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学习日语的角度编辑而成的书, 如此想法的来源首先是因为作者曾学过日语,但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语法教学,总觉得语言的背后应该有更生动更深奥的东西才对。本书为中日双语图文读本,向你展示了清新灵动的文字,平易而启人心扉。让更多的人爱上生活,爱上日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感悟日本(1中日双语图文读本) |
分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
作者 | 毛丹青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从学习日语的角度编辑而成的书, 如此想法的来源首先是因为作者曾学过日语,但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语法教学,总觉得语言的背后应该有更生动更深奥的东西才对。本书为中日双语图文读本,向你展示了清新灵动的文字,平易而启人心扉。让更多的人爱上生活,爱上日文。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从学习日语的角度编辑而成的书, 如此想法的来源首先是因为作者曾学过日语,但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语法教学,总觉得语言的背后应该有更生动更深奥的东西才对。尤其当作者能运用自如,操作一门外语直接写作的时候,这个感觉变得越来越丰富。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作者旅居日本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这个经验不是书桌上的,而是从日本这个曾经陌生,如今已经熟悉的海洋中遨游出来的。 目录 防府駅の落葉 防府站的落叶 専修寺の朝 专修寺的清晨 雀蜂の巣 蜂巢 吐く猫 呕吐的猫 開花予報 花讯 坐禅と風鈴 坐禅与风铃 盲女と犬 盲女和狗 イワナ 红点鲑 最終電車 末班车 夜山桜 夜山樱 東京帰途 东京归途 试读章节 我大声喊:“有人吗?我想破个零钱!” 没人答话,但风声贯耳,从屋檐上刮落的树叶飘至地面,拍起轻微的尘埃。秋风莫非是防府站最忙碌的乘客?过了一阵子,急促的应声由远而近。 “让您久等了,让您久等了。” 一个中年值班员从站里跑来。他右手提一把长扫帚,扫帚梢离地半尺,不至于拖着地,头上直冒汗。我见此状,也不再喊了,一边递给他钱,一边跟他说:“我想破个零钱,买车票。” 他接过钱,打开工作台上的钱匣子,翻了一会儿,面露难色。 “啊呀,我这里也没有零钱呀。” 他抬起头又急忙说:“请您再稍等等,我去替你换一下钱就来。” 我点点头,自然也不好意思催促他什么。可就在他一溜儿小跑出站这当间,列车“吱——”的一声尖叫,正欲启动。这下我慌起来,等他破零钱的这几分钟,列车要开了的话,那不就糟糕啦l更何况车次本来就少,放跑这班车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不幸的是,结果真像我担心的那样,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好容易等他跑回来的时候,列车已经开走了。 “怎么回事?”我大声责问值班员,“车都开了呀!你没看见吗?” 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也不知是因为跑路跑的,还是因为耽误了乘客的上车时间而自感内疚。我心里起火,真想骂他,可看他满头大汗的辛苦样,又把脱口欲出的脏话咽了回去。他双手拿着换好的钱恭敬地端到我的眼前,目光充满歉意,一个劲儿向我低头说:“白天这里人少,商店也远,破个钱得跑老远,实在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您。” 我无声地接过钱,转身走到自动售票机那里买好票,心想这倒好,留下来跟秋风做伴等下一班车吧。没法子。 我走进无人的站台。在这一段时间里,刚才的值班员一直都注视着我,我用眼睛的余光瞄见他那张做错了事的面孔。他的样子好像很想跟我搭话,恐怕他认为这冷清的车站会让我等车等得不耐烦,再加上他的过失,更问心有愧了。他的眼神起码是这样告诉我的。 我觉得丧气,不愿搭理他,毕竟是他叫我花不必要的光阴傻等“小火车”。于是,我在站台上找了一个受光面较好的位置,打算晒晒太阳。值班员又拿起他的长扫帚,继续干他刚才的活儿,原来他一直在站台上扫落叶。 站台是露天的,钻天的大树从站外迎面遮来,秋风吹起树叶,旋向半空,一阵阵地滑落,不规则地飘向地面。在他没有扫到的地段,落叶成堆成块,可经过他一扫以后,落叶竟然是均匀地散开,蓬松有序,把站台装点如画。 我纳闷,他为什么不拿簸箕扫除落叶,而仅仅把落叶扫成均匀的状态为止呢?他不吭声,默默地扫。站台上只有我们两人,他在动,手和脚都在有节奏地移动,而我是静的,原地站着,沐浴在暖阳之中。当然还有落叶,也跟他一样是移动的,甚至是飞扬的。 终于等到列车要开了。我正要上车,只见他径直向我走来,递给我一个小信封。诚恳地说:“乘客先生,请原谅我的过失吧。” 我措手不及,列车却已缓缓启动了。我望着车窗外的值班员,他在微笑,回头又拿起了他的扫帚。车在继续行走,大约走出一段距离时,我逐渐发觉刚才站台上的那些均匀的落叶越来越耀眼、越来越迷人。秋天的落叶恰似一团火,在太阳的光芒之中又好像为站台铺织成了一幅美丽的金毯…… 这时,我开始有所感悟。值班员为了每天让车上的人看见落叶的光辉,哪怕是很少的几班车,他也默默地扫,让均匀的落叶展示它们最后的美好。 想到这,我赶紧打开信封。原来里面放的是一枚470日元的硬币和一片金黄的落叶。其他什么也没有了。 但在信封的背面却写着以下几个大字: 防人SAKIMORI!P103-104 序言 凭某些感觉,我发现每一个人的记忆装置是不同的。原来只能用单语写作的时候,我的感受并不强烈,甚至有些麻木。人一开始接触完全听不懂的语言时都觉得它是杂音,就像婴儿看见别人一样,他们分不清人与非人的区别。但是,不断的重复,不厌其烦的再来一遍,却把声音与景象刻入了人的心灵,变为了心灵上的反射机能,于是人才会对外界的事物赋与多重的意义。 用两种语言写作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值得庆幸的是,我使用的双语是中日两种文字。从表形上看,两者都具有突出的视觉效应,尤其在汉字的融合中,有时如出一辙,有时竟然像过路的陌生人一样,同样的形状却包含了完全不同的内容。有的学者说,掌握一种语言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我的感受有所不同,至少在外语写作这件事上,我自己都弄不明白。因为曾经有那么一天,我居然把两种语言混淆了,而且是在一个深夜,在一次梦境中。 白天,我有一股强烈的表达欲望,为了用挂在嘴皮上的喋喋不休的日语,为了用一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书写语。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所谓的表达欲望几乎不是为了表达什么,而是为了一个崭新的表达而产生的冲动。说话等于一次瞬间的行为,或者是一次嘴巴的运动,至于发声中那些约定俗成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下才能成立。与此相反,书写则是一次思虑的过程,生动的文字可能是文思喷涌时的流露,犹如万马奔腾而来,但也有可能是经历了内心的煎熬以后一点一滴投射出来的话语印象。 那天的梦境大致是这样的:在巨大的天幕上,有两张透明的稿纸翩翩起舞。天幕像一块不见边际的玻璃,稿纸细如抽纱,迎面遮住你的脸也不会让你发觉。其中一张稿纸的文字是我的日语,另一张则是我的中文,它们缠绵不绝,但谁也不跟谁重叠。有时似近似远,有时双翼飞扬。我定神望去,两张稿纸似乎展示着不同的色调与纹路。日语像流水清泉,中文如群山云海,一个是细腻而优柔,一个是粗放而果断。我继续定神望去,日语稿纸上的文字时缓时急,汉字恰似一座座的岛屿,浮现于假名的海洋之中,那些原本是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假名近乎于京都艺伎的碎步,间隔窄,但步步紧随。中文稿纸上的文字依然浓装艳饰,给人一种沉重而光彩的感觉。两张稿纸越飞越近,它们甚至在我的眼前开始了交叉往返,一直到我觉得晃眼的时候。才发现两张稿纸上有许多汉字是重复的。难道这些重复的汉字是拉近两者距离的最终动力吗?稍候,这些字符居然跳跃起来,然后,它们从不同的纸面上冉冉升起,在空中碰撞,化作一对对的黑色方块……日常,印象,微笑,体验……所有这些貌相如一的汉字在空气中蒸腾。这时,也不知从哪里出现的魔力,突然震撼了我的全身,于是,我拼命地张开嘴巴,在空气中咬住那些蒸腾的汉字,一个也不放过。后来,温度居高不下,我热了,流泪了,疯狂了,, 那场梦的最后的一个场面是我从一片烈火中挣扎地爬了起来。而且从那以后,日语确实变得神奇了。那些熟悉的汉字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铸件一样,有时我想熔化它们,就往里面硬灌假名。反过来,假名用得过多而使文章太稀的时候,我干脆就把中文的汉字生搬进来。如此一来,我发现自己居然身轻如燕。 语言是一座牢笼,但同时,语言也是一个开放的广场,尤其当新的语言开始向你的母语挑战,开始跟你的母语叫劲的时候,这正是为你开辟一个新的表达的契机。如果人的记忆装置不同,而装置的定型又必须依靠语言的话,以下的猜想或许也能成立。至少在我身上,母语的记忆装置是圆的。而我的日语则是方的。是方的,就会有棱角。有棱角,就要坚持打磨。 后记 这是一本从学习日语的角度编辑而成的书, 如此想法的来源首先是因为我曾学过日语,但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语法教学,总觉得语言的背后应该有更生动更深奥的东西才对。尤其当我能运用自如,操作一门外语直接写作的时候,这个感觉变得越来越丰富。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我旅居日本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这个经验不是书桌上的,而是从日本这个曾经陌生,如今已经熟悉的海洋中遨游出来的。 本书的日文出处是根据日本文艺春秋和朝日新闻出版的我的两本日文书,其中有些文章连续被日本的大学当成了高考试题,并选入了日本中学国语选读教材。这些对一个非母语的写手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至于究竟是什么能让我知晓并贯通了日语,这个在本书的序言中已经写明了。 本书的中文是根据日文的原作翻写的, 这个有趣的过程也许只有双语写作的人才能理解,其写作当中的乐趣是增殖的。两种语言的交接是一场化学运动,而不是单纯的物理对应。 最后,让我感谢年轻的编辑苏靖,如果没有她的热情,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也许不会如此顺利,与她在杭州的神聊至今还记忆犹新,特此铭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