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作为法家的始祖与集大成者,在管理学上给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企图靠人的“忠诚”来推进企业的发展,在越来越浮躁的今天无疑只是口号而已。韩非子所倡导的“法治”则是真正的管理智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再辅以坚定的执行力,才是时下企业管理迫切需要笃行的真理。
刘佳辉编著的《魅力韩非子——法治管理100句》从《韩非子》中选择100句经典名言,结合古今君主、领导的具体管理案例,全方位阐述了一个好的管理者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同时对管理者的识人、选人、用人之术,团队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合阐述,内容丰富,是管理者的良师益友。书中通过解释原文、举案例、深入浅出的点评相结合的手法,令韩非子的思想通俗易懂,是一本面向基层干部群众的优秀通俗读本。
《魅力韩非子——法治管理100句》由刘佳辉编著。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唯有借助较完整的法家思想予以指导,才能真正地推进企业的发展。《魅力韩非子——法治管理100句》结合古今君主、领导的具体管理案例,从《韩非子》中选择相关内容,全方位阐述了一个好的管理者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同时,就管理者的识人、选人、用人之术,奖惩标准,团队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合阐述,内容丰富,是管理者的良师益友。
依“法”治理公司
【原文】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韩非子·安危》
【大意】法令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轻视它就不能建立功业,也不能获得名声。
制度是公司运营的法规性保障,在公司内部就相当于一部“法律”,没有制度的企业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可现实中,公司的制度要么是过于呆板了,要么是过于完美了。有的公司花很大精力制作出厚厚的一本制度,就是执行不下去,员工都阳奉阴违,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理论虽然合理,但是实际没用。简单地说,理论上是合理的,是考虑到企业利益的,但不可能执行下去,因为并不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一部完善的制度应该反映在两方面:适合企业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的创造潜能。
从前有七个和尚住在一起,他们每天一起打坐念经、担水砍柴、做饭洗衣。这七个和尚天天早上喝粥,天天要分粥。但是僧多粥少,粥总是不够吃,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喝到的粥是最少的,所以,争吵就是常有的事。大家也知道争吵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和尚们开始坐下来商量一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和尚出了一个主意说,七个人应该轮流值日,每人每天分一次粥。大家一听,觉得自己有分粥的权利,于是都同意第一个和尚的办法。七个人分了七天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每个人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天才能吃饱,同时,其他的人就要饿肚子了。这是因为,每天的分粥人总是先顾自己,先给自己盛出一大碗粥,然后,才会考虑其他人,把剩下的粥平均分给其他六个人。这样大家又觉得不公平了,于是这七个和尚又开始研究对策。
第二个和尚出了一个主意说,要让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来分粥。刚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和尚很公正,没有私心,合理地给大家分粥。但是好景不长,私底下有人为了让分粥的和尚给自己多分点,就去讨好那个德高望重的和尚,这就使得贿赂成风,这位德高望重的和尚没有经受住诱惑,开始变得腐败。这个方法又实行不下去了,这七个和尚又开始商讨对策。
鉴于上两次的经验,为了有效地监督分粥人,有一个和尚建议建立一个分粥委员会,于是大家决定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又常常互相指责,觉得对方的意见是自私的行为,这样争来争去,等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了。
最后,和尚们终于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吃最后一碗粥。这个方法果然有效,每天轮到分粥的那个和尚,为了使自己不饿肚子,在分粥的时候就比较公平。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这七个和尚再也没有因为分粥争吵过,他们每天都很快乐,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故事里的和尚们都不肯吃亏,都期望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总是无法满意别人的分配。所以,不同的分配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只有采取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的时候,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大家才会遵守这一制度。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制度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措施。每项制度从出台到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主动遵守的行为准则,都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制度一定要达成共识才可出台。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契约,为了实现公司的利益,制度必须要让广大员工都可以接受,和尚分粥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制度必须公平合理,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其次,一项制度制定得是否合理,在实行的过程中才能看出来,制度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改进,才会更加完善。和尚们的“分粥”办法就是在不断地讨论中完善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扬民主、相互磋商、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所以,才有了最后完善的分粥制度。
管理心得
设置公司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单地从人、财、物、供、产、销六方面入手,凡是企业经常开展的业务和相关的管理环节,都可以考虑建立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也可从产品价值链入手,关键节点或关键环节都应建立管理制度。建立公司管理制度最终是要员工执行的,因此管理制度不用太全面和严谨,但一定要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三个原则。一般公司管理制度有:办公室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总经理办公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如果设有董事会还应有约束董事会行为的相关制度。
P4-6
韩非子,是对韩非的尊称。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集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于一身,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虽然是苟子的弟子,但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一书,集法家之大成,提出“法、术、势,皆帝王之具也”。韩非为人不擅辞令,有口吃,但文才出众,思想敏锐,擅长于著书。战国末期,韩国国力日渐削弱,他非常忧虑,屡次上书韩王,提出改变韩国现状的方法,均不被韩王采纳。愤怒之下,他闭门写书,写出了《孤愤》、《说难》等十万余言。韩非以冷静理智的态度,犀利的目光,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进行了人木三分的解析,他的文字至今读来仍振奋人心。他推崇“法”的至高无上,认为不论地位尊卑贵贱都应该受法的约束。这种看法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相当具有突破意义的。
在现代,企业家把法家的思想和技巧融入他们的企业管理理念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法家提出“法治”,以“人性恶”为基础,针对人的心理特点,重视管理者的管理权威,以促进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虽然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流,但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法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
韩非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冷静、“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政治谋略,对于管理者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本书每节都分为《韩非子》原文、大意、分析案例、管理心得四个板块,除了对韩非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人剖析外,还收集了古今中外众多典型的管理故事,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本书结合古今君主、领导的具体管理案例,从《韩非子》中选择相关内容,全方位阐述了一个好的管理者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同时对管理者的识人、选人、用人之术,奖惩标准,团队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内容丰富,是管理者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