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摆脱贫困(精) |
分类 | |
作者 | 习近平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摆脱贫困》这本书中,习近平同志提供了一份他在闽东实践、思考的记录,这对于闽东脱贫事业和其他事业之宏伟大厦或可成为一石一木,对于后来者或许也有些微意义——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 内容推荐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这些讲话、文章,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目录 序 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 提倡“经济大合唱” 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 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从政杂谈 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 滴水穿石的启示 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 把握住新的机遇 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 为官一场造福一方 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 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 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 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 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 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现实选择 困境的突破——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 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 积极稳妥地推进共青团的改革 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 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 一种崭新资源的开发——谈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疏导 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 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 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 试读章节 三、怎样丰满羽翼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 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我们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这就是说,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吃山”,要抓好林、茶、果。林业是“一封就成林”。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茶叶是闽东的一大优势,产量占全省的1/4,现在的亩产比较低,提高亩产应该是一个主攻方向,当前重点要抓好老茶园的改造工作。种果也是很有前景的,特别是具有闽东特色的水果应大发展,如霞浦、宁德的晚熟荔枝,福鼎的四季柚,福安的芙蓉李,古田的油柰等。“念海经”除继续抓海洋捕捞外,滩涂养殖也要挖潜力,提高单产;而发展滩涂养殖的关键环节是饲料工业如何与之相适应。乡镇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要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资源的加工利用。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以集体办为主,以吸收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闽东发展的动力在于工业。工业上主要是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两者一手抓,不可偏废。看准效益了,速度还是加快些好,这样闽东才能尽快缩小同其他城市的差距。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要抓住时机上项目,不要盲目反对铺新摊;只要效益好,投资贷款有去有回,市场有销路的非本地资源的加工业也要考虑发展。当然,没有好效益的,一个项目也不能上,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盲目上项目,这是短期行为。应强调突出规模经济效益,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霞浦电子按摩器、男宝器和福鼎的玩具等,要千方百计上批量,上规模。只有上规模才有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还可以考虑建立滚动式的工业项目储备库,只要有好项目,资金是可以找到的,可以多方集资,多办一些股份企业。 闽东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脱贫工作。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经过三年的脱贫,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在的脱贫还是处于低水平,还不稳定,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有些本来发展不错的乡镇也把自己列入贫困的范围,这样做只能起消极作用。其次,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福安县后洋村抓巨峰葡萄种植就使全村人均收入达800多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蘑菇、茶叶都是城郊农民脱贫的重要项目,各县有关部门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第三,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寿宁县一些农民住宅人畜混居,卫生状况很差,县里要帮助农民规划农村住宅建设,将人畜分开,改变“贫困——不卫生——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状况。第四,扶贫资金要相对集中一部分用于扶持乡村集体经济实体,增强脱贫后劲;对于一些因连年病灾造成的特困户,要给予适当的救济,并扶持他们发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经营项目。 闽东的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40%,占全省畲族人口的70%。畲族多居住在山高偏远的地方,生活比较贫困。民族工作是我们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致力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可能谈民族的真正平等。要制定一些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给他们以更好的帮助。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还要注意发展、整理民族文化,办好民族中学。 如此种种,“弱鸟”的羽翼逐渐丰满,造就了“先飞”的必要条件。 四、鸿鹄之志 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 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我们绝不允许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私利。当干部的宗旨首先就是讲奉献,就是讲服务。“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当然,在抓廉政的同时,也要正确区分违法乱纪与开放改革中出现的失误。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改革者的积极性,鼓励干部为人民事业敢为天下先。我们既要敢于惩治,又要善于激励,自始至终都必须把握好政策。 对闽东,我是充满信心的,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 P6-9 序言 闽东九县市,是福建比较贫困的地区之一。我在福建工作期间,虽然县县都跑到了,但对宁德地区的具体帮助很不够,总觉得欠了账。 最近,我看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的一些讲话和文章,很有启发。加上最近我又到宁德地区看了几个县,看到那里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经济发展大有起色,地委领导班子精神饱满,令人十分高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不足。 近平同志和他的“一班人”,在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带头“四下基层”,对宁德的特点和历史,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所以提出的设想,比较切合实际。一扫时下那种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弊病。虽然近平同志已经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些文章反映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这个问题,从最近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更加清楚了。但是有相当一段时间并非如此,有些人总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一个地区、一个县市、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工作当然是很多的,有些人为了突出某一项工作,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项工作当作中心。有些工作确实很重要,但再重要,也应当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可另立中心。如果形成了许多中心,势必削弱经济建设这个唯一中心。近平同志曾经在一个乡政府的墙壁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锦旗,墙上什么锦旗都有,唯独看不见经济建设这面锦旗。他认为能得锦旗当然是件好事,但决不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主次不分,抓不住中心。他主张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来个“经济大合唱”,而不可另立第二个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近平同志针对宁德比较贫困的特点,一再强调要大胆改革和开放。闽东虽然比较贫困,但闽东又是沿海地区,面对台湾,面对太平洋;而且水深港阔,有全国少有的良港。根据这一特点,解决多年困扰我们的缺资金、缺人才问题,最快的办法,莫如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搞好外引内联,敢于用别人的资金、技术,来开发我们自己的资源,包括宁德特有的海产资源和各种石材、木材资源。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和商品观念。只要敢问、敢试验、敢为天下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革开放大胆一些,经济发展就有可能快一些,脱贫致富也就有希望。 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如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等,目的都是为了发扬人的首创精神,不畏艰难的精神,为了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我们一向认为,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摆脱贫困呢?我们主张思想要解放,工作要扎实。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经验要一点一滴积累。凡事反求诸己,立足于自力更生,就能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如能持之以恒,滴水就能穿石。就扶贫来说,我们要多搞些短平快项目,但决不可心存侥幸,只热衷于短期行为。同贫困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贫困地区要收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是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的。 一个担任重要职务的年轻干部,对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什么抱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作风,关系着这个地区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大胆地去想,勇敢地去闯。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实际,有些做法一时看不出效果,也不要紧。要求每个人做到每句话、每件事都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平同志也不例外。我们地市县乡的干部,如果看一看这本小册子,是会获得许多启发的。 后记 我在闽东地区工作了两年,虽也与闽东全体干部、群众一起,付诸相当努力,然而我心难安。对脱贫事业这个需要几代人努力的浩大工程来说,我的努力毕竟时者甚短,功者甚微。项南同志在序中说对闽东地区的“具体帮助很不够”,“总觉得欠了账”,这是老书记的谦逊之词。而我在闽东的改革开放之志未酬,“欠账”之感确常系于心,难以释怀。 今天所以敢于不揣浅见将在闽东的讲话、文章公之于世,多少是一点还账的意思。 改革正当盛时,变化极其剧烈,讲话的鲜见留下录音,著文的常以笔名应世,忐忑于来朝示人以不智。诚然,对于在改革开放中一切可能大改其观的未来,我们今天讲的话、著的文、做的事绝不会十全十美,但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完全可以了无遗憾。 我也明知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又值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我们必须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不适应我们获得更快发展的一切并对其进行改革。未来可能讲更有意思的话,著更其完美的文,做更其壮丽的事业,但今天只是今天,未来也只是今天的未来。在这本书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闽东实践、思考的记录,这对于闽东脱贫事业和其他事业之宏伟大厦或可成为一石一木,对于后来者或许也有些微意义——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我亦断定此书会被人遗忘。遗忘乃是大好事,足以证明我们前进得很快。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有些方面落伍了。落伍原因历史学家们可以慢慢探究;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唯有全民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 收集在这本书的29篇,12万字,论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个,即经济建设。早在十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提出:要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然而,风风雨雨、冷冷热热、进进退退、寻寻觅觅,许多人对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点始终欠缺理解,脑子始终转不过来。而实践则不断给予明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在与外部世界日益广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最充分体现。中国的成功点,恰在于我们重视经济建设的话说得早,事做得快,业立得牢。试看今日之域中,中国之所以成为地位稳靠、说话响亮的重要国家,正在于她坚持改革开放,获得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一代又一代人探索,失误乃至失败,再探索,直至成功,循环往复,乃至无穷,这是无可指摘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说过这样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邓小平同志还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两年前,我离开闽东到福州赴任时,人民日报恰有一篇报道:闽东脱离贫困线。有友人欣喜打电话告我此讯。我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感。我深知,相距于我们的理想,相距于我们的目标,相距于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脱离贫困线”只能说是起步;同时,我也坚信,“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闽东跨越了这一条“贫困线”,若能继续卧薪尝胆,矢志如初,再接再厉,奋斗不息,必能彻底摆脱贫困。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