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
本书作者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章取历史事件、人物,带领大家从历史的角度去看真正的三国,目的是希望能引起青少年朋友们去探寻三国的兴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回味三国(群雄争势)/回味历史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若木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 本书作者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章取历史事件、人物,带领大家从历史的角度去看真正的三国,目的是希望能引起青少年朋友们去探寻三国的兴趣。 内容推荐 东汉末年,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乱世即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则是这次大乱世的序幕。它开始于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称帝,而结束在公元280年的晋灭东吴。但也有些人把三国的历史上溯到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其实也不为过,毕竟从那时开始,进入了三国开始形成的时期。 这本三国史就是想让大家能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一看真正的三国,希望能引起青少年朋友们去探寻三国的兴趣。 目录 第一章:落日残照下的东汉王朝 一、幼主登基,外戚干政 二、宦官专政与党锢事件 三、汉灵帝卖官鬻爵 四、黄巾起义 五、十常侍之乱与董卓入京 第二章:群雄割据与群雄逐鹿 一、人才相助的冀州袁绍 二、兵粮足备的淮南袁术 三、国富地险的西蜀刘璋 四、气震九州的荆州刘表 五、政教合一的汉中张鲁 第三章: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兴起 一、从讨伐董卓到挟天子而征伐的曹操 二、中原争霸与官渡之战 三、孙坚、孙策父子的起兵 四、孙权守江东 五、从丧家之犬到巴蜀之主的刘备 第四章:扫平北方——谈曹魏政权的兴衰 一、肃清袁氏残余 二、赤壁之战 三、曹丕篡汉建魏 四、魏明帝统治时期的曹魏政权 五、曹爽的无能与“三马食槽” 第五章:入主巴蜀——谈蜀汉政权的兴盛 一、刘备“借”荆州 二、人巴蜀,大器晚成建帝业 三、老黄忠与猛张飞的功勋 四、关公大意失荆州 五、刘备白帝城托孤 六、孔明南收孟获北伐中原 第六章:盘卧江东——谈东吴政权的发展 一、赤壁战后,周瑜的乘势扩张 二、孙权审时度势,建立东吴政权 三、孙权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孙权后期,东吴的政治衰变 第七章:分久必合,天下一统 一、司马炎承祖志篡魏建晋 二、奇兵入川,蜀汉二世而终 三、晋军兵抵石头城,九州归一 附录: 一、三国时期的经济 二、三国时期的文学成就 三、三国时期的音乐艺术 四、三国历代皇帝年表 试读章节 二、宦官专政与党锢事件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统治集团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专制制度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最靠近权力的外戚与宦官就有了可乘之机。外戚往往利用皇帝幼小而掌握朝政,宦官又利用消除外戚的机会掌权,东汉的统治就在这种腐败的政治中逐渐趋于瓦解。 东汉宦官干涉朝政开始于郑众。窦宪专权,和帝利用宦官郑众掌握的禁军力量,清灭了窦氏势力,成功地夺回了政权。郑众虽为阉人,但为人甚有气度,才谋兼备,处事不居功自骄。和帝因郑众之功而封他为侯,从此开创了东汉宦官封侯的先例。汉殇帝死后,只有十三岁的安帝继位,邓太后临朝,邓骘辅政。邓太后从窦家的失败里取得了一些经验,她并用外戚和宦官,但在形式上依旧偏重于外戚。公元121年,邓太后死,汉安帝终于得到了实际的权力,他登基后立刻着手打击邓氏一党,与宦官一起捕杀邓家人。在这一次政权更替中,宦官取得了更多的实际利益,他们得势以后,引用失意官僚与下层豪强做官,作为自己的徒党,从而成为了下层豪强的靠山。 公元125年,汉安帝死,幼童北乡侯继位,阎太后临朝,阎显掌权。他们迅速杀逐汉安帝所宠信的宦官,以确立自家的地位。但阎家专权不过几个月而已,因为不久北乡侯就病死了。宦官孙程等十九人于是开始了反扑,趁机杀死了阎显,拥立起了当时只有十一岁的汉顺帝。跟着,孙程等十九人都被封了侯,这样宦官势力就又大进了一步。从此,他们不再只做地方官,此时的宦官已能兼做朝官,传爵给养子,荐举他人做官了。于是“无功小人,皆有官爵”,宦官本代表着下层豪强的利益,这样下层豪强不合法的仕进形式取得了合法地位。 公元144年,汉顺帝死。公元147年,刚刚十五岁的汉桓帝被推上了帝位。梁太后临朝,政权落到了梁家人手中,于是梁冀掌管朝政。梁太后依旧并用外戚和宦官,同时她也尚儒学,招募太学生多至三万余人。梁太后还重用以胡广为首的典型官僚。胡广与宦官通婚姻,又与名士相交结,荐举陈蕃等人,是官僚集团的代表人物。梁太后选用这一派官僚,就使得外戚、宦官与十大夫三派各行其是,取得了相当的均衡。但即使是这样,随着梁太后的死,这种平衡也还是被打破了。公元159年,梁太后病逝不久,汉桓帝就与宦官联手杀死了梁冀。随后,汉桓帝又捕杀了梁家重要徒党,从三公、九卿至州刺史、郡太守,凡此数十人,无一幸免;跟着汉桓帝又斥逐了次等徒党二三百余人,一时间,朝官几乎空了。自此,从梁冀死后至公元167年桓帝病逝,在这段时间里,东汉宦官势力几乎达到了独霸政权的地步。内外重要官职多被宦官把持,以至于宦官势力“虐遍天下,民不堪命”。 代表下层豪强利益的宦官掌权以后,本无仕进资格的下层豪强政治地位迅速提升,这就打破了东汉政权原有的统治秩序,上层豪强与通过正常仕进途径晋升的官僚大夫们与宦官的矛盾由此进一步激化。公元165年,代表士大夫利益的耿直派官僚陈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隶校尉。不久,有人向李膺告发宦官张让的兄弟——县令张朔贪污勒索,李膺于是下令查办张朔。张朔听到消息后逃到洛阳,躲进了张让家里。李膺知道后亲自带领公差到张让家搜查,在张家的夹墙里搜出张朔,把他逮捕。张让此时还不想把事情闹大,他立刻托人去求情,可不曾想李膺已经雷厉风行地把张朔杀了。张让向汉桓帝哭诉此事,桓帝知李膺的矛头虽然指向宦官,但张朔也确实有罪,也就对此事不闻不问了。而李膺的名气则因此迅速提升,以致在当时,读书人都以受到李膺的接见为荣,时称“登龙门”。可这样一来,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冲突就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二年,有一个叫张成的方士,他和宦官来往密切。从宦官侯览那里,张成得知朝廷马上要颁布大赦令,就纵容儿子杀人。打算事后装神弄鬼,假装作出预测,以让更多的人相信他的神仙方术。李膺得知后马上把张成的儿子逮捕起来,准备法办。第二天,大赦令下来了,李膺因知道张成是故意纵子杀人,所以还是把张成的儿子砍了头。张成没料到李膺竟然不忌惮皇帝的特赦,就找到宦官侯览、张让,求他们替他报仇。三人商量后,向汉桓帝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结成一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汉桓帝本就袒护宦官,于是听取了诬告之词,下令逮捕党人,一场宦官针对官僚士大夫的清洗由此开始。除李膺之外,还有杜密、陈口和范滂等二百多人,都被以党人的罪名抓捕。 被捕的党人在监狱里被宦官施以残酷的折磨。他们的头颈、手、脚都被上了沉重的刑具,然后一个挨一个地被蒙住头拷打。一年多后,颍川人贾彪,到洛阳替党人申冤。汉桓帝皇后窦氏的父亲窦武代表着外戚的利益,他与太学生、士人一向交好,此时就趁机上书要求释放党人。而李膺在狱中也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他故意招出了好些结交士人的宦官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们害怕受到牵连,没有办法,同时也觉得再进一步让形势恶化下去会无法控制,于是劝说汉桓帝大赦,把两百多名党人全部释放了。但这些党人都被遣归故里,禁锢终身,不准人朝为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7年,汉桓帝死,十二岁的刘宏被推上了皇位,是为灵帝。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掌权,他立刻联合耿直派官僚太傅陈蕃与被禁锢的党人,企图一举消灭宦官势力。但宦官曹节等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劫持窦太后,挟制灵帝,使窦武兵败自杀,陈蕃也被捕死于狱中。公卿百官中陈、窦两派的官僚全部被免官禁铜。公元169年,士大夫张俭揭发宦官的爪牙为非作歹,宦官反倒打一耙,并趁机大兴党狱,李膺等一百多人遭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几年后,曹鸾上书为党人诉冤,灵帝反而重申党禁,命令抓捕一切与党人有关之人,一下子,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禁钢六七百人,党人五服之内亲属以及门生故吏中凡有官职的人全部被免官禁锢。东汉的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第二次党锢之祸对士族的打击是惨重的,内外官职几乎全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东汉宦官势力至此达到巅峰。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被迫赦免党人,第二次党锢才告结束。但宦官、外戚与士大夫官僚经过这样多次的斗争后,东汉王朝已元气大伤,气数将尽了。 P9-13 序言 东汉末年,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乱世即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则是这次大乱世的序幕。它开始于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称帝,而结束在公元280年的晋灭东吴。但也有些人把三国的历史上溯到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其实也不为过,毕竟从那时开始,进入了三国开始形成的时期。 三国之中,曹魏主要控制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黄河流域以及我国现在的东北、西北等广大地区,是三国中疆域最大、各方面实力最强的国家;东吴主要控制着我国现在的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蜀汉在我国的西南部,控制着现在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是三国中国土最小的国家。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众多有实力的人纷纷起来建立自己的霸业,而在这些人当中逐渐脱颖而出了三个人: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国。从东汉末的天下大乱到三国的局部统一,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虽然不是全国的统一,但比起汉末的大乱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三国之间,蜀汉、东吴都占有天然的有利地形,因此阻挡住了曹魏对他们的进攻,再加上三国之间各自都有一批实力差不多的文臣武将,所以领导集团的智力水平也相差不多。这就导致了三国都很注重内部的建设和开发,尤其是蜀汉和东吴,由于占据着中同经济都不是很发达的区域,为了和曹魏的强大经济实力抗衡,特别注重对本国的开发。其中,诸葛亮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孙权对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开发,都为我国经济水平的平衡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孙权对江南的开发,是我国经济重心向南发展的开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尤为深远。 在军事战争史上,由于三国之间战争频繁,武将之间智谋的比拼发展到了极限,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纵横交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后人从中学到了很多的兵法智谋知识。尤其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这段时期的军事战争、外交手段描写到了极致,为我国积累下了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即使是现代社会仍有很多人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这段历史,并从中获益。 在文化艺术成就上,三国虽然存在时期并不是很长,但仍然有不少成就。在文学上,“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三曹”中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曹丕的诗文如《燕歌行》、《典论》,曹植的《洛神赋》等在文学史上都很是著名。在书法上,魏国的钟繇与东晋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可见其书法地位的崇高。这一切都为以政治军事战争为主的铁血三国史加入了一丝柔和,证明了历史仍旧在发展、进步。 我们编写这本三国史就是想让大家能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一看真正的三国,希望能引起青少年朋友们去探寻三国的兴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