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辛亥革命专题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充分挖掘两湖地区的辛亥革命史资料,特别是有关报刊资料,以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发展链条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纵向发展为经,以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政治动向及其相互联系为纬,从整体上探讨两湖地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轨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湖地区辛亥革命新论/辛亥革命专题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霍修勇 |
出版社 |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辛亥革命专题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充分挖掘两湖地区的辛亥革命史资料,特别是有关报刊资料,以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发展链条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纵向发展为经,以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政治动向及其相互联系为纬,从整体上探讨两湖地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轨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内容推荐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发动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的封建末代王朝——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而也就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自古以来,两湖地区一直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近代以降,两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热情拥戴孙中山,他们在确立其领袖地位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领袖集团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随着东南沿海地区迭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两湖志士逐步形成了中部革命思想,它促成了同盟会反清武装起义由东南沿海向长江中游的战略大转移。湘籍志士率先发动会党,并以会党为主力策动了举世瞩目的萍浏醴起义,打响了内地武装反清起义的第一枪;鄂籍志士倡导改造新军,策动新军倒戈,加快了同盟会将主要精力由联络会党直接转变为运动新军的步伐,从而在全国创造了“发动会党、改造新军”的典型范例。在斗争实践中,两湖志士通力合作、精诚团结,无论是在组织发动、舆论宣传,还是在武装起义中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他们不愧为舆论界的骄子,战场上的英雄,“湖北首义、湖南首应”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长期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已经引起了众多史学家的浓厚兴趣,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就“首义之区”或“首应之区”一个省的范围孤立地进行研究,将两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并将这一区域置于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成果却并不多见。到目前为止,研究两湖地区辛亥革命的论著仅有李时岳于1961年出版的《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和美国学者周锡瑞1982年的译著《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充分挖掘两湖地区的辛亥革命史资料,特别是有关报刊资料,以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发展链条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纵向发展为经,以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政治动向及其相互联系为纬,从整体上探讨两湖地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轨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本文由绪论和七章组成,绪论为研究综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湖北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为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上述三个部分从两湖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两湖地区的会党与军学界、立宪派与革命派的离合关系、军政府的成立及其举措以及“二次革命”等方面列举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及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保障,作了铺垫。 第一章追溯了两湖地区的渊源关系。从两省的历史地理、行政区划、文化传承入手,一直论述到两湖的近代联系及其差异。说明两湖从古代到近代因为地界毗连、文化同宗等因素而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与此同时,由于分省的原因,两省在近代文化、群体性格等方面存在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章分析了辛亥革命时期两湖革命的基本动力。从清末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始,两湖留日学生运动空前高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出现。他们组织革命团体、开展宣传活动、实行武装起义,促进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在辛亥革命条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湖南志士深入联络会党、湖北志士广泛运动新军,这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 第三章概括了两湖志士的合作关系。从两湖志士的早期合作关系人手,详细叙述了湖北革命团体演变与湘籍志士的参与、两湖志士和孙中山的关系以及两湖志士中部革命思想的形成,肯定了中部革命思想所具有的战略地位,从而进一步阐述了武昌首义的主观动因。 第四章总结了两湖保路运动的兴衰。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两湖地区以立宪派为主体掀起了保路运动。两省人士携手合作,开创了保路运动的新局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省情不同,湖南绅权力量较强,导致两省集股方式不同、宣传力度有异。所以,在保路运动中,湖南较湖北斗争更为激烈、广泛、持久。 第五章阐释了两湖咨议局的异同。在清政府筹备立宪的声浪中,两湖开始筹备组织咨议局,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两省咨议局议员积极提出议案、议政程序也合乎规范,体现了近代民主精神。但是,两省咨议局具有议员状况、议政实践的不同,也存在议案侧重点各异、出席会议积极性有别等差异。 第六章研究了两湖军政府的演变。详细叙述了两湖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宣传、社会改良等政策上的异同,还揭示了两省军政府的互助合作关系,并将湘籍志士应援武昌与湘军援鄂作为两省军事合作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了充分肯定。 第七章论述了两湖地区“二次革命”的坎坷历程。两省的革命志士发挥了各自优势,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反黎、反袁斗争。但由于湖北都督黎元洪甘愿充当袁世凯的走卒,将北洋军阀引进湖北,使湖北成为镇压反袁斗争的基地;而湖南都督谭延闽虽然朝三暮四、首鼠两端,但是在谭人凤、蒋翊武等革命党人的努力下,他不敢公开屠杀革命群众,显示出湖南革命派具有的雄厚实力和坚实基础。 目录 中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湖北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 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 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 第一章 两湖地区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两湖古代关系 第二节 两湖近代联系 第三节 两湖近代差异 第二章 两湖革命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 清末湖北留日学生运动 第二节 清末湖南留日学生运动 第三节 湘籍志士发动会党 第四节 鄂籍志士改造新军 第三章 两湖志士的合作关系 第一节 两湖志士的早期合作关系 第二节 湖北革命团体演变及湘籍志士的参与 第三节 两湖志士与孙中山领袖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两湖志士中部革命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 两湖保路运动的兴衰 第一节 两湖保路运动兴起 第二节 两湖保路运动中的合作关系 第三节 两湖保路运动的差异 第五章 两湖咨议局的异同 第一节 两湖咨议局的演进 第二节 两湖咨议局比较 第三节 两湖咨议局议案评析 第六章 两湖军政府的演变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第二节 湖南军政府易督 第三节 两湖军政府政策异同 第四节 两湖军政府的互助 第五节 湘籍志士应援武昌与湘军援鄂 第七章 两湖地区的“二次革命” 第一节 南湖马队事变及其影响 第二节 湖北地区的“二次革命” 第三节 湖南地区的“二次革命” 第四节 两湖地区“二次革命”之比较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