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怀念小龙女(8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烈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烈主编的《怀念小龙女——8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收录了苏德、周嘉宁、张悦然、七堇年等9位80后女作家的短篇、中篇小说12篇。这些小说侧重于对都市生活的描写,由这些女作家们领唱的“小叙事”“私叙事”一丝一毫拼缀出了时代生活的比较全面的图景。

内容推荐

夏烈主编的《怀念小龙女——8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是中国部分80后女作家近三年的作品(中短篇小说)的选集。《怀念小龙女——8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中的这些作品的题材多关于都市,体现中国现代性和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语境和精神变迁,这些女作家的创获中体现出我国目下都市小说的一个刻度。

目录

苏德

没有如果的事 中篇小说

周嘉宁

稀薄 短篇小说

苏瓷瓷

伴娘 中篇小说

马小淘

春夕 中篇小说

张悦然

怪阿姨 短篇小说

好事近 短篇小说

笛安

怀念小龙女 中篇小说

宇宙 短篇小说

文珍

气味之城 短篇小说

王甜

昔我往矣 短篇小说

七堇年

书信 短篇小说

蓝颜 短篇小说

试读章节

苏德

1981年生。14岁发表作品,2001年于《萌芽》发表小说处女作《我是蓝色》。已出版长篇小说及作品集《沿着我荒凉的额》、《次马路上我要说故事》、《爱是不能忘记的》、《钢轨上的爱情》、《赎》、《离》、《毕业后 结婚前》、《没有如果的事》。没有如果的事

【中篇小说】

天有些味了。汐清侧了个身,晨光从窗帘的缝隙里透进来,她觉得眼眶有些涩,用力地眨了眨,深处的神经又盘结到一起,还闻得到酒精散发后的气味。鲁为均的小狗鲁卡撅了屁股钻进窗帘,拉开一大条光线,哗——好像什么东西散了一地。这声响惊醒了鲁为均,他迷糊糊地转过头来,却被七点钟的阳光刺了个正着,可原来除了阳光,什么东西都没有散落。透过玻璃窗,汐清在鲁卡的屁股上方看见一只麻雀,它胖得很,还在勤奋地一路跳啄着,非常欢快的样子。麻雀是汐清最喜见的,但得三五成群的,方不觉凄凉,所以这孤单的一只,再欢快,也让她不由觉得冬天真的要到了。鲁为均从身后伸出一只手来,用力一拽,将她整个满怀裹得牢实。想什么呢,又发呆。鲁为均问。他再挪一下身子,沉沉地扑跃了上来。

汐清觉得面目四周起了一圈尘,绕着笔直的阳光散得纷纷扬扬。她嗅到了鲁为均嘴里的酒气,是皮艾蒙特红酒,昨晚她自己带来的,电视机柜边还残着小半瓶,仔细看,地毯上也滴落了些。于是应一下景,答道,在想冬天里能喝点红酒真好。最近鲁为均将头发烫卷了,蓬蓬松松的,和青胡茬搭配在一起,很衬这个人。一些人打扮好了,便会很像这个人,打扮得不好,就不像了,反倒成了别人。汐清伸手去碰鲁为均的下嘴唇,干裂的口子被红酒浸成绛色。真好看,她心想。

是觉得喝完红酒后能做的事儿好吧?鲁为均收了下眼角,嘴唇穿过汐清的手指,伏下整颗脑袋,用力地开始亲吮,身体还是滚烫的。可就只因为这一句话,汐清忽就觉得不耐烦了,她伸手利索地拍开他的脑袋,说,我要洗澡了。然后像翻开一具尸体般,卸掉身体上的这个男人,径自往浴室走去。心想,鲁为均就是这样的,说什么从不绕弯,而这不绕弯里常常还带了点粗俗的戏谑。但汐清恰恰相反,那和情爱有关的,她喜欢掩着遮着藏着,说一句话还留有三分别的意思,容下点猜想的愉快。在这一点上,她觉得自己心底里,还是喜欢夏征多一点。

夏征坐在曼哈顿的一间沿街咖啡馆里,点了杯双倍奶油的拿铁,他靠着窗坐,约的人还没有来,于是取出笔记本电脑,想重新挑选一下油画的照片。最低不能少于三万美金!耳边又响起了王耀的声音。这次他来纽约和几个中青年画家一起开联展,中方的策展人便是王耀。今天,有个在美国的意大利收藏家想约夏征看一下作品,也许还要收几幅。作为代理人,王耀本该陪同着一起来,可偏偏又恰巧有个中国参赞约他私聚。临分开前,他特地叮嘱了夏征,其实只是叮嘱一个数字,也是一条线,这条线再往下,就掉价了,对不住以前买你画的人。嗯,三万美金。夏征怔怔地想。从大学到大学毕业,从做大学老师到进广告公司做艺术总监,从总监到现在的职业画家,夏征觉得自己这十几年好像就是一条又一条的线,他越过了这条线,就前进一点,前进一点,又自然地划出了另一条线。总之,线就是一个价码,价码越垒越高,当然,画也越画越少。最初的时候,他想画,但王耀不让,说画多了,不稀罕,出名后市场上全是你的画,这价格抬不上;到后来,他想画,又有点力不从心了。原本以为开头收敛点,才能来日方长,却没料想所谓才华和灵感,是润湿了的种子,撒进地里这年不发芽,便生生地烂了,也败了土壤。有时候想到这些,他会萌生责怪王耀的意思,但转念想想,这些年自己的画从几百元人民币到如今的几万美金,一大半功劳还是王耀的。是呵,这画虽是他夏征画的,可没有王耀,夏征这个名字又算得上什么呢?

因为画画的感觉少了,这一两年里夏征的怨气也重了,他开始有了叹气的习惯,叼一只烟斗坐在藤椅上两眼空洞地叹气。他也不知道这叹气声是什么意思,只是胸口总堵得慌,唉。可汐清就是不喜欢这叹气声,一听便要发脾气,有的时候,他们只因为一句叹气声便就闹得不欢而散。汐清说别人的叹气声里有哀怨,可你的怎么就如此丧气?一声一声地折腾得人心烦!这一两年,她的脾气好像也变坏了,这一变,夏征娶她的心思暂时又搁了浅。细细算来,他们已经同居了十年,十年前,差不多也是快入冬的时候,汐清在背包里藏了一瓶红酒,怯怯地敲开了他宿舍的门。

夏征打开面前的笔记本,并没有去整理图片,他看见桌面上skype的图标,忽然很想用它和汐清通电话,可尝试着拨了很久,都没有应答。来纽约已经一个星期了,刚开始时忙着布展,倒时差,日子是白驹过隙,等到画展开幕后,又忙着接受一些采访,直到今天终于有了这么半天的空闲,他才发现自己一个电话都没有打回去过,而汐清,竟也一个电话都没有拨来过。他看了看时间,那边应该是早晨七点,今天是周六,哦,可能汐清还在睡觉,临期末了,选修课的作业应该陆续交了上来,她每次看作业都很认真。

从鲁为均家回来,汐清又洗了一次澡,她把衣服丢进洗衣机里,加了消毒液,头发洗了两遍。家里的热水器已经用了很多年,水管有些老化,水忽冷忽热,可她每打一个寒战的时候,又会非常想念鲁为均滚烫的身体。他们做爱时,鲁为均的那些吻就好像花洒里泻出来的水珠子,蹦落到每一寸肌肤上,有些痒,却很贴人心意。可水珠子,终究还是要擦干的,不擦干,这么贸贸然走出去,会感冒。汐清用一块浴巾包裹住头发,穿了浴袍,走去书桌前想给房东打电话,热水器和水管都该换了,她看见电脑上skype显示的未接电话,是夏征。于是一边蓬蓬地擦头发,一边尝试着回拨,屏幕上蒙了一层雾。系统显示,对方不在线。她又看了看右下角的日期:11月11日。哦,单身节。

十年前,在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什么是单身节的时候,汐清就已经假借着青涩情怀开始感伤起孑然的孤单。那时候的她还在读书呢,才二十岁带了些零头,看见喜欢的人,脸上还有些怯怯的羞红。十年前的单身节,她把自己和一瓶红酒一起送到了夏征面前。可夏征这样的男人,应该早就记不得这个日子了吧,他对数字一直都很迟钝。

汐清褪掉浴袍,对着镜子开始抹乳液,她很喜欢借着镜子审视自己,头发、脸、脖颈、肩胛、乳房、腰臀、腿……她的头发又长长了,原来已经这么长,如果不是伍佐的那首诗提醒了自己,她还只记得自己头发到耳际的模样。乳液是杏仁味的,有些苦,汐清觉得这气味很像夏征,弥漫地,涂抹在皮肤上,却又很快可以被吸收,而如果觉得它凉,靠自己的双手反复搓几下,就又暖了。所以乳液和水不同,水最后还是会蒸发,且不是带走身体里的热气就是留下点水垢什么的,有伤;而乳液,虽是侵入的却无害。镜子里的汐清长得算不上美艳,却很贤,贤妻良母的“贤”。如果问一百个男人,应该会有九十九个说她这样的女人娶到家里很放心,得体乖巧又懂事,决不会有什么出格的红杏事。

但鲁为均,是那第一百个男人。

P1-5

序言

迷茫和谦谨同在

夏烈

有那么两年,我读当代小说感到厌倦。

那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专业读者了,不可能过于任性地读——比如完全一目十行,随便议论几句把那小说一言以“毙”之;尤其是跟小说家认识的,人家巴巴地把小说寄给你,你心里就老落着一阴影,觉得不评论不好,评论了不说些好话更不好。——我初入“圈”时,满怀期望,觉得成一文学评论家挺痛快的,把爱读小说的闲情和爱议论的那点小思想、小才华算是水乳交融了。可真入了“圈”,那点原始的阅读乐趣、完全自由的阅读选择权被渐次剥夺,何况——至少有两个何况——其一是当代小说在我关注的2000年以后感觉越来越没大意思,在依旧庞大的总量中,雷同的经验、干涸的生活与情感、萎缩的题材且还跟风的处理方式,以及退步的小说语言和技术,比比皆是,让我感觉所谓文坛的衰落;其二,则是文学评论家的工作方式很可疑,庸碌,似也不合时宜。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说:我们今天怎样做评论家?意思是传统的作家作品论既然沦为好话论又没有什么受众愿意读,那我们得挽救这个行当,得回到原点弄明白评论家还可以怎样介入大众文化生活,还可以怎样恢复文学的活力和尊严。

也许,作为一个专业读者,我的阅读观感也自有偏好。不过,我得说的事实是,最终延缓和挽救我阅读的不是那些名家的宏大叙事和得奖的扛鼎之作,而是另两类——延续我阅读兴趣的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她们的中短篇小说,比如迟子建、铁凝、王安忆、叶弥、金仁顺、盛可以、潘向黎、鲁敏、笛安、张悦然、张惠雯……救治我阅读的倒是被精英们鄙夷的大众类型小说,这几乎成了我如今个体研究上的一个标识,因为文学圈的评论家少有我这样抬举类型小说的,实诚地为之干这干那,不知量力——其实诸位不知,自读了类型小说,我找回了属于文学本质之一的快感叙事和讲故事的原始技艺,医治了我的阅读厌食症,再回头看纯文学,更知它们各自的优劣。

中国读者,是一拨从西方小说意义上言不那么成熟的读者。不要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传统已然嫁接了西来意,于是中国小说进入了与西方同步的轨道,读者们就都跟得上。中国古典小说的故事化叙述和人生哲学仍然植根于我们的基因,这也就是新文化运动以来通俗小说、网络小说、类型小说以及种种流行文化一直跳开精英的主流而自在于民间的浩浩活力。而西方小说有其自然的递进,从晚近的小说创作和阅读史来说,没有19世纪写实主义的发达,不会有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另辟蹊径;而中国读者大抵处于浓缩、混杂的不自然的“吞咽”时期,文学的阅读经验如何圆通,所抱的文学观乃至世界观、价值观如何不褊狭片面,都是问题。此外,中国奇异的历史进程正在呈现西方19世纪的某些社会景观,资本社会中阶层的分化和强烈的矛盾,物质基础所影响到的意识暨人际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情感上的苦痛和身体上的痛苦等等,都亟待我们重新记录。换言之,我们连属于中国的《悲惨世界》《人间喜剧》《红与黑》《复活》《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之类都还没有完成,我们是否已有资格像今天的一个北欧作家那样说:生活平淡无奇,我已无事可写?

所以,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时代的创作其实是把文学的“大时代”做成了“小时代”。对于历史的清理事关人性的清理,同样,对于现实的深入亦事关当下灵魂的真相。我们总抱怨今天文学进入历史的禁锢太多——外力的禁锢也就罢了,内心的禁锢却可能是我们缺乏勇气、智慧和良知的表现;同样,进入现实我们亦甚是乏力——知名作家们的生活已安逸在不富不贵、不贫不贱的窄层,上不去,下不来,无法知解和概括时代极点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安逸,太安逸了!职业化的写作暗自困昧于精神的“无物之阵”,慢慢失去了文学精神与身体受难的关系,与灵魂不安的关系,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在“大叙事”上远未达标。  相反的,由女作家们领唱的“小叙事”“私叙事”却像过去女性做的针线活,一丝一毫拼缀出了时代生活的比较全面的图景。

插一句的是,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震惊世界的中国“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了,除了哀悼生命已逝的情怀,我在微博上更多地看到了那些痛心疾首的“人祸”,感觉到人生的惨淡。28日,我看到女作家、《中篇小说选刊》主编北北(林那北)的一条微博:“刚刚发掉第五期的稿。这些日子在那么多悲伤与纷扰的缝隙里,艰涩地捧起众小说,看了,又看了,再看了。一次次感叹在坚硬繁杂的现实反衬下,小说们被写得多么无力与苍白。”接着,另一位女作家黄咏梅评论道:“是啊,数次想拿起笔写点什么,但是,能写什么呢。”——我觉得这些从来无意于“意见领袖”的女作家的自然流露,远远胜过无数男作家的沉默失语。而事实上,她们的创作并不多么苍白,我正是通过她们的小说更多地看到了对时代的另一种负责任,看到了她们在时代生活中的痛惜、柔软、同情、理解力。她们的细心、敏感、沉静、张弛让人物变得更人性、更真实可感。或者可以这样说,其实通过这些50后、60后、70后、80后的女作家,中国已经在另一个维度上拥有了自己的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桑和伍尔芙,很多女作家所关注和成功书写的伦理、情感,已经塑造出了我们时代的《简·爱》《包法利夫人》《呼啸山庄》《到灯塔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要认为我在说这些老土的人物和名著是一种贬低,我珍视这些小说家和小说所达到的精神价值和文学高度。此外,对于80后女作家言,她们的作品同欧美日本的作品几乎并驾齐驱,当我看过青山七惠、金原瞳、绵矢莉莎等等别国80后的作品后我这样确信。略感遗憾的是,我们的女作家似乎对这种从“小叙事”、“私叙事”出发的路径抱有怀疑和犹豫,因此显得不够专注和独特;同样,由于时代阅读的风尚,很多好小说被大众读者弃置了、冷漠了,这只能说是时代的吊诡。

由此,我觉得另一个观点也值得一说,那就是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一种女性气质的人类精神活动。我的意思是,与政治、哲学、经济、历史、科技、管理等等相比,文学恰是与它们全不相同,只在乎呈现而不在乎解释说明的人类精神活动。这就像女性在这个世界的功能和角色扮演,她并不强出头给一件事以明确的解决方案,她不擅长也不争夺,反之,她是含混的、暧昧的、慈悲的,竭尽可能地映射着身内身外,充满创造力地表现身体、灵魂、语言这三者的关系。——不久前,我意外地参加了一个《红楼梦》的会议,听到红学家蔡义江老先生在那里说:《红楼梦》是一面镜子,照见世人;她不是灯塔,灯塔是《共产党宣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觉得很有趣,这跟我说的文学是女性气质的人类精神活动的意思近似。

所以我非常在乎由“文学—女性”结构所象征的人类精神特征即其情怀。这种特征和情怀是男人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尤其是从事文学的,若不知解便不能尽文学之细致婉曲。也因此,文艺总追求内在的“雌雄同体”式的和鸣,中西歌舞戏曲都有这个传统,文学上也有男性写闺阁、闺怨的常例。而当文化赋予女性同等的书写的权利,我们则更有必要通过倾听女性的声音学会世上另一个频率的美妙和美德。学会文学式的精神态度,学会女性式的精神表达,世界就不会简单地被不知敬畏、一味求进步成功的思维单向度地牵引。

关于眼前这两个姊妹篇的选本——《袈裟扣——7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怀念小龙女——8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我想说的是,我搜选的范围主要是:一、近三年的作品(中短篇小说);二、题材多关于都市。后者,都市小说—直是当代小说创作的薄弱区,固然作为农业大国的乡村叙事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的产量高峰可以理解,不过体现中国现代性和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语境和精神变迁的好作品确实挺少的,这是我们对精神世界普遍关怀落后的表现之一,我个人希望能够从女作家的创获中使大家看到我们目下都市小说的一个刻度。

这一组选本的出版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同仁曹洁、柳明晔女士的督促和支持,感谢所有答应她们作品入书的优秀的中国女作家们——当然,我知道搜选在此的70后、80后女作家的中短篇还有许多问题。她们的迷茫和她们的谦谨同在。

现在,自由的阅读和评论权交给您了,每一个捧之在手的读者!

2011年7月28日于杭州桂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