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西部徒步系列”之《四川徒步指南》分册,该书以大量的图片及详细的文字,介绍了四川的风景名胜,游览四川的行程安排,旅游服务项目以及在四川的旅游须知等内容。该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一本极佳的四川旅游指南,一册在手,玩遍四川不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四川徒步指南/中国西部徒步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张瑾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西部徒步系列”之《四川徒步指南》分册,该书以大量的图片及详细的文字,介绍了四川的风景名胜,游览四川的行程安排,旅游服务项目以及在四川的旅游须知等内容。该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一本极佳的四川旅游指南,一册在手,玩遍四川不愁。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中国西部徒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向读者介绍了徒步四川的体能和技能准备、行走线路、沿途风景等,还介绍了旅游必备知识等。本书为袖珍型,全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读者到四川旅游的最佳导游。 目录 出发前准备 线路强度分类 选择适合你的线路 准备装备 体能和技能的准备 成都出发 成都住宿 成都餐饮 01 四姑娘山长坪毕棚穿越线路 02 措普沟徒步线路 03 四姑娘山大峰登山徒步线路 04 党岭穿越线路 05 贡嘎山穿越线路 06 海子沟-银厂沟穿越线路 07 穿越九察沟线路 08 格聂徒步线路 09 莲花湖徒步线路 10 沪沽湖-宝山石头城徒步线路 11 沪沽湖-亚丁徒步线路 12 墨尔多神山徒步线路 13 木里九龙穿越线路 14 木里徒步线路 15 南门关沟徒步线路 16 年保玉则穿越线路 17 色达穿越线路 18 松潘牟尼沟徒步线路 19 望鱼-瓦屋山徒步线路 20 番拉东吉穿越线路 21 雅拉穿越线路 22 稻城-番格里拉徒步线路 试读章节 体能和技能的准备 每一次户外出行之前,我们首先要在个人身体素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沙漠徒步、洞穴探险、丛林穿越还是雪山攀登,均需要具备相当的能力才能完成。 详细掌握身体情况 首先,要尽可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尽管现在很多活动的参与者基本以都市中的年轻人为主,但有些运动并不适合于每个对它有兴趣的人。比如说一些人具有先天性的身体疾病,在从事剧烈或高强度的运动时有可能会突然发病而危及到生命,这样的人不适合参加如旅游探险这样高强度的户外运动。而即便是身体十分强壮的人,也可能不能参加某些特定地区的户外运动。比如在高海拔地区,是否会发生高原反应是与人的体能没有绝对关系的。户外运动中,在平原地区体力超强的人,一旦到了高原地区因种种高原病被紧急送到医院,被迫中止活动的事例不在少数。另外,有些人天生体质较弱,但也不能说明这些人就一定不能参加户外运动。也许,这样的人经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自身体质得到提高以后,他们能比很多人都要适合户外出行。当然,这种情况也要视个体特性而言。 充分进行身体准备 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之后,如果一切正常,接下来就要针对出游计划做身体上的准备。 常规的身体准备 体能的储备。因为探险旅游的线路通常都在高山、峡谷、大漠、雪山等这些人迹罕至、自然条件艰苦甚至恶劣的地区,一般都需要负重进行数日的行走,对体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进行体能的储备是必须的。储备体能比较容易实施的方法是跑步,每天进行一定长度或一定时间的跑步锻炼,对增强体能有很好的帮助。再比如:负重徒步的拉练,目的是使身体能够适应在负重状态下徒步行走。在长假到来之前选择两三个周末进行背包负重的徒步运动是很好的适应性训练。 有针对性的身体准备 除了上面所说的常规的身体准备之外,还要根据线路情况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身体准备。例如:峡谷穿越经常要溯溪或攀岩,就需要加强四肢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体重过大者要谨慎考虑参加此类活动。 户外运动负荷较大,膝盖最容易受伤。用戴护膝和使用双杖来保护膝盖是治表的措施。加强腿部力量和膝盖四周肌肉的负载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现在随着户外运动正逐步成一种产业,一些正规俱乐部已凭借自身的优势开展了一些户外的商业性服务活动。如果你自身体能较差,户外经验也不足,不妨选择一些正规俱乐部跟队出行,这样,你在同样能感受到大自然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因为这些俱乐部所提供的服务保障而省去很多的路途麻烦。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一种全身运动,行走中一定要注意通过正确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依照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l吩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在上坡时,行走重心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行走中的休息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学会使用手杖支撑背包休息,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0分钟左右,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员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谨记:休息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下休息这么简单。 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5分钟再饮用。 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缩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分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分钟为好。 P11-13 序言 为什么要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去户外徒步也是如此。用不着去找太多的理由,因为身处荒野、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 在19世纪60年代,当攀登喜马拉雅山在欧美风行一时之际,西方游客也开始行走于尼泊尔当地人民走出来的山路。正是这些登山先锋们一一他们当时不得不步行到达高峰——开了徒步旅行的先河。所以说,“徒步旅行”(trekking)这个词语最早是用来指19世纪60年代在尼泊尔的远足旅行,此后徒步旅行就开始流行了起来。 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徒步旅行本身的起源,它不过是现代社会意义下徒步这个词汇的来历。作为工业社会被符号化了的人们渐渐忘却了自己基本的活动方式,转了一圈之后,人们又回想起这人类基本活动方式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从这种方式中,人们感受到了生命运动之美、对自然纯朴的好奇、对自身坚忍意志力和强悍的行动力的证明。 在喜玛拉雅山的中国一侧,丰富的山地自然资源为徒步旅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除了自然之美、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带给旅行者丰富的体验与感官冲击。高耸的雪山、广阔的草场、奔腾的大河、古老的喇嘛庙、神奇的传说……这片充满野性的土地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