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为前提,以货币供给外生性、政策效果对称性、时间非一致性、各传导子系统独立性的四个假定条件下,分别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信贷、资产价格和汇率四个传导子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证明,中国各货币政策传导子系统的有效性程度都不高,从而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操作规则三个方面构建了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湘潭大学商学院学术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楚尔鸣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为前提,以货币供给外生性、政策效果对称性、时间非一致性、各传导子系统独立性的四个假定条件下,分别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信贷、资产价格和汇率四个传导子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证明,中国各货币政策传导子系统的有效性程度都不高,从而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操作规则三个方面构建了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七章,按先前提假设,后实证分析,再对策建议的逻辑顺序来安排。 第一章检验货币中性在我国是否存在,从而确定是否把分析继续做下去。从依据我国1984~2004年的长期年度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来看,我国存在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但不存在长期超中性。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说就意味着一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长期来看产出并不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连续变动则在长期内也会引起产出的变动。基于此,本书将分析每一具体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性的样本时间,选择在较短的时期内,并用月度数据来进行分析。 第二章是为了使分析更加合理,避免过于复杂而作的分析假定。首先,由于本书的分析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系统的有效性,亦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因而本书在分析中假定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其次,由于我们分析的数据样本区间可能包含不同的经济周期,但在不同的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不同的,即存在非对称性,为避免涉及非对称性而使分析更加复杂,所以本书假定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是对称性的。再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消除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中央银行和公众可以从长期出发为此做出一些努力,但这种努力终究会因为利益的选择和预期的调整偏离最初的行动计划,最终导致时间非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在本书的分析中,为了更贴近现实来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系统的有效性,假定时间非一致性是无法消除的。最后,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系统是各传导渠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并受到其他经济变量、私人部门目标函数和预期约束等外在性的影响。要对这样一个系统进行透彻的实证分析,从目前的分析技术来看,仍然存在困难,为了简便起见,本书将假定货币政策各传导渠道的作用是独立的,并在作某个具体渠道的分析时只考虑局部均衡。 第三章是对利率传导子系统的实证分析。依据2000~2005月度数据分析的基本结论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M2的货币政策操作对实际利率传导的有效性极低;而且实际利率的变动并不是引起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主要原因,其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力度也相当之小;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将很有效地使工业增加值发生变化。 第四章是银行信贷传导子系统的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我国M2货币供应量对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变动能有效影响投资,投资也能有效影响工业增加值。但信贷系统的M2货币供应量存在一定的“倒逼机制”,且信贷规模变动通过消费传导至工业增加值的有效性程度很低。 第五章是资产价格传导子系统的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我国股票市场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只在第一阶段是有效的,即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应量M2的变动,可以有效地影响沪深股票市价总值的变动。但在充当货币政策传导职能的第二阶段。即沪深股票市价总值变动到实体经济活动的传导有效性不高。这说明托宾的“q”渠道和莫迪格利亚尼的“财富效应”渠道等在中国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第六章是汇率传导子系统的实证分析。分析后的主要结论有: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M2的政策操作,不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引起实际汇率变化的有效性都是很低的。由于在我国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引起名义汇率变化,而只能通过物价变动间接地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化。且实际汇率的变化不是进出口总额和王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所以这种传导过程的有效性也是十分有限的。 第七章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和市场化改革建议。本着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宗旨,本书建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稍作调整,以避免经济周期波动为目的的货币政策操作,最终目标应该选择货币币值与适度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为充分发挥“名义锚”功能,近期內不宜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改革的深入,可选利率与汇率作为中介目标,并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实现从数量类工具为主向价格类工具为主转变,但这以市场机制充分运行为前提。在货币政策操作规则上,应该使按规则操作和充分体现灵活性相结合,采用居中的制度安排,既体现透明度与责任约束的要求,又能应对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在前瞻性、微调性的基础上,预防零利率限制的发生。并从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建设、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治理机制、选择灵活的汇率调整途径等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促进稳定、持续地发展。 目录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2.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4. 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 5. 本书的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一章 分析前提:中国货币中性的实证检验 1.1 关于货币中性的理论述评 1.1.1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1.1.2 新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1.1.3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非中性理论 1.1.4 货币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1.1.5 实际经济周期的货币中性理论 1.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实证研究 1.1.7 国内关于货币中性的理论研究 1.2 中国货币中性的实证检验 1.2.1 理论模型与检验方法 1.2.2 数据说明 1.2.3 检验过程与分析 1.3 货币短期非中性理论假说与中国的实际 1.3.1 价格粘性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 1.3.2 中国的价格和工资粘性制度因素分析 第二章 分析假定: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性与分析局限 2.1 货币供给内生性特征与外生性假定 2.1.1 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研究及回顾 2.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货币供给内生或外生性 2.1.3 分析目标与货币供给外生性假定 2.2 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与分析结构假定 2.2.1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研究及形成假说 2.2.2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 2.2.3 分析结构与对称性假定 2.3 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特征与现实假定 2.3.1 周期决策与时间一致性 2.3.2 短期最优货币政策与物价变动 2.3.3 长期最优政策的可能性与时间非一致性 2.3.4 本书分析的现实假定 2.4 传导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与简化假定 2.4.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的简单回顾 2.4.2 货币政策传导系统的整体框架 2.4.3 分析局限与简化假定 第三章 传导子系统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3.1 利率传导理论及相关文献述评 3.1.1 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理论 3.1.2 托宾的利率传导理论 3.1.3 莫迪格利安尼的利率传导理论 3.1.4 实证分析及面临的问题 3.2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3.2.1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与代理变量选择 3.2.2 计量模型与变量、数据说明 3.2.3 数据处理与单位根检验 3.2.4 VAR模型及其分析 3.3 实证结论及分析 3.3.1 实证分析结论 3.3.2 对结论的制度性分析 第四章 传导子系统Ⅱ: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4.1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理论回顾 4.1.1 信贷传导的基础理论 4.1.2 信贷传导的渠道理论 4.1.3 有关信货渠道的争论与研究进展 4.1.4 有关银行信货传导的实证研究 4.2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4.2.1 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4.2.2 数据的基础性检验 4.2.3 VEC模型与分析 4.3 实证结论及分析 4.3.1 实证分析结论 4.3.2 对结论的现实分析 第五章 传导子系统Ⅲ: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5.1 资产价格传导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 5.1.1 资产价格传导理论 5.1.2 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5.2 我国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5.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5.2.2 分析指标与数据说明 5.2.3 数据的基础性检验 5.2.4 VEC模型及分析 5.3 实证结论及分析 5.3.1 实证分析结论 5.3.2 对结论的现实分析 第六章 传导系统Ⅳ:中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6.1 汇率传导渠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 6.1.1 凯恩斯的汇率传导理论 6.1.2 货币学派的汇率传导理论 6.1.3 其他汇率传导理论 6.1.4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证研究 6.2 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6.2.3 数据处理及检验 6.2.4 VEC模型及分析 6.3 实证结论与分析 6.3.1 实证分析结论 6.3.2 对结论的现实分析 第七章 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与市场化改革 7.1 避免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选择 7.1.1 货币政策目标 7.1.2 货币政策工具 7.1.3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7.2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市场化改革措施 7.2.1 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7.2.2 进一步加快货币市场建设 7.2.3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7.2.4 选择灵活的汇率调整途径 7.2.5 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补论 参考文献 附1:本书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附2:本书中英文名词概念对照表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