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从当兵的人到法律援助人
1997年6月,王学法带着一颗奉献社会的赤子之心,离开战斗了23年的部队,转业到了北京市司法局正在组建的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而在法律援助事业正艰难起步的那个百端待定的时期,他暂时只能以帮忙的方式,做个中心的普通工作人员。
从一个号令千军的团长到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而且只是来帮忙的编外干部,两者的落差何其之大。但王学法没有急、没有恼、更没有费怪命运的不公平。当时作为军队的转业干部要想被地方认可,就必须凭实力干出个名堂来。而如何才能干出名堂,这才是个关键的转折点。但任凭千回百转,他只深信扎扎实实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道理。
为了尽快完成从当兵的人向法律援助人的转型,他又对新从事的法律援助事业与自己以往的军旅经历做了一次深刻的剖析和研究。他认为,首先,从法律援助事业来看,这是个前无古人的宏大新兴的事业,大家的起点都一致:都是从零起步,都没有经验,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只要加倍地努力学习、认真研究、敢于探索,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从军人到法援人的华丽转身。其次,从自身优势和长处来看,作为一名军队的领导干部,他擅长做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队伍建设。而对一个新组建的单位,思想工作和队伍建设这两项都至关重要。思想工作可让大家消除畏难情绪,努力去开拓新的工作领域;队伍建设可以加强人员的素质,提高竞争力。而且他是经济管理学的本科生,更擅长搞管理;而从法律援助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来看,未来的工作重点,也应该放在管理方面。
经过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他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初步的概念,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拓展也有了一份信心。根据法律援助的性质和特点,他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尽快而且顺利进入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与其他刚进人法援机构……
P77
几经斟酌,本书最终定名《大爱》,取义“大爱无言,掷地有声”。言之“爱”,是指法律之爱、责任之爱、民生之爱;谓之“大”,是因境界之大、道德之大、品格之大。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这种爱,因岁月洗练和人生磨砺而更加沉郁凝重,更加朴实无华;这种爱,因甘于奉献和默默无名而更加含蓄隽永,更加动人心魄。大爱,且无言,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汩汩融进了当代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血液里。
本书记录的正是这样一批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有的自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伊始便投身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服务人民;有的身患疾病,依然坚守诺言,不离不弃,犹获新生;有的放弃了名声和财富,默默承担起法律工作者的天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青天”……他们是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生动剪影,本书通过对这些法律援助工作者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思想源泉和精神风貌。他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自己的一案一讼、一言一行而努力着、实践着、前行着。这,无疑将是本书编辑出版最大的意义所在。
作为第一本深入全面描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专著,本书的出版面世既是一种对过去十几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历程的总结,也包含了对这项制度无尽未来发展前景的期许。可谓正逢其时,恰逢其盛,责任显赫,:意义重大。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各省市司法厅局的大力支持;各位受访者的真诚合作,在此我们感谢他们。我们还要感谢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贾武光主任、桑宁副主任、张实处长、汪进联副处长、谢副处长为本书的出版提供的弥足珍贵的帮助和宝贵的意见;感谢李广良先生、罗俊华女士提供的帮助;感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感谢在出版过程中王国祥先生为本书的发行和推广给予的支持。总之,我们感谢一切帮助过、支持过我们的人。
法律援助制度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这项制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契合,反映了党的主张、人民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是一项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光彩事业。多年来,广大的法律援助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提供法律援助,办理了大量优质的法律援助案件,为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切实服务困难群众,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尽心竭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了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始终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确保每个公民不因经济困难而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
为了切实促进和谐稳定,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把实施法律援助的过程,变成既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又增强群众法治观念的过程。
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周永康,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会议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周永康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孟建柱同志鼓励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向这些先进学习,发扬光大他们的事迹。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他们毅然选择法律援助这条艰辛的道路,是因为他们怀着崇高的价值追求,有着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本书记录的正是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法律援助事业的辉煌业绩。他们有的自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伊始便投身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服务人民;有的身患疾病,依然坚守诺言,不离不弃,犹获新生;有的放弃了名声和财富,默默承担起法律工作者的天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青天”…… 他们是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生动剪影,本书通过对这些法律援助工作者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思想源泉和精神风貌。他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自己的一案一讼、一言一行而努力着、实践着、前行着。这,无疑将是本书编辑出版最大的意义所在。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为广大的法律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作为第一本深入全面描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专著,本书的出版面世既是一种对过去十几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历程的总结,也包含了对这项制度无尽未来发展前景的期许,意义重大,故欣然提笔,为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
赵大程
杨立娟等专著的《大爱(Ⅲ走近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记录的正是这样一批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有的自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伊始便投身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服务人民;有的身患疾病,依然坚守诺言,不离不弃,犹获新生;有的放弃了名声和财富,默默承担起法律工作者的天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青天”……
他们是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生动剪影,《大爱(Ⅲ走近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通过对这些法律援助工作者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思想源泉和精神风貌。他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自己的一案一讼、一言一行而努力着、实践着、前行着。这,无疑将是本书编辑出版最大的意义所在。
言之“爱”,是指法律之爱、责任之爱、民生之爱;谓之“大”,是因境界之大、道德之大、品格之大。作为第一本深入全面描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专著,杨立娟等专著的《大爱(Ⅲ走近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出版面世既是一种对过去十几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历程的总结,也包含了对这项制度无尽未来发展前景的期许。可谓正逢其时,恰逢其盛,责任显赫,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