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八宝山纪实(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虎生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首都北京,从天安门沿长安街西行十几公里,有一座山,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八宝山。在靠山的向阳面儿的半坡上,有一块古树参天、苍松翠柏、灌木丛生且又幽静典雅的去处,有一片古庙宇式的建筑物,名叫褒忠护国祠。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指示要给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它便成了举世闻名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内容推荐

在首都北京,从天安门沿长安街西行几十公里,有一座山,名八宝山。在靠山的向阳面儿的半坡上,有一块古树参天、苍松翠柏、灌木丛书且又幽静典雅的去处,有一片古庙式的建筑物,名叫褒忠护国祠。它是明朝永乐初年建的。历代战乱都没有祸及它。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一天,周恩来指示要给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后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于是这里便成了举世闻名的对浩之地——八宝山革命公墓。

目录

上册

引子

第一章

 1.周恩来指示要建立革命公墓

 2.吴晗选址八宝山

 3.太监不让地方

第二章

 1.建立一个革命公墓

 2.八宝山也“论资排辈”

 3.解放牌灵车的启用

 4.灵车堵住了长安街

 5.领导人专用的火化炉

 6.礼堂装上暖气和空调

第三章

 1.非同寻常的保卫工作

 2.突发险情

 3.公墓门口首长坐车被“击”

第四章

 1.周恩来指示寻找王菏波遗骨

 2.周恩来第一次到八宝山

第五章

 1.毛泽东亲视含殓

 2.八宝山仓促准备

 3.周恩来指示:派一个班守灵

第六章

 1.全国共祭张表老

 2.硕、德、馨、香、重,人人敬仰

 3.保路先锋

 4.民盟领袖

 5.毛泽东为他贺寿

 6.刘少奇、周恩来亲送灵柩至八宝山

第七章

 1.在去莫斯科途中,飞机失事

 2.主编《小说月报》

 3.领导秘密小组抢购国宝

 4.踏上不归路

第八章

 1.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去世

 2.还仗伯渠桥梁

 3.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4.共和国成立时的典礼官

第九章

 1.第三次心肌梗死

 2.救蒋介石的命

 3.毛泽东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4.创造坑道战

 5.与林彪的恩恩怨怨

第十章

 1.哀荣,照亮了幕后英雄

 2.“红色间谍”力挽狂澜

 3.西安事变的序曲

 4.为毛泽东提供情报

 5.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斗法

 6.突发脑溢血

第十一章

 1.与尿毒症斗争

 2.参加秋收起义

 3.与林彪共事

 4.林彪的眼中钉

 5.毛泽东亲往吊唁

第十二章

 1.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去世

 2.当日未死同志

 3.倡导荣县独立

 4.革命不是为了作官

 5.华北大学校长

 6.筹建中国人民大学

第十三章

 1.毛泽东的老师去世

 2.当今一圣人

 3.老留学生

 4.老来革命

 5.毛泽东的先生

 6.晚年难见毛泽东

第十四章

 1.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去世

 2.长征中,李宗仁为红军让道

 3.李宗仁身边的共产党人

 4.靠向共产党

 5.魂归八宝山,安眠在故土

第十五章

 1.红卫兵气死张治中

 2.蒋介石的文臣

 3.和平将军

 4.周恩来亲自主持告别仪式

第十六章

 1.八宝山接到非同一般的政治任务

 2.深夜的兵马司胡同

 3.孤寂的八宝山送走了贺老总

 4.在老山骨灰堂地下室

 5.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6.平反昭雪,重见天日

第十七章

 1.最后的岁月

 2.倒放的骨灰盒

 3.选择共产党

 4.毛泽东表扬了他

 5.装甲兵司令

 6.平反昭雪,骨灰盒放正

第十八章

 1.谢觉哉一天不死要操劳

 2.用生命来保护自己的日记

 3.骨灰盒覆盖上党旗

 4.秀才人中共

 5.毛泽东的秘书

 6.长征路上不老松

 7.特赦溥仪

第十九章

 1.八宝山接受紧急任务

 2.赶快装炉子

 3.301医院

 4.追悼会如期举行

 5.江青找厕所

 6.毛泽东最后一次来到八宝山

 7.关键时刻扩音器不响了

第二十章

 1.大将去世

 2.三过草地

 3.孤雁归延安

 4.周恩来评价王树声

第二十一章

 1.悼念一位前国民党将军

 2.守涿州

 3.抗日战争显英雄

 4.创造北平方式

 5.新中国的水利部长

第二十二章

 1.将星陨落

 2.从同盟会员到百色起义

 3.出使福建

 4.矢志跟随毛泽东长征

 5.毛泽东的牵挂

第二十三章

 1.侄女送伯父

 2.年关暴动

 3.活捉张辉瓒

 4.跟随毛泽东长征

 5.保卫延安

 6.志愿军司令员

 7.体家人民疾苦

 8.最后一次见毛泽东

 9.不屈的老人

 10.魂归八宝山

第二十四章

 1.举国同悲

 2.清末秀才

 3.踏上共产主义之路

 4.国民参政员

 5.鉴署联合国宪章

 6.中央还有绊脚石

下册

第二十五章.

 1.历史的误会

 2.康生的三级跳

 3.投向陈独秀的重磅炸弹

 4.延安“抢救运动”

 5.《林彪文集》胎死腹中

 6.残害刘少奇的主谋

 7.被赶出八宝山

第二十六章

 1.吴德亲临八宝山

 2.违抗指示

 3.人民的心愿

 4.八宝山人全力以赴

 5.活人进火化炉

 6.殡葬工坐红旗车上北京饭店

 7.寒风中,十里长街送总理,八宝山上泪如雨

 8.八宝山人送总理

 9.八宝山水井干枯了

 10.清明八宝山花圈大焚烧

第二十七章

 1.总司令离开了人民

 2.出国寻求真理

 3.朱德报信,起义提前

 4.朱德:毛泽东同志在哪里?

 5.来到南京

 6.伟大的道路

 7.陆海空总司令

 8.八宝山级别最高的夫妻

第二十八章

 1.新中国文化的首领走了

 2.欢呼科学的春天

 3.周扬说:郭沫若是国宝

 4.弥留之际

 5.被通饬的学生

 6.涅槃的凤凰

 7.重庆的星光

 8.迎来春天

 9.无尽的怀念

 10.邓小平致悼词

第二十九章

 1.复出

 2.出国治腿

 3.阴阳界里走一回

 4.准备的棺材没有用

 5.跳楼

 6.客死异乡

第三十章

 1.隆重的追悼会

 2.第一次沉浮

 3.所谓二月逆流

 4.大闹怀仁堂

 5.受到毛泽东批评

 6.做检查

 7.不跟江青走

 8.历史是公正的

第三十一章

 1.第一大将粟裕去世

 2.决战黄桥

 3.击毙张灵甫

 4.粟裕建议打淮海战役

 5.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6.魂归大地

第三十二章

 1.十万军帐哭刘公

 2.川军军神

 3.南昌起义

 4.渡江司令

 5.飞夺泸定桥

 6.千里跃进大别山

 7.陆海空三军总教头

 8.刘伯承作检查

 9.魂归故里

第三十三章

 1.领导广州起义

 2.长征路上立大功

 3.创建军事科学院

 4.粉碎“四人帮”

 5.穿校官服的殡葬工

第三十四章

 1.大将去世

 2.比我还彭德怀

 3.庐山会议

 4.客观评价毛泽东

 5.终难逃死神毒手

第三十五章

 1.政工大将去世

 2.革命引路人是陈赓

 3.毛泽东的秘书

 4.始干政工

 5.献身军队思想政治工作

 6.始终保持艰苦朴素

第三十六章

 1.海军司令去世

 2.南满建功勋

 3.出任第一任海军司令员

 4.毛泽东保他为终身海军司令

第三十七章

 1.政治局会议上突然病倒

 2.浏阳出了胡耀邦

 3.毛泽东两次表扬胡耀邦

 4.胡耀邦的家

 5.平民总书记

 6.“文化大革命”中的胡耀邦

 7.拨乱反正

 8.送耀邦

第三十八章

 1.秋风泪雨

 2.殡葬工训练仪仗兵

 3.广州起义

 4.与张国焘斗争

 5.夜闯“林帅府”

 6.辞职不辞责

 7.魂归大山

第三十九章

 2.车满为患

 3.中将为元帅捡骨灰

 4.元帅永存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1.最后的绝唱

 2.八宝山含情的述说

 3.与周恩来在一起的最后岁月

 4.完成周恩来临终嘱托

 5.苦难的身世

 6.举世传颂的爱情

 7.妇女运动的先驱

第四十二章

 1.最后的要求

 2.江泽民哭了

 3.邓小平退休

 4.目洒长街,万众同悲

 5.北大师生的经典之作

 6.牌坊村的悼念

 7.香江在呜咽

 8.联合国旗帜徐徐下降

 9.中国失去了一位伟人

 10.走向大海

试读章节

1.周恩来指示要建立革命公墓

1949年12月的一个黄昏,北京,中南海。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两个秘书的陪同下,沿着中南海西岸散步。这是他连日来难得的一次休息。

沿着海边走了一会儿,周恩来停下脚步,两手扶着岸边的栏杆,眺望远处的瀛台和在夕阳中飞翔的一群白鸽。许久,他转过身对身边的秘书说: “这一段把你们累坏了吧?”

“不累,您都不累我们年轻人还怕累吗?”

周恩来若有所思地说: “革命刚胜利,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咱们还得加把劲呀。”

“总理,现在再忙也没有战争时期那么紧张了,您还要注意身体。”

“不行啊,我们牺牲那么多同志打下的江山,我们不努力建设好它,对不起死去的烈士啊!”

说完这句话后,周恩来便转过身俯在栏杆上望着水面,沉思良久。

落日的余晖洒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随着波浪的涌动,闪现点点橘红色的水光。

秘书们知道他又在思考问题了,便自觉地闪在一边。

此时,周恩来正在考虑一个问题:战争年代环境不允许,现在成立了新中国,该给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了。就在北京找个地方做革命公墓吧!

他随即转身吩咐秘书:“你给吴晗同志打个电话,请他明天上午到这里来一下。”

秘书在本上记下他的交待。

第二天上午,一辆黑色的卧车驶进中南海北门,开到西花厅门前停下。车门打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习惯地推了推眼镜走下车来。他和前来迎接的秘书握手问道: “总理正忙着吧?”

“正批文件呢。昨晚睡了不到四个小时,今天吃过早饭就进了办公室,到现在还没动窝呢。”秘书说着把吴晗请进休息室,便去通报周恩来。

秘书轻轻推开周恩来办公室虚掩的门,悄无声息地走进去。周恩来正俯案用毛笔在政务院信笺上奋笔疾书,几乎没觉察秘书进来。秘书见状不便打扰,便静候一旁,直到他签上名,注明日期放下笔后才向前挪动脚步。未曾开口,就见他一边把信叠好装入信封一边问:“是吴晗同志到了吧?请他进来。”说完把信交给秘书:“这封信今天送到陈云同志那里。”说完又拿过一份文件埋头看起来。秘书接过信转身去请吴晗。

“总理,您好!”吴晗进屋后就向周恩来伸出手去。

周恩来放下手里的红蓝铅笔,站起身握住吴晗伸过来的手有力地晃了两晃:“你好,吴晗同志。”他一指旁边的软椅:“请坐,坐下来谈。”

秘书给吴晗送进一杯热茶后悄然退了出去。

“怎么样,最近忙吧?”周恩来像拉家常一样随便问道,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吴晗在椅子上欠欠身:“是挺忙,北京刚解放,事情干头万绪,我们几个市领导人是忙得团团转。”

“你们再忙也忙不过我吧。”周恩来指指桌上摞起来老高的文件:“这都快堆成山喽。”

“铃……”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响了。“你喝水。”周恩来边说边拿起了话筒。

吴晗喝了口水,趁这功夫打量周恩来的办公桌。见宽大的桌面上文件按急办、缓办、国内、国外码放,一目了然。

见周恩来放下电话,吴晗接着刚才的话头说:“我们再忙也不能和您比,您是一国的总理呀。”  “忙要忙得有头绪。重要的事、急事先办,关系群众利益的事要先办。”周恩来话锋一转说:“知道我请你来是什么事吗?”

吴晗以为周恩来一定是要研究十分重大的问题,忙从公文夹里取出笔记本,准备好钢笔,然后略一思索答道:“是不是关于北京建设的问题?”

周恩来身子向后一靠,右臂习惯地搭在椅背上:“不,今天不谈这个,中央已经给你们定了大政方针,具体执行就是你们地方官的事了,中央不过多干涉.”他见吴晗还在猜测什么,便挑明了说:“这次请你来是谈在北京建一座革命公墓的事。”

吴晗听到这儿松了口气。他没想到周恩来会为这事亲自找他。新中国有成千上万比这要重大的问题要等周恩来决定,可他还为这么一件小事操心。

“你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情,这是件大事情。我们不能坐了江山就忘了打天下牺牲了的同志。不能让人家戳着脊梁骨说共产党无情无义,打下了江山就忘了本……”周恩来动了感情,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不时停下来,借助手势加重语气。

“你们在北京找块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们的遗骨迁进去。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让后代时时不忘胜利来之不易。公墓不但作为烈士的安息地,还要成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的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好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

吴晗停笔抬头问:“您有什么具体要求?”

周恩来重新回到座位坐下,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下意识地在手里转动,说:“北京附近我不太熟悉,说不出哪里好。我想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当然,公墓建起来后可以搞绿化,改善环境。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吴晗在本上一汜下,见周恩来交待得差不多了,怕坐久了耽误他的工作,合上笔记本站起身问道:“总理还有其他事吗?”

周恩来站起身绕过桌子走到吴晗面前,握住他的手:“吴晗同志,我代表烈士家属先谢谢你了。另外我派典礼局的余心清同志协助你们,有事你们多商量。”他握住吴晗的手用力晃晃,语重心长地说:“这事就托付给你了,也算替我办的吧,一定要办好。”

吴晗见他说得这么深情,十分感动,深感责任重大,表示一定把事情落实好,就转身告辞了。

刚走到门口,听见周恩来又叫他,他回身走过去问还有什么交待。

周恩来微侧着头像是在回忆什么:“我记得大概是在1927年的11月吧,我们有一批同志在北京让张作霖给杀害了,其中就有咱们北方局负责人王荷波同志。他们的尸骨不知埋在什么地方,你们一定要设法找到,还有李大钊同志的遗骨都要找到。等公墓建好后再把遗骨迁入公墓。到时候举行个仪式,我亲自参加。”

周恩来对战友、对同志的深情厚意更使吴晗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他再次握住周恩来的手:“这些事我一定落实,回去就开始工作。”

“那好,我就不送你了。”

回市政府的路上,吴晗已开始琢磨怎样落实周恩来指示,要尽快建立公墓筹备组,开始选点勘察工作。他轻轻地拍下司机的肩膀:“开快点。”

2.吴哈选址八宝山

这天,北京西郊一个叫三王坟的地方,有几个人站在一块高坡上四下东瞅西看。他们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政务院典礼局副局长余心清、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和公墓筹备组的刘东胶、曹恩棠、王玉珉和随员们。连日来他们接连看了北京四郊许多地方,但作为公墓的地方都不太合适。现在看的三王坟是今天跑的第三个地方了,看后还不太满意,因为在平地上建公墓不符合周恩来不占好地的要求。他们准备再到附近看看。

余心清手搭凉棚向北望去,见不远的山下有一片树林,枝叶虽已枯黄,可还有不少松柏显出一派苍绿,其间影影绰绰地还露出一些高大屋顶挑檐,显得挺有生机。他遥指那片树林问身旁的曹恩棠: “那是什么地方?”

曹恩棠看了看:“噢,那山是八宝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护国祠。现在还住着不少太监,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我们也去看过,地点不错,环境也挺好,就是靠山在半坡上,而且寺里住了不少太监,我们考虑搬迁工作量大,就没选它。”

吴晗听了曹恩棠的介绍后挺感兴趣,问余心清和薛子正:“咱们过去看看怎么样。”

“上车。”

通往八宝山不算太宽的土路上,两辆美式吉普车疾驰着,车子扬起的滚滚烟尘像条黄龙拖得很长很长,在干燥无风的日子里久久不散。引得庙前干活的太监们停下手里的活计引颈观望。

吉普车一直开到护国祠门前,吴晗等人下了车。太监们见是几个当官模样的人来,后面还跟着一个背手枪的警卫员,不知他们为何而来,都有些紧张,谁也不敢贸然和他们打招呼。

吴晗见这祠庙果然气派,庙门上一块牌匾上刻着五个金漆大字:“褒忠护国祠”,四周苍松掩映,格外僻静清幽。这使酷爱研究历史的吴晗更想了解它的由来和发展。

警卫员从来没见过太监是什么模样,好奇地直眉瞪眼地盯着太监不错眼珠地看,直看得太监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吴晗拍拍还在发呆的警卫员:“小鬼,看什么呢?”

警卫员捂着嘴小声问吴晗:“首长,这些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就是太监?他们真的把自己……”他说着用手做刀在裤裆处比划了一下。

吴晗被他的幼稚好奇的劲儿逗笑了:“他们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有好些都是穷苦人出身,我们不能歧视他们。”P3-6

序言

在首都北京,从天安门沿长安街西行十几公里,有一座山,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八宝山。在靠山的向阳面儿的半坡上,有一块古树参天、苍松翠柏、灌木丛生且又幽静典雅的去处,有一片古庙宇式的建筑物,名叫褒忠护国祠。它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而赐建的。历代战乱都没有祸及到它,成为太监们安居的一处世外桃源,当地的人都叫它太监庙。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一天,周恩来指示要给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于是太监庙便成了举世闻名的圣洁之地——八宝山革命公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