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高等工科院校近机类、非机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结合编者多年从事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教改和指导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编者试图从满足教学基本要求、贯彻“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少而精的原则出发,力求做到精选内容、适当拓宽知识面、反映学科最新成就,但难度适中、篇幅不大,以期保持简明、实用的特色。全书从“大众教育”的实际出发,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内容有机整合,突出机械设计主线,不过多追求理论完整,淡化公式推导,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本书在内容阐述和例题讲解等方面力求通俗易懂、遵循认知规律,并有意识地介绍了一些面向工程的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近机类、非机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和高专、成教、网络教育、自考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针对21世纪“宽基础、广适应、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编者从“教学以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出发,在集多年从事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教改和指导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全书共分为17章,其中,第1~7章介绍机构构形理论与机构速度分析、 常用机构及机械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第8~17章介绍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联接、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及弹簧。
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和高专、自考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1
0.1 名词术语 1
0.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3
0.2.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3
0.2.2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4
0.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 性质和任务 5
0.3.1 课程内容 5
0.3.2 课程性质与先修知识 5
0.3.3 课程任务 5
0.4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6
第1章 机构构形理论与机构速度分析
……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3章 凸轮机构
第4章 齿轮机构
第5章 轮系
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与组合机构
第7章 机械动力学基础
第8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第9章 联接
第10章 齿轮传动
第11章 蜗杆传动
第12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第13章 轴
第14章 滚动轴承
第15章 滑动轴承
第16章 联轴器、 离合器与制动器
第17章 弹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