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闲读》是朱小棣先生的又一本书话随笔集。读他的文字,常惊讶于他视角的独到和对细节的敏感。他几乎每读一本书,都能写出一篇出色的随笔文字,隽永、耐读。他倡导闲读,并身体力行;他笔耕不辍,且言之有物。爱书的人,怎能不翻翻朱小棣的散文呢?
本书分“谁懂中国”、“文字百味”、“宝岛探幽”三辑。依然延续作者闲读的风格,每读一本书,写成一篇随笔,角度新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域外闲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小棣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域外闲读》是朱小棣先生的又一本书话随笔集。读他的文字,常惊讶于他视角的独到和对细节的敏感。他几乎每读一本书,都能写出一篇出色的随笔文字,隽永、耐读。他倡导闲读,并身体力行;他笔耕不辍,且言之有物。爱书的人,怎能不翻翻朱小棣的散文呢? 本书分“谁懂中国”、“文字百味”、“宝岛探幽”三辑。依然延续作者闲读的风格,每读一本书,写成一篇随笔,角度新颖。 内容推荐 《域外闲读》是知名华裔双语作家朱小棣的第五部书话随笔集,包括“谁懂中国”“宝岛探幽”“文字百味”三辑。作者大胆地对鲁迅、张爱玲、毕淑敏、史铁生、苏童、余华、周国平、陈丹青、王鼎钧等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并涉及诸多现当代历史人物。每篇文章皆能抓住书中的趣味点,据实立论,成一家之言。 目录 谁懂中国谁懂中国 两段故事 某公的面子 尘封书页岂等闲 民主是个好东西 拿来与送去 我为什么不高兴 一言九鼎千钧重,成王败寇笑谈中 永久的失乐园 活着,并且要记住 丹青“话”鲁迅 终极张爱玲 史铁生的高度 百年祭父 山高路远天国近 又见风华 钢铁是怎样没炼成的 何谓与卓越同行 人生无“悔”,文字遗“憾” 假文学不及真史料 私人阅读《我的抗战》 风流乖张,浪漫竞生 八十写真 宝岛探幽 百年林中雪,苏醒壁上观 “张腔”、“胡说”、“天文” 叫我如何去想他 万千世界谁是谁 初读琦君 再读琦君 浮生半辈闲 春蚕丝不尽 天降大任 门外观照,门内吆喝 书的寂寞 刚好满意 少年夫妻老来伴,北京十年台湾客 冰清玉洁字晶莹 寻不回失去的青春 灵光一“显”,董永三国 文字百味 复活托尔斯泰 重读《野草》 二读毕淑敏 口语与文字 苏州“神童” 看母鸡如何下蛋 地狱之门 灵与肉 辛辛苦苦,一叶孤舟 很高兴见到你 秋风已过,秋雨无余 “70后”的董桥 鸡与蛋 后生可慰 三个诸葛亮,赛过臭皮匠 《晓说》,非小说 说说木子美 林君行止,不文成书 一言九鼎,恩重如山 跋 收拾书包待明年 附录一 对话美籍作家朱小棣:闲读,从美丽碎屑中淘宝 附录二 静品闲书 热话红尘——《环球人物》杂志专访朱小棣 试读章节 两段故事 读书的乐趣,有时得自于意外的惊喜,或者说是由意外的发现而产生的某种愉悦和快感。手头这本《北京段子》,其书名让我以为是关于郭德纲相声一类的八卦。作者萨苏更让我添—份好奇,猜想他应该会有更深一层的文化底蕴。可是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位年轻作者的记忆里,忽然冒出两段出乎我意料的故事。 首先是一段有关周恩来的故事。这位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随即留洋的作者,在书中坦陈自己对周恩来有一点个人崇拜。事情的原委是,作者听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的父亲说过几回周恩来在数学所食堂排队买饭的故事,于是问,你是不是对周总理有点儿个人崇拜啊?作者写道,“萨爹当时的表情比较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赶紧补上一句:“其实,我也有一点的。” 作者还写道:“现在公司过年,老总也有下来和大伙儿一桌吃饭的,我的看法是,这时候大伙儿往往更觉得别扭,想与‘民’同乐的,往往是自己乐不了,‘民’更乐不起来。可萨爹回忆总理和科技人员一起排队打饭,大家只觉得高兴快乐,气氛热烈,却没有拘束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个人魅力的不同了。世界上有多少个老总?周恩来,可只有一个。” 书中还通过北京饭店贵宾楼的一位厨师陆师傅之口讲述了周恩来如何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陆师傅擦擦眼睛说,我这个人不容易动感情,那一次可真是不行了,我躲到灶间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总理多帅的人,五分钟都等不及,拿馒头蘸菜汤吃,饿坏了。那么大的中国,怎么就总理一个人扛着呢?看着他那样我真想帮他一把,可我能帮他什么呢?我—个厨子。” 后来,在写陈景润的一篇文字里,作者是这样结束自己的文章的:“即便是今天这个比较浮躁的时代,中国科学界还是有一批人很顽强,也很坚定地为了事业和他们所热爱的国家而拼搏着,我是他们的子侄,所以他们给我的感动将永世难忘。我一直想写文章来纪念他们中的一些人,知识分子的脊梁,他们的身上有些东西让人肃然起敬。还有萨爹对我们讲过当年周总理在科学院的讲话。寒风刺骨,总理一袭灰衣,不要讲稿,不要扩音器,面对几千名科技人员,讲我们的国家需要现代化,讲为了子孙后代我们的国家必须强大而富足,讲每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光荣。一讲就是三个小时,讲得人们热血沸腾,讲得人们几十年都不会忘记。萨爹讲这些时,30年后依然可以让听者热泪盈眶。我不能写,因为我自知功力不够,写不下这些如山的材料,但是相信,将来会有人记得他们。” 看了作者如此动情的抒发,我把当初拿起这本书时,由于书名而产生的错误猜测、联想全都丢得一干二净。不说是激动得热?目盈眶吧,至少是热血沸腾了一小会儿。接下来,书中又讲了一段美国“农业专家”韩丁当年让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专家们目瞪口呆的故事。韩丁说,他自食其力,是无产阶级,所以他拥护中国搞社会主义。于是就有人发问了,你怎么是无产阶级呢?你不是有100多公顷的农场吗?你是农业资本家啊。韩丁脑袋一晃,说道:“对啊,我有100多公顷的农场,但都是我自己种的,我怎么能算资本家呢?”“我靠的呢,就是机械化。比如播种,我开着播种机,两天的时间就把100多公顷地的种子播完了,然后,我就来中国旅行了啊。” “听到这儿,一个专家同志站起来了,自信地揭穿韩丁的‘谎话’:‘韩丁啊,你这就不可能了吧,你用播种机下种子快那是可能的,但是你来中国旅行,农场里肯定要有工人照应吧?不然,种子不出芽怎么办?长草怎么办啊?长虫子怎么办啊?’台下一片赞同之声,都觉得这几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可是韩丁不急不忙地说道:“我不担心。种子不发芽,我不担心,有种子公司负责呢。我来中国旅游了,种子公司不能到中国旅游,派人天天到我的地里看发芽没发芽,没达到规定的发芽率他们要赔我。”“我也不怕长虫子和长杂草,有农药公司负责呢。” 作者继而写道:“韩丁的那种悠闲自得、产业化的农民生活,带来的冲击远远比他介绍的机械更令当时的中国人吃惊。这也是农民……等韩丁讲完,我听见两个邻近的专家欲言又止,意味深长地说了半句话,又摇了摇头。” 是啊,这就好比是在二维空间里,根本无法想象三维空间里的事。可是当你把这样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琢磨一下,就会产生更深的感慨。 2015年4月19日星期日 P6-9 后记 收拾书包待明年 小时候听过一首儿歌,是这样说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包待明年。”当年作为顽童的我,当然认同这种不求上进、不想读书的态度,但依然喜好读闲书,一年四季没停过。如今作为老顽童,更是没有闲书不能度日。当然,网上讯息多多,甚至有视频音频可以免除戴老花镜阅读之苦。但是若没有一本纸质书拿在手里翻弄,总有些不过瘾。 如今我不仅看闲书上瘾,而且到了写闲书上瘾的地步。自打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第一本集子《闲书闲话》以来,我就没有闲过,一连出版了四本书。眼下第五本又要出笼,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只是看闲书、写闲书,反倒弄出个忙字作为结果,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这会儿得认真想想,想清楚了再说。 于是我想起来,有人曾对钱做过透彻的分析,说是花掉的钱才是你的,尚未花完的钱,并不真正算是你的,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花掉的钱,只是暂时存在你的名下而已。对照来看,闲暇似有另一种性质。如果是老板给你的假期,也许还能留到日后再用,只要他或是她不赖账,而平时分分秒秒没有被安排的时间,你则必须把它都用了,否则它就不属于你,也留不到今后。当你有了这种闲,或是周末的喘息,或是节假日的清闲,必须统统用掉。而等到你正儿八经要去消闲,或是有办法打发这种不用白不用的“闲”的时候,结果很可能反倒是忙了起来。 我用被打发掉的时间,写成了几部可以悦己娱人的闲书。就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除泛得好评以外,亦获一二名家赞誉,甚至有人在地方新闻网站里把我抬举到和诸多名家并列的地步,心中不禁窃喜。我自知恐未达到那样的高度,但好歹也算是竖起了一个标杆,有了更加明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不知不觉中,又一季新庄稼可以收割。我结集了六十余篇长短不一、风格随性的读书小品。承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其编成一部新书,内分三辑:“谁懂中国”、“宝岛探幽”、“文字百味”。愿赏识者们继续相中我这批忙里偷闲所得的货色。而我自个儿很有可能要趁机偷个懒,暂时搁笔,收拾书包待明年。 2015年8月7日星期五 写于美国马里兰州石家庄市(Rockville)蜗居 改于2016年1月9日星期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