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本书内容的世界文化小史,在威尔斯之前,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写过,即在威氏之后也出过无数种。然而威尔斯这部书,却是属于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著作出版后有如燎原之火,燃烧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阶层。即使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还是一部历史著作中的杰作,无人能动摇其地位。
为什么会如此?一言以蔽之,即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丰富,太有趣了——这也正是这部著作成为“世界之书”、“不朽之作”的第一原因。威尔斯执笔写这部著作的动机,套用一句最平凡的话语,就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他热爱人类,也热爱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某个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几乎也就是人类互相争战残杀的历史。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呢?又为什么自古以来有那么多的伟人圣哲,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努力,而奋斗,但人类依然扰攘不息呢?我们在阅读这部著作的时候,随处都会感觉到作者这种伟大胸襟,使我们心弦禁不住为之而颤动。
威尔斯最畅销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之书”
本书原名A Short History of The World
威尔斯在自序中说,这是此前完成的
皇皇巨著《世界史纲》(Outline of History)的凝缩。
类似内容的世界文化小史,在威尔斯之前,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写过,
即在威氏之后也出道无数种。然而
威尔斯这帮书,却是属于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部著作出版后有如燎原之火,
燃烧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阶层,被称为“世界之书”,
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
即使在数十年后的今天,
依然还是一部历史著作中的杰作,
无人能动摇其地位。这是一本全世界人人必读的名著。
我们对世界的来历,现在所知道的还是极不完整的。200年以前的人们,对3000年以前的世界历史,可以说几乎是一无所知。那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更仅仅止于传说与臆测。差不多所有的文明社会的人们,都被教导或者相信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突然被创造出来的。至于事情发生在这一年的春天还是秋天,专家们之间的意见也不尽相同。这种奇异的谬论,来自对《旧约》过分拘泥的解释以及神学式的独断臆测。但是这种看法,连传教士在很久以前便已弃置。人们都相信,我们所生于斯居于斯的宇宙,已经存在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了,甚至已经存在了无限长的时间了。当然,在这些现象之中,有些并非真实,这好比竖在房间两侧的两面镜子,它们可以使房间看起来无限之大。总之,认为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仅仅存在了六七千年的传统看法,现在已经被完全推翻了。
今天没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一只微扁的、直径约8000里的桔形球体。地球之为球体,是大约在1500年之前少数知识阶层已知的概念,而在那以前则被想象成平面体。至于地球与天空、恒星、行星等等的关系,在当时也被想象得极为奇异。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地球,以地轴为中心,每24小时自转一周,这就是昼夜的由来。地球还随着微微倾斜的椭圆形轨道,每年绕行太阳一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时为9150万里,最远时为9450万里。
地球附近有一个小球体即月球,它绕地球运行,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239000里。绕着太阳旋转的星球,除了地球、月球以外尚有距离3600万里处的水星与6700万里处的金星。地球公转轨道的外围;还有呈带状的无数小物体,即小行星。此外尚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它们离开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各为14100万里、48300万里、88600万里、178200万里、279300万里(其后发现的还有冥王星,距离则更为遥远。照此尺寸推算,离开地球最近的恒星,也应该远在5万里之外)。这些以万里为单位的数字,很不容易使人了解。如果把太阳与诸行星按适当比例缩小,想必能有助于读者们去构想宇宙的情景。倘若以直径1寸的小球代表地球,则太阳的直径为9尺,距离为323码,即约1里的五分之一,步行约需4或5分钟。月球则如距地球二尺半的一粒豌豆。地球与太阳之间,有距太阳125码与233码的两个内行星——水星与金星。而在它们的周围附近,则空无一物,不过稍远处距离太阳490码有火星,在约一里处,有约直径1尺的木星,2.1里处有稍小的土星,4里的远处有天王星,6里处是海王星。然后约数千里的地方有微细的尘埃与漂流的稀薄空气。除了这以外,太阳系中则一无所有。
想来上述的数字,当可帮助人们得到某种概念——有关生物的戏剧所表演的空间,是何等空漠何等广大!
空间是如此广阔无边,而我们现在所确实知道的,仅仅只是属于地球表面上的生物而已。这些生物,从没有能够深入到地球表面与地心之间的距离40004里之中的3里以下,并且也没有及于地球表面的上空的5里以上。这以外的地方,很明显地,只有无限的空间与虚无,当然也没有生物。
最深的海洋,记录亦仅止于海洋表面以下5里。飞机的飞行记录,高度超过4里者极有限。古人曾用气球升到7里处,但他必须承受极大的痛苦。没有一种鸟类能飞到5里高空,小鸟和昆虫用飞机来载运,距地面5里处即已呈瘫痪状态(译者注:以上数字均为原著当时的记录,现今我们应该比当时更进步了)。
P1-2
本书的撰写,旨在使读者像阅读小说般一口气读下去。它将现今我们所具有的历史知识扼要地叙述出来,绵密而复杂的事,一概略而不提。读者应能从本书获得历史的概观,而这概观,也正是研究特定的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的历史所必需的骨架。再者,本书也许可做阅读叙述更精密、篇幅更庞大的拙著《世界史纲》(outline of History)之前的入门书。然而本书目的,主要还是满足那些无暇细读《世界史纲》,而又希望能使对于人类历史已趋模糊或片断的记忆再次清晰起来的忙碌读者的需要。
本书不是上述拙著的选萃,亦非缩写。《世界史纲》就其本身的目的而言,乃是不容缩写的。本书是更一般化、大众化的历史,也是以崭新的立意执笔写成的。
H.G.威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