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美)奥利弗·萨克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谈论精神病人,就像在讲《一千零一夜》一样生动有趣。”只有七秒钟记忆的人该怎么活下去?音乐节拍能让跛足的人扔掉双拐?五分钟一个科学传奇,不容喘息的震撼体验!人气爆棚的神经学医生萨克斯,风靡全球的科普巨作!《纽约时报》畅销榜力荐人文经典!亚马逊书店度好书五星推荐。

《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由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闻名全球的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编著,不仅给现代医学以启示,更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巨大的启发,是一部多才多艺的杰作。

内容推荐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和其他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呢?

或许你还不熟悉萨克斯医生,但他的研究或许会让你觉得大开眼界:如果失去了一只耳朵,会影响我们“收听”立体声效吗?为什么我们都快忘光了小时候的记忆,却还可以完整地哼完童年的歌谣?网络上说的死亡音乐和幻觉音乐是真实存在的吗?电视剧里用熟悉的音乐将瘫痪的病人唤醒的奇迹,是真实发生过的吗?

而关于我们的听觉的故事,或许还有你完全想象不到的趣事:一个轻松记住2000出歌剧的天才,却连2加2等于几这样都无法计算;有一种叫做绝对音感的东西,你可能拥有,贝多芬、莫扎特他们却不一定拥有;我们看得到番茄的颜色、咖啡的颜色,有人却看得到音乐的颜色;不要以为所有唱歌走调的人都是音乐课没学好,在某些人的耳朵里,音乐就是一堆锅碗瓢盆砸在地上的噪音……

《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由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闻名全球的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编著。

目录

序 假如外星人来听音乐会

第一章 脑海中的旋律转个不停

 1.遭雷击之后竟然从乐盲变成音乐大师

 2.可怕的咒语:癫痫发作时听到的奇怪音乐

 3.哦,那该死的音乐又来了!

 4.每个人脑袋中都有一支乐队

 5.是什么让音乐变成了危险的病毒

 6.令人几近崩溃的幻听

第二章 蓝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7.音乐家的特殊大脑

 8.没有音乐的人生会是怎样?

 9.爸爸打喷嚏的声音是G调

 10.听觉的恶作剧:声音变得扭曲了?

 11.超逼真立体声:为什么人有两只耳朵?

 12.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

 13.只有声音的世界:盲人的恩宠

 14.D大调是蓝色的?

第三章 没有音乐,就没有记忆

 15.只有七秒钟记忆的人

 16.不能说话,却能唱歌

 17.突如其来的祈祷

 18.活在节奏里的人

 19.打拍子救了我的腿

 20.阿根廷探戈的神奇功效

 21.幽灵的手指:独臂钢琴家的故事

 22.手指的背叛

第四章 黑暗深渊的歌唱者

 23.梦中的神曲

 24.音乐冷感症:再动听的歌声也打动不了我

 25.幽禁在黑暗中的灵魂

 26.天鹅的绝唱

 27.不停唱歌的人

 28.沉浸在音乐狂热中的小天使们

 29.用音乐找回自我 显示部分信息

试读章节

15.只有七秒钟记忆的人

只要余音未绝,你就是音乐。

—T.S.艾略特

1985年1月,四十多岁的英国著名音乐家、音乐学者克莱夫·温里宁的妻子黛博拉·温里宁正在读我的小说。小说的那一章讲的是我的病人吉米的故事,“他被遗忘的沟壑和裂缝包围,永远生活在‘当下’……他是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人,深陷于瞬息万变、毫无意义的此时此刻。”

“克莱夫和我,”黛博拉在她的回忆录《今日永驻》中这样写道 :“都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连着谈论了好几天。”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谈论的事情即将在自己的生活中上演,正如黛博拉所说,“就像在镜子中凝望自己的未来”。

两个月后,克莱夫突染疱疹脑炎,导致严重的脑部感染,大脑负责记忆的部分遭到严重损毁。他的情况比杰米要严重得多,杰米至少能记得三十秒内发生的事情,而克莱夫只有短短的七秒。所有发生在他身边的事对他而言都是转瞬即逝,一点儿痕迹也没留下,正如黛博拉书中所写:

他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能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任何事情眨眼之间就会忘掉。

只要眨一下眼睛,眼前对他而言就是个全新的世界,眨眼之前的一切已经完全忘掉了。只要眨一下眼睛,甚至把目光偏移一下,之前的一切就都不复存在。我努力设身处地想想他的感觉……很可能就像一部剪接有问题的电影,你可以看到原本只有半满的杯子突然盛满了水,原本快吸完的烟突然变长了,演员的头发一会儿是乱蓬蓬的,一会儿又突然变得整整齐齐。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房间里的东西时时刻刻变化不停,简直是太荒谬了。

除了无法保留记忆,克莱夫还出现了逆行性遗忘,也就是说,他关于过去的所有记忆已经被彻底删除了。

永远大梦初醒

1986年,乔纳森·米勒导演了一部出色的纪录片《意识之囚》,并由BBC播出,讲述的就是克莱夫的故事。片中的克莱夫看起来无比孤独,深陷恐惧和迷惑之中。他强烈地持续意识到,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非常怪诞、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一直在抱怨,但抱怨的不是自己的记忆力,而是所有的记忆、经验都被毫不留情地剥夺了。黛博拉这样记录:

对他而言,仿佛每一刻都是大梦初醒。他总是觉得自己好像刚刚恢复意识,因为完全没有关于之前发生什么事情的任何印象……“我好像什么都没听到过,什么都没看到过,什么都没摸到过,什么都没闻到过,”他说,“感觉就像死掉了一样。”

他迫切地想抓住什么,于是开始记日记,起先是在纸条上,后来改用笔记本,但他的日记内容千篇一律,无外乎“我醒了”或“我现在很清醒”,刚刚才记过一次,过几分钟又记一次。比如他会这样写:“下午两点十分:我刚刚醒来……下午两点十四分:我终于醒了……下午两点三十五分:现在我彻底清醒了。”然后再出现这样的记录,否定前面的内容:“现在是晚上九点四十分,这是我第一次清醒,前面说的醒来都不算数。”然后这一行记录被划掉,后面写着:“晚上十点三十五分,我终于彻底清醒过来,而且是连续很多很多星期以来第一次清醒。”到下次记录的时候,他又会把这一行记录划掉。

除了强硬的陈述句和否定句,这糟糕的日记基本没什么别的内容。他想确定自我存在的连贯性,但又一直在否定,每天一再重复,足足写了几百页。这些句子足可以说明克莱夫长久以来的恐惧、悲伤和失落感。正如黛博拉在米勒的电影中说的,这是一种“无休无止的折磨”。

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  我还认识一位像克莱夫一样深受遗忘症困扰的病人,名叫汤普森。虽然也被遗忘症所苦,但他非常健谈,一直在虚构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他深陷于自己编造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完全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一见到我就称兄道弟,或是把我当成他的熟食店的老顾客、屠夫,又或是把我当成另外一位医生—短短几分钟,他就把我的身份换了几十次。这种编造并非有意为之。病人感到自己每分每秒的记忆和经验都被剥夺了,因此会下意识或自动地用编造出来的陈述来填补这个空白。

虽然无法直接了解到自己失去记忆,病人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推断出来,比如当自己把某个动作重复了五六次时,周围人的脸上就会出现奇怪的表情;或者低头看看自己的咖啡杯,发现杯子已经空了;或者看自己写的日记,虽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写下的,但可以认出自己的笔迹。回忆和亲身经历感的缺失,使遗忘症患者必须进行假设和推理,虽然无法确定自己究竟到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情,但他们还是确定自己确实曾经在某地做过某事。而克莱夫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推理或假设,就做出了“我醒了”或“我死了”的结论。这似乎反映出克莱夫那几乎转瞬即逝的记忆。实际上,克莱夫确实曾经对黛博拉说过:“我几乎没法思考。”

发病初期,克莱夫有时会为眼前发生的事惊讶不已或深感迷惑。有一天,黛博拉看到他的表现很奇怪:

他好像一手握着什么东西,然后用另一只手不断地捂住、移开,再捂住、再移开,就像魔术师在练习让道具消失的戏法。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拿着一块巧克力,他能感觉到巧克力在他的左手中固定不动,但只要用另一只手捂住、移开,他就觉得那变成了另外一块巧克力。

“看!”他说,“又一块新的!”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手心。

“还是原来的那块啊。”我轻声说。

“不不……看,明明是换了一块,跟原来的那块不一样……”每隔几秒,他就重复一次捂住、移开的动作,然后认真地盯着巧克力看。

“看,又换了一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过几个月,克莱夫的这种好奇就完全被痛苦和失落感代替了。米勒的电影非常清楚地表现出了这一点。之后,克莱夫又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他被这种遗忘彻底击倒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他现在是个无法痊愈的残废,后半辈子只能住在精神病院里了。

像五年时光一样漫长的一夜

几个月过去了,克莱夫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治愈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1985年底,克莱夫住进了疗养院。他在自己的病房里度过了六年半,但一直记不得那就是自己的房间。1990年,一位年轻的精神病学专家开始对克莱夫进行治疗,他记录下克莱夫说的每句话—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克莱夫的情绪那时有多糟。比如他说过这样的话:“你能想象像五年时光一样漫长的一夜吗?没有梦境,没有醒来,什么都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听不到,什么都没有。这跟死了没什么区别。我发现我已经死了。”

只有黛博拉来探望他时,他才感到自己又恢复了生命。但她一走,他就又恢复原状。十几分钟后黛博拉到了家,就会从电话答录机上听到克莱夫重复的留言:“快来看看我吧,亲爱的—我已经太久太久没见过你了,请以光速飞到我身边来吧。”

想象未来和回忆过去对克莱夫而言都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两者都被遗忘症的攻击吞噬了。但或多或少,克莱夫还是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明白自己的余生,这漫漫无尽的长夜,都将在此地度过了。

克莱夫病发七年后,黛博拉竭尽所能,把他转移到一所专为脑部受伤病人所设的乡下疗养院。相对精神病院而言,这里的环境宜人多了,病人很少,克莱夫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不仅如此,跟精神病院相比,这里的看护人员会更尊重病人的尊严。他摆脱了从前依赖的大剂量镇静剂,还经常围着村庄和花园散步,享受宽广的空间和新鲜的食物。

黛博拉告诉我,在这个疗养院度过的最初八九年,“克莱夫变得平静多了,有时候还显得很快乐,很满足,但还是经常毫无预兆地发脾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但最近的这六七年,克莱夫已经慢慢变得合群多了,也健谈多了。谈话(虽然有点像照本宣科)逐渐填补了曾经那空白、孤独、绝望的日子。

P177-182

序言

假如外星人来听音乐会

几十亿人都对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迷恋不已,或演奏,或倾听,每天在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如果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小说《童年的终结》中的高等智慧生物——外星人“主宰”来到地球,发现这一现象,应该会迷惑不解吧。那些外星人也许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参加地球人的音乐会,他们很礼貌地从头听到最后,对作曲家的“心思巧妙”赞叹不已,但很可能仍然搞不懂人类为什么会对音乐这么着迷。人类在倾听或创作音乐时的感受,他们不可能明白,因为他们没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他们的种族没有音乐。

我们可以想象,当“主宰”们回到他们的太空船后,一定还是会左思右想,为什么人类会这么奇怪。他们承认,这种叫做“音乐”的东西虽然没有具体概念,也不像语言一样有意象、象征,而且无色无形,但对人类确实有着特别的作用,是人类生活的中心。音乐没有能代表什么的能力,和整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很少有人像“主宰”们一样缺少欣赏曲调和旋律的神经结构。实际上,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音乐都具有巨大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主动去听,也不论你有没有音乐才华。这种对音乐的“爱”自我们婴儿期起就已形成,是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中心,甚至可能自人类进化成功后就已经存在了。我们的文化、环境,以及我们天生就有的才能和缺点都可能对“音乐之爱”产生巨大影响,但这种爱植根于人性之中,让人不由得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本能,正如爱德华·O·威尔逊所说的“生命之爱”,是一种对生命的感觉(我们常觉得音乐也是有生命的,所以“音乐之爱”也许也算得上是一种“生命之爱”)。

音乐没有用吗?

鸟儿的鸣唱有着显而易见的进化意义(求偶、宣战或是划分地盘等)。大部分鸟儿的叫声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且与神经系统相连,有固定模式(只有极少数乌儿会即兴演唱,或是来个二重唱之类)。原始的人类音乐很难理解,达尔文也觉得很费解,他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写道:“对人类而言,欣赏音乐和创作音乐的能力其实没有什么用途……但这些能力却并未在进化中消失,这真是一个神秘的问题。”史迪芬·平克则认为音乐是“给耳朵享用的奶酪蛋糕”,他提出:“花费时间弄出些丁零丁零的声音,有什么好处吗?……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音乐真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即使没有了音乐,我们也一样能照着老样子过下去。”平克本人很有音乐天赋,如果没了音乐,他一定会非常失落。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决否认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对人类的进化有直接意义。他在自己的书中说道:

很多艺术形式都没有半点适应功能,它们很可能是其他某两种人性特征的副产品,例如动机系统,当我们接收到适应结果的信号(安全感、性、好评、信息丰富的环境)时,动机系统就能让我们感觉到愉悦,还有纯化或强化上述信号的技术知识。

平克(以及其他人)认为,我们的音乐能力——或至少这种能力的一部分——是大脑系统发育的结果,而大脑发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音乐。所以音乐在人类大脑中并没有什么“中枢”,而是与脑部广泛分布的十几个区域相关。有史以来首次面对这种复杂演变的史蒂芬·杰伊‘古尔德称其为“exaptation”(功能变异),与“适应”不同。他还指出,音乐就是一个“exaptation”的典型例子。威廉·詹姆斯可能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他认为,我们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和“更高层次的美学、道德和智能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是“走后门”悄悄潜入思想之中的。

自动播放在脑海里的歌声  人类的音乐活动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不管是深植在神经系统之中的固定模式,还是其他能力发展而来的副产品,音乐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基础而核心的内容。

不仅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乐也一样。对音乐的感知形式非常之多,除了极少数例外,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音乐、曲调、音色、音调、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我们会把所有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大脑的很多不同区域,“拼凑”出音乐。虽然我们通常都是下意识地倾听音乐,但音乐一样会在我们心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叔本华曾经说过:“音乐那种无法言说的深层含义其实很容易理解,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因为音乐能激起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情感,但可能完全脱离现实……音乐表达的是生活中最完美的精髓,而不是音乐本身。”

倾听音乐不仅仅是听觉和情感方面的享受,还可能涉及运动系统,尼采曾经说:“我们其实是用全身的肌肉来感知音乐的。”我们会无意识地跟着音乐打拍子,表情和姿势也会配合音乐“讲述”的情节而改变,表现出音乐中的思想和情感——虽然有时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

当我们脑海中自动出现音乐时,上述的绝大多数情况也一样会出现。即使是完全没有音乐细胞的人,脑海中有时也会自动播放出音乐来,不光曲调和感觉与当初听到的完全一样,就连音调和节奏也别无二致。这说明人类拥有非常出色的音乐记忆,早年听到的音乐就像被“刻录”在大脑中,终生也不会消失。我们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对音乐来说都是最完美的配备。这和音乐本身的固有特质(速度、逻辑、动力、乐句之间的联系、不断反复的节奏、象征情绪和“意志”的神秘方式)有多大关系,以及音乐在复杂的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共振、同步作用、震荡、互相刺激、反馈等情况究竟如何,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音乐也有酸甜苦辣?

但这样完美的配备——也许是因为太复杂、发展的水平太高——还是可能出现各种故障,比如扭曲、超载或彻底坏掉。脑部损伤就可能影响音乐的认知(或想象)能力,失乐症有很多种类型。另一方面,音乐映像能力可能变得过于强大,无法控制,一些非常朗朗上口的旋律会在脑海中反复出现,甚至导致幻觉。对有些人而言,音乐可能引发癫痫发作。还有一种有关音乐的特殊神经性疾病,专业的音乐家们常常深受其害,导致自己出色的才能无法发挥。有些情况下,情感和理智之间的正常联系可能会出现故障,遭遇这种情况的人,往往能够准确地解析音乐,却无法对音乐产生任何情感反应;还有些人的情况刚刚相反,音乐会深深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他们却说不出听到的音乐究竟有什么意义。还有一部分人——数量多得惊人——能够看到音乐的“颜色”,或是品尝到音乐的“味道”,闻到音乐的“气味”,感觉到音乐的“质地”,这种所谓的联觉能力,与其说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天生就有的特异功能。

威廉·詹姆斯曾提到过我们“对音乐的易感性”,音乐能影响我们所有人——让我们平静下来,或是赋予我们活力,安抚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快感,是我们工作和休息时的良伴。对一些有神经方面问题的病人而言,音乐有着强大的治疗潜能,病人可能会对音乐产生明显的反应(有的病人可能对除了音乐外的所有东西都没反应)。这些病人中,不少人的皮质层已有大范围损坏,出现中风,也可能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或其他类型的失智症。还有些病人患有皮质类的疾病,如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患失忆症或额叶综合征。有些人出现智障,患自闭症或皮质下综合征,如帕金森症或其他运动障碍类疾病。所有这些疾病和症状都可以通过音乐得到解决,这些病人都能对音乐有反应。

1966年,我第一次有冲动写下自己对音乐的思考,因为当时我亲眼见到了音乐对严重帕金森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来我在《觉醒》一书中记述了这一经历。从那以后,音乐一直为我展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力量,让我看到它对大脑和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影响。

每次拿到一本新的神经学或医学教科书,我首先会翻到索引页,寻找有关音乐的内容。但1977年之前的教科书里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谓少之又少。直到1977年,《音乐与大脑》出版,这本书里有很多来自历史考据和临床实践的真实病例。音乐神经学方面的病例之所以如此稀少,也许是因为医生很少会想到去问病人对音乐认知有没有什么问题(但语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医生很快就能注意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还未出现有关音乐的神经学研究,神经学家对这一课题的解释、研究和书面记录也就更无从谈起。过去二十年来,由于相关技术飞速发展,使科学家们可以在病人倾听、想象甚至创作音乐时观察其大脑的变化。现在,投身音乐和神经的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各种有关音乐的复杂病症的专业人员迅速增多。他们的新观点令人兴奋,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前那种对病人观察入微的方式可能会逐渐被淘汰,临床描述可能会流于敷衍,丰富的人文背景也可能会被忽视。

显然,新技术和老方法应该双管齐下,将老式的观察方法和临床描述方法与新技术结合起来。我一直在努力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但更重要的,是要倾听病人的声音,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这就是本书的最核心要点。

书评(媒体评论)

萨克斯的故事如此动人,它们不仅给现代医学以启示,更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巨大的启发。

——《纽约时报》

迷人的文字、温暖的情感、广博的知识,萨克斯为传统的故事带来全新的力量,他的科学故事,将病历变成了优雅的艺术。

——《时代》周刊

萨克斯有着惊人的天赋,他的文笔明晰晓畅而又动人心弦,人物刻画精致细腻,让当今大多数的小说家相形见绌。

——《每日电讯》

萨克斯用他的故事给我们的人生以绝妙的启迪!

——《卫报》

一部多才多艺的杰作,令人感动。萨克斯于希望被放逐之地找到希望,这种艺术让本书成为无价之宝。

——《芝加哥论坛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