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慈禧身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奇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一些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对慈禧身世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的看法。本书既是大众的,也是学术的,适合广大读者阅览,也是清史研讨所不可少的参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清史读物。该书向读者展示的是晚清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铁碗女人慈禧的身世之谜。

内容推荐

慈禧就像一棵树,开花结果于京都;它在潞府成长,根却深扎长治泥土!

慈禧——一个曾经执掌朝政48年的女强人,她的身世被谎言、传说、流言所遮盖,历史的真实渐渐被模糊。真正的慈禧到底是哪里人,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揭开这一历史之谜。

目录

代序

一、综述

慈禧童年是个谜

解开慈禧童年之谜——慈禧本是山西长治人

慈禧原是汉人

选慈禧进宫是咸丰帝事先内定的

慈禧的真实身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慈禧小时候的故事

长治地区关于慈禧出生地的传说属于“活形态的历史”

二、口碑资料

关于慈禧的身世

慈禧后裔谈慈禧

慈禧家境简介

西坡村民谈慈禧

上秦村民谈慈禧

外村人谈慈禧

慈禧太后小时候的经历

小时候的慈禧太后曾经到过我家

“朝廷,主的(子)家还是个女人”

潞安府出过个皇娘娘

有关慈禧太后的一些情况

高甲义老人谈慈禧身世

杨焕文夫妇说慈禧

关于慈禧童年时代的一点传说

有关慈禧身世的信

长治县西坡村是西太后的出生地

慈禧小时候被卖的实情

我所听到的关于慈禧童年的传说

慈禧御前侍卫杨殿栋谈慈禧籍贯

一位镶白旗老人说慈禧是汉人

听父亲说慈禧是山西汉人

“慈禧是长治人可定论”

慈禧出生在长治,汉族

慈禧生活行为中的相关表现

慈禧喜欢吃上党饭菜

慈禧爱吃长治的团子和酸菜

慈禧爱吃长治老百姓爱吃的玉米圪碜饭和萝卜菜

慈禧爱吃长治的小米、醋和黑酱

王大旦的“十万班”曾进京为慈禧太后演戏

慈禧爱看上党梆子戏

慈禧与上党梆子

我亲自在天津看到“上党宫调”

我爷爷曾被召人宫内唱戏

慈禧爱唱山西民歌而不会唱东北民歌

我老祖母给慈禧太后当过奶妈

我婆婆给西太后当过奶妈

我爸曾给光绪帝当御前侠

慈禧为我外公讲情,免去死罪

救灾

慈禧太后曾来长治避暑

慈禧与乡亲

慈禧授意潞安知府在长治建“义合源”

关于慈禧太后的十件事

有关慈禧身世的故事

神秘的慈禧传说

慈禧传说两则

长治“破鞋会”的传说

慈禧太后童年在长治

长治“破鞋会”与慈禧太后

慈禧与西坡的故事

慈禧动恻隐,长治方免涂炭

浅议长治西坡、上秦两村口碑

长治地区关于慈禧的传说值得重视

也谈以科学态度对待口碑——就“慈禧是否长治人”再与陶先生商榷

三、相关实物

相关实物之一——慈禧出生地遗址

相关实物之二——慈禧生母之墓

相关实物之三——王氏家谱

相关实物之四——“慈禧娘娘院”

相关实物之五——清光绪年制黄皮夹

相关实物之六——清宣统年制皮夹子

相关实物之七——慈禧致上秦村宋家的(残)信

相关实物之八——慈禧寄给长治宋家的照片

关于慈禧相片及一点看法

慈禧照片曾在长治市博物馆展出

相关实物之九——来自上秦村宋家的《皇室旧影》

相关实物之十——“慈禧太后书房院”

将“慈禧太后书院”写入《保护标志》的依据

“慈禧太后书房院”的牌子

原文化部长黄镇1938年见过“慈禧太后书房院”的牌子

慈禧书院的木牌、残牌纪实

实物就是铁证——就“慈禧是否长治人”与陶先生商榷

四、书文记载

关于慈禧的族属

慈禧压根就不是一个旗人

慈禧不是满人,是汉人

慈禧不识满文

老佛爷可以说完全不认识满文

慈禧是个小脚女人

老佛爷是“半落子”脚

慈禧的脚小得不成样子

慈禧是潞安府台收养的汉族女儿

关于慈禧的出生地

慈禧生于山西省

慈禧家是山西长治

慈禧生于潞安府衙西花厅

慈禧太后,山西潞安府人

西太后生于山西长治莲花池

慈禧太后祖籍潞安府

慈禧是潞安府府上街人

慈禧出生在潞安府

慈禧生在山西长治

那拉氏出生在潞安府衙西花厅

关于慈禧的家世

慈禧太后家世极为微贱,初仅为他家使女

慈禧入宫前“曾为人家代做袜底”

慈禧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

关于慈禧与惠征家的关系

慈禧与惠征夫人不睦

慈禧不愿意给她娘家的人有实权的高官

慈禧不富娘家

慈禧对惠征之子桂祥无情

慈禧痛十艮惠征家的亲戚

惠征夫妇不是慈禧的生身父母

汉族女子可以进入清宫

满族确有抱养汉民子女的现象

清朝选秀女,多数是顶替的

清世祖、圣祖、世宗、高宗嫔妃中均有汉家女

满族汉化日益加速

慈禧身世烙印

慈禧爱吃长治人爱吃、常吃的食品

慈禧爱看上党梆子戏(长治地方戏)

慈禧重用长治人和长治地方官

慈禧拨银粮赈济山西

慈禧照顾山西商民生意

慈禧喜欢农村和农事

慈禧关心穷苦农民

慈禧重用汉官

慈禧关照汉民

慈禧说话“带山西老‘侉子’口音”

惠征曾任潞安府知府

惠征初任山西潞安府知府

惠征出任的第一任官是潞安府知府

五、众人论说

 1989——1993

慈禧太后是长治人

《慈禧太后是长治人》续篇

浅谈“慈禧太后是长治人”

慈禧与长治

关于慈禧的传闻

试论“慈禧太后是长治人”

从慈禧言行中分析其出生地

也谈慈禧太后是长治人

从长治地区民间传说探索慈禧太后出生地与童年

对《商榷》和《辨析》二文的不同看法

慈禧童年揭秘

从电视剧《慈禧》的编导看慈禧的出生地

慈禧、惠征经历考察记述

何树当年落雏凤?——慈禧童年研究述评

我国历史学家对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工作的评论

慈禧生于长治之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意见——北京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慈禧童年初探——1993年10月在慈禧童年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慈禧童年应当考订清楚

旗人抱养汉民子女及违反选秀制度的现象

在北京“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北京“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侧记

“慈禧是长治人”释疑及其他

 1994——1998

慈禧出生地是山西长治

慈禧的生身父母是王增昌夫妇

从三个帝后宗祀谱看慈禧与长治宋家的关系

“慈禧长治说”见闻实录

从慈禧对汉族官民的重用和关照看她的身世

从慈禧的抱怨看她的身世

通过慈禧身边的人推断慈禧与长治的关系

慈禧的小脚审美观

慈禧为何对满汉通婚解禁?

关于慈禧是否长治人的一些思考

从加封地方神庙看慈禧对长治的偏情

惠征有条件收养宋龄娥

关于慈禧出生地和惠征经历的几种说法

慈禧养父惠征亡故的时间应在慈禧入宫之前

不能凭主观臆断和“假定”下断语——读《慈禧是长治人一说质疑》有感

精神可贵卓有成效——读《慈禧童年》及有关文章有感

不懈的探索——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活动纪实

百年之谜见端倪——“慈禧童年研究展”观览记

《慈禧童年考》序——慈禧生于长治说“很难”否定

 1999——2007

长治慈研T作有开拓性、抢救性、群众性、学术性——在“慈禧童年研究工作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慈禧是山西长治人》修订版序言——长治慈研工作有抢救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从三对建筑名称看慈禧的故里

从《慈禧的小脚审美观》看慈禧的家庭出身

我对长治慈研工作的一点看法

慈禧生于山西长治考证

慈禧养父惠征任潞安知府之考证

慈禧与潞安府知府

雏凤当年栖上党——再评慈禧童年研究

“慈禧生于长治”无疑

慈禧出身汉人的几点补充理由

从生活细节揭开慈禧的神秘面纱

“慈禧太后‘长治说’研讨会”简介

黎岭山赋

那先生的三段话不能否定慈禧是山西长治人

慈禧究竟生于何处?——是生于长治,而不是北京

六、专家认可

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关于慈禧童年研究要言辑录

关于慈禧童年研究的结论

关于慈禧童年研究的意义

权威人士、专家学者论文选载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谈慈禧童年研究

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谈慈禧童年研究

慈禧的出生地在山西长治的历史定位是可以成立的——在“慈禧故里旅游景区详细规划评审会”

上的发言

“慈禧生于长治说”令人信服——致长治市慈研会会长的信

我对“慈禧生于长治说”的看法

《慈禧童年考》的确给了人们以较深的可信度——致长治市慈研会会长的信

慈禧童年研究的可喜进展——读《慈禧童年考》

“慈禧生于长治说”并非空穴来风——关于“档案官书没有记载”诸说之我见

山西长治地区关于慈禧的传说具有较高的

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慈禧童年》序——这本集子初步解决了慈禧童年这段历史空白问题

《慈禧是山西长治人》序二——“慈禧是长治人”的结论是有道理的、可信的

“慈禧生于长治说”已无争议——致长治市慈研会负责人的信

“慈禧生于长治说”多半已成定论——致长治市慈研会负责人的信

慈禧童年研究遐想

“慈禧童年长治说”是可信的

我觉得“长治说”令人信服

我倾向于同意刘奇的观点

慈禧的“长治说”值得肯定

“长治说”基本能自圆其说,慈禧可能是长治人

长治的研究能自圆其说,在清代史上独树一帜

刘奇的两本书有助于慈禧的去妖魔化

附:刘奇“慈禧长治说”著作、论文获奖情况登记表

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简介

七、舆论支持

海内外舆论支持慈禧童年研究工作

附:海内外收录刘奇“慈禧长治说”论文的大型论文集名表

各方人士关注慈研成果并给予好评

一些著名作品采用了“慈禧是长治人”的观点

农民日报载文:慈禧太后是长治人

光明日报报道:一些专家认为慈禧可能是长治人

人民日报报道:慈禧究竟是哪里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

北京电视台关于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曾  涛

台湾省和日本客人来长治采访、参观张富英

新华社报道:专家认为慈禧太后生于山西省长治县

北京日报报道:口传实物文献共38项证据表明慈禧是山西汉人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的专题片(解)

《慈禧身世之谜》简介

中国电视报载文:慈禧身世之谜(节录)

在中国黄河电视台《黄河讲堂》演讲提纲

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摄制的两集专题片

(解)《慈禧身世之谜》简介

北京电视台和山西卫视亦制播关于“慈禧长治说”

电视专题片

八、卷末余韵

凤起何方土?——用文化笔触对“慈禧太后出生地之谜”的独特解读

研究慈禧童年的起因与历程

研究慈禧童年感言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简而言之,以上所列《圆明园秘闻》等补充记载,从各个不同角度集中说明:慈禧原是汉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西坡村,为王增昌夫妇的亲生女儿,而不是满人惠征夫妇在北京或其他地方所生。

(2)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和裕容龄分别著作的《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清宫二年记》和《清宫琐记》,曾给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女士著《慈禧写照记》,金易、沈义羚合著《宫女谈往录》,老太监信修明遗著《老太监的回忆》——以上这些属于与传说主体(慈禧)来往密切的权威当事人的回忆。

《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第二十节写道:“有一点是很诧异的:老佛爷对于满文,实在认识得很少,少到差不多可以说完全不认识。……朝廷上的公文,虽也有一部分是汉文和满文并用的,不过太后批阅起来,总是只阅汉文,不阅满文。"——这段文字明确说,“老佛爷对于满文,……可以说完全不认识”,由此可见,慈禧不是满人。

《清宫二年记》说:慈禧喜欢乡村生活;“喜欢看乡下风景”;喜爱农事(如养蚕(当年长治地区盛行养蚕),种菜,她有自己的田庄(在颐和园内),“每隔四五天,就要到田里去看一次”……;关心农业和农民(光绪年间,有一年久旱不雨,“四月初,太后为久旱而忧。她每天退朝后祷告求雨。……太后为着那班穷苦的农民,忧愁不堪…”)——这些记载表明,慈禧富有浓厚的农家子女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慈禧原为农家女子,而非生于城市官宦人家(惠征家)的家闺秀。

《慈禧写照记》写道:“外间传述,谓慈禧家世,极为微贱,初仅为他家使女,厥后始迁入大内,登宝位焉。”——这段回忆文字明白说,“慈禧家世极为微贱,初仅为他家使女”。由此可见,慈禧原为满人惠征夫妇的“使女”,而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这一点与长治地区的民间传说完全一致。

《清宫二年记》说:有一次,慈禧对其御前女官裕德龄说:“余自髫龄,生命极苦,尔所知也,以余非双亲所爱,尤觉毫无乐趣。吾妹所欲,亲必与之。至于余者,靡不遭诃叱。"——这段文字表明,惠征夫妇根本不爱慈禧,而爱其妹(惠征夫妇的亲生女儿)。这段文字与上文(指《慈禧写照记》中的那段文字)结合在一起,可以进一步说明,慈禧不是惠征夫妇的亲生女儿。

《老太监的回忆》说:“慈禧不富娘家”(指惠征夫妇家)。“肇公府德善,是太后的内侄。桂公府的桂祥,是慈禧之弟,也是隆裕皇后的生父。还有佛六,是慈禧之庶弟。这三家号称国戚,均贫不能为生。诸王多为请求接济,但慈禧只以私帑,每月给些钱粮。按人口计算,大人四两,小孩二两,仅能维持各家的生活而已。”——这段文字表明,慈禧对惠征家根本不予照顾。

《老太监的回忆》又说:“甲午之战,……恭亲王推荐慈禧之弟桂祥挂帅,太后不许。恭王再三请求,慈禧方肯答应。并且嘱咐恭王说,国家大事,千万不要以情面对待桂祥,如果不够得力,可以杀掉。”这是什么感情!桂祥若是慈禧的亲弟弟,她能这样说吗?

《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写道:“慈禧对那些皇族和她自己的母家(惠征家)这些较近的至戚,都是切齿地痛恨着的。……”——这几句话表明,慈禧“切齿地痛恨”其“母家”(惠征家)及其“至戚”。

——从以上三段回忆文字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惠征夫妇不是慈禧的亲生父母。

《老太监的回忆》还说:“秀女进内应差,恐怕吃苦,有钱者多买人顶替。”“旗下女子凡是家庭富裕的,也是不愿进宫去当‘怨女’,故占多数的女子是顶替的。”——这段文字明白地说,清朝末期选秀女,“占多数的女子是顶替的”。既然如此,汉族女子——长治上秦村的宋龄娥(慈禧的第二个名字)当然亦可“顶替”惠征的亲生女儿应选人宫。

(3)慈禧出生地遗址,慈禧生母之墓,“慈禧娘娘院”、“慈禧太后书房院”及其相关《文物古迹保护标志》,慈禧致长治县上秦村宋禧馀的(残)信(他人代笔),上秦村宋六则、宋德文家分别保存的慈禧寄给的光绪年问和宣统年间清廷特制皮夹式清朝帝后宗祀谱和慈禧的照片——以上这些属于相关建筑、日用品及信件等。

长治县西坡村内有慈禧出生地遗址,村外羊头岭西麓荒滩岸边有慈禧生母之墓;本县上秦村有“慈禧娘娘院”;长治市区原潞安府署后院有“慈禧太后书房院”及1963年3月20日长治市人民委员会设置的相关《文物古迹保护标志》 (上面标明“慈禧太后书房院”属“保护范围”,要求妥为保护);上秦村宋六则家有祖传的慈禧寄给其祖上人的(残)信(他人代笔。信中说慈禧本“姓宋”,后来“入宫门”……);上秦村宋六则、宋德文家分别有光绪年制和宣统年制皮夹式清朝帝后宗祀谱——慈禧倘若不是长治人,长治怎么会有这些相关建筑、实物及信件呢?

上面所引几段论述及所列三种“硬件”明白告诉我们:

第一,慈禧出生地问题,以前“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第二,“在历史文献空缺或者说还是空白的条件下,流传时间很长、流传范围很广的长治地区民间传说,就成为慈禧出生地及童年生活史的主要载体。这是研究慈禧童年很重要的依据和基础。”

第三,长治地区关于慈禧生于长治的传说,具备“活形态的历史”必备的“几个硬件”,因而属于“活形态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第四,长治地区“近百年来流传不息的”关于慈禧是长治人的El碑史料,“最值得注意”,“实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鉴于此,王汝丰教授2004年元月11日在“慈禧故里旅游景区详细规划评审会”上发言时所讲关于慈禧出生地的论断,更加显得正确。——王教授说:“从问题的提出到现在,已经16个年头了,对(慈禧)出生于山西长治的认同越来越多。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规划》对慈禧是长治人的历史定位,也就是说慈禧的出生地在山西长治的历史定位是可以成立的。”

2005年2月16日P32-34

序言

多年前,我就听到过关于慈禧是山西长治人的说法,但未见相关资料,故无法判断其真伪。近几年来,陆续看到一些研究慈禧童年的文章载于报端,读后觉得此一说确有史料根据,只是看到的史料还较少,因而仍心存疑惑。近来,阅读了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编撰的《慈禧童年》、《慈禧童年续编》和《慈禧童年考》3本著作后,觉得此说十分可信。因此,今年10月下旬去山西太原开会时,我便特意绕路到长治市参观了“慈禧童年研究展览”,观看了原潞安府署西花园内慈禧少年时代读过书的书房,对慈禧是山西长治人的说法有了基本的认同。在参观过程中,我对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的同志们深入细致的研究作风、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卓越成果,油然而生敬意。所以,当该会会长刘奇同志嘱我写点感想时,我便欣然遵命了。

应该说,对于慈禧的身世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由来已久的历史之谜,要现在就做出为大家公认的定论还为时尚早,但长治市的同志们所做的研究确有很强的说服力。正因如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重视和认可,得到海内外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并被《西风瘦马——恭亲王奕诉传》等作品(含戏剧)采用。中共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同志也说:“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根据他们搜集到的大量口碑、文物、文献资料得出的慈禧是山西长治人的结论是有道理的、可信的”。对此,我深表赞同。

关于研究慈禧童年的意义,专家学者们发表过许多很好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原历史系主任王汝丰教授,1993年10月在“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上致开幕词时曾说:“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研究中国近代史,不能不研究慈禧,也不能不研究她的童年。可见,慈禧童年的研究很有必要,是有意义的事。”王汝丰和张革非二位教授合作的《慈禧童年考·序》进一步指出:“慈禧童年这一研究在特定意义上说,也有助于晚清社会和晚清政局的研究,是慈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一级作家崔巍在《慈禧童年探秘》一文中说得更具体:“弄清慈禧的真实家世和童年,这就填补了历史上的一个空白……更重要的是,历史乃现实镜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因为慈禧当政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段历史,各种关乎民族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纷至沓来。慈禧作为这段历史的一言九鼎的决策者,她的功过是非,不能说不和她个人的气质、禀性、品格有关。这些皆是从童年就开始逐渐形成,而其家世便是这种形成的客观环境。所以弄清慈禧的家世和童年就属探骊得珠之举,那意义当然不言自明。”他们讲得都非常好,对此我就不再赘言。

我想说的一点是,为研究慈禧童年做出了贡献的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的同志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文史研究的重要。作为全国文史研究的一部分,地方文史研究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全国性文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地方文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开掘,对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希望各地文史工作者再接再厉,也希望各有关部门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当然,慈研工作并非可以就此止步。希望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的同志们继续努力,使研究向纵深发展。正如本书所载张革非教授的《慈禧生于长治说并非空穴来风》一文提出的:从“慈禧童年的研究扩大到慈禧生平的研究,其意义就更大了。切望继续坚持探索。”我认为张教授的提议很好。希望长治市的研究者和有志于慈禧研究的人们,在这方面继续多下功夫,为中国历史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1年11月16日于北京

后记

我们开展的慈禧童年研究工作,始于1989年6月,迄今已逾18年。在过去18年中,我们的慈研工作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绩。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本会全体成员在中共长治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省内外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各方人士、长治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指导、支持、帮助的结果。今天,借用本书出版之机,特向以往曾经指导、支持、帮助过慈研工作的所有领导、专家学者、各方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长治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赞助和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亦借此机会向以上各单位的负责同志致意,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山西省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

2007年12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