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包括:货币的微观功能和效用,微观金融活动方式,金融商品价格,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货币的宏观功能和货币制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相比第一版,本书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趋完整,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货币的微观功能和效用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和形态
第二节 货币的微观功能
第三节 货币的效用
第二章 微观金融活动方式
第一节 储蓄、投资均衡与金融的产生
第二节 微观金融活动的特点和主要方式
第三节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第三章 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第一节 商业银行
第二节 投资性金融机构
第三节 契约性金融机构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五节 国际金融组织
第四章 金融商品价格
第一节 利率
第二节 汇率
第三节 有价证券价格
第四节 银行贷款和保险产品定价
第五章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功能
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第三节 金融工程原理
第四节 资本市场理论
第六章 货币的宏观功能和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宏观功能
第二节 货币制度
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货币供给机制
第五节 货币均衡
第六节 国际收支和内外均衡
第八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五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第九章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十章 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金融深化理论与金融改革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专栏一 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
专栏二 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专栏三 电子信息货币的诞生
专栏四 BOT融资方式
专栏五 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及我国主要银行排名情况
专栏六 股票价格指数
专栏七 关于货币中性问题的争论
专栏八 主要国家(或地区)货币名称及其进位制
专栏九 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专栏十 菲利普斯曲线
专栏十一 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
专栏十二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