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以诗闻名,亦以散文著称,小说戏剧的贡献也不小。徐志摩不仅是个浪漫主义文人,更是一个有着单纯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对于生活的情趣也是异常的浓厚。他爱都市,也爱乡野;他喜欢物质文明,也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他常常留连在象牙之塔里,但是对社会政治也有正义的流露;他柔情似水,自由如云,洒脱如风。徐志摩的素养、情怀、思想、为诗歌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为中西文化交融所付出的情感。本书向您讲述了他的才华,他的情感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志摩正传/名家正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宋益乔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以诗闻名,亦以散文著称,小说戏剧的贡献也不小。徐志摩不仅是个浪漫主义文人,更是一个有着单纯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对于生活的情趣也是异常的浓厚。他爱都市,也爱乡野;他喜欢物质文明,也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他常常留连在象牙之塔里,但是对社会政治也有正义的流露;他柔情似水,自由如云,洒脱如风。徐志摩的素养、情怀、思想、为诗歌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为中西文化交融所付出的情感。本书向您讲述了他的才华,他的情感世界…… 内容推荐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1915年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沪江大学,次年赴天津,就读北洋大学,同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两年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后赴英伦,在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23年3月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1925年赴苏联、欧洲游历。1926年4月,与闻一多共同主编《晨报》副刊《诗镌》,1927年南下,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并与胡适、邵洵美、梁实秋等创办新月书店,主编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洲》,散文集《再别康桥》、《落叶》、《自剖》及译著《曼殊斐儿小说集》等多种。 目录 第一章 咎由谁取 第二章 康河唤醒诗魂 第三章 石虎胡同七号 第四章 《志摩的诗》 第五章 生活是艺术 第六章 五百年冤孽债 第七章 离 恨 第八章 欧洲之旅 第九章 诗友、诗艺 第十章 北海公园中的一场古怪婚礼 第十一章 生活、生活 第十二章 阴 影 第十三章 竺震旦与素思玛 第十四章 病、鸦片、纠葛、其他 第十五章 精神危机 第十六章 爱的苦涩 第十七章 灵魂——颤栗 第十八章 解脱 结语 试读章节 1922年前后,对于日后在诗坛上负有盛名的徐志摩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年代。其时,他正被“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处于一种不可解脱的感情缠绕中。 他是于1918年8月离开北京大学,转而到国外留学的。 想当初,在他颇有实业家气度和才干的父亲徐申如先生教诲影响下,聪慧有余而深沉不足的少年徐志摩也曾雄心勃勃,立志振兴实业,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他少年豪兴正浓,喜欢发议论,十四岁作论,纵谈唐朝时哥舒翰潼关之败的原因;十五岁后入杭州府中学,“聪明冠全班”,和他同学的郁达夫说,每次作文,他“总是分数得最多的一个”。想那时的生活,真是寸寸如黄金,步步生光辉,少年人陶醉在虹彩四射的梦里。 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后,徐志摩选择的专业是社会学。行前,他曾作《徐志摩启行赴美文》分送亲友,以表示自己此去要学古人万里觅封侯的雄心壮志。文章漂亮夸饰,是地地道道的“徐志摩风格”: “耻德业之不立,遑恤斯须之辛苦,悼邦国之殄瘁,敢恋晨昏之小节,刘子舞剑,良有以也。祖生击楫,岂徒然哉!”“摩少鄙,不知世界之大,感社会之恶流,几何不丧其所操,而入醉生梦死之途,此其自为悲怜不暇,故益自奋勉,将悃悃幅幅,致其忠诚……” 文情跌宕,一波三折,就文章说,确属上品,无怪乎当时就脍炙人口,到处传咏。但太夸太露,就有失坚实。太热烈了往往是不能持久的。不见自然界中吗,最活跃的生命,瞬间便消灭,而永远沉默的东西才能保持永恒。 初到美国时,徐志摩非常努力。他给自己规定了日程:“六时起身,七时朝会,晚唱国歌,十时半归寝,曰问勤学而外,运动跑步阅报。”完全是一个规矩学子剔励自重的样子。 修完社会学课程,装满了一脑子的相对论、民约论,他又在美国按照规定的步骤学习银行学、经济学、政治学。徐申如先生舍得花大钱,把独子送出国外,是准备要儿子将来在金融界、政治界讨出身的。这期间的儿子也的确没有辜负期望,努力上进,学业优良,还如一切青年志士一样,关心政治,喜欢讨论各种政治学说,后来出了名,被人称作“鲍雪微克”(即布尔什维克)。 两年后,雄心勃勃的徐志摩放弃博士学衔的诱惑,转而到了英国。直到此时,他的志趣仍很专一。到英国来,他是想入剑桥大学跟哲学家罗素学习。那时的留学界有一种风气,作兴各自抱一个外国名人做牌号。如胡适之于杜威,梁实秋之于白壁德。好像是一种荣耀。老师出名,学生也跟着叨光。可以相信,徐志摩并不全是出于这种念头。他对罗素,崇拜的成分更多,称之为“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即伏尔泰),他只想跟罗素“认真念一点书”。 没有料想到,徐志摩被迎头浇了一瓢冷水。到英国后,罗素刚刚因为政治主张及私生活方面的原因,被剑桥大学除了名。这样,徐志摩想择师而学的计划也就落了空。 要说,这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徐志摩像是遭到天大的打击似的。自怨自艾,颓伤、消沉、无聊,有如一只渴望飞翔的鸟,猛地被折断了翅膀,匍匐在地上,望着无边无垠的长空,再也鼓不起劲头。 生活失去了追求,精神也就失去了平衡。经过一番周折,他在剑桥大学挂了一个学籍,但往日那种精进不懈的劲头再也没有了。他苦闷、寂寞,孤苦伶仃地漫步在康河(今译为剑河)两岸。美丽的夕阳、田畴,益增他惆怅、迷惘之情。太孤单了!孤单得心里发冷。他渴望慰藉、渴望温情,渴望心和肉体的贴近…… 在此期间,他的家书像雪片般飞向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老家,向父亲诉苦,要他们准许儿媳——他的妻子来欧洲。在家书里,他把自己描绘得那么凄惨,像是世界上最孤独、最痛苦的人:“儿实可怜,大人知否……儿切盼其来,非徒为儿媳计也。”简直是迫不及待了。 好心的父母总算体谅儿子。这年冬天,他们不惜让三岁的孙子离开母怀,经过一番打点,就把儿媳打发上路了。 要说徐志摩虽是个男人,却情意绵绵,优柔寡断,总难免几分儿女情态;比较起来,他的妻子张幼仪女士可就真够称得上女中丈夫:刚强、果断、干练。 张幼仪,名门望族出身。长兄张君劢,是近代哲学家,民社党主席;次兄张璈是上海银行界钜子,政学系首脑人物。还在父母家中待嫁时,张幼仪就已博得无数人的青睐。有人转述见了这位大家闺秀后的感想说: “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秀外慧中,亲故多乐于亲近之,然不呼其名,皆以二小姐称之。” 不消说,这样一位占满了十全的小姐,选择丈夫的条件是很高的。也算天缘凑巧,她一位兄长一次去杭州一中办事,在校滞留期间,对有一双细长眼睛,长下巴大鼻子的徐志摩,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家后,极力向小妹夸赞徐志摩,说他“不仅才智出众,而且人品俊逸”,力主将小妹嫁给了志摩。 说来好笑,对这门婚姻,当事者的男女双方还不怎样,最高兴的倒要算徐申如先生了。徐申如自幼从商,长于经营。在当地一手发展起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人和绸庄,创办了蚕丝厂、布厂、硖石电灯厂、双山习艺所。身任硖石商会会长,在浙江上海金融实业两界,都大有名气。人生追求不同,自然会影响到价值观念。对刚刚进门的媳妇,老人始则疑惧参半,生怕名门闺秀难侍候,与他这商业气息浓厚的家庭不合。但随后不久,他就释然了。他发现,他娶来的儿媳妇,不是娇贵的干金小姐,而是一个精明干练的理家好手。这一点,是最合他心意的地方。 新媳妇过门没有多久,当地人就对张幼仪有所议论了: “是当家理财的能手。徐申如在硖石开办火力发电厂、钱庄、酱园。那些伙计见到张幼仪比见到徐申如更怕,一听说张幼仪来了,个个悚然,因她只要抓到一小点不是,就会翻脸当众训人,这一点很受徐申如赞赏。所以后来她几乎独掌了徐家财柄。” 还有人说得更刻薄,说她“很有点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套独特手腕。”P1-4 序言 这套书,特别要说明的,是“正传”二字。 鲁迅先生当年为《阿Q正传》题名之时,颇费斟酌,各传名目繁多,皆不好用,最后,便从“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中提取“正传”二字,用于阿Q,类乎戏笔。 其实,“正传”实很必需,在一个“戏说”盛行的时代。我们的“名家正传”,便是廓除“戏说”,本于信实,由有研究功力的作者以简赅之文辞,诚恳之态度,状名家之风貌,留历史之真迹。 其先,或已有更宏博厚重的评述,现在的本子,则是较扼要的一种,原因无他,乃是景观太多,时间有限,必得偏劳内行的人士,设计了最佳的路线,逐一指引给我们看。 当然我们期待,借此路径,让更多的名家,走近更多的读者。 主编 启 书评(媒体评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冰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