门射戟

三十二 曹操兴兵击张绣

三十三 袁术七路下徐州

三十四 曹操会兵击袁术

三十五 决胜负贾诩谈兵

三十六 夏侯悖拔矢啖睛

三十七 吕布败走下邳城

三十八 白门曹操斩吕布

三十九 曹孟德许田射鹿

四十 董承密受衣带诏

四十一 青梅煮酒论英雄

四十二 关云长袭斩车胄

四十三 曹公分兵拒袁绍

四十四 关张擒刘岱王忠

四十五 祢衡裸体骂曹操

四十六 曹孟德三勘吉平

四十七 曹操勒死董贵妃

四十八 玄德匹马奔冀州

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五十 云长策马刺颜良

五十一 云长延津诛文丑

五十二 关云长封金挂印

五十三 关云长千里独行

五十四 关云长五关斩将

五十五 云长擂鼓斩蔡阳

五十六 刘玄德古城聚义

五十七 孙策怒斩于神仙

五十八 孙权领众据江东

五十九 曹操官渡战袁绍

六十 曹操鸟巢烧粮草

六十一 曹操仓亭破袁绍

六十二 刘玄德败走荆州

六十三 袁谭袁尚争冀州

六十四 曹操决水淹冀州

六十五 曹操引兵取壶关

六十六 郭嘉遗计定辽东

六十七 刘玄德襄阳赴会

六十八 玄德跃马跳檀溪

六十九 刘玄德遇司马徽

七十 玄德新野遇徐庶

七十一 徐庶定计取樊城

七十二 徐庶走荐诸葛亮

七十三 刘玄德三顾茅庐

七十四 玄德风雪访孔明

七十五 定三分亮出茅庐

七十六 孙权跨江破黄祖

七十七 孔明遗计救刘琦

七十八 诸葛亮博望烧屯

七十九 献荆州粲说刘琮

八十 诸葛亮火烧新野

八十一 刘玄德败走江陵

八十二 长阪坡赵云救主

八十三 张益德据水断桥

八十四 刘玄德败走夏口

八十五 诸葛亮舌战群儒

八十六 诸葛亮智激孙权

八十七 诸葛亮智说周瑜

八十八 周瑜定计破曹操

八十九 周瑜三江战曹操

九十 群英会瑜智蒋干

九十一 诸葛亮计伏周瑜

九十二 黄盖献计破曹操

九十三 阚泽密献诈降书

九十四 庞统进献连环计

九十五 曹孟德横槊赋诗

九十六 曹操三江调水军

九十七 七星坛诸葛祭风

九十八 周公瑾赤壁鏖兵

九十九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一百 关云长义释曹操

一百零一 周瑜南郡战曹仁

一百零二 诸葛亮一气周瑜

一百零三 诸葛亮傍略四郡

一百零四 赵子龙智取桂阳

一百零五 黄忠魏延献长沙

一百零六 孙仲谋合淝大战

一百零七 周瑜定计取莉州

一百零八 刘玄德娶孙夫人

一百零九 锦囊计赵云救主

一百一十 诸葛亮二气周瑜

一百一十一 曹操大宴铜雀台

一百一十二 诸葛亮三气周瑜

一百一十三 诸葛亮大哭周瑜

一百一十四 耒阳张飞荐凤雏

一百一十五 马超兴兵取潼关

一百一十六 马孟起渭桥六战

一百一十七 许褚大战马孟起

一百一十八 马孟起步战五将

一百一十九 张永年反难杨修

一百二十 庞统献策取西川

一百二十一 赵云截江夺幼主

一百二十二 曹操兴兵下江南

一百二十三 玄德斩杨怀高沛

一百二十四 黄忠魏延大争功

一百二十五 落凤坡箭射庞统

一百二十六 张益德义释严颜

一百二十七 孔明定计捉张任

一百二十八杨阜借兵破马超

一百二十九葭萌张飞战马超

一百三十刘玄德平定益州

一百三十一 关云长单刀赴会

一百三十二 曹操杖杀伏皇后

一百三十三 曹操汉中破张鲁

一百三十四 张辽大战逍遥津

一百三十五 甘宁百骑劫曹营

一百三十六 魏王宫左慈掷杯

一百三十七 曹操试神卜管辂

一百三十八 耿纪韦晃讨曹操

一百三十九 瓦口张飞战张郃

一百四十 黄忠严颜双建功

一百四十一 黄忠馘斩夏侯渊

一百四十二 赵子龙汉水大战

一百四十三 刘玄德智取汉中

一百四十四 曹孟德忌杀杨修

一百四十五 刘备进位汉中王

一百四十六 关云长威震华夏

一百四十七 庞德抬榇战关公

一百四十八 关云长水淹七军

一百四十九 关云长刮骨疗毒

一百五十 吕子明智取荆州

一百五十一 关云长大战徐晃

一百五十二 关云长夜走麦城

一百五十三 玉泉山关公显圣

一百五十四 汉中王痛哭关公

一百五十五 曹操杀神医华陀

一百五十六 魏太子曹丕秉政

一百五十七 曹子建七步成章

一百五十八 汉中王怒杀刘封

一百五十九 废献帝曹丕篡汉

一百六十 汉中王成都称帝

一百六十一 范强张达刺张飞

一百六十二 刘先主兴兵伐吴

一百六十三 吴臣赵咨说曹丕

一百六十四 关兴斩将救张苞

一百六十五 刘先主獍亭大战

一百六十六 陆逊定计破蜀兵

一百六十七 先主夜走白帝城

一百六十八 八阵图石伏陆逊

一百六十九 白帝城先主托孤

一百七十 曹丕五路下西川

一百七十一 难张温秦宓论天

一百七十二 泛龙舟魏主伐吴

一百七十三 孔明兴兵征孟获

一百七十四 诸葛亮一擒孟获

一百七十五 诸葛亮二擒孟获

一百七十六 诸葛亮三擒孟获

一百七十七 诸葛亮四擒孟获

一百七十八 诸葛亮五擒孟获

一百七十九 诸葛亮六擒孟获

一百八十 诸葛亮七擒孟获

一百八十一 孔明秋夜祭泸水

一百八十二 孔明初上出师表

一百八十三 赵子龙大破魏兵

一百八十四 诸葛亮智取三郡

一百八十五 孔明以智伏姜维

一百八十六 孔明祁山破曹真

一百八十七 孔明大破铁车兵

一百八十八 司马懿智擒孟达

一百八十九 司马懿计取街亭

一百九十 孔明智退司马懿

一百九十一 孔明挥泪斩马谡

一百九十二 陆逊石亭破曹休

一百九十三 孔明再上出师表

一百九十四 诸葛亮二出祁山

一百九十五 孔明遗计斩王双

一百九十六 诸葛亮三出祁山

一百九十七 孔明智败司马懿

一百九十八 仲达兴兵寇汉中

一百九十九 诸葛亮四出祁山

二百 孔明祁山布八阵

二百零一 诸葛亮五出祁山

二百零二 木门道弩射张命郃

二百零三 诸葛亮六出祁山

二百零四 孔明造木牛流马

二百零五 孔明火烧木栅寨

二百零六 孔明秋夜祭北斗

二百零七 孔明秋风五丈原

二百零八 死诸葛走生仲达

二百零九 武侯遗计斩魏延

二百一十 魏折长安承露盘

二百一十一 司马懿破公孙渊

二百一十二 司马懿谋杀曹爽

二百一十三 司马懿父子秉政

二百一十四 姜维大战牛头山

二百一十五 战徐塘吴魏交兵

二百一十六 孙峻谋杀诸葛恪

二百一十七 姜维计困司马昭

二百一十八 司马师废主立君

二百一十九 文鸯单骑退雄兵

二百二十 姜维洮西败魏兵

二百二十一 邓艾段谷破姜维

二百二十二 司马昭破诸葛诞

二百二十三 忠义士于诠死节

二百二十四 姜维长城战邓艾

二百二十五 孙琳废吴主孙休

二百二十六 姜维祁山战邓艾

二百二十七 司马昭弑杀曹髦

二百二十八 姜伯约弃车大战

二百二十九 姜伯约洮阳大战

二百三十 姜维避祸屯田计

二百三十一 钟会邓艾取汉中

二百三十二 姜维大战剑门关

二百三十三 凿山岭邓艾袭川

二百三十四 诸葛瞻大战邓艾

二百三十五 蜀后主舆榇出降

二百三十六 邓艾钟会大争功

二百三十七 姜维一计害三贤

二百三十八 司马复夺受禅台

二百三十九 羊祜病中荐杜预

二百四十 王溶计取石头城

试读章节

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中涓自此得权。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拥,倒于丹墀者无数。须臾不见。片时大雷大雨,降以冰雹,到半夜方住,东都城中坏却房屋数千余间。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省垣皆倒,海水泛溢,登、莱、沂、密尽被大浪卷扫居民人海,遂改年熹平。自此边界时有反者。熹平五年,改为光和,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于是灵帝忧惧,遂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诣金商门,问以灾异之由及消复之术。赐对曰:

臣闻《春秋》谶曰:“天投娩,天下怨,海内乱。”加四百之期,亦复垂及。今妾媵奄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税,见宠于时。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各P俭、梁鹄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缙绅之徒委伏畎晦◎古亩字,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幸赖皇天垂象谴告。 《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此《逸书》也。唯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断绝尺一,抑止槃游。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

议郎蔡邕亦对,其略曰:

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妖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蜕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音饶,贵重天下;永乐门史霍玉,又为奸邪。察其赵、霍,将为国患。张颢、伟璋、◎伟姓,璋名。赵玹、盖升◎盖,音合,姓也。并叨时幸,宜念小人在位之咎。伏见郭禧、桥玄、刘宠皆忠实老成,宜为谋主。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且选举请托,众莫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绝之。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谨奏。

帝览奏而叹息,因起更衣。

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事遂泄漏,邕等被罪。中涓吕强怜其才,奏请免罪。后张让、赵忠、封谓、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辉、郭胜这十人执掌朝纲。自此天下桃李,皆出于十常侍门下。朝廷待十人如师父,由是出入宫闱,稍无忌惮,府第依宫院盖造不题。

却说中平元年甲子岁,巨鹿郡有一人,姓张,名角。一个兄弟张梁,一个兄弟张宝。角,初是个不第秀才,因往山中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洞中,授书三卷,名《太平要术》咒符,以道为念:“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求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遂化阵清风不见了。

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毒流行,张角散施符水,称“大贤良师”。请符救病者,无有不应:令患者亲诣座前,自说己过,角与忏悔,以致福利。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救病。次后徒众极多,角立三十六方,分布大小方者,乃将军之称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众以白土,写“甲子”二字于各家门上;及郡县市镇,宫观寺院门上,亦书“甲子”二字。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其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大方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十常侍封■、徐奉以为内应。角与弟梁、宝商议云:“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万代之可惜!”梁云:“正合弟机。”一面造下黄旗,约会三月初五一齐举事;遣弟子唐州,驰书报封谓。唐州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先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谓等一干人下狱。

张角闻知事发,星夜起兵。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宝称“地公将军”,弟梁称“人公将军”,召百姓云:“今汉运数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逢州遇县放火劫人,所在官吏望风逃窜。何进奏帝:“火速分头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差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燕界分,校尉邹靖来见幽州太守。太守姓刘,名焉,字均郎,江夏竞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刘焉问邹靖云:“黄巾生发,侵及境界,当如之何?”靖曰:“既汉天子有明诏,令各处讨贼,明公何不招军以助国用?”焉然其说,随即出榜,各处张挂,招募义兵,量才擢用。

时榜文到涿县张挂去,涿县楼桑村引出一个英雄。那人平生不甚乐读书,喜犬马,爱音乐,美衣服,少言语,礼下于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游天下豪杰,素有大志。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表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帝元狩六年封为涿郡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此这一枝在涿郡。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因刘弘曾举孝廉,亦在州郡为吏。P1-3

序言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作品。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其字。他是太原(今属山西)人,籍贯又有钱塘(今浙江杭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东原(今山东东平一带)诸说。与《录鬼簿续编》的作者贾仲明为忘年交。生当元末动乱之际,据说曾“有志图王”,做过张士诚幕客。所作历史小说颇丰,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十七史”演义,上四种现存。但除《三国志通俗演传》与《三遂平妖传》尚保留原作基本面貌外,其他多经后人增删,与原本面目相去甚远。所作杂剧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摄卓越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所表现的题材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中有相当完整和详细的记载。由于历史材料完备而且富于传奇色彩,三国故事很早即在民间流传,并形成了长篇规模。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骄儿》诗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从张飞到邓艾,差不多已包括了三国鼎立的全过程。当北宋说话产生长篇的“讲史”时,“说三分”便是其中特别受欢迎的节目,因其地位显赫,以至于独立出来列为专科。

就内在价值体系而言,准话本体表现出两种迥异于准纪事本末体的倾向。

1.崇拜完美的英雄,乐于将伟人神化。其中最为作者所钟情的是诸葛亮和关羽。历史上的诸葛亮,本来就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和卓越才能为士大夫文人所推崇,准话本体在这基础之上,还着力赋予他“超人”色彩,加强了另外几个侧面:强调孔明是刘备之师;过分渲染其名士风度;致力于把“人谋”写成“神机”。关羽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勇猛的武将《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勇武仍是重点描绘的性格侧面。“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情节向来脍炙人口。但以超群轶伦的面目出现在读者之前的关羽,准话本体所增饰的人格及性格素质所占的比重无疑大得多。其中三个方面格外引人注目:充满人情味的义气、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气概、儒雅的风度。

2.准话本体价值体系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追求道德化的情感满足。扶正祛邪、惩恶扬善、明明白白地是是非非、鲜明强烈的道德倾向,这类描写能较好地满足普通民众的审美需求。这一追求主要是通过尊刘抑曹表达出来的。曹操性格的核心被设定为利己主义处世哲学,刘备则被视为仁厚慈善的有德之君(虽然作品的描写缺少真实感)。

三、准笔记体

中国的笔记体小说,旨在娱情怡性,与实用性的史家文体有别:史家专注于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的人事,笔记小说则注重事件本身的趣味。清初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他有意在小说中增加了准笔记体的分量,其矾鳓说:“事有不可阙者,如关公秉烛达旦,管宁割席分坐,曹操分香卖履,于禁陵庙见画,以至武侯夫人之才,康成侍儿之慧,邓艾凤兮之对,钟会不汗之答,杜预《左传》之癖……”这些例证几乎全出自《世说新语》这一部笔记小说。其魅力在于那种陈年老酒般的掌故风味。

小说对掌故的爱好基于一种饱经沧桑后的平易闲适的处世态度: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悠然品味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断。闲淡的掌故是比热烈的争斗更能提高人的尊严和生命意识的。

嘉靖元年(1522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它在形式上的特征是:全书分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单句标题,与通行本《三国演义》分为一百二十回、回目对仗明显不同。它在内容上也与通行本存在若干差异。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章回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前身是宋元讲史话本。讲史话本以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为题材,往往篇幅较长,如《五代史平话》讲述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兴衰,十余万字,《三国志平话》讲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过程,八万余字,已初步具备章回规模。但讲史话本毕竟还不是长篇小说,原因有二:从创作目的看,我们所说的章回小说,主要是供阅读的书面文学,而讲史话本却主要是口头文学的简要底本;从标题形式来看,宋元讲史话本的标题放在全书之前,是提纲而不是回目。《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长篇章回小说才获得了成熟形态。拿《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对比,可以看出三个区别:就创作目的而言,《三国志通俗演义》不再是口头文学的简要底本,而主要是供阅读的书面文学;就篇幅而言,《三国志通俗演义》约七十五万字,《三国志平话》才八万余字;就形式而言,《三国志通俗演义》改变了讲史平话那种提纲式的标目方式。它明确地分为二十四卷,每卷十则,总计为二百四十则,每节均以七字标目。在章回小说的发展史上,《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座巍然高耸的里程碑。

从内容看,《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平话》等宋元作品存在鲜明差异,显示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的不凡气度。《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对于曹操基本上只写他“奸”的一面,《千里独行》又进一步渲染他心胸狭隘、没有气度。关羽要离开曹操回到刘备的身边,曹操听取张辽的计谋,假意放行,而在途中谋害关羽。灞陵桥边,曹操以赠锦袍为由引诱关羽下马饮毒酒,因关羽谦让,只好自饮,接着又吃了许褚早已准备好的解药。经过这样的处理,以英雄自许的曹丞相简直不如中才的凡夫俗子。不只是曹操,(这里关羽的自白亦大可注意:“我待下马去,则怕中他的计策。我待不下马去。可惜了一领锦袍。”义勇冠世的关羽竟成了龌龊猥琐的小市民!)这种种现象表明,元代的三国戏,并未着力表现历史英雄叱咤风云的气概和超越凡俗的伟岸,其作者满怀兴趣赋予历史巨人的乃是凡夫俗子的胸襟个性。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凌云健笔塑造出的则是一群真正的英雄。仍以“关云长千里独行”的情节为例,在罗贯中笔下,曹操的个性特征首先是“雄”:他的“奸”与他的“王霸之度”联系在一起,而决非气量狭隘的“奸”。小说多侧面地反复展示曹操阔大的器量。关羽走后,蔡阳自告奋勇要去追杀关羽,曹操不但加以制止,还当着部下赞扬关羽:“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汝等皆可效之。”程昱认为关羽此去,一旦投归袁绍,“是纵虎伤人也”,不如遣将杀掉,“绝此后患”。曹操却亲自给关羽送行,并赠锦袍作为留念。又一连三次遣人到关隘传送公文放行,虽知道关羽已连斩数将仍不加害于他;最后还专派心腹大将张辽劝阻夏侯悖。这是何等的气度!

《三国志通俗演义》对曹操的这种处理是耐人寻味的。从罗贯中的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来看,他显然非常向往那种圣君贤相风云际会、鱼水相谐的理想境界,小说对于刘备与诸葛亮及关、张、赵、马、黄等人关系的描写,都清晰地表现了这一意图。这也许确实是作者尊刘抑曹的出发点,有人用“表现对圣君贤相的理想政治的思慕和追求”(曹学伟《试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来概括本书主题也因而有一定合理性。但处在元明之际的氛围中,崇拜以义、勇、智为核心的英雄气概或气度,才是时代的基本情感和客观思潮,因此,作品不仅以宏大规模。塑造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形象,即使是曹操这样的“奸”人,作者也津津有味地渲染和欣赏其英雄本色。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刘玄德斩寇立功》一节关于曹操的描叙和赞语是颇具意趣的。曹操出场,小说介绍道:“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这样激情喷涌的英雄礼赞,用“表现圣君贤相的理想说”解释不了,用“正统说”解释不了,用“人民愿望说”解释不了。最能提供合理解释的是这一时代的基本情感。同样,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义”之所以为作家由衷欣赏,也只能从这个角度加以说明。罗贯中是这个时代基本情感的代言人。

《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 (即毛本《三国演义》)的区别也值得关注。毛宗岗,字序始,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其父毛纶;字德音。据传毛纶曾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过笺注。毛宗岗在参考他父亲意见的基础上,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加以修订,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根据正史和其他文献穿插若干事件,如管宁割席分坐、邓艾口吃、曹操分香卖履等;删掉正史中所没有的若干情节,如诸葛亮欲在上方谷火烧魏延之类;将回目的形式改为对偶;削除托名历史人物所作的七言律诗(因三国时没有七律)。经毛宗岗修订过的《三国演义》即三百多年来的通行本,其价值和地位是一目了然的。但如果要问:哪一种《三国演义》版本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答案却只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岳麓书社重印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于我们了解《三三国演义》的早期形态,并进一步了解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进程,都具有毋庸置疑的参考价值。

陈文新

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