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事名医谈”是由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地区各大医院主办的大型公益系列讲座,至今已近七十期。本书从中选取了40期,汇编成册。该讲座面向广大市民,既权威又通俗,每期都有关注度很新、很高的健康话题,是一个很好的健康知识传播平台。语言通俗易懂,形式贴近生活、幽默轻松,具有科学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健康百事名医谈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李艳梅//魏娜//王兴华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健康百事名医谈”是由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地区各大医院主办的大型公益系列讲座,至今已近七十期。本书从中选取了40期,汇编成册。该讲座面向广大市民,既权威又通俗,每期都有关注度很新、很高的健康话题,是一个很好的健康知识传播平台。语言通俗易懂,形式贴近生活、幽默轻松,具有科学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内容推荐 从2006年2月起,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地区各大医院主办了大型公益系列讲座“健康百事名医谈”,每周六请一位知名专家与市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至今已举办了近七十期,现场听众近万人次。 本书选取其中几期汇集成册。 目录 树立科学观念享受健康人生 春的阳光,让皮肤自由享受 健康是美丽的基石 别让自己徘徊在中风边缘 用“和”的理念养肝护肝 心脏疾病手术治疗趋成熟 肝病,需要科学的认识与防治 缓解考生焦虑,家长心态要正 请善待我们的第二生命线 每夜,你需要安然入睡 远离胃肠肿瘤 其实,我们并不孤独 让明亮的眼睛陪你到老 警惕甜蜜杀手糖尿病 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面对心脏病,我们如何抉择 关爱自己,远离妇科肿瘤 高温天气,学会控制血压 学会急救,减轻烧烫伤害 面对癌症,维护生命的尊严 更年期不是美丽的终点 颈椎病呈年轻化趋势 保护心灵的窗户 化解咽部的“梅核气” 小心,在不知不觉中“亚健康” 重新认识脑部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大肠癌 “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 呵护我们身体的“化工厂” 让心脏的河流畅通 小心,打喷嚏可能是过敏 走出男科疾病的认识误区 警惕,胆道里的石头 细说消化性溃疡 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脑梗塞的预防与治疗 孩子面前,我们不是上帝 远离疾病,与春天同行 解读消化性溃疡 糖尿病患者,请保护好您的足 试读章节 树立科学观念享受健康人生 主讲名医:唐其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在心血管病的防治领域有很深造诣。擅长于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手术。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和晕厥性疾病等心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 为了享受健康人生,必须树立科学的观念:首先,要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健康;其次,是预防“亚健康”;最后,万一不幸患病要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而长寿的秘诀则是:平和心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会误事 “亚健康”在近十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疲劳综合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亚健康”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则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 人一旦生病就应该到医院找大夫诊治。但时下有一种错误的保健观——“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也有一种错误的舆论——“小病到药店,大病到医院”。 我要忠告大家:当你遇到身体不适时应该去找医生,而且不要拖延。如果罹患疾病,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一个没有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人,无论你的学历有多高,技术水平和人生经历有多深,仅仅看了一些医学书籍,听了几次健康讲座,遇到身体不适就自己诊治,买一些药物吃吃,是十分危险的。 有病到医院诊断清楚了,不需要手术治疗或其他特殊治疗的疾病,能不能就按照医学书上写的,自己到药店买些药吃呢?也不行! 一个合格的医生在给病人处方时,不仅要考虑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且也要考虑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即副作用。对于长期服药的病人,还要运用医学前沿学科——循证医学的理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有时候,一张简单的处方,蕴涵着丰富的药理学、药剂学、临床疾病学和现代循证医学等科学理论。在医学书上,一种疾病用哪些药物、如何使用等都写得很清楚,但对于具体病人的不同病情,选择哪种药、用多大剂量、用多长时间、什么时机给药和哪些药物搭配等等,都要医生运用综合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来决策。 例如,心脏的室性早搏是一个常见疾病,既可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也可能是严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或冠心病的表现,抗心律失常药大多能使病人的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在有些病人身上不仅不能延长寿命,反而使病死率增加。 健康: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健康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传统医学和世俗观念一般把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反之,“有病、有残、有伤”可能就不健康。这实际上是比较“唯物”的看法。 健康远不是身体没有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现在,心理的健康已被人们逐渐关注。有关数据则显示:70%疾病因忽视心理状态而加剧。乐观、开朗、愉快、喜悦增强大脑皮层功能和神经系统张力,使皮质激素与脑啡肽类物质分泌,增强免疫功能。 “社会健康”是指人在社会中是否处在一个良性能的状态,如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环境污染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这其中不仅包括化学、噪声等方面的污染,还包括电波、微波、辐射方面的污染。 上个世纪末,健康又强调了环境因素,健康概念从“三维”发展为“四维”,即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人的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要正常,心理要正常,社会适应要正常,还要与环境关系达到和谐状态,这才能真正称得上健康。 吃素未必长寿,均衡饮食最健康 有人说长期吃斋能长寿,这种观点未必正确。曾有人对九十余名吃斋者进行了营养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营养不良,表现为蛋白质、维生素D及铁、硒、锌等微量元素摄人不足,健康状况不比普通人好、平均寿命不比普通人长。 均衡的饮食需要荤素搭配: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之比为1:2,动物蛋白质食品以奶、蛋、鱼、瘦肉为好,植物蛋白质食品以豆类食品为好;注意增加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市民在选择上,油宜选择植物性豆油、菜油、玉米油等,忌动物性油如黄油、奶油、猪油等;盐分摄人宜少,糖则宜红糖、蜂蜜、玉米糖,忌白砂糖、冰糖、绵白糖。 有条件可选用一些海产品如海鱼等;豆类既补充了优质蛋白质,又补充了纤维素和钙质;奶类是重要食品,每天早晨应服250毫升鲜牛奶或l杯酸奶,也可用豆浆或豆腐脑代替;新鲜蔬菜每天可选择3~4种,总量500~750克,宜选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可多食用一些水果,但含糖量较高的如香蕉等要限制用量。 饮食要避免过饱,暴饮暴食易致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提示,轻度饥饿可增强免疫功能和延长动物寿命。提倡饮绿茶。可以少量饮酒,但要限制饮酒量。 P5-8 序言 身体健康、心理和谐是现代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已带来许多新的健康问题,因此,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更加迫切。让大众更多地接受健康的新观念,了解新的医学知识,既可以预防不少疾病的发生,又可以使许多疾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获得治疗。 从2006年2月起,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地区各大医院主办了大型公益系列讲座“健康百事名医谈”,每周六请一位知名专家与市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至今已举办了近七十期,现场听众近万人次。 这个讲座面向广大市民,既权威又通俗,每期都有关注度很新、很高的健康话题,是一个很好的健康知识传播平台。除此之外,长江日报每周辟出一个专版,登载专家讲座内容和现场听众的咨询,使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广,受益的人更多。 把医学知识准确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非易事,它需要专家将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用深入浅出的词句表达出来,也就是既要有贴近生活、幽默轻松的形式,又不失科学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令人称道的是,参与讲座的医师都是各医学专业的专家,他们都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在百忙之中撰写讲稿,制作幻灯片,把深奥的医学知识和一生所积累的临床经验奉献出来,体现了名医的更大价值:上医治未病。 健康水平提高、发病率下降、寿命延长是人们对生命个体的一种追求。在我们这样一个医疗资源尚相对薄弱的国家,健康科普堪称一项崇高而有意义的事业。我们期盼,更多的医学专家、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让医学归于大众”是我在1948年创办我国第一本科普杂志《大众医学》提出来的。《健康百事名医谈》一定会更全面、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