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文观止/国学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清)吴楚材//吴调侯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之前的古文选本,大多依据昭明太子萧统《文选》的体例,分类繁琐,常以条目为主线,阅读使用时都很不简便。本书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所以,本书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

《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褥代下迄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所选文章能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它应用文,大体上反映了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文章篇幅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易于记诵,至今仍是人们学习文言文的优秀读物。

目录

卷之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曹刿论战

子鱼论战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卷之三 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

卷之四 秦文

司马错论伐蜀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唐雎不辱使命

乐毅报燕王书

谏逐客书

卷之五 汉文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

卷之六 汉文

过秦论(上)

论贵粟疏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卷之七 六朝唐文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滕王阁序

陋室铭

阿房宫赋

卷之八 唐文

师 说

进学解

柳子厚墓志铭

卷之九 唐宋文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卷之十 宋文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卷之十一 宋文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六国论

黄州快哉亭记

游褒禅山记

卷之十二 明文

卖柑者言

五人墓碑记

试读章节

【译文】

当初,郑武公的妻子是从申国娶来的,她的名字叫武姜。武姜生有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世时是脚先头后出生,很让武姜受了一番惊吓,于是就给他起名为“寤生”。从此一直讨厌他,而偏爱共叔段,并想把共叔段立为国君的继承人。多次请求过郑武公,但郑武公都没同意。等到庄公承袭了君位,武姜又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你要其他地方,我都听你的。”武姜改要了一个叫京的地方,庄公便让共叔段住在那里,人们因而又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郑国大夫祭仲对庄公说:“大城市的城墙超过三百丈的话,就会给国家带来祸患。先王定下的规矩是,大都市不可超过首都的三分之一;中都市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都市不可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地不守这个规矩,这是制度所不能允许的,如果任其所为,你以后就可能难以遏制了。”庄公说:“这是武姜的想法,如果真有什么祸患的话,我又怎么能避开呢?”祭仲回答道:“武姜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趁早另拨一块地方给共叔段,以免滋长他的野心。否则一任发展下去,再要阻止就很困难了。蔓生的野草都很难连根铲除,更何况共叔段是您所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此后不久,太叔果然让西部边境地区和北部边境地区在臣服庄公的同时,还要听命于他。郑国大夫公子吕便对庄公说:“一个国家是无法容忍一地两属的状况的,您打算怎么办呢?如果您准备让位于太叔,那就请允许我去服伺他好了;您如果不准备让位于他,那就请将他除掉,免得让民心生乱。”庄公说“用不着费心,他将自食其果。”

太叔又把原来两属的地方完全收进了自已的封地,从而使他的势力扩展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反击了!他的土地扩展得越大,他得到的人也就越多。”庄公说:“他一不讲道义,二不讲亲善,土地越大,离他垮台的日子就越近。”

太叔修筑城池,聚积粮草,整饬兵甲,备办车马,打算偷偷进攻郑国,武姜则准备到时候为他们打开郑都的城门。庄公打听到他们发难的日子后,说:“可以动手了!”命令公子吕带领着二百辆战车去京地伐乱。京地的人们都起来反对共叔段,共叔段被迫逃亡到鄢地。庄公又追击到鄢地。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出逃到共国。

《春秋》上说:“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顺从兄长,所以这里不称其为弟。他的行为就像另一个国君,所以这里把对他的打击称之为“克”。称郑庄公为“郑伯”,是在讥讽他失去了对弟弟应有的教导。《春秋》上说庄公早有杀掉共叔段的意图,而又不说共叔段是被迫出奔,这是作者有要为王者掩饰的为难之处啊。

接着庄公又把武姜安置在城颍,而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了。”不久,他又后悔发了这样的誓言。颍考叔是管理颍谷的官员,他听到庄公有所悔悟,便拿了些东西去进献给庄公。庄公赏赐他留下吃饭,而他总是把肉放下不吃。庄公不理解,就问他原因。他回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小人所吃的东西她都品尝过了,但从来没有尝过您的食物,请允许我送给她吧。”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我却独独没有啊!”颍考叔说:“可以问问你说这话的意思吗?”庄公就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而且说明自己已有翻悔之意。颍考叔对他说:“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从地上挖下去,一直挖到泉水涌现,再另挖一条隧道通往泉水,你母子在隧道相见,谁还能说是违背了誓言呢?”庄公听从了他。庄公走进隧道时赋诗说:“宽大的隧道中,乐在融洽。”武姜走出隧道时赋诗说:“宽大的隧道外,乐在畅快。”于是他们母子又和好如初。

君子说:颍考叔,孝心真纯厚啊。他热爱自己的母亲,又能将孝道推广到庄公。《诗经》中说:“孝子的孝心是无穷无尽的,世世代代赐给你的同类。”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译文】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人说:“那些吃肉的大官们考虑的事,你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思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问庄公靠什么迎战。

鲁庄公说:“衣物食品是人们所赖以生存的东西,我不敢独享,一定要分出一些给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使人民普遍得到,人民不会跟从您。”鲁庄公又说:“祭祀的牲畜、玉器、帛币,用多少,说多少,并不敢妄说虚加,总要做得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细微的信用不足以令神信服,神不会福佑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子,虽不能件件查清,但一定要按实情去办。”曹刿回答说:“对人民的忠诚正表现在这类事情上,可以靠这点去打一仗了。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随着你。”

鲁庄公与他同乘着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鲁庄公刚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待齐国人敲过三遍鼓之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刚想催马追击,曹刿说:“不行。”他下车察看了齐军留在地上的车迹,叉登上车前的横木向齐军嘹望,然后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取胜以后,鲁庄公问他战胜的原因。他说:“打仗,靠的是勇猛的士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泄尽。对方的士气已衰竭而我方士气正盛,所以能打败他们。齐国是大国实力很难猜测,怕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轮印杂乱,望见他们旗帜倒下,所以才追击他们。”

【译文】

楚国攻打宋国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规劝说:“上天抛弃商朝很久了,您要复兴它,可是罪在不赦啊!”宋襄公不听。

与楚人在泓水作战。宋国人已经排好了迎敌的阵列,而楚国人还未全部过河。公孙固说:“对方人多,我们人少,乘他们没有全部过河,请打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等到楚军虽过了河,但尚未排好队列的时候,公孙固又把出击的请求告诉了宋襄公,宋襄公说:“不行。”等到楚军摆好了队列,然后才出兵打它,宋军大败。宋襄公被打伤了大腿,连他的侍卫官也被歼灭了。京都的人都怪罪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重复打击已经负伤的人,不抓捕头发花白的人。古代指挥军队,不靠利用狭隘的地势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经灭亡了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攻击没摆好军阵的敌兵。”他的哥哥子鱼说:“您不懂打仗。强大的敌人身处狭隘之地,而且没有部署好军队、阵形,这是上天在保佑帮助我们啊。阻挡住它,而且打击它,难道不可以吗?即便是这样,仍然还有许多可怕的危险啊。更何况今天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已是高龄之人,也应该捕获,对那些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抓捕呢?懂得耻辱,教会作战,为的是奋勇杀敌。对虽然已经负伤,但并未致命的敌人,怎么就不能再打击他们一次呢?如果你舍不得再打击他们一次,那还不如根本就不要去打伤他们;如果怜惜那些头发花白的人们,那还不如就此向他们投降。三军依靠的是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去作战,鸣锣击鼓是利用它们的声音来振作将士们的士气。有利于作战的时候,就要善于抓住时机而用之。所以,利用狭隘的地势阻击敌人,是完全可以的。声音洪亮了,可以激发起高昂的斗志。所以,击鼓打击尚未成列的敌军,这也是可以的。”

P3-8

序言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自其刊行以来,颇受人们欢迎。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吴兴祚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二人的情况现在只能于此序中窥见一斑。“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古文观止》全书共12卷,收入上起周代下讫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谷梁传》2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编者有意强化对汉代以前文章的份量,是为了使读者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源本。对两汉的文章,编者比较重视司马迁的《史记》,汉文31篇,《史记》有14篇。唐代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为主,分别选入24篇和11篇;宋文以欧阳修、苏轼为侧重点,分别选人13篇和12篇。秦文仅选李斯1篇,六朝文章选6篇,元代1篇未选,明代选人18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故选人了一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行至今。

《古文观止》之前的古文选本,大多依据昭明太子萧统《文选》的体例,分类繁琐,常以条目为主线,阅读使用时都很不简便。《古文观止》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

编者

2008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