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编著的《不计较(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内容介绍:人生很多烦恼,都来源于计较:计较得失,计较过往,计较别人的看法计较付出的多少……因为计较,所以不满,因为不满,所以抱怨,因为抱怨,所以不幸福。用舍得、包容、放下、宽心、知足、淡泊的不计较心态去看待世事,锤炼人生,才是收获快乐和成功的人生之道。计较的太多,重要的却没多少。抱怨别人来自于计较别人。能捧场就捧场,别计较对方是不是在“假唱”。若你并不无瑕,怎能计较他是否完美。别计较身边来了对手,他只会让你更强大。有让才会有得,人生不要计较吃不吃亏……
牧之编著的《不计较(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上篇为读者解读人生因何而计较,从感情、社交、职场、事业等几个角度,为读者解析人生的计较因何而来。在中篇里,本书又着重为读者剖析不计较的心态应该是如何的,从舍得、宽心、放下、知足等几个角度,让读者明白不计较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而在最后的下篇中,我们又侧重和读者分享在不计较的心态下,我们应该有怎样计较的人生,从“计较成败不如规划未来”、“挑剔社会不如改变自己”、“头破血流不如忍辱负重”、“抱怨裁判不如适应规则”这几个角度,为读者规划一个既积极又不计较的人生。
《不计较(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是一本心灵励志。
在身边,我们经常能够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责任心极强,仿佛一切事情都关他们的事儿。哪怕身边有一件事出现了些许偏差,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无所适从,事事都要追求一个妥帖。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多是些退休的居委会大妈。她们告别了工作,生活中没有了重心,进而过分关心起身边的事来。对此,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若染上和居委会大妈一样的毛病,那可就非常头疼了。
如果不信,读者不妨往身边看一看,绝对能够发现一些“很能干”的人。这类人考虑问题很全面,很喜欢帮忙,事事都能担负起责任来。然而当结果与他们努力的方向不一致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这类人的责任心很强,做事绝不甘于人后,尤其不能容忍被指责。当这样的人是以朋友身份出现在你我身边时,我们自然是愿意与之交往的,然而当我们自己就是这类人时,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肩负责任的人,必定有着极强的心理负担,而当责任落空时,这些心理负担就会变成心理伤害。事事哪有绝对成功的,人肩负起来的所有责任,难免会有一时的疏漏,因而一个责任心太重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
周鹏这两年在帮朋友打理一家公司。受了朋友的重托,他自然是要负起责任来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有责任心的人,因而就更加用心了。这两年来,周鹏一直工作得很辛苦,平时从没有按时下班、周末放假的概念。晚上十点钟之前,周鹏从来没有迈进过家门,有时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个通宵。他的QQ常常会彻夜闪动,状态就和他这个人一样,永远在忙碌。
看到周鹏这样辛苦,朋友有点过意不去,几次提醒他要注意休息,并多次提出给他放假,但每次朋友得到的答复都是周鹏的简单拒绝:“没办法,我是工作狂。”周鹏的一个朋友毫不客气地给他定罪——要钱不要命的钱奴,因为这个朋友以为他是公司的老板。然而周鹏毕竟不是,当他告诉这个朋友自己只是在帮另一个朋友的忙时,这个朋友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有股份?”朋友无法相信。
“没有!”他坚决地告诉朋友。
“那你的朋友会给你不菲的劳务费吧?”朋友接着问。
“是我主动要帮他忙的,就算他给,我也不会要的。朋友嘛!”他随意地回答道。
朋友终于明白了,这个可怜的周鹏竟然是个被责任心驱使的奴隶,他时时要求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朋友的信任和重托,所以只能牺牲自己。是内心深处那份对朋友的责任让他心甘情愿地超负荷运转而无法自拔。
一时间,朋友也搞不清楚,是应该为有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朋友而高兴呢?还是该责备他不懂得生活呢?但有一点朋友很肯定,他的生活一点也不幸福.太太要和他离婚,他的健康状况也很差。最后和朋友一开始就担心的一样,周鹏住进了医院,得了很流行的一种病——过劳!
躺在病床上,周鹏无助地告诉朋友:“真的慢不下来,就怕闲着,一闲下来就抓狂。”
曾经有一个媒体做过一项调查,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中,过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病,而过劳率最集中的人群就是30到50岁的事业有成的人。
这些成功人士一般拥有自己的正处于上升期的公司或者在其他公司中属于领导层。他们长年处于繁忙之下,很多时间待在办公室里,一个人负担着多个人的责任。他们既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又担心着下属或员工的工作质量。慢慢地他们为很多超出自己的责任付出了“流汗又流血,拼劲又拼命”的惨痛代价。
有没有一个方法,既能够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又不至于耽误工作呢?当然有,那就是适当地放掉一些小事和不那么重要的事。仔细看看,我们所了解的那些既取得了事业成功又过得很是轻松的企业家,他们无一例外不是早早地把权力分给了下属,只抓一些关键性的大事。这样,他们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享受生活了。
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此呢?答案就是责任心。事事都放不下,那么就永远无法脱开身。如此一来,就等于把自己绑在了工作上,进而也就成了工作的奴隶。
在一座寺庙里,负责打扫藏经阁的惠方小沙弥比其他的师兄弟们都要聪明和能干。有的时候,他负责的书柜整理打扫完了,他就去帮助别的师兄弟。而当别的书柜也打扫完了,他就开始打扫楼梯和庭院。时间长了,他习惯了在自己的工作做完的时候,去做那些原本属于别的师兄弟的工作,并把打扫楼梯和庭院看作了自己分内的事。而别的师兄弟因为有他帮忙,渐渐地腾出空来,开始读起藏经阁里面的佛经来。
几年后,寺庙开始选取资质好、佛法精通的小和尚进入达摩院做研习。而进入达摩院就意味着有一天可能会成为正式的和尚、方丈甚至是住持。而负责打扫藏经阁的小沙弥自然是最有可能被入选的人群了,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便利,可以随意阅读藏经阁中的佛法。
最后的结果也正是这样,打扫藏经阁的小沙弥全部入选达摩院研习,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惠方。因为在别的小沙弥都腾出时间来读佛经的时候,惠方正一个人打扫着藏经阁的前前后后呢。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惠方其实是被自己的责任心给耽误了。回归到我们自己,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又因为责任心而耽误了多少事呢?
其实,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或不应该过多在意的事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帮我们放松时时紧张的神经,梳理一下快节奏的略显杂乱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句话叫“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而放下一些本就不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或许可以帮我们实现这句话。
做人有责任心自然是好事,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伟人都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但适当地抑制责任心,并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时候恰恰是为了担负起更长远、更重大的责任,若事事不分轻重缓急,无论多小的事都过度地负责,那其实就等于放弃了更大的责任,把自己归到整天念叨的大妈—类了。P7-9
存款越来越多,笑容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大,胸怀越来越小;地位越来越高,幸福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好,心眼儿越来越小。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矛盾中徘徊,得到的越来越多,但生活中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我们的快乐越来越难得,这是令很多人都苦恼的事情。想想小的时候,一只竹蜻蜓,一只皮球,就能够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快乐。那时候的快乐是多么廉价!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今天的快乐变得如此昂贵呢?是我们自己。
人的年龄越大,心里要装的东西就越多,心里装下的东西越多,所记挂的事情就越多。人的心受身边的每一件事情羁绊,为每一件事情操心,为每一件事情计较,这样的生活,烦恼当然越来越多了。
计较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我们的生活就总是朝向人生的阴暗面,那失败的痛苦就会掩盖掉成功的喜悦;计较人际交往中的厚此薄彼,我们就总会看到身边入令我们不满意的一面,那尔虞我诈就会代替心灵的交互。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光明与黑暗两面的,计较无疑就是放弃光明而走进黑暗,一个总是计较的人生,当然是不可能幸福的。
然而不计较的活法,说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很难的。为人者总是会有些欲望与羁绊的,只要还有欲望和羁绊,人就决不可能全无计较之心。
人计较事业的失败,是因为在乎成功;人计较人生的挫折,是因为渴望坦途;人计较朋友的背叛,是因为重视友谊;人计较家庭的风波,是因为希望得到温馨的家庭。一个在乎事业、重视友谊、关心家庭的人有错吗?自然是没有错的,那么如此看来,计较其实是源于人对于更好生活的向往,反倒并不是一件坏事。
计较的人不幸福,不计较人不尊重生活,那么我们到底是该计较还是不该计较呢?其实正确的答案是在身上计较而在心里不计较。
譬如事业,我们要努力认真地去做,一点一滴也不能够松懈,这便是在身上计较;然而当事业不可避免地发生挫折的时候,我们又应该放宽心,不给自己增加太大的心理负担,这便是在心里不计较。
再譬如友谊,对待友谊我们要真挚而专注,决不做背叛朋友的事情,这是身上的计较;然而当朋友的背叛、彼此间的摩擦出现时,我们又应该放宽心,以豁达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朋友,这便是在心里不计较。
一个不计较的人生,是建立在身上计较而心里不计较的基础上的。一个不计较的活法,则是在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计较,如何在内心做到不计较,而最终促使自己做到身上计较的渐进。
而本书,在结构上就采用了这样的渐进方式。本书上篇的内容为读者解读人生因何而计较,从感情、社交、职场、事业等几个角度,为读者解析人生的计较因何而来。在中篇里,本书又着重为读者剖析不计较的心态应该是如何的,从舍得、宽心、放下、知足等几个角度,让读者明白不计较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而在最后的下篇中,我们又侧重和读者分享在不计较的心态下,我们应该有怎样计较的人生,从“计较成败不如规划未来”、“挑剔社会不如改变自己”、“头破血流不如忍辱负重”、“抱怨裁判不如适应规则”这几个角度,为读者规划一个既积极又不计较的人生。
成功人士潘石屹说:“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他因为成功,而拥有不计较的资本,又因为明白不计较的活法,因而能够从自己的人生中享受到快乐。
我们看到一些人,他们的人生绝非失败,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着烦恼,那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不计较地生活。让我们将不计较的活法照射进自己的人生,那样即便我们无法取得过人的成绩,依然可以凭借淡泊而豁达的心态,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令别人羡慕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