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丛书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丛书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慎·慎而不葸》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由于永玉、周卫华编写,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关于慎而不葸的故事。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慎·慎而不葸》这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谋而后动,君子慎独,慎始慎终三篇。
《慎·慎而不葸》由于永玉、周卫华编写。
以静制动的长勺之战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是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该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84年(周庄王十三年),是春秋初年齐、鲁两国之间的一场会战。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此后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
当时的齐国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辖地包括今山东东北部地区,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这一带土地肥沃,自然资源较好,加之姜太公立国后推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举贤而上功”、“修道法”、“礼法并用”等一系列比较得力的富国政策,使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西周至春秋,齐国一直是东方地区实力雄厚的大国。
鲁国位于现今的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与齐国相比,疆域和国力都处于相对劣势。
齐鲁两国相邻,在当时诸侯争霸的局面下,必然发生矛盾,而矛盾的激化逐渐造成两国兵戎相见。长勺之战就是在这种齐强鲁弱的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前686年冬天,齐国发生宫廷叛乱,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了襄公自立为君。数月后,齐臣雍廪又杀了公孙无知,齐国一时处于无君状态。
当时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及其兄公子纠都想继承君位,君位争夺的结果是公子小白捷足先登,人国抢占了君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其兄公子纠在君位争夺中丢了性命,其谋臣管仲被齐桓公揽于麾下,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谋士之一。
鲁国在齐国这次内部叛乱中支持公子纠,出兵援助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但乾时一战鲁国损兵折将,这一行为也导致齐、鲁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齐桓公对此更是怀恨在心。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巩固君位之后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当年鲁国支持公子纠之仇,并妄想一举征服鲁国,扩张齐国势力。鲁国国君鲁庄公听到齐军进攻的消息,决定与齐军一决胜负。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时,一位名叫曹刿的人人见鲁庄公,要求为战事谋策。曹刿问鲁庄公,想靠什么让全国人民和你一起与齐国作战?鲁庄公说:“我把物质的东西比如衣物食品之类分赐给臣下。”(意思是:臣下因此会认真为国家效力)
曹刿指出,这样做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不会出力作战。鲁庄公又说:“我对神明是虔敬的,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不敢虚报。”(意思是:因为我对上天虔诚供奉,老天会保佑我胜战)
曹刿认为,对神守点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神也是不会降福的。
鲁庄公又说,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必定合情合理地处理。
曹刿说,这倒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曹刿请求随同鲁庄公奔赴战场,鲁庄公允诺,并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前往长勺。
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现实情况,准备在对自己有利的地方——长勺(今山东曲阜北)迎击来犯的齐军。两军布阵完毕,鲁庄公准备传令擂鼓出击齐军,想能先发制人以制胜。曹刿则认为不能贸然出兵,建议鲁庄公坚守阵地,以逸待劳,伺机破敌。鲁庄公接受了曹刿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
齐军求胜心切,自恃有强大的兵力优势,便主动向鲁军发起猛烈进攻。但接连三次出击都在鲁军严密的防御下受到挫败,造成战力衰落,斗志沮丧。曹刿见时机已到,建议鲁庄公反击。庄公令全线出击,鲁军士气高昂,一鼓作气冲垮齐军的车阵,大败齐军。
庄公见齐军败退,欲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劝阻。曹刿下车仔细察看,发现齐军的车辙痕迹紊乱;登车远望,看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确定了齐军确是败溃,这才建议鲁庄公追击。于是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将其赶出了鲁国国境,鲁军至此取得了长勺之战的最终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秘诀。曹刿说:“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打败齐军。”
接着,曹刿又说明没有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他说: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看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地建议实施追击。这番话说得鲁庄公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P2-4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美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