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丛书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丛书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洁·洁身自好》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由于永玉、华志攀编写,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关于洁身自好的故事。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洁·洁身自好》这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慎独慎微,洁身自好;清廉洁身不腐化;出淤泥而不染三篇。
《洁·洁身自好》由于永玉、华志攀编写。
何曾坚守礼法
何曾出身于世家,生性谨慎,接受了正统的经书教育,这使得他无论从政还是持家都作风严正。
何曾在担任了几年司隶校尉后,升为尚书。正元年中又连任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每当出巡的皇帝经过他所管辖的领地时,他总是隆重迎接,殷勤款待,“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驹,莫不醉饱”。
有一次,皇帝要经过何曾儿子何劭所管辖的领地,何曾就事先叮嘱儿子一定要言行守礼,服务周到。然而何劭非常放肆,没把父亲的话当回事,等皇帝驾到时竞不冠不带,还让圣驾等了很久才出门相迎。何曾得知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可见何曾崇礼的作风是多么严谨。
那以后,何曾官运亨通,被升任征北将军,既而加封颍昌乡侯。咸熙初年——曹魏帝国日暮途穷的后期,他又官至司徒(宰相),改封朗陵侯。
在曹魏帝国晋封司马昭为“晋王”后,一日,何曾与王祥、苟颤共同晋见。对于拜见叙礼,王祥对荀颛说:“虽然相国(司马昭)尊贵,但只是帝国宰相,而我们是帝国三公……哪有天子的三公随便向人叩头之理?这既有损帝国的威望,也伤害晋王的盛德。君子爱人,不合礼仪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荀颛点头称是。来到晋王府后,两人都只作了个揖,唯独何曾仍以大礼参拜,尽表敬意。一直十分重视君臣礼仪的何曾此时如此“过于重礼”,足见其深谙时政,不拘一格。
司马炎能够坐享西晋王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不能不说有何曾很大的功劳。当初,其弟司马攸因为孝顺善良、平和稳健备受司马昭宠爱,司马昭甚至想把他立为世子,然而恪守礼教的何曾认为这有悖常礼,劝谏说:“中军抚军将军(司马炎)聪明英勇,拥有最高的人望,天生一表人才,不是做臣属的相貌。”
山涛、贾充、裴秀等朝内重臣均同意何曾之见,才促使司马昭下定了指定司马炎为晋王世子的决心。司马炎也因此对何曾感恩图报,赋予重任。一登皇位,就让他当了开国宰相,不久又赐予太尉,进爵为公,最后还升任为太傅,达到了官宦生涯的顶峰。
平日里,何曾为人严谨,恪守礼法,凡事不越伦理纲常,这使他看不惯当时的“竹林七贤”恃才狂放的行径。
“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均才华盖世,不拘礼教。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代”,“竹林七贤”正是那觉醒的一群,从正统礼教和时政高压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的阮、嵇等人以有悖于常理的恣意放纵,表达内心的苦闷和不满。这在何曾看来,无疑是朝政的“别枝”和“逆流”,相对于素来维护正统礼法的他来说,实在难以容忍,所以他对阮氏的抨击也就不足为怪了。
阮籍那时任步兵校尉,负才放诞,一次正与朋友下棋时,忽闻母亲去世的消息,竟不肯终止下棋,一定要决出胜负,之后才狂饮,以致吐血而顿显形销骨立。但在为母亲守灵期间,他又和平时一样花天酒地,这在何曾看来真是天大的不孝。便找了个机会当着司马昭的面质问阮籍:“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还批评司马昭对他的纵容,建议司马昭把他放逐到蛮荒之境,以免祸害国家。虽然皇帝并未听取其意见,但何曾却因此更加声名远播了。 何曾严谨,从政如此,持家也一样。何家“闺门整肃”,家中老少都不好声色犬马。他迟暮之年,每与夫人见面均是衣冠楚楚,甚至坐势也严循礼法,自己面南,夫人朝北。二人相敬如宾,喝酒前要互行礼节,“酬酢即毕便出”。结婚一年能做到这点的夫妻已经十分罕见,而何曾夫妇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实在令人钦佩。
司隶校尉傅玄还写文章盛赞何曾、荀颛二人的品行,把他们同先贤相提并论,说:“古称曾、闵,今日苟、何……有能行孝之道,君子之仪表也。”将他们誉为“君子之宗”,特别推崇何曾“存尽其和,事尽其敬,亡尽其哀,予于颍昌侯见之矣”。
严谨的作风,也是何曾仕途顺利的重要原因。改朝换代时,前朝旧臣大都得祸而去,何曾却能继续占据着宰相的宝座,不能不说是他严于律己,循规蹈矩,不为君主添乱的缘故啊。
虽然晋帝很赏识阮籍的才能,但在封官授爵上依然是“以德诏爵,以庸制禄”。而何曾在封建帝王的眼中无疑正是“德”的典范人物。
P8-10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美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