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游记(上下彩绘版)/中国古典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吴承恩
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是中国小说史中最成功的一部神魔小说,取经四众的形象可谓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它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内容推荐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前面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第二部分包括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由;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师徒四人斗妖斩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方天竺国灵山,见到了佛祖如来,取得了真经,并护送回东土,四人也修成了正果,变成了佛。

第三部分取经故事是全书的主体,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但第一部分却是全书中写得最生动和最精彩的部分,从孙悟空非凡的出身和求仙得道的过程,大闹三界,特别是大闹天宫的情节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积极乐观的充满神奇色彩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做准备和铺垫。

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联结起来,在结构上起到一种过渡的作用,但故事本身在思想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第三部分取经故事,由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四十一个故事组成,以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作为线索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着重表现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模拟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这个世界带着清晰的现实社会的影子,那威严不可一世的玉帝、太上老君和“要人事”的佛徒、残暴的各色妖魔,似乎都可与现实对号入座。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在中国文学史上,以神话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一向不够繁荣,《西游记》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巨著。

目录

出场人物

第一回 石猴初称王

第二回 学艺三星洞

第三回 重整花果山

第四回 龙宫强借宝

第五回 猴王称大圣

第六回 大闹蟠桃会

第七回 智斗二郎神

第八回 囚困五行山

第九回 观音指迷津

第十回 寻找取经人

第十一回 唐僧收猴王

第十二回 紧箍困顽徒

第十三回 白龙变坐骑

第十四回 祸起观音院

第十五回 大闹黑风山

第十六回 智擒黑熊怪

第十七回 设计高老庄

第十八回 悟空收八戒

第十九回 受阻黄风洞

第二十回 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一回 收徒流沙河

第二十二回 猪八戒招亲(上)

第二十三回 猪八戒招亲(下)

第二十四回 偷吃人参果

第二十五回 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仙水活宝树

第二十七回 三打白骨精(上)

第二十八回 三打白骨精(下)

第二十九回 智激美猴王

第三十回 师徒重和好

试读章节

第四回 龙宫强借宝

悟空学艺回来,消灭了混世魔王,重整花果山。为了防止再有妖魔欺负,于是教小猴们砍竹做枪、削木为刀,天天操练武艺。可是竹枪、木刀毕竟无法上阵使用,悟空决定去邻近的傲来国想想办法。

悟空驾起筋斗云,转眼就来到了傲来国上空。朝下一看,果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悟空念动咒语,吸一口气呼地吹下去,顿时平地里起了一阵狂风,飞沙走石。这一阵风刮得家家关门闭户,街上再无人迹。悟空趁机跳下云头,找到兵器武库,只见里面有无数的刀枪剑戟,各类兵器,一应俱全。悟空高兴得手舞足蹈,拔了一把毫毛,念动咒语,叫声:“变!”立刻变出千百个小猴,一拥上前,乱搬乱抢,有力的拿六七件,力小的拿二三件,一会儿就搬得干干净净。悟空又驾起筋斗云,带着小猴们直回花果山。

那些花果山的大小猴,正在洞门外玩耍,忽然从半空中跳下许多小猴子,个个身背兵器,不知是怎么回事。只见悟空跳下云头,将身子一抖,收了毫毛。悟空把兵器都乱堆在山前,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大小猴个个欢呼雀跃,都去抢刀夺剑。从此,悟空带领猴群天天操练,把一座花果山整治得固若金汤。

一天,悟空忽然对大家说:“你们都有了如意的兵器,可是我却只有一口从混世魔王那里夺来的大刀,用得很不称心。”有一只老猴听了,上前说道:“大王已是仙圣,一般兵器肯定不如意。我们这铁板桥下,直通东海龙宫。大王如果下去,找到老龙王,向他要件什么兵器,不是很好吗?”悟空听了大喜:“我这就去龙宫借宝!”

悟空使出闭水法,跳进水中,分开水路,直人东洋海底。正走着,忽然钻出一个巡海夜叉,挡住悟空问道:“你是哪里来的神圣?报上姓名,好通报迎接。”悟空说:“我是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家老龙王的邻居。”夜叉听了,连忙跑进水晶宫报告:“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说是大王的邻居,要来我们宫里。”东海龙王敖广连忙起身,带着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把悟空迎进水晶宫。

龙王请悟空上坐,问道:“上仙来我宫里,有何贵干啊?”晤空事没事。就是最近教小的们演练武艺,自己却没有一件称心的兵器。老孙早就听说你这里宝贝众多,所以特地来看一看有什么好的兵器。”龙王听了,只好叫人拿出一把钢刀。悟空见了,说:“老孙不会用刀,还是换一件吧。”龙王又叫人抬出一把九股叉。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掂了掂,放下说:“太轻,太轻!又不趁手!还请换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仔细看看,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说:“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害怕,只好命人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这柄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上前接在手中,耍了几招,插在地上说:“还是太轻!太轻!”老龙王更加害怕,说:“上仙,我宫里就这根戟最重,再也没什么兵器了。”悟空笑道:“龙王还能没宝吗?你再去找找看。”

龙王正不知如何是好,后面的龙婆、龙女悄声说:“大王,看来这位神仙非同小可啊!们宫里不是还有一块定海神铁吗?来给他看看吧。”龙王说:“那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用来测量江海深浅的,能用吗?”龙婆说:“管他有用没用,先把这位神仙送出门吧!”老龙王没有办法,只好向悟空说了。悟空说:“好啊!拿出来我看看。”龙王摇手说:“扛不动,抬不动!只有上仙亲自去看看了。”悟空随龙王来到海底中央,果然看见一根铁柱子金光闪闪,大概有两丈多高,一斗多粗。悟空伸手抱着说:“太粗太长了,再短些细些就好了。”刚说完,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摇了摇,说:“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的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高兴,仔细一看,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上面还刻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悟空心中暗暗高兴:“看来这宝贝还如人心意!”他一边走,一边想:“再短些,细些!”拿到外面时,也只有一丈多长、碗口大小粗细了。

悟空舞起金箍棒,把龙王吓得胆战心惊。悟空手拿金箍棒,对龙王笑道:“多谢!多谢!兵器已经有了,你干脆再送我一副披挂吧!”龙王听了,再三推辞,只说没有,把悟空惹怒了:“真的没有吗?那就拿你的水晶宫试试我的金箍棒!”龙王慌了,连忙叫来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献出金冠、金甲和云履。悟空都穿戴好了,舞动如意棒,直回花果山了。

悟空回到花果山,大家见了,都夸这一身披挂十分漂亮。悟空满面春风,拿出铁棒,竖在当中。这些猴子不知深浅,都争着要来拿那宝贝,只见一个个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铁棒还是纹丝未动。悟空哈哈大笑:“这是如意金箍棒,有一万三千五百斤重呢!你们都走开,等我变给你们看。”他拿起宝贝,叫道:“小,小,小!”一会儿铁棒就小到一根绣花针大小,他顺手把针藏到耳朵里面。大家都吵着要再拿出来看看,悟空又把针从耳朵里拿出,放在掌上,叫道:“大,大,大!”那铁棒马上又变成一斗粗细、二丈长短。悟空玩得高兴,把金箍棒放在地上,叫声:“长!”顿时金箍棒就长得顶天立地,那些大小妖魔都吓得赶来参拜。从此,悟空有了一件称心如意的兵器。

这一天,悟空举行宴会,喝得酩酊大醉,在松树下睡着了。梦里看见两个人拿着一张批文,上面有“孙悟空”三个字。他们走上来,用绳子套了猴王就走,一直带到一座城边。悟空抬头一看,城上有三个大字“幽冥界”。悟空顿然醒悟:“幽冥界是阎王住的地方,我怎么到了这里?”那两人说:“孙悟空,你阳寿已经到了。”悟空听了,说:“我老孙已经学会了长生不老的法术,怎么会阳寿到期呢?”那两人根本不听,一定要拖悟空进去。悟空大怒,从耳朵里取出金箍棒,一抬手,就把他们打成肉酱。那些小鬼吓得东奔西逃,跑进森罗殿向阎王报告:“大王,不好了!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进来了!”

阎王连忙出来迎接:“上仙请息怒!”猴王说:“我老孙已经修仙得道,与天地齐寿,为什么还要派人来勾我?”阎王连忙说:“上仙息怒,天底下许多同名同姓的,也许是弄错了。”晤空道:“胡说!快拿生死簿来给我看看!”阎王没有办法,只好拿出生死簿。

悟空手执金箍棒,跳上森罗殿,拿过簿子,找到自己的名字,用毛笔一把涂了;又把猴类下面有名字的也一概用笔勾了,然后扔下簿子说:“好了,好了!今后再也不归你们管了!”他抡动金箍棒,一直打出幽冥界。十殿阎王个个不敢阻拦,互相商量要去玉帝那里告状。P22-P27

序言

《西游记》:从真实历史到不朽神话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著名长篇小说;与另外三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相比,《西游记》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浪漫主义作品。《西游记》中所写的唐僧取经的故事,本来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约距今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今天的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的这次西天取经,历时17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玄奘法师回国以后,唐太宗非常高兴,特地下旨请他主持翻译这些佛经,并讲述取经途中的奇闻异事。

在那个交通十分困难的时代,玄奘取经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加上经过了许多国家,一路见闻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而且玄奘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都十分令人钦佩。为了宣传玄奘的精神,弘扬取经的业绩,也为了扩大佛教的影响,玄奘的徒弟开始根据师父的经历和讲述,创作出一些关于取经的作品,并且有意加以夸大和渲染,于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很快就开始在民间流传。

流传过程中,劳动人民不断进行加工、丰富、发展,愈传愈奇,愈传愈带神话色彩,分别添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自龙马等形象,取经队伍从玄奘孤身一人发展到唐僧师徒四人,故事的主角和中心人物也由唐玄奘转移到孙悟空,故事的内容更是演化得丰富多彩。经过无数民间艺人付出巨大的劳动之后,这部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终于在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

《西游记》问世以后,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它的故事和人物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而且深受青少年朋友的热爱。《西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19世纪开始,就陆续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