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教学勇气(教学勇气姊妹篇)/教师教育精品译丛/大夏书系
分类
作者 (美)英特拉托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于2004年问世的时候,有老师给编辑发短信,说读此书时泪流满面。在美国,这本书也在诸多教师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我的教学勇气》是其姊妹篇,25位美国教师坦陈真实的心路历程,讲述了自己超越职业中的恐惧、重拾对教育的敬畏、再次点燃教学激情的心灵故事。

内容推荐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尽管这个工作经常给教师带来疲惫、无助,甚至伤害,但优秀的教师不会放弃……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故事中描述了他们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如何重新点燃教育的激情,如何与同事合作,如何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为生活带来更多的光明,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

目录

前言 倾听教师

序言 尊崇教师的心灵

第一编 转向内部:维系我们独有的心灵

 说出心里话

 教学的真谛

 教学成了一件平淡乏味的差事

 体验真理:一个教师的道路

 用大爱做小事

 教学中的绝望与爱

 萨姆·谢尔与教学厮守终身

 为教育公正而教学

第二编 挺身而出:建立维系我们心灵的关系

 人生意义的作业

 外人与空间

 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回到起点:再次品味新奇

 为改变而感觉、思考与行动

 40岁的年龄,17岁的勇气

 逆境即盟友

第三编 进行变革:实施尊崇教师心灵的改革

 奏响心中的欢歌:在教育制度中体现本色

 另类教学历险记

 弘扬每一个声音

 优质教学和教师的内心世界

 荒原之旅:一次教师研究小组的静修活动

 从认识学生中学会做教师:重建大学本科师范教育

 领导的本分:尊重人

第四编 重觅心灵:教学勇气项目

 教学勇气项目:一种教师个人和专业更新的静修计划

后记 听后感言

试读章节

没等她说完,我挂断了电话,长叹一声,转向一块小黑板,上面记录着昨天上课时的要点。我请同学注意后刚要讲课,又有三个女生姗姗来迟。她们在迟到簿上签名时,全班不看我而看她们。三人继续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旁若无人,一点没打算压低声音,检点自己的行为。

“姑娘们,为什么迟到了?”

无人应声。

“你们迟到,影响了我——打断了我的思路;影响了这儿的每个同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你们自己。进来,安静,坐下。”

她们拖着脚走向自己的座位,有一个稍坐片刻又和同桌说起话来。我叫全班注意好像不下五十次了,管用吗?我该怎么办?哭吗?真想哭。喊吗?不顶事。逆来顺受,撒手不管吗?我看到班上的特教助理——一个成人——也刚来,迟到15分钟。我开始说话了,低沉而平静,话一出口,教室里的窃窃私语消失了。

“你们知道我为何到这儿来吗?为何每天站在这儿吗?(停顿)我来这儿……(我不知怎的就脱口而出)是出于爱。”

哄堂大笑,七嘴八舌,响成一片。

“我来这儿是出于爱——爱你们,认为你们应从学校得到比过去更多、更有人生价值的东西。”

学生们脸上露出讥诮的神色。

“我来这儿是出于爱——爱教育,我乐于看到教育对你们起到的作用,教育为你们铺就的前途。你们许多人说想上大学,我希望能帮助你们实现这个目标。”

学生,尤其是女生,给我投来更多的目光

“我来这儿是出于爱,因为我爱教学。”这是真话吗?我现在可不敢那么肯定了。

“我爱我的工作——爱读书,爱和你们在一起,爱帮助你们学习。”

每个学生都沉默无语。

“但是我不愿意你们受教育的时间白白荒废,不愿意你们花那么长的工夫才走上正轨。学习是你们的生活,是你们通向大学的道路,我想尽力帮助你们,但你们也得上心。”

“那么,我再重头讲讲这个内容。注意,上课已有一刻钟了,你们有谁还没准备好安心听课,请告诉我,允许你离开课堂。但我们得继续上课,把拖了好几天的内容讲完。准备好了吗?”

我停下来等着回答。

“准备好了……”

我开始全面地解说“健康”的概念,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性健康之问的相互关系。接着,学生分成小组,个个都积极热烈地讨论有关问题。我一边巡视各个小组一边琢磨:我今天用的办法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之间是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我想这种联系是有的。

能说心里话是我从教的原因之一,我喜欢与学生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使他们真实地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学、我们的生活。我上课时并不那么盛气凌人,独断专行,我常想这是否就是我的短处,因为那些疾言厉色的教师几乎没有什么课堂管理问题,而我在学校里总是觉得成功无望,信心不足。可是每当我大叫大嚷,把嗓子都喊破的时候,我感到学生看到的是一个虚张声势的假冒的我,而不是真正的我。那天,我冒了一下做真我的风险,课堂的气氛顿时不同了,做假我和真我之间的差别——可能不仅我而且学生也感受到了。我那天切实感到做真我给我的巨大力量,足以让我摆脱沮丧、伤心、愤怒、懊恼,并使这些感觉化为弥合孩子疏远感的“教师语言”。我常揣摩孩子对我的看法,也渐渐地意识到他们对我的猜疑——一个年轻的白人新教师,讲课不循常规,总是力图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和认识英语,可十之八九是白忙一场。我不分发习题练习册,不布置写读书报告,还不列生词表。学生见我初来乍到,所以认为我是个新教师,这是一个使我有口难辩的苦涩角色,因为这所学校已是我当“新教师”的第四所学校了。

到这所学校刚开始工作时,我有干劲,有信心,还有满脑子的新点子。可是我上课的种种遭遇,常常使我联想到两军对垒的决战,到头来我总是那个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败军之将。不过那一天,我感到自豪,因为敢于说出心里话,但也担心被人误解和轻视,以为我只不过是在保护我个人,而不是那个真心教学的自我。

教学的真谛

吉姆·伯克

吉姆·伯克有多种身份:中学专职英语教师、加州英语教师网(California Teachers ofEnglish Network/CATENET)热点问题在线讨论的主持人、7部教学专著的作者、一个获奖教学网站(www.englishcompanion.con)的设计师。他现在就职于伯林盖姆中学。

教学那么公开化,又那么个人化,从而隐藏着数不胜数的风险。每天你上班,走进某个班级,教授的还是那个单元,讲的还是那篇课文,开展的还是那个活动,可你仿佛觉得还是头一遭,因为你还从未给这个班级或那个孩子上过这样的课。

当然,你可以立足山巅回首从初到今的教学岁月;你可以追忆悠久而骄人的教学传统,自豪地想到现在你已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为它履行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可以忘乎所以地缅怀往事,不知自己的双眼已经犹如两面明镜,双手拿满了重物。你甚至可以像我一样,写出自己做的事,自己做事的方法,向教师和公众提供有关学习复杂性的独到之见而名声渐起。你甚至可以像我今晚一样,出席一名以前的学生晋升鹰级童子军的仪式,并代表他发表讲话。仪式在教堂里举行,挤满了你教过的学生及其家长,待你讲过话后,他们中大多数人纷纷前来感谢你的教学。P7-9

序言

美国教育学者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犹如电击般地触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弦与情怀”,一时之间,“什么是教师的心灵”、“为何教师会失去心灵”、“如何重新找回教师的心灵”等成为美国各界人士,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问题。《我的教学勇气》亦是从中结出的一颗硕果。

《教学勇气》和《我的教学勇气》其主旨都在于表明“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则突出个人实践,从而使两书成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的姊妹篇。因此,如果教师读过《教学勇气》,并信服其理,那不妨接着读读《我的教学勇气》,看看怎样践履。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如果说《教学勇气》更具备科学性,那么《我的教学勇气》则更带有艺术性,“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我们”与“我”的结合,想必更能构成和实现“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善”。

本书系三人合译,从“前言”至“外人与空间”由方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翻译,从“你就是我要找的人”至“弘扬每一个声音”由陈峥(武汉大学教育学院)翻译,从“优质教学和教师的内心世界”至“后记”由郭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翻译。书稿由方彤负责审校和统稿。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必定存在谬误,望读者不吝赐教。

方彤

2008年3月

后记

在本书的前言中,我极力要求大家倾听教师的心声,本书中各位教师倾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想用听后感言作为本书的后记,认真地思考从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给教师提供恰当的支持,想要为每一代提供他们应有的教育,我们就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1.好教师会把年轻人视为独特的个体,而不是某种社会类别。他们眼中看到的不是笼统的“青少年”,而是这一个是塞拉,那一个是山姆。

当我读到本书的各篇故事时,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每个关于优质教学的故事都是这一位教师与那一名学生之间一段心灵相通的经历。没有哪个故事中的教师会不加区别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开发所有10岁儿童的数学推理能力”。

但是我们在培训教师时,却常常用抽象理论中的类属概念来描述学习者,把师资培训的重点放在学习以理论为基础的技术、技巧上,很少帮助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具禀赋的个体,发展或加深针对每个独特个体所必需的因材施教技巧。

当然,能否看清他人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能否看清自己的特质。如果你把自己只看作某种可供拆换的标准零件,那么你也会同样地看待他人。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能辨别自己学生特质的教师,那么首先必须帮助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学会辨明自己的特质。而且,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根据这些特质进行教学,而不只是简单地运用那些抽象的理论和泛化的技巧。

对那些想帮助学生弘扬个性的教师而言,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美国越来越热衷于用标准化考试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人。我们知道学习模式会因个人禀赋与环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熟悉几个朋友自身的教育经历即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了解各种各样的学习经验及个人的成长道路,从而否认这么一个观点,即让所有学生通过同一评价标准就可以改善教育。

我认为标准化考试的策略并不符合教育的逻辑或者说并不是真正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相反,不过是在耍老一套的政治把戏:为了安抚民心,获得选票,对复杂问题提出简单化的解决办法。由于我们对考试的偏执日益加深,这个社会迫切地需要有个孩子能大声地说:“皇帝身上没穿衣服!”但由于孩子总是在忙着应付考试而无法站到大街上去叫,因此就得由我们成人代劳了。

2.好教师能透过学生的表面看到更多东西——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要多过学生对自己的了解。

好教师必须不断克服的一大障碍就是年轻人习惯以否定或是歪曲自己天赋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们岁数太小并不知道自己有何天赋,因为无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即使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也羞于在同学面前说出来,或担心这些天赋给自己招来麻烦——要求他们机智又灵活地发挥这些天赋。

我们很多人都会忘不了那些在我们年幼时就慧眼识珠的教师,他们发现并调动了我们的潜能——这些才能潜藏得那么深,竟连我们自己都毫无察觉!一想起那些教师,我们就怀着深深的感激,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他们,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像今天这般精彩。我们也许记得如何惴惴不安地望着对我们寄予极高期望的教师,我们曾认为这种期望高不可攀——又是教师对我们的信任使我们不负厚望。

我们必须懂得:如果教师从自己的人生中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尚未开发的潜能,也就不可能发现我们尚未开发的潜能。不是任何成人都能认识到自己还有尚需开发的潜能。因为成人喜欢佯装自己完美无缺,而且一生下来就是如此。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成人才能记起自己小时是多么不成熟,才能明白就是到今天还有多少东西埋藏在看不见的生活深处。

当我们在训练和鼓励教师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记住他们小时有多少未被发现的潜能,帮助他们探究今天在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多少有待发现的潜能。教师的这种自我认识感越增强,就越会感同身受地认识到,原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宝石,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我。

3.当我们倾听那些好教师时,他们总是力劝我们和他们一起来听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年轻人对教育和广阔的世界更有指陈利害的发言权。

我们这个社会一直在压抑教师的声音,更是禁止年轻人出声。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常常以一种使成人感到放肆的言辞或骇人的形象来同我们“谈话”的原因,比如,那些摇滚乐的歌词或诡异派的形象。他们尽力弄出这些犹如梦魇中幽魂魅影的骇人形象,无非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以便仔细地听听他们不吐不快的心里话。打个比喻,我们应该把年轻人看作是煤矿里的金丝雀,正在警示我们现有文化和教育中的毒素,我们如果不在意他们的警告,那些毒素将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例如,让我们听听学生谈谈他们对于未来的恐惧吧。你听到的不全是关于经济滑坡、政局不稳、环境恶化这些令人胆寒的细节,尽管学生对这些心知肚明。你听到的是当今社会上年轻人从成人那儿获得的支持和引导是多么少——那些成人已经完全沉溺于自我需要而不愿扶持年轻人的成长。为年轻一代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历来是成人关心的要事。没有这种关心,年轻人一想到未来及其威胁,就会不寒而栗。

要不然,再听听年轻人谈谈教育。尽管有些事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理解的——比如从长远看某些知识的重要性——但还有些事情他们比我们成人理解得更深刻。比如,他们知道为通过标准化考试而死记硬背与为学以致用而一心向学二者之间的差别。

我熟悉的一家人中有个上六年级的孩子,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往下继续学习。他妈妈要他向老师汇报这个情况,他回来却这么说:“老师说不用担心。我们正在减少常规数学课以准备州级考试,离考试只有两个月了——考试内容不包括我有困难的那一部分。老师说以后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回来上常规课。可我还是很坦心,再往后拖两个月我可能就觉得更难了,也许我再也学不会我直该学会的东西了。”罪统计表明,无依无靠的穷人抢夺和掠杀的对象,大多数不是那些有权有钱的人,而是彼此的相互掠杀。

教师之间偶尔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教师可能觉得公众不可靠,同事也不可靠——因为谁都不支持他们的奋斗,谁都不认可他们的成功,从而他们的心灵遭到无情的“掠杀”。但是在这种个人的和职业的双重痛苦中,好教师坚信两个真理:首先,他们必须想办法超越这种可怕的分崩离析的同侪文化;其次,如果有可能的话,再想办法帮助这个相互纷争的群体转化成为相互支持的集体。

教师或者其他人,只要想把工作做好,就盼望能站在更坚实、更有支撑力的土地上,而绝不是站在同事之间相互拉帮结派、充满嫉妒和恐惧的流沙上。每天,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工作,人们必须学会如何固守自己的使命,并下定决心去完成使命,顶住周围那些令人要撒手不干的烦心事。

但是,只凭个人的力量漂流在“悲观失望”的汪洋大海上,谁都会感到筋疲力尽,并且很有可能沉没。因此,那些真正敬业爱业的人会向同事伸出援手,尽力与同事团结合作。并非人人都愿意挑头举起那面团结奋斗的大旗,也不必人人都这么做,只要有几个志同道合、携手并肩的榜样就能在激发活力和鼓舞士气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学院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还得教授另一个主题:在最不利的工作环境下如何构建获取专业支持和个人支持的共同体。

6.教与学的完整性岌岌可危——这一险境几乎是由完全无视教育现实的政治力量一手造成的。

这里我要再次提到美国与日俱增的考试,每个孩子都要定期参加考试,由此确定教师和学校的“成效”,便于我们奖励得高分的学生,处罚得低分的学生。显然,不少人都认为这一策略很有道理,但我所熟悉的好教师则认为这种做法毫无道理。他们认为这样的考试只会让教师之间产生彼此对抗,只会毁掉最穷最弱的学生和学校,只会引起接二连三的“学校病”。

说得更尖刻一点,他们发现那些考试本身就常常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把戏。乌尔辛那斯学院的院长斯特拉斯伯格讲了杜威如何看待智商测验的一个故事——每次对标准化考试的是非进行争辩,就有人重复这个故事:有人问杜威如何看待考试,他说考试就像他家准备牵头猪到集市上去卖一样。为了算清楚这头猪到底该卖多少钱,他们家把猪放在跷跷板的一头,然后在另一头堆放砖块,直到两边平衡。“然后我们再算出那些砖块有多重”。

每一个好教师都相信标准,只要这些标准有道理。一名教师之所以能成为“好教师”,就是因为自己向往并坚持某些标准,并把这些向往传递给学生。好教师并不害怕标准,而是担心标准化考试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遵守同样的规范,无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学校的资源差异,并且还会以一种全用“二号铅笔”的固定化模式来执行这些规范。

那么,好教师怎样应对那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他们压下来的政治力量呢?他们能做的事就是不要让自己在绝望的汪洋大海中沉没:团结他人形成一个共同体——包括同心同德的同事、家长乃至市民——弘扬教师的声音,令在隔音密室做教育决策和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那些人都可能听到。通过这样的共同体,教师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教育决策的过程中去,可以成为帮助改变教师职业和政治生活的领导者。

当然,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勇气。但是好教师不缺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勇气,我想我知道其中的原因。好教师认为他们的无限忠诚并非全部献给校长、工会、校董会、政府,而是全部献给他们照料的学生、儿童、年轻人。正因为心中有了这样的承诺,好教师就找到了勇气,用一切必要的方法来实践自己的承诺。

我们的学校和学院有如此众多的好教师,真是值得庆贺的喜事。我们需要用深深的敬意去聆听他们,从他们所说的肺腑之言中获益,找回我们自己的勇气,从而在他们努力改革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时,给予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是为化解美国当今教育危局而及时面世的力作。这部感人至深的故事选集向人们昭示:如果教学要超越学校改革中热衷的“一刀切”做法,顶住由此带来的应接不暇的强大压力,就必须重视教师心灵的价值。

这是一本师范教育工作者、校长、教育委员会委员的必读书。

——杰伊·卡斯本(Jay Casbon),路易斯与克拉克学院教育研究生院院长

凡是常常因应对教学事务而感到疲惫,因远离同事而感到孤独的教师,非读此书不可。读一读这些本着勇气和诚信从教的教师的真实故事,就会为了改变儿童的人生再次认清从教的意义,重新焕发从教的热情。本书每页里蕴含的仁心,行文中透出的人情,足以触动那些失望、失神、失意的教师的心。

本书有震撼心灵的强大力量,因为它是在教学上有同样艰难经历的教师们从心里讲出的真话。

——葆拉·內格勒(Paula Naegele),内华达州年度优秀教师

必须听到教师发出的呼声,必须关注教师论及儿童需要时体现出的智慧。我们总是从说出心里话的教师那里,找到改善我们学校的最佳办法。倾听,就是我们作为决策者的职责。

——詹姆斯·B·亨(James B.Hunt),当选四次的北卡罗莱纳州州长

学习中的核心关系是师生关系。本书促使我们时刻牢记,心灵和精神的力量对教与学双方来说是何等重要!

——温迪·D·普里福伊(Wendy D.Puriefoy),公立教育网主席

把儿童置于社会的中心,把教学看作最重要的职业,这是每一个黄金时代的显著标志。按此标准衡量,美国还任重道远。如果我们能实现这种文化大变革,无人能比得上帕克·帕尔默的贡献。

——彼得·M·圣吉(Peter M.Senge),《第五项修炼》的作者

《我的教学勇气》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大中小学多亏拥有了如此众多出类拔萃的教师,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们,倾尽全力地支持他们,饱含深情地倾听他们的诉说。这本书也表明,教师同样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

——鲍勃·蔡斯(Bob Chase),美国教育协会主席

这部促人奋进的杰作,是从所有教学的起源——永不枯竭的心泉——中汲取了滋养教师的清凉而洁净的泉水,因此足以提醒和指引教师,当他们要培育学生最美好的品质时,要时时返回心泉,从中汲取滋润自己的甘泉。

——乔恩·卡巴特津恩(Jon Kabat-Zinn),马萨诸塞大学医学教授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为真正的教师而写,由真正的教师所写,写真正的教师的书;这是一本揭示教师的快乐与痛苦、展现从教的光明与阴影的书;这本书不是又一本犹如菜谱教给教师如何亦步亦趋去行事的书,而是一本通过讲真话给予教师希望、憧憬、激励的书。

——萨莉·Z·赫尔(Sally Z.Hare),卡罗莱纳海岸大学教育学教授

书中各位教师以酣畅的文笔、旺盛的激情所讲述的故事,提醒我们记住两点:什么是公立学校教师的杰出才能。什么是构建真正教学的美好心灵。这本书是一份令人刻骨铭心的厚礼,既献给专职教师,也送给那些认为教育只不过是另一种商业的人。

——M·N·休斯敦(M.N.Houston),执教40年的公立学校教师,米尔肯教育工作者奖得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