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秦哲学/中华文化百科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朝增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先秦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散文之中,包括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先秦哲学》是作者王朝增在多年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撰著了这部有关先秦哲学的、适合具有初中等文化水平读者阅读的普及读物。内容涉及先秦哲学的代表作品,同时也叙述了这些哲学思想在后世的发展流传。

内容推荐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

在《先秦哲学》这本小册子里,王朝增把先秦主要哲学大家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介绍给广大读者。

《先秦哲学》内容涉及先秦哲学的代表作品,同时也叙述了这些哲学思想在后世的发展流传。

目录

引言

一、悠悠儒家第一人

 1.在“礼崩乐坏”中奔走呼号

 2.借天命抒人意

 3.似乎矛盾的解答

 4.克己复礼为仁

 5.中庸,一副调味剂

 6.第一位伟大教育家

 7.彪炳后世的先哲

二、一个代表小生产者的设计

 1.自称“贱人”

 2.开出治世良方

 3.让君王下道互爱之令

 4.天爱人鬼利人

 5.定“三表”以判是非

 6.无可奈何花落去

三、不甘寂寞的隐身播道者

 1.脱俗超世的隐士

 2.谈“天”说“道”

 3.以柔胜刚

 4.把内心之镜打扫干净

 5.恋旧复古者的理想仙境

 6.道家之始祖

四、儒家的继世传人

 1.以“得圣人之传”自居

 2.以德服人崇“王道”

 3.存心养性保善根

 4.天爵一道神圣的光圈

 5.再造一道精神枷锁

五、迷茫中的明珠

 1.奇诡飘逸之作

 2.道根永恒生万物

 3.庄周梦蝶的疑惑

 4.无法实现的逍遥梦

 5.不结果实的花

六、光彩熠熠的兵学圣典

 1.东方兵学的鼻祖

 2.为敌司命的军事家

 3.战争胜负惟知“道”

七、社会剧变中的同异之争与名实之辩

 1.急流激起泡沫

 2.谬中见真的论辩

 3.只说对了一半

 4.后学者的创见

八、融汇百川成大观

 1.从稷下讲学到兰陵著书

 2.人应是天的主宰

 3.学道清明与锲而不舍

 4.人性本恶

 5.重“王道”兼采“霸道”

 6.身后受冷遇

九、为封建大一统传道授法

 1.从矛和盾的故事说起

 2.定法家于一尊

 3.守株待兔之喻

 4.参验识驽骥

 5.谈“道”说“理”论“德”

 6.大争之世的强者

试读章节

2.开出治世良方

“尚同”是墨子的国家学说。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参与政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尚同》篇中,墨子阐述了国家权力产生的问题。墨子认为,国家的产生和权力的设置,并非是神秘的超人的力量在起作用,而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内部因素所致。人们之间有余力不能相劳,有良道不能相教,有余财不能相分,思想不统一,必然互不服从,引起争端,甚至互相残杀。必须选贤使能,君王必须是由民众选择出来的“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然后按照地理区域,分封诸侯,选出乡长、里长,建立起整齐完备的官制系统。让天下百姓“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最后由国君统一全国的思想,“一同天下之义”。墨子“尚同”的国家学说,其实质是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他看到诸侯混战,政令不一,百姓涂炭,就要求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墨子对国家起源和实质的看法是错误的。国家的产生正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不可能“一同天下义”。况且墨子认为百姓广泛参政,使上下统一,没有矛盾,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墨子把治国的理想寄托在“贤良圣知辩慧”的国君身上,也是唯心主义的。

“尚贤”是墨子的用人之道。所谓“尚贤”,就是重用贤人,提拔贤人。墨子认为,国家贫穷和混乱,是因为用人不当,只有“尚贤使能”,国家才能兴旺。如同染丝,可以染成各种颜色。圣君任用贤才,可立王天下,如起用小人,必被他们引人邪道,弄得自己身败名裂,国家残破。怎样任用贤才呢?墨子有“三本”,即三个根本的办法,即“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就是要在政治上给予尊贵的爵位,在经济上给予优厚的待遇,给予发号施令、决断事务的实际权力。“贤”的标准是什么呢?有力气的要帮助别人,有财富的要救济别人,有知识懂道理的要教育别人。他明确地将能“助人”、“利人”作为“贤能”的客观标准。

要任人唯贤,墨子特别强调三点。其一,要“事能”。即任人要慎重,不仅知其政见,而且要注重考察其政绩、能力和办事效果。其二,要“举公义,辟私怨”。选拔贤能要统一标准,不分贵贱和亲疏,只要有才能的人,就让他做官,无德无才之人,要赶下政治舞台。墨子说:“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反映了农民和工商业者反对世官世禄制,要求政治参与的愿望。其三,反对任用“骨肉之亲”。提拔重用亲信,或任用善于奉迎献媚的人,民众必然离心离德,使国家混乱。墨子提出任人唯贤,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其实质是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政治愿望和理想要求,反对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改善和提高“农与工肆之人”的政治地位。

“节用”是墨子的治国之策。在墨子生活的时代,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刺激了统治者贪婪的本性,他们残暴搜刮民财,大肆挥霍浪费,无节制地放纵私欲,使劳动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墨子提出了“节用”,强烈地抨击了那些终日沉溺于美乐酒色之中的达官贵人。他们不仅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而且“废大夫耕稼树艺之时”,“废妇人纺绩织红(ren,音任)之事”。这样下去,国家必然贫穷和混乱。墨子“节用”说的要旨是“天不加用而为者”,凡能给民众带来利益的,该用的就用,对民众没有好处的就不用。要达到“节用”的目的,当权者要“去无用之费”。衣服能冬天御寒,夏日防暑就可以了;兵器能锐利轻便,坚固耐用就足够了;而舟舆能够轻快方便就行了,不能浪费财力和物力去炫耀自己的富足和豪华,超出实用的范围。墨子对节用的道理讲得很透彻,也反映了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劳动者的愿望和要求。但墨子在反对统治者挥霍浪费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极端,认为人人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再讲究吃得好,穿得美,住得舒适,就是堕落。这反映了小生产者思想家的目光短浅和心胸狭窄。

墨子还批评了当时的厚葬久丧制度。厚葬对于百姓来说要耗尽家中资财,对于诸侯来说,要耗尽府库资财。至于杀人殉葬的做法,更是滥杀无辜。服丧的人要穿丧衣,住茅屋,铺草苫,枕土块,又常常不吃饭,不停地哭泣,于是一个个眼眶下陷,面如死灰,视力听力下降,浑身无力,简直成了废人!墨子力主节葬简丧。他说,给死者穿三层衣服,用三寸厚的棺材,埋葬时不要触及泉水,上面不要透出气味,就可以了。埋葬之后,也不必久丧,不必痛哭,应赶紧去从事正常的劳作。墨子的“节用”、“节葬”的主张同他的其他政治主张一样,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功利主义为宗旨的小生产者的理想观念形态。他无情抨击统治者“糜民之财”,奢侈无度的生活,倡导“节用贵俭”,这是劳动者的美德和优良传统,但是应该看到,墨子的“节用”思想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

P20-22

序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从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前771),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大约经历了550年左右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东周成立(前771)到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是前一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所谓春秋时代。春秋时代列国兼并战争不断、烽烟四起。原来的许多小国被吞并,晋、楚、齐、秦、越诸雄并立,几个弹丸小国诸如鲁,宋、郑、卫等已岌岌可危。这个时期是奴隶制由盛而衰,封建制与奴隶制激烈斗争的时代。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到秦统一中国(前221),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代。这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进行“合纵”、“连横”的斗争,最后为秦所统一。这个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并不断得以巩固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各诸侯列国不同程度地实行改革和变法,封建制逐步取代奴隶制并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变化迅速,阶级斗争激烈,群雄并起,争霸天下,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社会经济政治生涯的变化,反映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文化空前繁荣,思想异常活跃的局面。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把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面对社会秩序的变化,各阶级各阶层都不得不表示自己的态度。有的积极支持社会变革,有的墨守陈规,反对新制度的建立;有的主张温和的改革,有的力主用暴力推翻旧秩序;有的直面现实,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有的消极厌世,对社会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大舞台上,可以说人世百态,斑彩陆离。对于远离经济基础的哲学领域来说,其对立和斗争虽较隐晦曲折,却也相当激烈。可以说派别林立,观点纷杂,舌枪唇剑,争议不休。在漫长的500余年的时期内,哲学家们争议的问题虽各不相同,重点各异,但似乎始终围绕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展开:一是天人关系。如“天”是否有意志?人在天面前是有为还是无为?等等;二是名实关系。如取实予名,使名实相符,还是举名以实,以名定实?这两个问题都与激烈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各派别对社会变革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倾向。

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了几个有影响的哲学派别。从《汉书·艺文志》起,人们把它们分为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大学派,每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儒学是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学派,孔丘(前551至前479)开儒家思想之先河,被统治者推崇为“至圣先师”。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约前468至前376),代表“农与工肆之人”说话,反映了工商业者和庶民的利益和要求。道家最有影响的是老聃和庄周。老子认为宇宙核心是“道”,主张“天道无为”;而庄子是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代表,认为世界“恍惚莫知”。而兵家的代表是孙武和孙膑,他们的两部兵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针对社会变革中名实不符或名存实亡的现象,出现了名实之辩的名家,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荀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继承唯物主义传统,批判了孟子等人的唯心论,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韩非是集法家之大成者,他综合了前人的“法”、“术”、“势”,形成了完整学说,为封建大一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本小册子里,我准备把先秦主要哲学大家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介绍给广大读者,如果能抛砖引玉,则于愿足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7: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