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新港所著的《亦德的冬天》讲述:20世纪60年代,在北大荒黑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即将步入青春的少男少女:沉默寡言但是有着独立思想的亦德、多愁善感的幼男、有胆识有担当的岳义、嫉恶如仇、鄙视虚伪的“一只耳”……他们各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们经历了疯狂和理智、邪恶与良知的精神角斗。他们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为朋友义不容辞的友情,还有那让人温暖,而又阴差阳错的爱情。他们以青春的激情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在特殊的年代拼命地坚守着自己的渴望、激情、正义、纯真和善良。正是他们的坚持所体现出来的伟大人格力量才构成了北大荒人的血脉,在读者心中树立起一座少年丰碑。
常新港所著的《亦德的冬天》为“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之一。
《亦德的冬天》讲述:正如亦德渴望的那样,他在开满野花的草地里,见到了“黑眉”,也看见了幼男。他们都沿着不同方向的小径,走到了这荒野上。
亦德不知道这快乐的一日,谁是导演,也许都是导演。
北大荒五月的荒野上,笼罩着温柔的气氛。这里完全是花香和草香制造的天地,谁在它怀里待久了,都有一种要融化的眩晕感。亦德觉得自己在不停地旋转,其实是美妙的幻想在推动他感觉的车轮转动。他躺在草地上,天仍旧在动,令他想起埋在记忆深处的摇篮。
第一章 亦德是男孩儿
这是一九六八年冬天的黄昏。北方一个拥有八万人的农场里,那座满目疮痍的俱乐部轰然倒塌,结束了它辛劳的一生。随葬的还有墙壁上花花绿绿的大字报。那是三月,凛冽的北风带来的雪尘又扬了它一身,使它的葬礼显得哀伤而又动人。俱乐部主任,一个未老先衰的老头,正悄悄走近它,就像所有活着的人走近熟悉的死人床前一样。昨天,他还站在台上,垂着头,接受批斗。现在,他绕着废墟转了半圈,便坐在雪里了。但他的目光没有停下休息,好像有什么东西遗失在废墟里了。任何人也读不懂他脸上的表情,木然而又僵硬。他好像从另一个世界匆匆赶来,对眼前的一切都觉得陌生,但眼前的废墟又分明勾起他心里美好的往事。他不停地搓弄着两只手,似乎这样会发现他要找的东西,那东西就压在倒塌的土墙下,暂时被掩藏着。他看见一只硕大的多毛老鼠沿着狭窄的断壁墙根跑到更黑暗的地方去了。他停止了寻找,心里被悲哀的尘埃笼罩着。
那个冬天,俱乐部主任永远离开了。
一个叫亦德的少年来找他,这少年还不知道俱乐部主任告别了欢乐,已弃世而去。老头把许许多多的故事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亦德用他那个年龄特有的敏感,在到处覆盖着白雪的清新的早晨,观望着六八年三月的农场街道。地处广场中心的俱乐部的倒塌,像被人把一口巨大的铁锅崩露了底,令人心事重重。
当这个叫亦德的少年离开废墟的时候,又有几个赶来为俱乐部吊唁的北大荒孩子在叹息。
在那个冬季的每一个夜晚,成千上万个北大荒孩子,都在重复着一个相同的带着悲剧味的梦,他们面对着空旷的冬天大地,小声说:“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亦德又沉浸在与俱乐部主任重逢的梦境里。那种相会的欢乐只有亦德一个人知道,只有他一个人吃力地编织着即将消失的故事网。
他醒来时天色已白,枕头上是湿的。那是他用泪印在上面的灰色云块。
谁能帮助他泅渡这片伤心的河流呢?
他起来了,只是脑袋离开了枕头,梦中的疲劳依旧在折磨他。他像披斗篷一样披着印有血红太阳的棉被,但还是有点冷。这样坐了一会儿,好像轻松了一些,然后他开始穿衣下地。他抬头望了一眼窗户,阳光已把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可以看见窗外无表情的天空。炉子上坐着一个大号铝质锅,那里面永远盛着温水。他舀了半盆温水,把两手插进去,望着清水里变了形的手不动。他觉得变了形的手不是自己的,是谁把一双丑陋的手放在自己的视线里,让他不安?他惊慌地动弹了一下,水纹便把不快赶跑了。
他走出屋门的时候,猛然看见家里的母鸡们都惊恐地立在篱笆杖子上,脑袋都触电般摆动着。原来在院子外,姐姐亦白正蹲在雪地里,剁掉了一只母鸡的头,白瓷碗歪歪地放在雪上,碗里是红得发紫的鸡血。亦白转过头对亦德说:“你瞧它!头都没了,脖子上的气管还吱吱响着冒气呢!”说着,用手里的菜刀拨动着无头鸡,刀上的血滴在白雪上。
“讨厌!”亦德厌恶地吐出一句。
“看你还是个男的!”亦白朝弟弟撇了一下嘴。
“看你还像个女孩吗?”亦德回了一句。
亦白挥了挥菜刀:“去去去,我的小妹妹!”这无疑是嘲弄亦德。
亦德觉得血一下子涌上脸来,他上前一步。把那只装有鸡血的碗踢翻了。血溅在白雪上,变成了一幅恐怖的图案。
亦白恼了:“我的鸡血,是洗脸用的!你知道鸡血是洗脸用的吗?它能防冻,养皮肤!”
亦德笑了:“哪个老妖婆告诉你的?用它洗脸你还不变成鬼啦?”
亦白变得气急败坏,她弯腰拎起无头的鸡,朝亦德身上甩去。那只无头鸡在空中画着奇形怪状的曲线飞过亦德的头。亦德猛地跳开,但已晚了。他感到脸上淋上了冰凉的几滴。用手一抹,是鲜红的鸡血,他喊叫起来:“讨厌!”慌忙抓了一把雪在脸上死命揉。
P3-5
冰心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她一生热爱孩子,作品里总是充满着温柔的母爱。她有一句名言:“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一颗慈母的心。”
文学家巴金生前曾经题词:“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冰心大姐就是这样的人,她写了将近一个世纪,今天还紧紧握着手中那支笔。好几代的孩子读她的诗文懂得爱世界、爱大海、爱星星。听她的话,年轻人讲‘真话’写‘真话’,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赤诚的心。作为读者,我敬爱她;作为朋友,我为她感到自豪。”
90多年前(1923年),年轻的诗人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开始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了一篇篇美丽的书信寄回国内,发表出来给祖国的小朋友们看。她把它们总称为《寄小读者》。这一年她23岁。《寄小读者》包含了她写给孩子们的29篇书信。她在1927年写的《寄小读者四版自序》里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对母亲的敬爱,使她的笔端涓涓流淌着暖暖的春水,朗照着融融的春光。
“小朋友,冰心应许你在这一春中再报告你们些幼稚的欢乐,天真的眼泪,虽然她也怕在生命花刺渐渐握满之后,欢笑不成,眼泪不落……小朋友,记取,春天来了!”
一部《寄小读者》,不但书写了她在异国他乡的旅途见闻,更抒发了她深挚的故国之思、缱绻的亲情眷恋、澄澈的童年回忆,以及关于大自然、关于大海、关于春天的梦幻和热爱之情。在后来的近60年的岁月里,她又不断地和小朋友们通信,续写了《再寄小读者》14篇通讯,《三寄小读者》10篇通讯。尤其是她在新时期之初,为孩子们献上的《三寄小读者》,给共和国的新一代少年儿童带来了全新的欢乐和情趣、知识和信念。这些书信体散文承接了她在半个多世纪前所写的《寄小读者》的亲切、清丽和细腻的风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又注人了更多的热诚和理想色彩。
多少年过去了,冰心和她的作品一起,成为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心灵上的朋友”。现在,文坛上的许多老作家、老科学家、老艺术家和名教授,都是她当年的“小读者”。有一年,他们结伴去给90岁的冰心奶奶祝寿,签名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都写上了“当年的小读者”。是的,从20世纪初叶迄今一百多年来,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是所有的作家,有谁没有做过她的“小读者”?谁的心灵没有被她笔下的那盏闪烁着橘红色光芒的灯温暖过、照耀过?谁的情感和文字里,不曾接受过冰心那涓涓“春水”的润泽?谁的记忆里不曾珍藏着和闪烁过冰心那宝石般的“繁星”的光芒?
“冰心奖”创办于1990年。由著名学者雷洁琼、著名作家韩素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共同倡议、创办的这个儿童文学奖,20多年来秉持着冰心老人生前所期许的严肃、高雅、纯正的标准,健康而有序地运行着。到目前为止,已有“新作奖”“图书奖”“艺术奖”“作文奖”四个奖项,在每年年终分别颁出,使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出版者,尤其是青年作家和青年编辑深受其惠,他们皆以获得这个奖项为荣。
20多年来,一本本、一套套带着冰心奖标志的儿童文学图书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家庭,受到少年读者和老师、家长的肯定和欢迎,这也是对冰心奖秉承着冰心老人的儿童文学精神、多年来所付出的默默努力的最好回报。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和冰心奖评委会合作推出的《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冰心作文奖获奖作品集》《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等等,不仅适应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对繁荣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引导儿童文学新人走创作正路,向广大小读者奉献富有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也尽到了自己一份微薄的责任。
冰心奖评奖办公室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这是第二套了。这套书由冰心奖评委会授权编选,遴选了近年来获得冰心奖的十来位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长篇、中篇原创新作和精品结集。这些作品包括常新港的《亦德的冬天》、徐鲁的《少年识尽愁滋味》、李东华的《再见,玛格丽特》、刘耀辉的《山有扶苏》、翌平的《水长城探险记》、赵华的《雌雄大盗》、赵菱的《飞猪侠》、汪玥含的《艺术家黄想想》、毛云尔的《斗牛》和李碧梅的《西尚的阿公》。
在遴选作者和组稿时,我们始终秉持着这样的标准:一是注重儿童文学真、善、美、爱的主流品质,有助于塑造小读者们积极、健康、阳光的品格,能够为小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文学正能量;二是要选近年来在小读者、中小学校园和儿童文学界产生了很好影响、具有很强创作实力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三是注重首发新作,尽可能避免同质化;四是兼顾儿童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各类品种,如长篇和中篇儿童小说、童话等,尽量向读者呈现当前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题材宽泛、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的繁荣气象。
“我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将牢记着冰心先生这位毕生葆有童心的世纪老人,铭记她通过《三寄小读者》表达出来的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关爱和期望。冰心的作品和她的文学精神,蕴含着她一贯的爱心和对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的责任感。我们也将努力去实践,用最优秀的作品,通过关注当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从不同角度,真诚而朴实、以“小”见“大”地去发现、塑造和构筑当代儿童健康、美好的精神品格,同时去拓宽中国儿童文学在题材和艺术创新上的疆域,用美好的作品去践行冰心老人一再寄语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忠告:
“儿童文学,应该给世界爱与美。”
“为儿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交往,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 徐鲁
2014年1月5日,武昌东湖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