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现、当代作家,写过大量的小说。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本书向读者介绍了老舍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舍正传/名家正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舒乙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舍,是现、当代作家,写过大量的小说。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本书向读者介绍了老舍的一生。 内容推荐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他的作品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读者喜爱。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1899年至l918年) 第二章 走入社会(1918年至l924年) 第三章 英国之行(1924年至l930年) 第四章 山东时期(1930年至l937年) 第五章 抗战时期·赴美讲学(1937年至l949年) 第六章 解放后(1949年至l966年) 外一章 死 试读章节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从1926年8月开始使用笔名老舍。 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父亲叫舒永寿,是一名护军,母亲姓马,他们都是满族人。老舍是他们最小的儿子。 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小胡同,叫“小杨家胡同”,以前叫“小羊圈”,它在护国寺后面,由平安里往北走,过了护国寺大街,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把这个“小羊圈”忽略过去。“小羊圈”的最大特点就是小,非常狭,最宽的地方不过一米半,而且曲折,老舍就生在这个胡同里,他在“小羊圈”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胡同的中段有一块豁然开朗的场地,老舍把它叫做胡同的“胸”。“胸”的东侧有两个门,靠南的一个,现在的门牌是八号,里面是个细而长的小院,有三间北房、两间耳房、两间东房,这就是老舍的家。 如果说,城外姥姥家那些老舍的同辈兄弟们多半是耍手艺的,当木匠,当水泥匠,当油漆匠,那么城里这个小胡同的居民则三教九流都有。他们当中有糊棚的,有当兵的,有卖艺的,有做小买卖的,有当伙计的,有卖苦力的,有当仆人的……这是一个贫苦人和下等人聚居的地方。 论住的条件,这里的房有稍微整齐一点的,而多数则是每逢刮风下雨就叫人提心吊胆,漏雨是常事,就是可怕的塌墙倒壁也并不罕见。每到伏天下暴雨时,全家都要坐到天明,以免屋棚突然塌下来同归于尽。冬天则八面透风,就连白天缸里的水都会结冰。 论吃的,这个胡同的居民多数是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餐只有一个菜——冬天是白菜、萝卜,夏天是茄子、扁豆,饺子和打卤面是节日的饭食,在老京戏里,丑角往往以打卤面逗笑,足证并不常吃”,老舍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到:“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还有比我们更苦的,他们经常以酸豆汁度日,它是最便宜的东西,一两个铜板可以买很多,把所能找到的一点粮或菜叶子掺在里面,熬成稀粥,全家分而食之。从旧社会过来的卖苦力的朋友们都能证明,我说的一点不假。” 论环境,胡同窄得连一辆轿车都进不来,扫街的从来不为这样的小胡同服务,所以它老是那么又脏又破。胡同“胸”是孩子们惟一能跑跑蹦蹦的地方,那里栽着两棵槐树,夏天常有“吊死鬼”槐虫吐丝垂下,它们成了孩子们的玩艺——活的、不要钱的、取之不尽的玩艺。 老舍住的小院后面,有一个大坑,那是倒垃圾和脏水的地方。无论冬夏,小院里总是臭气熏人,那个大坑还承收死猫腐鼠,同时又是蚊蝇的大本营。 论财产,这个胡同里最值钱的东西也不过是结婚戒指(也许是白铜的)或者一根银头簪。 人们的收入是那么少,以致不得不经常靠赊账过日子,形成了寅吃卯粮的传统。这就是说,领到了银饷便去还债,还了债,已经所剩无几,就再去赊。 这条小胡同的家家产户的门垛子上,当时差不多都被画上了许多白道道,五道儿一组,颇像鸡爪子。这是赊账的标记,领到钱粮之后,按照鸡爪子的多少还钱。 老舍便诞生在这家家门口都点缀着鸡爪子图案的“小羊圈”里。 “小羊圈”是穷人的世界。 “小羊圈”使老舍和北京这个古老城市的下层居民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他理解他们的心和语言。小胡同和它里面的人成了他的作品的描写对象。人们在他的《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和《正红旗下》里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出一些影儿来,这些影儿的真实的蓝本就是他儿时的故里——那个哺育了他的顶小顶小的胡同。 老舍降生的时候,母亲昏死过去了,多亏已经出嫁的大姐及时赶到,把刚出世的小弟弟揣在怀里免于冻死。事过之后,左邻右舍,特别是老太太们,都说这个孩子“命大”。 生老舍的时候,母亲已经四十一岁。老舍上面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算上他这个“老”儿子,一共八名。后来长大成人的只有八分之五——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他自己。由于岁数大,孩子多,家境平平,长年操劳,加上家中无人帮忙,母亲在临产时失去了知觉。 那一年是戊戌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9年),按阴历算,是狗年,老舍是年底生的,姑母给他起了一个很不中听的外号:小狗尾巴。属狗,和属猪、属鸡、属兔一样,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可是“狗尾巴”,而且是“小狗尾巴”,实在令人接受不了。所以老舍小时候总是说他是糖瓜祭灶的那一天生的,在灶王爷升天的时候光荣落地不比“小狗尾巴”光彩得多、神气得多? 老年间,腊月二十三这个日子,又叫过小年,好像是过年的序曲。一般的人家都要给灶王爷上供礼,买些麦芽糖做的糖瓜去贿赂这位灶王爷,请他上天之后,多说几句好话,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多多发财。孩子们对大人们这番苦心多半还不能领会,他们所关心的是放鞭炮和吃糖果。这么一来,灶王爷自然而然地理直气壮地把“小狗尾巴”取代了。 老舍的父亲是个旗人,属于正红旗。他的职业是兵,以保卫皇宫为职务,每月领三两银子,加上春秋两季领的老米,便是他的全部收入,当时叫“钱粮”。老舍降生的时候,父亲正在皇城的什么地方值班。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个世代只出武士的家族会添了一个日后以文学家著名于世的小儿子。不过,当时,这位未来的文学家正赤身裸体地躺在炕上被冻得奄奄一息,大人们正在为挽救母亲的生命而奔忙。清晨这位护军返回家来的时候,大姐含着眼泪告诉了父亲两个消息,一个好一个坏:又添了一个小弟弟,可是,妈妈昏过去了,半夜才醒过来。 不管怎么说,分娩的危机总算过去了,母子二人都活了下来。 不过,没过多久,一个更大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母子的头上。 老舍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负伤阵亡。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吓破了胆,扔下北京的百姓不管,逃跑到西安,使北京遭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浩劫。P1-4 序言 这套书,特别要说明的,是“正传”二字。 鲁迅先生当年为《阿Q正传》题名之时,颇费斟酌,各传名目繁多,皆不好用,最后,便从“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中提取“正传”二字,用于阿Q,类乎戏笔。 其实,“正传”实很必需,在一个“戏说”盛行的时代。我们的“名家正传”,便是廓除“戏说”,本于信实,由有研究功力的作者以简赅之文辞,诚恳之态度,状名家之风貌,留历史之真迹。 其先,或已有更宏博厚重的评述,现在的本子,则是较扼要的一种,原因无他,乃是景观太多,时间有限,必得偏劳内行的人士,设计了最佳的路线,逐一指引给我们看。 当然我们期待,借此路径,让更多的名家,走近更多的读者。 主编 启 书评(媒体评论) 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 ——巴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