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使欧·亨利享有国际声誉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脍炙人口的精品,它们代表了欧·亨利作为一个小说家的最高成就。无论从内容或风格上来说,欧·亨利的作品都只能是美国这块土地上的产物,它们当之无愧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既写东部,也写西部,但他最负盛名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纽约市的大街小巷中,发生在他称之为“四百万”的普通百姓身上。他为市民读者而写,也擅长写市民生活,故而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青闰、宰倩译的《欧·亨利中短篇小说选(英汉对照)/经典文库》选收欧·亨利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
青闰、宰倩译的《欧·亨利中短篇小说选(英汉对照)/经典文库》收录了《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未了情》等共计38篇欧·享利的知名的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为描写了众多人物,富有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氛围,尤其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氛围。
Hearts and Hands / 心与手
Witches’ Loaves / 女巫的面包
The Cop and the Anthem / 警察与圣歌
The Gift of the Magi / 麦琪的礼物
The Romance of a Busy Broker /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The Mammon and the Archer / 财神与爱神
The Love-Philtre of Ikey Schoenstein / 埃基·舍恩斯坦的媚药
The Last Leaf / 最后一片叶子
The Exact Science of Matrimony / 精确婚姻学
The Furnished Room /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Springtime A La Carte / 菜单上的春天
A Service of Love / 爱的奉献
A Double-Dyed Deceiver / 双重骗子
The Lotus and the Bottle / 莲与瓶
A Lickpenny Lover / 小气情人
Memoirs of a Yellow Dog / 黄狗回忆录
The Count and the Wedding Guest / 伯爵和婚礼来客
While the Auto Waits / 当汽车等着的时候
Telemachus, Friend / 生死之交
Between Rounds / 回合之间
An Unfinished Story / 未了情
Skylight Room / 天窗屋
Confessions of a Humorist / 幽默作家的自白
Jeff Peters as a Personal Magnet / 催眠师杰夫·彼得斯
The Roads We Take / 我们选择的道路
The Marionettes / 提线木偶
Conscience in Art / 艺术良心
Let Me Feel Your Pulse / 让我摸摸你的脉搏
The Red Roses of Tonia / 托妮亚的红玫瑰
The Hand that Riles the World / 混世魔手
The Pendulum / 钟摆
By Courier / 爱情信使
After Twenty Years / 二十年后
A Retrieved Reformation / 浪子回头
The Princess and the Puma / 公主与美洲狮
The Ransom of Red Chief / 红酋长的赎金
The Passing of Black Eagle / 飞逝的黑鹰
Roads of Destiny / 命运之路
心与手
丹佛站,一群乘客拥进了东去的宝马快车车厢。其中一个车厢里坐着一位非常漂亮、衣着优雅的年轻女郎,她身边放满了奢华舒适的生活用品,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游客。在刚上来的乘客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风度翩翩,刚毅坦率;另一个满脸皱纹,面色忧郁,身材魁梧,穿着邋遢。两个人的手铐在一起。
他们穿越过道时,车里唯一的空位朝向车尾,面对那个迷人的年轻女郎。这两个铐在一起的人坐在了这里。年轻女人的目光悠远冷淡,飞快地落在他们身上;随后,她的脸上泛起了可爱的微笑,丰润的面颊微微飞起了柔和的粉红色,她伸出一只戴着灰手套的小手。她说话时的声音圆润、甜美、从容,表明它的主人习惯说话,也习惯让别人听她说话。
“噢,伊斯顿先生,要是你让我先说话,我想我必须这样。你在西部碰见老朋友还认不出来吗?”
听到她的声音,那个比较年轻的人猛地惊醒,似乎有点儿尴尬,但立刻又恢复了常态,随后用左手握了握她的手。
“这不是娇娃小姐吗,”他面带微笑说。“我要请你原谅我的右手,它现在另有用场。”
他微微抬起右手,露出与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的那副闪亮的“手镯”。那个姑娘的快乐眼神慢慢变得迷惘恐惧,脸颊上褪去了绯红,嘴唇微启,显得有些紧张。伊斯顿好像是被逗乐了,微微笑出了声,正要再次开口,同伴却抢在了前面。那个脸色阴沉的人眼睛敏锐狡黠,一直偷偷地盯着姑娘的面容。
“小姐,请原谅我开口说话,但我看得出你跟这位法警熟悉。要是你请他在我们到达监狱时给我美言几句,他会听你的,这样我在那里的日子就会好过些。他要带我去利文沃斯监狱。因伪造罪而被判七年。”
“噢!”姑娘深吸了口气说,脸上又绯红了起来。“这么说,这就是你在这里的工作了?当一名法警!”
“我亲爱的娇娃小姐,”伊斯顿平静地说,“我不得不找一份工作干。钱来得容易去得快,在这里要过像在华盛顿一样的生活,要花费好多钱。我看到西部这个职位空缺,然后——当然,法警的职位不如大使的职位那样高,不过——”
“大使,”姑娘热情地说。“再也没有来过电话。他也不必那样做。你应该知道。再说,你现在是一名出色的西部英雄,骑马、射击,历尽艰险。那与华盛顿的生活截然不同。老朋友们都念着你。”
姑娘微微睁大眼睛,迷人的目光又落在了那副闪亮的手铐上。
“小姐,别为它们担心,”伊斯顿的同伴说。“所有法警都将自己和罪犯铐在一起,以防他们逃跑。伊斯顿先生精通这一行。”
“我们会很快在华盛顿见到你吗?”姑娘问道。 “我想,不会很快,”伊斯顿说。“我怕,我像蝴蝶一样逍遥的日子到头了。”
“我爱西部,”姑娘风马牛不相及地说,眼睛闪着温柔的光泽。她移开目光,望着车窗外,开始真诚简单地说了起来,没有客套和矫饰:“我和妈妈这个夏天是在丹佛过的。父亲身体不太好,她一周前回家去了。我可以在西部快乐生活,我想这里的空气适合我。金钱不是一切。然而,人们总是对事物产生误解,执迷不悟——”
“喂,法警先生,”那个脸色阴沉的人咆哮道。“这太不公平了。我要喝点儿什么,而且我一天都没抽烟了。你们聊够了没有?现在把我带到抽烟车厢去,行吗?我想抽烟都快想死了。”
两个铐在一起的乘客站起来,伊斯顿脸上带着同样迟缓的笑容。
“我无法拒绝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道。“不幸的人总是与它为伴。再见,娇娃小姐。公务在身,你知道。”他伸出一只手道别。
“你不去东部真是太糟了,”她说,举止和风度恢复如初。“但我想你必须去利文沃斯吧?”
“是的,”伊斯顿说,“我必须去利文沃斯。”
两个人侧身而行,沿着过道进了抽烟车厢。
旁边座位上的两个乘客听到了这大部分的对话。其中一个说:“那法警是个好人。有些西部人真不赖。”
.“年纪轻轻就担任这样的职位,不是吗?”另一个说。
“年纪轻轻!”刚才说话的那个人大声说道。“啊——噢!难道你不明白吗?喂——你见过将囚徒铐在自己右手上的法警吗?”
女巫的面包
玛莎·米查姆小姐在拐角处开了一家小面包店(就是你走上三级台阶,打开门时,门铃丁当作响的那种小店)。
玛莎小姐四十岁,银行存折显示她有两千美元存款,她还有两颗假牙和一颗同情心。许多运气完全不如玛莎小姐的人都已经结婚了。
一个顾客每周到店里来两、三次,玛莎小姐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他人到中年,戴着眼镜,棕色胡子修剪得齐齐整整。
他说英语时带有浓重的德国口音,衣服有的地方磨损,打着补丁,有的地方皱皱巴巴,松松垮垮。但是,他看上去整洁,很有礼貌。
他总是买两块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条。陈面包五分钱两条。除了陈面包,他从来不买其他东西。
有一次,玛莎小姐看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相间的污斑,于是确信他是一位艺术家,而且很穷。毫无疑问,他住在阁楼,在那里作画,一边吃陈面包,一边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各种好吃的东西。 每当玛莎小姐坐下吃排骨、松软的面包卷、果酱、喝茶时,常常会叹息,希望那个温文尔雅的艺术家能分享她的可口饭菜,而不是在四面透风的阁楼里啃吃干面包皮。我曾经说过,玛莎小姐有一颗同情心。P1-4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和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小镇一个医师家庭,欧·亨利十五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二十岁时因健康原因去得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1884年后,他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新闻记者。他还办过《滚石》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正当他的生活安定之时,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为了躲避受审,他逃到了洪都拉斯。1897年,他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担任药剂师,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因为犯人的身份,他不敢使用真名,就用一部法国药典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迈克吕尔》杂志上发表。1901年,他因“行为良好”而被提前获释,来到了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收入在《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城市之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里,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著名。他把那里的街道、小饭馆、破旧公寓的气氛渲染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享有“曼哈顿桂冠诗人”的美称。他还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小说,力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骗子。
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为描写了众多人物,富有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氛围,尤其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氛围。
欧·亨利善于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者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拍案称奇,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平淡无奇而又诙谐风趣、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犹如电光闪过,照亮了先前隐藏的一切,给读者最后一个惊喜,因此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何等残酷无情。因此,他把无限的同情都放在穷人一边。在他的笔下,穷人具有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良的品格和真挚深沉的爱情。然而,他们命运多舛,孤立无援,食不裹腹,居无定所。
欧·亨利给美国的短篇小说带来了新气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并具有世界影响。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背景。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密切相关。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发生在何处,无论主人公是何人,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具有浓郁的美国风味。欧·亨利小说中感人至深的落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所有这些都未必称得上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小人物们日常完成的小事,但正是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
欧·亨利对恶具有同样的敏感,对美国这个名利场上的伎俩看得一清二楚。但是,欧·亨利笔下的善与恶并不是泾渭分明,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其中存在着良心发现、幡然悔悟和重新做人的种种可能性。欧·亨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在一个个生活的片断里,处于两难中的主人公必须面对抉择,这时不仅能集中刻画人物心理,也能充
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将情节剪裁得恰到好处,达到一种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奇效,这正是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结果却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往往令人宽慰,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两难的处理和意外的结局往往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幽默贯穿始终,有的专门是为幽默而幽默。他在《幽默作家的自白》中写道:“我讲笑话的本质温和亲切,既不流于讽刺,也不冒犯他人。”这句话也适用于欧·亨利本人,他讽刺,但不流于讽刺,他的嘲讽和幽默通常具有善意,有时能令人震惊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体现了欧·亨利透视生活的非凡能力。欧·亨利的语言本身也充满了夸张和幽默,而幽默能起到淡化事物悲剧性的作用,使大众读者更能接受。这也正是欧·亨利的作品历久弥新、人见人爱、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原因。
焦作大学 青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