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投资市场心理科学与股市、汇市实战经验的结晶,共分三十六小节,每小节最前面都引用了一位投资大师的名言。希望你读完此书后,能对本书每节的内容了然于胸,化为己有——必须化为己有,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人因为别人的忠告而获得财富”。希望你在非对称市场也能够长期获胜,并一直掌握着市场制高点的撒手锏。洞察市场沧桑,修正投资心态和行为,你将在投资市场留下光辉的成绩。
祝愿你能够理解这一切,并运用好这一切。能给你带来心理的愉悦和实实在在的账户收益,就是本书存在的最好理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投资战争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何盛德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投资市场心理科学与股市、汇市实战经验的结晶,共分三十六小节,每小节最前面都引用了一位投资大师的名言。希望你读完此书后,能对本书每节的内容了然于胸,化为己有——必须化为己有,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人因为别人的忠告而获得财富”。希望你在非对称市场也能够长期获胜,并一直掌握着市场制高点的撒手锏。洞察市场沧桑,修正投资心态和行为,你将在投资市场留下光辉的成绩。 祝愿你能够理解这一切,并运用好这一切。能给你带来心理的愉悦和实实在在的账户收益,就是本书存在的最好理由。 内容推荐 本书并不是类似“学院派”的产品,也并不是自我内省的情感告白,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小说,而是投资市场心理科学与股市、汇市实战经验的结晶。 本书也并不是牛市的诞生品,而是面对整个市场的融汇理解和感知的总结。勤奋和学习心态会使人不断进步,投资是需要修炼的功课,用心修炼得越多,收益才会源源不断。收益具有偶然性,但也是带有必然性的,相信读完本书你也会认同这一点。 目录 一、天赋具有局限性 二、绝大多数人不适合投机 三、不要忘记止损 四、两种非理性倾向 五、羊群效应 六、两种思维习惯 七、高抛低吸难度何在 八、小阿Q 九、记忆是只哈巴狗 十、归因 十一、前景理论 十二、市场VS权威者 十三、幻觉 十四、参照点和锚定 十五、参与者的类别 十六、情绪PK主人 十七、刻板印象 十八、蝴蝶效应 十九、群体性格 二十、个体人格 二十一、自我控制 二十二、互动 二十三、挑战技术分析 二十四、事后明白 二十五、以不变应万变之博弈观 二十六、抗挫折和抗干扰 二十七、动机与需要 二十八、流言 二十九、信任品质 三十、进化与平衡 三十一、跨行业理解 三十二、突破还原论 三十三、心理账户及审计 三十四、感冒是感冒药治好的 三十五、现代组合投资 三十六、感恩之心 附录:读者反馈 试读章节 二十九、信任品质 人性中总是存在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不良成分。 ——巴菲特 面对市场的过度交易、过高的换手率,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市场投机气氛强烈,投机过度。问题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在面对投资市场时,是自愿还是被迫进入的呢?面对相对狭窄的投资渠道和相对贫乏的投资品种,我们是否被逼无奈,选择一个也许对自己而言并不适合的投资市场呢?另外,由于过去对这个投资市场留下的不好的刻板影响,以及目前能够找到的市场表现,大家对市场本身自然而然采取不信任态度,我们是不是出于赚取热钱和短期收益而参与市场呢?对市场的不信任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投资认知偏差,以及进行相应的偏差行动呢? 比如说,有一些人相信市场长期向好,相信市场的牛市格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他的操作策略却跟他的认识并不协同。有些人相信今天的市场格局和前几次的市场格局有着本质区别,典型的就是前几次推动市场的是私募基金而今天则是公募基金占据主力,但是却并不以此为操作思路,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参考而已。还有一些人对某只股票或者某个行业充满信任,但是账户里拥有这些筹码的时间却并不多。这是怎么回事? 信任是一种基本品质,国与国之间需要信任,政府与人民之间需要信任,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信任,朋友、同事之间需要信任,信任无处不在,无处不需。对市场而言,长久的利益协调共生,监管者和市场之间需要信任,标的公司和投资者之间需要信任,主力和散户之间需要信任,个体与整体之间需要信任,个体认知和个体行为之间也需要信任。那些利用不信任态度搞小动作的主力和标的公司以及类似的其他参与者,相信最终会自食其果。非常典型的就是以前牛市的一些牛人最终死得很惨,有些券商最终倒闭或被兼并。但市场不会因此而倒闭,虽然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我一再阐述的一个理念:如果你不认同某种市场观念,那么你就不会参与这个游戏,而最终当然不会伤害到你。但是面对过度的短线交易,好多人已经受到这种市场态度的感染,不信任感是非常强烈的。当然这是由许多市场客观原因引起的,无风不起浪嘛,就看我们自己能否坚持住自己的底线。不能说投资市场的发展目的就是圈钱,就像一段婚姻的目的不可能就是为了分财产。如果认为建立投资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圈钱,只能说那些制度制定者或者市场参与者是不合格的。从长远观点来看,市场的繁荣是长期的友好信任,长期的互惠互利的结果,并且,认识上要信任,行动上也要信任。 问题是,在阶段性的不信任操作理念下,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可能最终吃亏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信任的认识和行动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而不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看看例子我们就能够明白。 先看看好多年前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在一堂初三的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关于火线和零线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一个同学站在绝缘体上,拿着一根220伏的火线,他会被电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会,就是说同学们都信任这个物理原理。老师接着说,那我们就找个同学来做个试验吧。在准备好设备后,老师叫了一位男生上台做示范,让那位男同学站在绝缘体上,然后老师拿着一根火线,并用电笔验证了一下末端的裸线,电笔正常发光。全班鸦雀无声,就在老师要求那位男同学用手拿着这根火线的裸线,快要接近他的手的时候,他退缩了,同时部分女同学害怕得尖叫了。没有人敢尝试这个试验,最后老师自己站在绝缘体上面演示,并叫同学用电笔在自己身上验证,电笔是发光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虽然我们信任这个物理学原理,但是在我们行动时对这个原理却不信任。市场是不是也是这样?很多人虽然相信市场的长期向好,但是在操作上却并不信任市场。想想在你身上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 再看一个我并不知道作者的例子。多年以前,曾听过一堂“信任”课。那堂课的主题是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课上,老师奥尔格先生问听课的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任?大家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奥尔格先生听后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话锋一转,突然向学生解释起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原理”:钟摆自最高点往下运动,它来回摆动达到的高度绝不会高于最高点。当然这是因为重力势能和摩擦,它的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静止。为形象说明这一点,奥尔格先生当场做了一个演示。他用一根三英寸的细线绑了一把钥匙,再用图钉将线的一头固定在黑板上。然后他将钥匙拉高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手让它左右自由地摆动。学生和他一起静静地看着这个左右摆动的小钥匙。而奥尔格先生一边看一边将钥匙摆到的最高点在黑板上做记号。大约一分钟后,钥匙完全停止摆动,黑板上的记号完全可以说明钟摆原理。做完实验之后,奥尔格先生问大家:是否相信钟摆原理?是否相信他?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表示相信。在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后,他叫人从外面抬进一口硕大的钟,并让人把它悬挂在教室的钢筋横梁上。接着,他请一位同学坐到桌子上的一把椅子上。那把椅子靠背贴着墙,这位同学坐下后后脑勺恰好贴着水泥墙壁。然后奥尔格先生将钟推到距离这位同学的鼻子只有一英寸的地方。一切就绪后,奥尔格先生再一次为大家解释了钟摆原理,接着说道:“这口钟有270磅重,我在距他鼻子一英寸处放开,钟再次摆回时,离他鼻子的距离只会多于一英寸,绝不会碰到他的鼻子,更不会撞上他。”然后,奥尔格先生看着这位同学的眼睛,问:“你相信这个物理学原理吗?我向你保证,你不会受伤,你信任我吗?”大家都注视着这位同学,他脸上汗珠直冒,最后才点了点头。“谢谢。”奥尔格先生说着放开了那口钟。伴随着呼呼的声音,这个庞然大物从最高点往斜下方坠,迅速摆向另一端。在达到另一端的最高点后,突然转向往回摆,朝着这位同学坐着的地方逼近。就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这位同学大叫一声,在钟还未靠近自己之前,几乎是从桌子上一跃而起,避开了似乎要把他撞得头破血流的重物。随后大家看见这口钟在离椅子不远的地方停住了,接着又向另一端摆去。根据钟到墙的距离判断,钟绝对不会撞到那位同学,即使他还坐在那里的话。教室里鸦雀无声。奥尔格先生微笑着问大家:“他相信钟摆原理,他信任我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 至此,你对信任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了吧!对于投资市场,我们对谁有过信任,尤其是行动上的信任?是长期的吗?很多人目前对此都是很难说的。当一个市场被非理性地疯狂短期炒作的时候,不是别人在受伤,正是这些炒作者在受伤。中长期看,信任市场并执行这种信任于行动中,最终不会吃亏的。 市场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坏。 由此可见,站在投资市场的角度,我们对市场的不信任并不完全是市场本身造成的,例如并不完全是基金的疯狂导致你对未来不乐观,也并不完全是制度上的缺陷使你不信任市场的延续友好性,同样也不完全是公司标的的不完美性或者不踏实做实业的态度导致你对整个市场的不信任。对于市场的不信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原因,就像上面的两个例子一样,并且这种不信任在态度和行动上都可能是错误的。人都有挑剔性,喜欢挑别人的毛病而忽略了自己的毛病。当我们面对市场时,我们对市场应该有个基本的信任,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操作。面对市场上那些非理性的不信任行为,无论是由主力还是由部分标的公司产生的,我们不能被它激怒,因为不参与那些歪门邪道的把戏,我们就不会吃亏。市场也许就像爱情,需要相互的信任,并将这种信任贯彻到行动中,这样我们才会在投资市场上有所收获。国家与国家之间经常呼吁要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也是基于此目的的。投资跟做生意一样,那些长期固定的客户,一定是相互信任度高、关系友好的客户,也是给你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 P156-160 序言 有人说股票市场是上帝根据人性的弱点而设计的一个圈套,这是有道理的。本书正是怀着解套的激情与目的而来!如果说在投资市场上仅用“我们要克服贪婪和恐惧”这样一句话来训练自己的投资能力,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为太笼统了,也让你无从下手改进。最终战胜市场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你有灵性和追求灵性的内驱力。我并不期望所有的人都能读懂本书的全部内容,就像并不是所有的人能在市场最终赚到钱一样,尽管我的表达很口语化。那些在大家过去认为“一赚二平七亏”的市场中占“一”这部分的人,他一定具有独立、自信、冷静、韧性、智慧、勤奋的特质,或者发誓要把自己训练得具有这种特质,只有这样,我才对他有信心。本书的内容,希望大家反复咀嚼,希望你放在床头,睡觉前或者起床后心平气和、心无杂念地研读,或者专门抽时间反复认真阅读,你才能获得共鸣。它绝不是随手拿来查阅的工具书或者两个小时就浏览完的快感小说。炒股就是炒心态,炒汇也是炒心态,不了解投资市场本身和参与者的心理特点,就很难在这个市场长期立足,更不要说到达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赚钱的投资境界了。投资心理就是站在市场的制高点看待市场,你掌握了这些,会令你在市场上如虎添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个性理念,并尝试着去市场打拼。然而聪明的投资者却懂得从各方面获取较科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充实与完善自己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投资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 要知道,股票这样一种金融工具并不是一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均衡器,也不是线性的有确定性的高价值收获工具,更不是共产主义出现的征兆。市场静态图形相对较简单,很容易理解;动态图形却是整个市场参与者潜意识和意识的综合表现,而这种推动力的后面,蕴含着人类普遍的规则,而并不是无规则的紊乱组合或者布朗运动。学习领悟这些现象、规则对我们投资行为的制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目前市场上充斥着的是各种千篇一律的静态规则介绍的书籍,或者是没有实战经验的翻译的国外教科书,你很难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 就最近的市场把握来看,以2007年5月30日大跌后为例:关于5月30日大跌,我个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动作,当天下午财经新闻里面关于监管者对某证券公司的调查报道就让我采取了回避市场的态度,非常巧的是同时也回避了5月30日的大跌。在7月初大家恐慌性徘徊在3600点左右时,我个人成功地预测了蓝筹股行情的爆发,并且预测将跟2006年蓝筹股行情启动类似,将由类似民生银行、万科等股票带头启动,并成功捕捉到大牛股南方航空。南方航空在两个月内股价从8元多涨到了30元。我还成功挖掘出公用科技的整体上市和隐性参股券商题材,不出两个月公用科技兑现这种题材,连续拉出十几个涨停板,使股价不间歇地翻了4倍多。同时我也成功抓捕到了西藏矿业的及时启动,不到一个月时间,西藏矿业股价果然涨了1倍。同样,在汇市,1991年英镑兑美元汇率曾达2:1,2007年3月末我成功预测英镑兑美元汇率会再次上扬至2:1。 由此可见,本书并不是类似“学院派”的产品,也并不是自我内省的情感告白,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小说,而是投资市场心理科学与股市、汇市实战经验的结晶。感谢那些在此领域做出贡献的所有人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这一切并非来自偶然,因为我特别强调市场心理认知理念,强调挖掘市场的整体未来走向并提前布局。本书也并不是牛市的诞生品,而是面对整个市场的融汇理解和感知的总结。勤奋和学习心态会使人不断进步,投资是需要修炼的功课,用心修炼得越多,收益才会源源不断。收益具有偶然性,但也是带有必然性的,相信读完本书你也会认同这一点。 当然,本书研究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股票市场,对于保证金交易等相类似的市场同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相对股票市场来说,某些保证金市场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市场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也表现得更加明显。我开始接触投资市场就是从保证金交易开始的。 全书共分三十六小节,每小节最前面都引用了一位投资大师的名言。希望你读完此书后,能对本书每节的内容了然于胸,化为己有——必须化为己有,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人因为别人的忠告而获得财富”。希望你在非对称市场也能够长期获胜,并一直掌握着市场制高点的撒手锏。洞察市场沧桑,修正投资心态和行为,你将在投资市场留下光辉的成绩。 祝愿你能够理解这一切,并运用好这一切。能给你带来心理的愉悦和实实在在的账户收益,就是本书存在的最好理由。 好运、好财、好心情! 书评(媒体评论) “老师理解得确实很深,我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解能力……” “说实话,看了很多文章,第一次看到有个性、有见地的文章,有了共鸣,让人舒心,(收藏)以后慢慢学习。” “老师对技术、基本面分析得好,对心理的分析更有一套。” “写得真好,把人的思维都给解剖了。” “结合自己短暂的炒股经历,真的很同意你的观点。” “我在你的文章中找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感谢老师授人以渔。能介绍一下你平常看些什么书吗?” “说得太对了,我就是有点急,恨不得马上翻两番买套房子啊!” “仔细拜读了老师的文章,感觉自己过去还是太急躁,典型的新股民,以后要改了。” “花了数小时囫囵吞枣地看完,时至半夜一点多。这个假期没白过,这个夜也没白熬……” “很多风水师拿了个罗盘天天测算:明天多少点到多少点。他们的测算是什么都有可能,根本没有意义,还是静下来学点基本功。周末准备把老师的文章再仔细研究一下。” “老师说的似乎就是我……我感觉自己是在投机,东看看,西瞧瞧。老师说得很对:我们需要做的是适应市场而不是市场来适应我们,所以在进入市场前,先甩掉那些不纯的动机、感性的想法,理性才是关键。” “老师应该从事过人力资源培训吧,把那么深的道理讲得令人容易明白。最深刻的是火线与钟摆的比喻……受教了,谢谢老师……” “写得真好啊,你是学心理学的吧,真的把我的心理说出来了。但是要真正做到高抛低吸真的很难,我的体会是割肉让我损失惨重,每次割肉时的点位后来都涨上来了,可割肉后再买进别的股票还是没赚到钱,有时还巨亏,所以我认为割肉绝不可取!又上一课,感觉这些都是平常犯的错误。” “花了差不多一整天时间,对老师的所有系列文章来了个囫囵吞枣,感觉目前脑袋是一桶糨糊。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确相当到位,文笔和思维,堪称比翼双飞。……所有的人都是奔着利益去的,但能够深刻理会老师的这些高妙思维的,可能是少之又少,如果有,(你)大概可以视为知音咯!市场上的书多以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居多,而能够系统地从社会心理角度去作阐述的很少,或者说极少!老师看来应该是受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的,或者说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加上在金融领域的实战,把那些有着底蕴的东西加在一起,给人以奇峰凸起的感觉。” “一口气看完了老师的文章,两个字,佩服。作为(我的)教材,再读若干次才能消化!目前的A股已经无法找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了。简单地说,现在的股市就是一个博弈场,赢利较大的博弈场,因为大家都相信这是个大牛市,所以在牛市大背景中挑选价值筹码比普通的赌博还是容易一些,科学一些,而不会完全听天由命。在我看来,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就是心理学,或者说是人类行为学。对工作、对炒股,心理学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目前的股市中,恐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心理了——普通人的心理。我是主管销售的企业高管,自我感觉在洞察人性、判断心理上有无师自通的天赋,基本上见到一个人就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这让我在销售市场上能如鱼得水,一直很顺。虽然如此,但一直希望系统学习,今天总算见到我一直想要学习的教材了。谢谢!刚进股市,是抱着小玩心态,从4月份携10万元进入,到11月中下旬已达41万元,一直很顺,是因为我的心态好,无所谓,看好就坚持。然而,最近盯盘面的时间加长,心态反而不好了,无意之中改变了原来的操作风格,变得越来越像新股民,开始急功近利,追涨杀跌,错过了多个大机会。呵呵,今天仔细阅读你的文章,深有体会,看来还是要训练自己的心理能力。我感觉你是一个心态相当淡泊的学者型人物!值得学习!……” “好文章,收藏慢慢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