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美国持续的、日益扩大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书中,前7章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美国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从世界最大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后3章,作者将与读者一起分享那些早已为众多经纪公司所证明的成功的投资策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避免美元崩溃所带来的冲击,在随后的美国经济重建过程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元大崩溃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彼得·D·希夫//约翰·唐斯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美国持续的、日益扩大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书中,前7章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美国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从世界最大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后3章,作者将与读者一起分享那些早已为众多经纪公司所证明的成功的投资策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避免美元崩溃所带来的冲击,在随后的美国经济重建过程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 内容推荐 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货币角度来看,美国都是一座不可靠的空中楼阁,虽然外表极为华丽,但却毫无根基,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坍塌。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元发生严重贬值,国内制造业让步于非出口的服务业。 时下的美国将面临一场经济风暴,这源自联邦、个人和公司债务的不断膨胀,储蓄的严重不足,美元的贬值,以及国内制造业的衰退。书中详细阐述了导致美国经济崩溃的原因所在,并讨论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以及在之后的经济重建中如何获益的各种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帮助投资者避免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并从中获利。 美国迟早要出现经济崩溃。这可能是突发性的,也可能是渐进式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美元和美国经济崩溃都将不可避免地;中击全球经济。但这只是暂时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世界经济的蓝图将清晰地呈现出来:全球购买力最终转移到生产性国家。 目录 前言 导言 America.com:真实财富的幻觉 第一章 陷入贸易和金融失衡的美国 为什么前景暗淡,美国政府却说经济运行良好 美国是如何陷入这一困境的 没有美国,亚洲的生产者将无所事事? 没有美国,亚洲将会更富裕 重建生产性经济 苹果和橙子:一个浅显的比喻 第二章 山姆大叔、大众传媒和华尔街 隐藏的秘密 不断膨胀的贸易赤字 通货膨胀:核心与泡沫 通货紧缩的诡计 生产力误区 GDP数字的背后 消费者信心:巨大的反讽 第三章 美元衰退:美国的货币在贬值 法定货币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经济困境的根源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经济功能 黄金首次成为货币 早期的银行业 美元的由来 1913年《联邦储备法》与美元衰退 金银支撑体系的终结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金本位与储备货币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黄金窗口关闭 贸易差额与美元价值 美联储与通货膨胀 金价高企,反证美元“信心不足” 莫名其妙的政府 美国将如何收场 你该怎么做 第四章 通胀国度:美联储谬论 通货膨胀是与非 通货膨胀如何创造虚假需求 通货膨胀何以成为政府的隐秘伙伴 政府为何掩盖它的隐秘伙伴 通货膨胀何以掩盖得住 政府如何掩盖通货膨胀 政府炮制的通货膨胀何以成为政策 美联储公然挑战宪法 商业周期与货币供给的天然联系 现代美联储:通货膨胀的引擎和繁荣与萧条的制造者 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危机何时爆发 不受欢迎的推动力:货币流通速度 大轮回:出口通货膨胀何时归来 你该怎么做 第五章 警惕股市深渊 华尔街如何误导普通投资者 回归基本 市场与周期 避开当前的美国股市 第六章 即将破裂的房地产泡沫 美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 一个泡沫接着一个泡沫 10年前:美好的旧时代 证券化:引发房地产泡沫的根源 购买优质贷款的政府资助实体 华尔街推波助澜 非传统抵押贷款 地产商进一步加大市场泡沫 行业领导者论房价上扬 为什么崩溃不可避免 房地产崩溃的经济效应 泡沫破裂之后 租赁市场的复苏与美联储的困境 最后的绝唱 流动性的重要性 第七章 严峻的消费者债务问题 为什么美国会误入歧途 储蓄国是如何变为借贷国的 优良债务与不良债务 储蓄两重天 房屋净值和股市升值并非储蓄 亡羊补牢 消费者信贷的幕后推手——华尔街 消费者信贷无益于社会 信贷的滥用 信贷消费的适用领域 错误的历史对比 理性对待消费 “美国只是自己欠自己的,所以国债并非问题” 真实的国债 政府信托基金 社会保障与庞氏骗局 问题如何解决 保护好自己的财产 第八章 重建股票投资组合 揭穿外资神话 越来越多的国外“淘金热” 20世纪70年代 如果我错了怎么办 开始行动:创建美国国外投资组合 共同基金、美国存托凭证和粉红单 美国国外股票投资组合四步走 公司内在价值与财务可行性 从本章中学到什么 第九章 淘金热 为什么当前的黄金价格被严重低估 为什么黄金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 黄金价格最终会涨到多高 黄金与道琼斯指数 黄金白银亦步亦趋 切勿错失良机 如何占有金银 调整黄金投资组合 创建黄金和国外股票投资组合 第十章 保持流动性 保持多少流动性是合适的 投资与流动性 债务与流动性 房主的选择 储蓄的意义 硬币收集及其他 经济崩溃的其他后果 将计划付诸行动 后记 试读章节 美国是如何陷入这一困境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工业强国的地位,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市场的极度繁荣,才导致其陷入了当前日趋恶化的经济困境。 储备货币地位作为美国成功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基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见第三章),至今美国仍享有它所带来的种种实惠。正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才使得美国避免了长期贸易失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与黄金等同,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这样一来,参与国际贸易的世界各国就会大量积累外汇,并建立可观的美元储备。当初之所以选择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出口国和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而今,美国已不具备上述任何优势。与先前相比,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由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功能与其自身的进出口活动密不可分,美国便摆脱了自由市场定律的束缚,允许出现巨额贸易赤字,而这原本是需要政府适时调整的。这样一来,美国便可以回避由美元贬值引起的经济冲击。 美国的贸易伙伴可以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美国解决这一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央行的态度似乎都很消极,而美国日益增长的赤字已经达到了相当危险的水平。 但各国央行的态度最终是要发生变化的。而且,也有人推测说,今后各国的储备货币或许会转向欧元或者采取储备货币多样化组合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都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到这一天来临之时,所有“过剩的美元”都会重新回到美国,从而引发美国国内恶性通胀。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导致了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美国制造业出现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咄咄逼人的工会组织、苛刻的经济条例、高额的税收、陈旧的工厂设备、错误的消费理念、蹩脚的产品质量和设计以及其他种种因素,都将美国的制造业置于极端不利的竞争位置。 与此相反,在其他国家则刮起了一股重建之风。它们已经意识到资源的匮乏并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纷纷降低税收和工资,并尽可能减少政府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美国面临的最大的海外对手是以质取胜的El本。高耗油的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突然之间遭到了坚实、耐用而又经济的丰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阻击。日本的资源,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技能和培训并不是围绕着钱而展开的。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卓越性能,而这样的产品自然会赚到钱。日本早已抛弃了那种于己无益的贸易政策,但美国却依旧无动于衷,肆意挥霍。 1991年,戴维·哈伯斯塔姆在他所著的《下世纪》(The Next Century)一书中写道: 战后的美国转变成一个政治社会,政府承担起美国经济运行的责任;而与之相反,日本则转变成一个经济社会,并由精英阶层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热衷的先是冷战,后是热战,而日本则全力投入商业之中。 就在美国的制造业不断萎缩的同时,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服务经济并不会减少贸易赤字。诸如批发零售、运输、娱乐、劳务以及其他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服务业领域的商业活动不仅不会生产出口商品,而且还会使美国更依赖于外来进口商品。如果没有其他国家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美国又拿什么充实其货架呢? 在后工业时代,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服务经济可以取代商品经济,因为两者都能赚到钱,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混淆了钱与财富的概念。钱只是用于交换的中介,财富则是这一交换中所得到的东西。 作为一种可出口的产品,信息技术是可以等同于商品的,但是信息产业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制造业。道理很简单,一是这类产品的数量存在严重不足,二是文化的多样性大大限制了美国信息产业的输出。事实胜于雄辩。美国出口信息技术的收入所得根本无法满足其进口商品的支出所需。事实上,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已经证明,所谓的信息经济和服务经济只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 此外,在服务经济中,劳动者从事服务业所得的薪水明显不及从事制造业所得的薪水。更为严重的是,服务业领域的工作有高端和低端、熟练和非熟练之分,而美国已经逐渐沦为一个主要从事低端工作的国家。当谈及服务业时,人们的头脑中经常会出现那些送汉堡的人。 P9-11 序言 在2006年初着手撰写此书时,我原本是不打算写《前言》的。我的目的就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美国持续的、日益扩大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即贸易赤字问题,最终会引发美元崩溃,进而导致美国人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美国经济陷入长久衰退。在本书中,前7章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美国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从世界最大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而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转变却没有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现在,我觉得我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公众意识,一种以前并不存在的公众意识,即让公众清楚地知道美国正面临一场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正如多年来我一直都对我的客户所强调的那样。在本书后3章,我将与读者一起分享那些早已为众多经纪公司所证明的成功的投资策略。这样,在未来,他们便可以有效地避免美元崩溃所带来的冲击,在随后的美国经济重建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 这就是本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但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前言》呢? 此《前言》始作于2006年底,距离本书出版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开始谈论有关贸易赤字的问题。在被忽略了多年之后,它突然之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然而,就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逐步达成共识的时候,另一种共识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那就是以华尔街为主要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所提出的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贸易赤字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志,换句话说,美国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驱动力。所以,在该前言中我首先谈到的就是这一既得利益集团。从本质上来讲,他们的观点是完全自私自利的无稽之谈。如果在这一点上你能够认同我的看法,那么我想你一定会从本书中获益。 关于这一点,稍后我会用更多的例子来予以证明。但首先,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劳伦斯·库德罗,CNBC电视台日播栏目《库德罗公司》(Kudlow and Company)的主持人。在不久前的一期节目中,他一开始就大言不惭地对电视观众说:“我喜欢贸易赤字。为什么呢?因为它创造了资本账户盈余。”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相关知识。国际收支是记录国家之间交易的一个簿记系统,其中包含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贸易项目是经常项目的一部分,指的是进出口的净额,资本项目是指投资流的净额。由于美国为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向国外所支出的美元,反过来又投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中,因此贸易项目可以看做是资本项目的另一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比如美国,它作为净出口国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一方面贸易项目出现赤字,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出现盈余。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盈余”只是一个簿记项目,它只是表明有更多的现金流入美国而已。这些现金之所以流入美国,是因为外国中央银行购买了美国的资产,比如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但是,出售债券并不会让美国变得更加富有,相反,这让美国背上了更重的债务。当然,美国最初是拿到了出售这些债券的现金,但这些钱最终是要偿还的,而且还要附加利息。 因此,单从“盈余”一词来看,虽然它是一个正值,但资本盈余所表示的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概念。盈余本身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坏事。就拿水来说,在干旱季节,水库中的水“盈余”自然是好事,伹在下雨天,地下室中的水“盈余”显然就是坏事了。 劳伦斯·库德罗很精明,我想他应该不会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在他看来,资本盈余却成了证明美国信用的证据。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完全可以据此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转。但我认为,这正是他的错误之处。众所周知,时下美国的贸易伙伴可以自由地选择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而当它们意识到美国8.5万亿美元的固定负债(如果加上流动负债,这一数字将高达50万亿美元)以及逐年累加的庞大预算赤字时,它们就会转移投资。如此一来,美国的信用或许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投资美国并不会给它们带来更高的收益。而且,在最近六七年来。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市场,美国市场的表现不容乐观。 在我看来,外国央行之所以持续投资美国资产,与它们非理性的、机械的官僚主义有关。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私人投资者已经谨慎地离开了美国市场。但对于华尔街及其媒体鼓吹者来说,“资本盈余”显然是它们最看重的护身符,因为贸易赤字一旦转化成市场悲观主义,那么它们将必死无疑。 另一个例子则更具代表性。2006年12月21日,《华尔街日报》言论版刊发了由贝尔斯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马尔帕斯撰写的一篇名为《拥抱赤字》的文章,文章认为贸易赤字为美国之必需。 马尔帕斯的这篇文章虽然略显冗长,但他在开篇第一段便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政界和媒体一直预言美国的经济将因庞大的贸易赤字而最终走向崩溃,但事实却截然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美国的进口在增长;随着外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出口也在增长。虽然这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平衡,但贸易赤字和资本的流入却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增长,而非衰退。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年轻的、快速增长的美国经济,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衰老的、缓慢增长的外国经济。” 出于对马尔帕斯先生的尊重,我无法不同意他的观点,虽然他在人口方面的论述或许还缺少一些可信性。但他完全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贸易赤字的背后,美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步萎缩,同时,他的论述又完全基于这样一个熟悉但却错误的观点,那就是美国家庭净值的高企导致了储蓄率的日趋下降。他混淆了消费与增长以及高收益与吸引外资之间的关系。如果考虑汇率因素,美国市场的表现并比不上世界其他主要市场。此外,他在通货膨胀方面的论述也忽略了过去的货币政策。不过,我不想用整本书来反驳他的观点。他的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华尔街自私自利的本质。 总而言之,美国消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这一荒谬的观点经常为各大众媒体所吹捧。在福克斯新闻频道播出的一档名为《牛市和熊市》的节目中,现场嘉宾在提名“年度人物”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美国消费者”。 同样,在电视媒体上,我也经常看到美国的经济被描述为售货员不停地摆放货物,顾客不停地刷卡消费。相反,日本或中国的经济则被描述为浓烟滚滚的烟囱、繁忙的生产线、机器人组装,但他们是在真正地干实事。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没有人看出这些电视片的荒谬所在。如果真的像美国诗人朗费罗所说的那样“上帝要谁灭亡,必先让他疯狂”的话,那么美国现在必是处于经济崩溃的前夕,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完全疯狂了。 幸运的是,这个国家中还有一部分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大批公允的舆论领袖已经认识到长期贸易不平衡所带来的危害,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不幸的是,他们的呼吁却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2006年12月11日,彭博新闻社援引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讲话称,美元可能继续走低,除非美国经常项目出现赤字的状况发生改变。他是以私人身份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一个商业会议上发表上述讲话的。“把所有的风险都放在一种货币上是不明智的。”他说道。而路透社援引格林斯潘在此次会议上的讲话称:“目前已有证据显示,欧佩克成员正开始将其外汇储备由美元转换为欧元和日元等货币。在未来的几年中,美元将持续走低。” 据报道,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E·鲁宾和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也曾就美元问题发表了类似的看法。2006年11月1日,《纽约时报》刊发了《赌注美元》的文章,文中援引沃克尔的话称,时下的经济环境“危险而又难以驾驭”。 而早在2006年1月20日,沃伦·巴菲特就曾抛出重弹。美联社援引他的话称:“贸易赤字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的危害远大于联邦预算赤字或消费信贷,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政治动荡……现在,我们背负着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债。” 据我所知,迄今好像还从没有人说过沃伦·巴菲特欠别人钱。如果他以及上述几位人士认为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那么很显然,美国的经济的确是出了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你不仅会明白为什么美国的经济正处于困境之中,而且还会学到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中趋利避害,从中获益。 后记 我希望现在你已经相信美国经济只是一个虚幻的、不可靠的空中楼阁,虽然外表极为华丽,却毫无根基,一阵强风就可以把它摧毀。那现在投资者还剩下多少时间?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投资者,你当然准备得越早越好,因为这样你不仅不会遭遇损失,而且还会从中获益。正所谓有备无患。 如果你认为这个泡沫正在寻找破裂的突破口,那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它最先从哪里破裂的问题。 只要存在泡沫,只要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那它注定要破裂。而这个泡沫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它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就越严重,破坏力就越大。 在以下列举的部分场景中,任何一种场景都有可能成为泡沫破裂的引爆点。而泡沫一旦破裂,美国就会陷入一个自给式恶性循环,其典型特征将包括利率上调、美元崩溃、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 早巳岌岌可危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率先破裂,并将美国经济推入急剧衰退的泥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元挤兑、长期利率上调、恶性通货膨胀和大量银行呆账、坏账。 这可能从美元挤兑开始,美元挤兑导致利率上涨并最终刺破房地产泡沫,进而引发一系列经济危机。 一场扩大化的战争或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集中发生可能导致联邦预算严重超支,从而引发经济灾难。 杠杆比例过高的消费者最终可能会用光信用,停止开支。这将导致经济陷入衰退,引发美元挤兑和利率上调,并最终刺破房地产泡沫,使经济陷入严重滞胀状态。 部分衍生产品或对冲基金的崩溃可能会成为催化剂。 外国央行可能拋售美元。 规模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可能引发恐慌,导致外国投资者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证券。 中国可能终止货币盯住政策,彻底放弃美元。 通货膨胀可能出现严重失控,从而迫使美联储加息,导致经济衰退,房地产泡沫破裂。 黄金价格的大幅上升可能导致美元挤兑。 石油冲击可能远远超过经济的支付能力。 房利美、房地美或养老金担保公司的破产可能引发对美国的严重国际信任危机。 短期利率的大幅上升可能导致政府难以承担部分债务,进而引发公众对政府信誉的质疑。 关于引发泡沫破裂的催化剂,我还能列举出很多很多。我只是想说,一个如此庞大的泡沫,其潜在的引爆点是非常多的。当然,这个泡沫从哪里破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破裂的过程。还记得墨菲法则吗?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至于泡沫破裂的时间,有可能是在明天,也有可能是在几年之后。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什么时候”并没有“为什么”重要。既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崩溃,那什么时候发生就不太重要了,因为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开经济崩溃的冲击。如果行动过早会怎么样?显然,提前一天总比晚一天要好。正如我前面所述,就投资收益来看,过渡期内的国外投资组合明显优于美国国内投资组合。既然强势货币能为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那为什么不提前行动呢? 我经常参加有关“牛市和熊市”的辩论,而每当那些持牛市观点的对手理屈词穷时,他们就会搬出爱国的大旗,攻击我不爱美国。他们辩解说,如果有足够多的人遵循我的建议,那么美国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显然,这一观点过度夸大了我个人的影响力,而且以此评判一个人是否爱国,也是有失公允的。 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美国人会按照我的投资建议去做。美国经济最终崩溃的根源并不在于人们是否投资国外市场,而是长期以来其内部所积累的各种矛盾的结果。不管本书的读者是否遵循我的建议,美国经济都会趋于崩溃,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 你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同所有的人一样陷入极度贫困,那对美国这个国家有什么好处?我想,如果你没有破产,那么你可能会做更多的事情。爱国并不意味着你要和船一同沉入海底,而在于你所做的营救努力。如果连你自己都淹死了,那还谈什么营救别人? 我深知,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中,将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财务危机。这并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而正因为我怀有一颗热爱美国之心,我才希望运用我的专长来保护人们的财富。事实上,唯有投资国外,美国人才能够保全他们的金融资产,才能够确保免受经济崩溃的冲击。 基于同样的道理,作为本书的读者,你也肩负着类似的责任。我希望你也能够像我一样,告诉那些你想帮助的人该怎么去做。这场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酝酿时间之长,隐藏之深,危害之大,并不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知。它可能会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令你措手不及。对于那些毫无准备的人来说,它所造成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而这原本是可以轻易避开的。 不要以为只要保护了你自己的财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你的亲人呢?你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怎么办?你想成为你的朋友和家人中唯一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吗?你想让自己陷入帮与不帮的两难境地吗,尤其是当你面对那些你真正在意的人时?但即便你为人慷慨,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又怎么能够帮助得过来? 为避免上述种种情形的出现,你必须告诉那些你真正在意的人,并鼓励他们按照你所采取的措施来保护个人财富的安全。这或许是我所给你的最好的建议。至少,在经济崩溃发生时,你会做到问心无愧。 多年来,美国一直沿着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中所描述的道路上前行。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或许最终将美国人带到那个可怕的目的地,但这同样也有可能让美国重新回到健全货币和有限政府的宪政轨道上来,并实现可行性经济的重建。在通往奴役的道路上,美国并不是没有选择,其中之一就是重返自由,而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