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不囿于一家之见,而融儒、佛、道三家思想于一体,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经,佛家的出世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纬,从提高人的素质和品位人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系。其语言精警、文辞隽永、含义深邃、易懂好记。
本书在参照各种权威版本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最具可靠性、时代性、契合度的三百二十余条经典原文。将全书分为处世篇、修持篇、养身篇、闲适篇,并编制了主题目录。书中准确流畅的“释义”和详尽的“注释”,更便于您去阅读和理解。独特的“新解”,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言,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事留余地 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释义
可口的山珍海味,都像糜烂肝肠、腐蚀骨肉的毒药一样,不能吃得太多,只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的事情,都是损害身体、败坏德行的媒介,不可享受太多,只享受一半将来就不会后悔。
新解
什么事都要适司而止,讲求有度有节。生活事业都是这样,凡事要留有余地。有些事看起来令人得意洋洋,背后也许已经隐藏着走向失败的因素。所以话不可说满,福分不可占全,酒宴到兴头之时,当退即退。东洋人总公司是日本化学纤维界的名牌公司,当他们预料到化学纤维要走下坡路时,转而从事汽车装饰品和汽车用品的生产销售。当化学纤维业那几年不景气的时候,该公司丝毫未受影响,仍欣欣向荣。意大利有个市场,只售首批产品,卖完为止,不再进货,就是热门货也情愿割爱,从而获得了良好效果。
注释
爽口:清爽可口。皆烂肠腐骨之药:此处强调山珍海味多吃就会伤害肠胃,如同毒药害人。
不畏人忌 不惧人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释义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人的欢心,不如以刚正不阿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一个人没有善行而接受他人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却遭受小人的诽谤。
新解
曲意致喜,无善致誉,都县令人槛尬之事,一个正派的人听了就会不舒服,这种小人行为只能欺骗无知之士。而一个曲意逢迎者,若非招宠,则必有所求,所以不可不小心。不过,若讲生活处世的艺术,倒也不必直躬使人忌,无恶致人毁。人在本性上都是愿听好话的,连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那般耿直之人,尚且听人夸其军功而喜不自禁,何况普通之人。人活世间,多发现别人的优点,时常赞美几句,少揭几分别人的隐忧,相处欢洽,何乐而不为!
注释曲意:委屈自己的意志。直躬:刚正不阿的行为。
品味菜根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
能够听取反面意见,才可以称为善听;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才可以说目光锐敏;能够自我约束,才算是真正的强有力的。
爱重成仇 薄极成喜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释义
价值干金的重赏或恩惠,有时难以换得一时的欢娱;一顿粗茶淡饭的小小帮助,可能使人终身心存感激回报之心。由此可见,过分的宠爱反而会与对方结下仇怨,极小的恩惠反而能使对方感到喜悦。
新解
人的感情不是用金钱所能买到的,情意的深浅也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若送权贵富翁千金,人家只笑你趋炎附势,并无一毫感动之心,而对于将要饿死的人,只一碗饭一口水,便可使对方感激不尽。因此助人应当要在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韩信“一饭之恩终身不忘”,而且帮刘邦打下天下之后也始终记住刘邦的过去而不背叛。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时,投入全部的身心去爱一个人,却只因一言一行不当而使所爱的人与你反目成仇。可平时你极少关注过的人,却往往记住你偶尔给他的一点恩惠,真心实意地敬爱你。
品味菜根
夫性恶者,心比木石;木石犹为人用,况非木石。
——王充《论衡·率性篇》
那些本性恶劣的人,心就像木头石块一样;但木头石块尚且还能为人所用,而他们连木头石块也不如。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释义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用表面的不懂掩饰内心的明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清廉,以屈曲求得伸张。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如同狡兔三窟,能避祸安身。
新解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是中国传统处世技法中的精髓,源于道家《老子》中的“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可导出“大道无形,大音稀声”等,其特点是冷静、理智,晦暗藏拙,以退备进,以养备攻。
注释
一壶:壶是指瓠,体轻能浮于水。《鹗冠子·学问》篇中就有“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此处的一壶就是指平时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关头就成为救命的法宝。三窟:通常都说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处很多,出自战国时代孟尝君的故事。《战国策·齐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P26-28
《菜根谭》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生平事迹不详。400多年来,《菜根谭》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人们对其评价颇高。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菜根谭》不囿于一家之见,而融儒、佛、道三家思想于一体,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经,佛家的出世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纬,从提高人的素质和品位人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系。其语言精警、文辞隽永、含义深邃、易懂好记。
《菜根谭》全书蕴含着“方以智,圆而神”的处世哲学:“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在“花浓柳艳处”“著得眼高”,在“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包含着“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的修持之道:“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之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宜精神百倍。”充满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的积极入世思想:“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还洋溢着“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的友爱精神:“不责小人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正是因为《菜根谭》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诫箴言书;也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此书能够流传海内外,长盛不衰。
《菜根谭》有多种版本传世。本书在参照各种权威版本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最具可靠性、时代性、契合度的三百二十余条经典原文。
为便于阅读,我们将全书分为处世篇、修持篇、养身篇、闲适篇,并编制了主题目录。书中准确流畅的“释义”和详尽的“注释”,更便于您去阅读和理解。独特的“新解”,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们收集百家之言,共同“品味菜根”之香,使您从中采撷更丰富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