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良,笔名冷月潇潇,中国闪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协会员,常州市作协签约作家,汉语闪小说发起人,《当代闪小说》杂志执行主编。2012年夏,应泰国华文作家协会邀请访问曼谷,发表《崛起中的闪小说》长篇演讲。曾获全国第十届“金江寓言文学奖”。
在《读者》《小说精选》《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国际习报》《世界日报》《美国都市报》《越南华文文学》等数十家中外报刊发表近千篇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在海外多家报刊推出个人专版,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泰文等多国文字。出版《仕在人为》《迷宫》《规则是圆的》等八部文学作品集。主编《英译当代中国闪小说精选集》《当代中国闪小说名家作品集》《闪烁其词系列闪小说丛书》《阅读新潮流:当代闪小说名家名作》等六十余部文集。
《梦里梦外》收入了程思良的部分散文佳作。
每当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千花怒放,无比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
透过薄如蝉翼的绿纱帘,她的目光一如往常,超过所有的目光,在柳烟、碧波、飞鸟、闲云与如黛的远山上徜伴……
《梦里梦外》由程思良著,收入了《雁荡山合掌峰》《每逢暮雨倍思卿》《美人如花花如梦》《千诗织就回文锦》等作品,《梦里梦外》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如水的江苏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这两句诗形容江苏之地理与文化,颇为适切。江苏之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东临黄海,东南与沪、浙接壤,西北与皖、鲁毗邻。长江三角洲、滨海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南北铺排,呈示着江苏地域的广阔与丰腴。浩浩长江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有其二,太湖、洪泽湖这两颗璀璨的明珠,一南一北,相呼相应。江苏之地域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汇,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交融,兼收并蓄,和而不同,交相辉映,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中心,清新柔美、鲜活灵动之吴文化;以南京、镇江为中心,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共容之金陵文化;以扬州、泰州为中心,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之维扬文化;以徐州、淮安、宿迁为中心,富有楚汉雄风慷慨多气之徐淮文化;以南通、盐城、连云港为中心,具有海洋文化开放意识之苏东海洋文化。这五大区域文化,恰似五条河流,汩汩滔滔,奔腾不息,汇成江苏文化源远流长既深且巨之长河,为中华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亮丽。如果用一个意象来表露江苏文化,我觉得“水”最能体现江苏文化的特性。至柔至刚之水,或雄壮,或峻急,或明丽,或澄清,或清幽,或灵动,或汹涌澎湃,或桀骜不驯,或波谲云诡,或一往无前,或知进识退,多元化的江苏文化脉络中,都能找到或一水性之影。
柔
吴地水乡泽国那悠悠水韵,苏州园林那巧夺天工,秦淮河那桨声灯影笙箫和鸣,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无不呈示着如水的柔美。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唐代的姑苏景物,水韵盎然。精巧、雅致、自由、写意的苏州园林,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奇美的山水风光,其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生,虽由人作,宛似天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是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道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扬州风景旖旎的瘦西湖,引来清诗人汪沆赋诗歌咏:“垂扬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唐诗人张若虚被扬州南效曲江的优美景致所感动,写下“以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那幽美恬静的神话般境界,令人陶醉。至于“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秦淮河,以其香风艳帜,无边风月,为人所津津乐道。孑L尚任《桃花扇》描写道:“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琴棋书画以及骚人墨客的风流韵事,更是在后人心底掀起了多少经久不息的波痕。
刚
静水缓流见水之柔,洪波涌起见水之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徐淮故地,多少英雄人物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据说刘邦和项羽都见过出巡的秦始皇,刘邦说:“大丈夫生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言为心声!诚然!秦末大乱,中原逐鹿,楚汉雄风,烈烈扬扬!楚河汉界,血雨腥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刘邦得意唱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王穷途歌虞姬:“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宁可力战死,不愿苟且生。英雄以英雄的方式谢幕,虽为悲剧,但来得悲壮。有位女诗人也禁不住大加赞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挺直脊梁勇于担当者,代不乏人。出于吴地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道出了东林党人身在书院、心怀天下的情怀,也是几千年来士大夫、读书人、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心音。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呐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身体力行四处奔走反清复明,对清廷抛来的“胡萝卜”不屑一顾,拒不与清廷合作,铁骨铮铮。而惨烈的“扬州十日”背后,彰显着江苏士风民气的坚贞不屈!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