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
本书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处世绝学(典藏插图本)/国学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王少农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 本书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内容推荐 阴柔、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本书学习他的这种处世绝学。 目录 上卷 道家修身之道 上善若水 动静相宜 失去又何妨 高者易折 空的好处 于微妙处获利 神龙不见首尾 深藏不露 凡事徐徐为之 静处品味人生 冷眼旁观独自行 道法自然 绝学无忧 随遇而安 不与人争 风雨不能久 踏雪无痕 非常道 阴阳 无为原理 无为九义 不居功 无知无欲 不可太过 乱中有定 和光同尘 沉默不简单 无私成其私 下卷 道家处世之道 相信“柔”的力量就像水 超然一点就接近一点 失去的往往是不必要的 笑人者人亦笑之 不可以无限重复 就当自己并不存在 遗憾就是动力 无心偏能成好事 心不乱就没有乱局 懂得退让就可以享受成功 且把黑暗当成光明的投影 抓住源头等于抓住力量 清静中见动感 有时封闭自己才能进入状态 善始善终已接近永恒 放弃虚妄才能收获实有 善于从自然做出“有” 别让享受变难受 后记 试读章节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佬子·十六章》) 一切都好像在蓬勃发展,其实都是泡沫,只有自身才是真实的。 老子说“万物并作”,意思是万事万物都在一起发作。当然“作”原来不是发作的意思,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发作看。万物一起发作,说明万物都是病态的。常态即病态,要想脱离常态,就要行非常道。个中原理请参考本书专章论“非常道”。 既然万物都在发病,那么这时我们瞎掺和什么?米松喜欢一个人在静处发笑,显然是对万物的否定。 老子在说了“万物并作”之后马上说:“吾以观其复”,意思是“让我来看它们是如何反反复复的。”这句话显然是冷眼旁观的意思。 一切都好像在蓬勃发展,其实都是泡沫,只有我们自身才是真实的。 万物是万物,我们是我们。应保持距离。我写到此处时,窗外在放鞭炮,大概是有人在庆祝开业什么的。我如果一听鞭炮就扔下笔跑过去看热闹,大概什么也干不成了。我不理他,我继续做我该做的事,鞭炮声渐渐稀稀落落,最后窗外恢复平静。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看来做一个冷眼旁观者确实受益无穷。我如果追声而去,心必乱而身必移;当鞭炮声已平静,我的心却还不能平静,显然这是上了当,亏了本,亏本买卖我为什么要做? 朱自清在少年时喜欢闭门读书,过年也这样。亲戚家的孩子问他为什么不出门走走?多热闹啊。朱自清说:一出去看这看那,心就要乱几天,不划算,不如在家读书清静好玩。看来朱自清深得清静之旨,管他什么“万物并作”,我不作就是了。 后汉有两个大名士: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友,经常一起读书劳作。有回两人在园子里锄菜,不知谁锄到了一片金子。管宁继续锄他的菜,在他眼中金子与瓦石无异,在菜园的泥土中出现都是多余之物,应一并锄去。华歆则把金子捡了起来。还有一回,两人同席读书,忽闻门外传来车马之声,原来有贵人经过。管宁读书如故,雷打不惊。华歆抛书出门看贵人,半天才回来。管宁因此割席分坐,大叹曰:“子非吾友也。” 无疑,华歆是个随波逐流者,管宁则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有操守者。在管宁看来,金子与瓦石无疑,贵人车马过门只会制造噪音,毫无意义。再亮的金子一晃而过,再漂亮的车马也是一晃而过,何必管他?如果金子已逝,车马已过,我们还痴想不已,岂不是上了当、亏了本?亏本买卖我们为什么要做? 管宁凡事不动心,实是“贵我”之举。天地之间以我为贵,怎么可以贱卖?孔子说:“非礼勿为,非礼勿视”,也包含了一个节约成本的意思在内。视了非礼之物,为了非礼之事,人就会心乱事乱,搅坏一大片,又要收拾残局,又要消化后果,太不划算。 《诗经》上说:“其出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是说出了东门,看到美女如云。虽然美女如云,并不是我想要的。《诗经》这段诗挺有意思,一句“匪我思存”大有管宁锄金如瓦石之意。管他什么红男绿女,都只不过是些颜色罢了。 看到一个焦急地向妓女要回衣服的男人,希腊智者第欧根尼讽刺道:“可怜的人,当失去这衣服对你来说更好时,现在你为什么还如此痛苦地要回它呢?” 脱掉的衣服还可以要回,人一脱掉自然本性,一味追逐欲望必会坠人无边地狱。我在《弒神后传》中写道: “尔等红尘众生一切无用功,每日每事自取其辱。 可怜的高等畜牲,你们等不到那份可口的血腥甜点。” 第欧根尼说“可怜的人”,我说“可怜的高等畜牲”,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指英文叫man,汉语读音叫ren的东西。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是说别管万事万物如何热闹,我自冷眼旁观独自行。 鲁迅在《野草》中写道: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运行。” 鲁迅把天堂、地狱、黄金世界视作一体,因为不乐意,所以不愿去。最后连自身也不乐意。虽然对自身不乐意,但并没否定自身。他还要依仗自己举一杯并不存在的酒,去一个可能存在的地方。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是说万事万物,反反复复。天堂地狱的把戏无穷无尽,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当去另寻生存之地。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种人境是摸得到的居所,而不是假想的蜃楼。外界是虚幻的。如果我们也虚幻,还能抓住什么?溺水的人见什么抓什么,新生婴儿也见什么抓什么。一者是因为恐慌,另一者是因为好奇。恐慌与好奇都是好东西,因为它能唤醒本能。麻木不仁地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智者呼唤人们醒来,就像春风呼唤焦土醒来。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虽是冷眼旁观,但并无憎恨,甚至要毁灭万物之意,而是任他繁华一片,我绝不打扰人家。相反,还要提供方便。 耶稣说:“我来是为要成全你们。” 有道者一方面能成就自身,一方面能成全别人,这样他才能渡己渡人。有个禅宗公案: 有人问:“佛说要普渡众生,谁来渡佛?” 众僧哗然,以为大逆不道。 这时明月和尚越众而出,大声说道:“众生来渡佛!”明月和尚的意思是佛在渡众生时,佛也被众生渡了。就像船接人过河,人过了河船也过了河。P45-48 序言 说道 道就是道路。最早的路在水边,因为原始人每天都要去水边饮水或取水,那时人们都是光脚板,光脚板踩在沙泥地上,脚上又常带着水,所以很容易踩出一条光溜溜的像“刀”一样的东西,原始人就把脚下踩出来的这种“刀”叫做“刀”,也就是“道”了。“道”就是“刀”的谐音,在甲骨文里“道”原本写成“刀”。原始人把“道”比喻成“刀”,是很形象也很有意思的,从那以后,人类就一直行走在刀上。 道就是路人。路人踩出了道路,我们一看见道路就知道这里有人,对于开路者来说,道路即路人。所谓“路人”并不只是“过客”,而是“开路的人”与“正在行走的人”。 道就是走路的方法。路教会了人走路,人使路成为路。地上的路有通衢,有歧路、有大路,有小路、有暂时的路,有永久的路。所有的路都有起伏弯曲。那么人就要用起伏弯曲的方法来走路,但也要尽可能走直线。人不应该被路引向远方,人应该把路引到近处。 道就是“到达”。任何道都有起始与终结,按道(方法)走道(道路)的人将很快到达。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道(路人),那就是通向自身。 后记 有的事情会自己发生,但也需要人领头。我们小区的东面原是一片荒地,垃圾加枯草,就是它的风景。如此两年。但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细微的变化。到今年,到我写作本书的现在,一切全变了,荒地变绿地,到处是庄稼蔬菜,略具田园风光。引起这巨变的是一个老头。这个老头姓齐,也是我们小区的居民,我叫他齐大爷。这齐大爷最先开荒。我曾问他为何有此雅兴?他说他以前就是农民,现在闲着没事,种点菜。我深服其行,于是成了第二个开荒者。这是第一年的情况,当时我们的行为使小区居民们感到稀罕与不解。到了今夏,情况全变,大家都争着开荒,不到一个月,两大片荒地全成绿野。 回归自然不仅是理念,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有人先行,就有人跟。 但也应知我们回归的这个自然也只是小自然,说白了还是人造自然。我天天在屋里养花能养出一个春天来吗? 必须仰望上苍恩赐,清心寡欲,以迎天变。那时我们该做什么?当然是迎接那甘露。问题在于你是否能看见那甘露?所谓甘露,并不是像雨珠一样俗见的甘露,而是指一场灵雨。这灵雨,《圣经》上称为圣灵。如我心无邪,自可见上帝,自可成自然。 王少农 2008年2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