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础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编排了涉及基本操作、化学原理和常数测定、元素化合物性质、综合与设计等方面的系列实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绝大部分实验设置了“注意事项”和“思考题”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关键所在,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进行预习和实验工作。
本书可用作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物理、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等有关专业的无机化学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材,可根据各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
本书在第1章明确提出基本实验要求,强调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注意安全和废物处理的重要性。第2章将基础实验知识,包括常用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技术归类汇编,其中多数仪器和实验技术在本课程安排的实验中用得上,有的还没有用上,但学生也应当熟悉或了解。在具体实验编排方面,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考虑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情况,先安排基本操作(包括通过简单制备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方面的实验(第3章),这一部分不需要较多的化学理论知识。在第4章安排化学原理和常数测定实验,第5章安排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让学生了解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验工作的相关性,领略巧妙设计实验的重要性。第6章为综合与设计实验,相对较多地涉及实验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注意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设计实验要求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和用品选择、产物分析鉴定,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个别内容超出大一学生理论知识,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选做。绝大部分实验都设置了“注意事项”和“思考题”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关键所在,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进行预习和实验工作。
第1章 实验基本要求
1.1 实验学习目的
1.2 实验学习方法
1.3 实验室规则
1.4 实验室安全
1.5 实验室事故处理常识
1.6 灭火常识
第2章 基本操作和技能
2.1 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2.2 玻璃仪器的洗涤
2.3 玻璃仪器干燥
2.4 加热与冷却
2.5 玻璃管/棒的加工
2.6 塞子钻孔
2.7 试剂的取用和转移
2.8 称量仪器的使用
2.9 容量仪器的使用
2.10 固体溶解
2.11 结晶与重结晶
2.12 固液分离
2.13 液一液萃取
2.14 蒸馏
2.15 滴定
2.16 试纸的使用
2.17 温度计的使用
2.18 秒表的使用
2.19 比重计的使用
2.20 酸度计的使用
2.21 电导率仪的使用
第3章 基本操作与制备实验一
实验1 仪器认领、洗涤和干燥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工操作和塞子钻孔
实验3 试剂取用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4 Fe3+、Al3+的萃取分离
实验5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6 硝酸钾的制备
实验7 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实验8 四碘化锡的制备
实验9 去离子水的制备
第4章 化学原理与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10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11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12 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3 电离平衡与沉淀平衡
实验14 配位平衡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筏
第5章 元素化学实验
实验16 非金属(一)(卤素、氧、硫)
实验17 非金属(二)(氮、磷、硅、硼)
实验18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19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0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1 d区金属(铬、锰、铁、钴、镍)
实验22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第6章 综合与设计实验
实验23 纸色谱分离金属离子
实验24 离子交换法分离检测Fe3+、Co2+和Ni2+
实验25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分析
实验26 一氯五氨合钻(Ⅲ)配合物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27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性质和组成分析
实验28 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和分析
实验29 二(甘氨酸)合铜(11)配合物异构体的制备和鉴别
实验30 掺铕氧化钇发光材料薄膜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31 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32 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附录
附录1 市售酸碱的浓度(293K)
附录2 无机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
附录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25℃)
附录4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K,I=0)
附录5 沉淀物有关pH值
附录6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K,I=0)
附录7 标准电极电势(298K)
附录8 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附录9 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10 阳离子鉴定反应
附录11 阴离子鉴定反应
附录12 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附录13 常见阴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附录14 危险药品的分类、性质和管理
附录15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007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