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生动描绘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再现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热情讴歌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仗义干练的宋江,果敢刚烈的武松,忠勇莽直的李逵,粗鲁质朴的鲁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的阮氏兄弟等,颂扬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绿林好汉“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团结一致,“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水浒传》是我国第—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农民起义本身,还有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风情和社会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那个时代的全记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且说东京开封府有个破落户子弟,姓高名俅,因善于吹牛拍马,又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赏识,渐渐官至太尉。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其父曾与高俅有过节,高俅今日发迹,便借故寻王进不是。王进与母亲商议,决定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王进和老母收拾了行李,取路往延安府而去。因赶路错过宿头,借宿史家庄,不巧老母心疼病发,在庄上多留了几日。一日王进见刺着一身青龙的十八九岁后生正拿着条棒在那里使,却原来是庄主之子,人称“九纹龙”史进。王进在旁略加指点,史进十分佩服,便拜他为师。王进感激庄主盛情,便将平生所学尽数传于史进,待史进将十八般武艺学得精熟,王进便同老母告辞去延安府。师徒二人洒泪相别。
不久史太公去世,史进因与少华山山寨头领朱武等往来,被官府缉拿,史进只得一把火烧了庄园,到关西经略府投奔师父王进。
一日来到渭州,史进口渴,便走进街边的茶坊喝茶。坐了一会儿,只见一个官员模样的大汉,大踏步走进茶坊里。此人腮边一副钢丝般胡须,身长八尺,十分魁伟。
史进起身施礼道:“小人大胆,请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名达,敢问哥哥,怎么称呼?”史进答道:“小人是华阴县人氏,姓史名进。请问官人,小人师父,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不知是否在此经略府?”
鲁提辖大喜:“你莫不是史家村‘九纹龙’史大郎?我已久闻大名,你师父不在这儿,我听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今日幸遇,我们上街吃杯酒去。”
鲁达挽了史进的手,出了茶坊。走了几步,只见一簇人围着一个使枪棒卖药的在看热闹。史进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少时曾教他武艺的师父,人称“打虎将”李忠,便上前相认,一起去潘家酒楼喝酒。
三人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忽听得隔壁有人呜呜咽咽地哭。鲁达被扰了兴头,十分焦躁,喝令酒保将啼哭之人唤来。
不一会儿,酒保就带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十八九岁的少女,生得眉清目秀,不过眉头紧锁,眼角含泪,还有一个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儿。
鲁达问道:“你二人为何啼哭?”那少女施礼答道:“奴家名叫金翠莲,东京人氏。因同父母到渭州投奔亲眷,不想他们已搬到南京去了,母亲染病去世。此间有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强媒硬保,要奴作妾。后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不到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厉害,将奴家赶了出来,还要追讨原三千贯卖身钱。他有钱有势,我父女俩惹不起,当初又不曾得到他一文钱,如今哪里有钱还他?没办法,只好到这酒楼卖唱。适才想起这些苦处,因此啼哭。触犯官人,望乞恕罪。”
鲁达又问:“那个镇关西在哪里?”
老头儿回答:“便是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是哪个郑大官人,原来是杀猪的郑屠,竟敢这般欺负人!你们莫怕,我给你些盘缠好回东京,明天我去收拾那个腌臌泼才!”父女俩千恩万谢地走了。
第二天清早,鲁达来到郑屠的肉铺前,大声叫唤:“郑屠!”
郑屠见是鲁提辖,不敢怠慢,赶紧端了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经略相公之命,要你亲自将十斤精肉切成臊子。”郑屠整整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好。
鲁达又说:“再切十斤肥肉,不要瘦的在上面,也要切成臊子。”郑屠只好又切,整弄了一个早晨,终于切好。
鲁达再说:“要十斤寸金软骨,细细剁成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提辖莫不是来消遣我!” 鲁达听了,跳起身:“洒家今日就是特地来消遣你!”抓起切好的两包臊子,劈面向郑屠打去,仿佛洒下一阵肉雨,郑屠满头满脸都是肉末。
郑屠大怒,右手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左手便来揪鲁达。不料被鲁达就势按住左手,往小腹上只一脚,将郑屠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上一步,踏住他胸脯道:“洒家任关西五路提辖,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一个卖肉的屠户,狗一般的人,也配叫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打得郑屠鲜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
郑屠赶紧求饶,鲁达喝道:“没骨气的家伙,洒家却不饶你。”又是两拳,打得郑屠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面皮渐渐乌紫。
鲁达想:“没想到这厮如此不经打,三拳就打死了,再耽搁恐怕会遭官司,不如趁早脱身。”于是赶紧拔步就走,边走边回头骂:“你这厮装死,以后洒家再和你慢慢理会。”
旁边看热闹的人见郑屠死了,赶紧去报官。知府接了状子,便唤捕快捉拿鲁达。不料鲁达早已逃了,于是只好到处贴了告示,画上鲁达的相貌,各路追拿。P1-4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分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二○○七年初夏
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