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的《民国大师美文录》对每篇美文进行了鉴赏,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美文的内涵。如此大师云集、难得一见的文学盛宴之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大师们的人生,窥见民国思想的独特,领略民国文学的韵味,体味人生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感受别样的快意和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大师美文录/经典读库 |
分类 | |
作者 | 经典读库编委会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的《民国大师美文录》对每篇美文进行了鉴赏,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美文的内涵。如此大师云集、难得一见的文学盛宴之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大师们的人生,窥见民国思想的独特,领略民国文学的韵味,体味人生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感受别样的快意和乐趣。 内容推荐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的《民国大师美文录》所选取的文学大师们的美文,均用自己鲜明独特的手法和风格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乃至整个时代的进程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家和美文作品,是我国近现代散文史上的瑰宝,代表着我国近现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对于我们近现代散文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广作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犀利尖锐的杂文,一字一句、点点滴滴都透露着时代的气息与爱国文人的伟大精神;冰心、郁达夫、朱自清等人的抒情散文隽永婉转、动人心扉,尤其是郁达夫和朱自清的作品,更是现代散文史上美文的典范;许地山、陆蠡、丰子恺、茅盾等人的游记散文、小品散文等,都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中国近现代散文的形式与内涵…… 目录 鲁迅 藤野先生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周作人 故乡的野菜 乌篷船 夏丐尊 白马湖之冬 李大钊 五峰游记 今 刘半农 饿 胡适 我的母亲 追悼志摩 郭沫若 梦与现实 杜鹃 许地山 落花生 上景山 春底林野 叶圣陶 没有秋虫的地方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张恨水 五月的北平 邹韬奋 我的母亲 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 泰山日出 我所知道的康桥 郁达夫 故都的秋 钓台的春昼 一个人在途上 茅盾 雷雨前 风景谈 王统照 青纱帐 罗黑芷 乡愁 庐隐 异国秋思 我愿秋常驻人间 谢六逸 作了父亲 朱自清 匆匆 背影 荷塘月色 郑振铎 海燕 黄昏的观前街 蝉与纺织娘 孙福熙 红海上的一幕 丰子恺 秋 130山中避雨 瞿秋白 一种云 方志敏 清贫 闻一多 五四断想 最后一次的讲演——在云大至公堂李公朴 夫人报告李先生死难 经过大会上的讲演 杨振声 书房的窗子 老舍 想北平 济南的冬天 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冰心 寄小读者一通讯十一 往事一二一之三 鲁彦 故乡的杨梅 父亲的玳瑁 废名 知堂先生 石评梅 一片红叶 墓畔哀歌 沈从文 桃源与沅州 常德的船 梁实秋 雅舍 谈友谊 钟敬文 西湖的雪景 朱湘 江一仃的晨暮 林徽因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丁玲 五月 巴金 鸟的天堂 灯 冯至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施蛰存 驮马 臧克家 野店 梁遇春 春雨 李广田 桃园杂记 吴伯箫 山屋 陆蠡 囚绿记 靳以 散文三试 萧红 蹲在洋车上 春意挂上了树梢 季羡林 黄昏 试读章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缓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P1-3 序言 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被称为民国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国社会,充斥着动荡、压迫和苦难,也充斥着流亡、革命和抗争,被绝望包裹,也盈蓄着希望。这个时期的思想界和学术界,由于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融汇,因而出现了大开大阖的惊人遽变,产生了一大批耀眼夺目的大师。 这些大师既是旧学的最后承继者,又是新学的最早接触者和传播者。他们诞生于晚清,留学于欧美等地,活跃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其嬉笑怒骂的名士风范堪比魏晋风流,但完全褪去了传统文人依附权贵的士大夫之气。他们大多是十分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慨然行使自己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权利,孑然站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学贯中西的大师们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用各自的如椽巨笔描绘时代图景、直击混乱时事,希图在政治内忧外患、传统文化断裂的黑暗年代探求民族自由和文化新生的道路。 何谓“大师”?指的是在某一领域造诣深厚、享有广泛声誉的人。本书所界定的“民国大师”,主要是指民国期间在文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众人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作家。而何谓“美文”?周作人在1921年发表《美文》,首次从西方引人“美文”的概念,提倡创作叙事抒情散文,为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此后众多作家起而撰文相应,使得美文确立了文学史上一种独立的文体地位。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际上是散文的一种。 本书所选取的文学大师们的美文,均用自己鲜明独特的手法和风格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乃至整个时代的进程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家和美文作品,是我国近现代散文史上的瑰宝,代表着我国近现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对于我们近现代散文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广作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犀利尖锐的杂文,一字一句、点点滴滴都透露着时代的气息与爱国文人的伟大精神;冰心、郁达夫、朱自清等人的抒情散文隽永婉转、动人心扉,尤其是郁达夫和朱自清的作品,更是现代散文史上美文的典范;许地山、陆蠡、丰子恺、茅盾等人的游记散文、小品散文等,都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中国近现代散文的形式与内涵…… 著名作家郑振铎曾对民国以来的作家做出过高度评价:“假如我们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们应该说,他们是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阵。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便要黯然失光。”国学大师季羡林亦赞誉他们的作品道:“这种文字是可以代代相传的。”这本书精心挑选了近百篇民国大师们的美文,并按照作者的生年进行排序,目的在于让读者在阅读时更为清晰地感受中国散文随时代发展的变化特征。此外,为了方便阅读,让读者清晰地感受作者的思想及其散文的精微妙处,我们还在每篇散文之后附有一段简明的“赏析”文字,以阐述各篇散文的特点。 我们诚挚地邀请读者翻开这本墨香四溢的美文录,感受大师们的智慧和情操,以此获得心灵的感悟和指引。大师们的铮铮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大师们的作品则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传递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和寻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