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健康教母”马悦凌,创造性提出中国人健康养生新概念,献给中国人健康自救的建议和良方,循序渐进,您的生命将焕发奇迹。《不生病的智慧》姊妹篇。
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但温度在维持我们的健康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温度怎样决定我们的生老病死,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温度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很少有人去思考、去探究了。当代“健康教母”马悦凌带你踏上神奇的生命探索之旅,去发现温度的决定性作用,去运用温度来保证健康、应对疾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马悦凌国医健康养生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马悦凌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健康教母”马悦凌,创造性提出中国人健康养生新概念,献给中国人健康自救的建议和良方,循序渐进,您的生命将焕发奇迹。《不生病的智慧》姊妹篇。 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但温度在维持我们的健康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温度怎样决定我们的生老病死,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温度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很少有人去思考、去探究了。当代“健康教母”马悦凌带你踏上神奇的生命探索之旅,去发现温度的决定性作用,去运用温度来保证健康、应对疾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吧。 内容推荐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是马悦凌保健养生研究的最新成果,在风格上完全沿袭了《不生病的智慧的风格》,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该书不仅提出了“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这一全新的养生理念,而且通过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来加以体现,将深奥的道理化作一点一滴的实用技巧,使识字的人群都能看得明白、用得起来,是一本造福众生的功德之书。 目录 前言 我所理解的温度 第一章 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 体温降低将导致血液生成减少 体温降低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2 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 体温降低引起癌症高发8 如何理解“血”“寒”“湿”“风”“虚” 受寒凉的途径 寒湿重的表现 祛寒湿的方法 为什么身体内寒凉,却感到燥热 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第二章 给生命银行增加储蓄 你可以做自己最好的医生 防病和治病原则相同,方法有别 随时清楚生命银行里的收支是否平衡 找准自己的养生术 善待自己身体的弱点 怎样对待慢性病 城里有的老人为何不如山区老人长寿 女性保健重点——养血、保暖 男性保健重点——生活要有规律 老人保健重点——养脾胃 孩子保健重点——锻炼身体 好睡眠才有好身体 好心情来自好身体 愿好人真的一生平安 第三章 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手部诊病很实用 第二掌骨:健康状况晴雨表 按压第二掌骨可以治病 指甲上的半月形与身体寒热、血液盈亏 半月形的颜色和指甲的纵纹能预测体质变化 从手掌的颜色观身体状况 手掌上的青筋越少越健康 手纹诊病 看舌诊病 如何判断血液是否充足 早晨醒来后为什么会有各种不适感觉 第四章 做好自己的营养师 食疗的重要性 家中买菜、掌勺之人握有一家人的生死大权 最实用的食疗理论 熟知食物的温热寒凉平 巧食五味保健康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 千万别忽略食物的形状 脾胃喜欢什么 如何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 一日三餐怎样安排 身体虚弱时食物的种类不要过于复杂 寒凉的食物是不是都不能吃 给爱吃素的朋友提的建议 常见食物的功效、食疗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 做自己的按摩师——轻松掌握经络按摩法 十二条经络连着十二个脏器 十二条经络的划分依据 十二条经络是三组经络的细分 三组经络的运行与时辰的对应 丹田之气,温煦全身 按摩手臂防治百病 不容忽视的按摩原则 以痛为腧 左右对称按摩巧治病 正确对待足疗 按摩在保健中只能是配角 第六章 做自己的保健师——小活动大功效 热水泡脚——温暖身心 梳头法——降压明目 耳部按摩法——养身延年 叩齿法——强肾固肾 拍肩法——放松颈肩 搓腰法——暖肾补肾 转腰法——放松内脏 扭腰法——强壮腰腹 摩腹法——健脾开胃 爬墙法——舒展肩背 背部撞墙法——强身健体 第七章 做自己的医师——常见病速治法 常见病治疗原则 心脏病的治疗 肾脏有病了怎样治疗 各种肝病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痛风的治疗 去火的方法 为您排除睡不着觉的烦恼 感冒、发热速治法 咳嗽的食疗与按摩 哮喘的预防及治疗 头晕的治疗 头痛的治疗 眼部不适的治疗 鼻子不适的治疗 口腔不适的治疗 咽喉部不适的治疗 耳部不适的治疗 胃部不适的治疗 腹泻的治疗 便秘的治疗 痔疮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 腰痛的治疗 膝关节肿痛的治疗 附录 你应该知道的医界隐情和就医智慧 全科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 中西医有效结合,才能成真正良医 后记 试读章节 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 一位朋友住院开刀,术后输血的时候我看到输血皮条的过滤网上有一层黄色的脂肪。我这位朋友是个胖子,血脂高,爱吃肉又不喜欢运动,怕热,特别贪凉,一到夏天就离不开空调,喜欢喝冰镇的啤酒、饮料,冬天还喝冷饮。 现在正好可以给他上一课。我就指着过滤网上的那层脂肪对他说,给你献血的人一定是一个血脂高的人。什么是血脂高?就是血里的油多。你看只给你输了200毫升的血,过滤网上却滤出了厚约2毫米的油,那么这个人的血管里可以说到处都有油。一旦遇上体温下降,就比如来了寒流,受了凉或者寒凉的东西吃多了,油遇冷凝结、沉淀,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而冷的同时血管又会收缩。如果这种情形长期、反复出现,就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如果堵的是心脏的血管,轻者心肌缺血、心绞痛,重者心脏因大面积缺血而停跳造成人猝死;如果堵塞在脑部血管,轻者头昏、头痛、肢体麻木,重者脑部长期缺血、缺氧,结果自然也是导致死亡。动脉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血管里看起来似粥样的黄色东西——也就是胆固醇等脂质——积聚、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增厚,使血管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在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医生会告诫那些患有高血脂的人,一定要少吃猪油、肥肉、动物内脏和蛋黄、奶油等食物。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吃这些高脂肪的食物比较多,血脂却是正常的;而有些人,特别是老人,平时已很少吃荤了,以素食为主,可血脂仍然偏高。另外,即使一家人吃同样的饭,有的人血脂高,有的人却血脂正常。看来高血脂的形成虽与这些食物有一定的关系,但决定因素并不是这些食物,而是由肝脏这个人体化工厂对脂肪的处理能力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由于血液供应充足,肝脏的重量和体积在一生中是最重、最大的,这个时期肝脏的工作状态也最为旺盛。因此,这时即使高脂肪的食物吃得多一些,肝脏也能将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变成能量去营养各个脏器。各个脏器的功能运转正常,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最旺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开始退化,给肝脏的供血每年都以1%左右的速度递减。到六十多岁的时候,肝脏的重量和体积随着供血的不断减少在变轻、变小,西医称之为“正常生理性老年肝”,也就是肝脏缩小了,这种缩小的肝脏所有的功能自然都减弱了。原来吃一斤肉没事,现在只能吃六两,多了就代谢不了,血脂会高;原来可以喝一斤酒,现在喝七两就醉了。肝脏供血减少,分泌胆汁的能力就减弱了,对食物及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血液生成就会减少;肝开窍于目,肝对眼睛的供血减少了,眼睛就老化了,视力模糊了;肝主筋,筋脉的供血减少了,四肢的活动就变得不灵活了、无力了、麻木了;肝藏血,当妇女肝血不足、血海空虚后,月经的量就开始减少,最后闭经,进入老年。 要想肝脏恢复功能,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它供应充足的血液。肝脏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木,木能否生长、强壮要靠水来滋养;水在中医里是肾,肾主水。也就是说,只有肾气足,肾的水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肝脏,让肝脏滋润起来,生长起来。在全身各脏器中,只有肝脏具有生长和自我修复的本领。肝脏即使被切除一部分,半年、一年内又可以长出新的,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而这种再生能力必须在血液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让肾气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补肾、暖肾。而现在的人,不分季节地贪吃、误吃寒凉的食物,就是在不断地在给肾脏降温;降温的结果就是血流速度变慢,血管遇冷收缩,以及血液生成变少,从而造成各脏器(包括肝脏在内)的供血减少。 血管内的血脂多,就如四处飘动的雪花慢慢堆积,使血管壁的内径变小,造成淤堵,更加重了各个脏器的供血不足。肝脏的供血减少,功能下降,脂肪不能完全代谢,堆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堆在血管里又加重了血管的淤堵。 目前治疗高血脂的方法,多数是设法将血管中的血脂排掉,就像用各种方法去扫雪。但在扫雪、排雪的过程中,用的都是泻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但伤了身体的正气,还造成血液亏损,而且很多降脂药物属性寒凉,反过来又加重了身体内的寒湿,造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目前血脂异常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特效药的根本原因。 我的治疗理念不是将雪扫掉、排掉,而是给大地升温,让雪融化,融化后的雪水去滋养大地,不但疏通了交通,还能变废为宝。 实践证明,当我让患有高血脂的病人忌掉寒凉的食物,并用青艾条熏全身的方法很快给身体升温、祛寒(严重的一周熏二次,用做保健的一个月熏一次),再配合补血、补肾的食物(如后面介绍的自制固元膏,当归粉、鳝鱼、牛肉、海虾等),尽快地补足血液后,病人血脂的各项指标都会下降,轻度的一般一周至半个月恢复正常,重度的1~3个月也基本能降到正常。脂肪肝也随着病人血液的充足、温度的升高慢慢趋向正常。如果遇到肝火大的病人,可以先让他吃几条生泥鳅去肝火,治疗的效果更好,同时嘱咐病人最好每天坚持用桶泡脚,坚持每天背部撞墙20~30分钟,疏通经络、疏理肝气。P5-7 序言 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虽然温度无处不在,而且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个气象学上的概念,只在天气预报时才会去关注。至于温度在维持我们的健康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温度怎样决定我们的生老病死,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温度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恐怕就很少有人去思考、去探究了。那么就让我带你踏上神奇的生命探索之旅,去发现温度的决定性作用,去运用温度来保证健康、应对疾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吧。 人类生存的地球,有着常年平均17℃的温度,给万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因为有了适宜的温度,才有了美丽的山川、河流……才有了生命的诞生,所以温度决定了地球上万物的存在。而太阳系其他行星没有生命迹象,并不仅仅是缺水,缺的还有适宜的温度。像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00多度,水都蒸发了;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等,因温度在零下100多度,水结成了冰。 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毫无生机的冰块变成充满活力、滋养万物、源源不断流动的水,又是温度使水变成了水蒸气,从而使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滋润。温度不但使水的外形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它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这个水对我们的人体而言就是血液,它营养和滋润着我们全身。而同样是温度,才使血液有了向前涌动的力量,并且使血液在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各个脏器的生理活动,生命才有了保障。温度降低,血液流速就会减慢,出现滞涩、淤堵等改变;温度进一步降低,血液就会凝固,人就面临死亡。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当体温在35℃~41℃时,人的意识尚清醒;当体温超过41℃时,人体的肝、肾、脑等器官将发生功能性障碍,连续几天42℃的高烧,足以使成年人死去;而当体温下降到35℃时,人的死亡率约为30%;低于25℃度时,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体温保持37℃左右的相对恒定的规律。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也总结出了保持体温的方法:当天气寒冷时,就通过增添衣服、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以及积极的运动来产生热量,并运用各种设备取暖;当天气炎热时,就通过减少衣服、吃一些清凉的食物以及出汗来调节体温。这样就为生命提供了最佳的温度环境。 临床上常规测体温,主要是测几个部位,一个就是腋窝,另外就是口腔和直肠。一般说来,直肠的温度最高,大概是36.9℃~37.9℃,口腔的温度略低,腋窝的温度最低;但是腋窝由于测量起来比较方便,所以用的是最多的,正常人的腋窝的温度一般是36℃~37.2℃。 可见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代表人体真实温度的内脏如肾脏、心脏、脑部等的温度,到目前还无法临床测量。就因为我们无法测出身体内部主要脏器的实际温度,常规测量的体温不能反映身体内部的真实情况。就如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无论是发病的初期还是严重到随时危及生命的时候,常规测量的体温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这就很难让我们察觉出温度对身体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不会想到温度能够决定人的生老病死了。 要想对此有深刻的了解,我们可以先观察身边的农作物。虽然施肥、浇水和松土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可是,农民并不能指望一年辛苦劳作下来,农作物肯定生长旺盛,肯定能丰收,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是阳光明媚,每年都是风调雨顺。一场寒流下来,再茁壮的农作物也会遭殃。冬季来了,再怎么浇水、施肥、松土,植物也不会生长;只有等到万物复苏的春季,种子才会发芽。 大自然的温度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因此,只有保证农作物所需要的温度,再加上农民的辛勤劳作,才能看到生机勃勃的田间景象。 对于人来说,日常饮食就等同于对农作物浇水、施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体育锻炼和疏通经络就等同于为农作物松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保证体内各种管道的畅通,使体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可是,当你的身体营养供应充足、新陈代谢良好时,你是不是就不会生病,是不是就能延缓衰老,是不是就能到了百岁高龄依然充满活力呢?绝对不是。因为同农作物和其他万物一样,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排除了意外伤害后,人同样需要一个适宜的、四季如春的温度为身体保驾护航。 这从我们的传统医学中也可窥见一斑。中医指出,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通俗地讲,血就是流动在血管内的红色液体,营养、滋润着全身;经络就是遍布全身的各种通道,这都很好理解。但是何为气?气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华”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也就是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以及维持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医学上的气与温度的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除了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外,剩下的先天之精气和水谷之精华就都能用温度轻易地解释了。 先天之精气实际上代表了“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孩子被称为纯阳之体,就是因为肾阳足。肾阳足体温就高,孩子火力旺,代谢就旺盛,因此总是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而老人肾气衰了,体温就偏低,火力不足,代谢也就变缓了,身体状况逐渐衰弱。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全身热量和能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 肾就是人的根,如大树的根一样,只有在根上施肥、松土,植物才能生长旺盛。只要根能不断吸收营养,树就能不断强壮,同时它的根又会向大地更深、更远的地方伸长,就能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即使树干给吹断了、吹折了,只要有根在,大树还会发新枝、长新叶。只要保住树根,大树就能万古长青。 人也是一样,只有保住生命之根——肾,才能永远健康,永远充满活力。肾气足,我们的体内就每天阳光明媚,充满生机,血液运行畅快,各脏器在充足血液的供应下运转正常。而当肾气虚、肾阳不足的时候,身体内就出现了阴天,体温就会降低,阴天持续时间越长,体温就会降得越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血液凝滞,运行速度变慢。寒和湿又是连在一起的,当温度下降后,水不易蒸发,湿气就大,湿的沉重反过来又加重了血液的凝滞,使血液运行的速度更加缓慢,这样,各脏器的供血就会减少,脏器的功能就会下降。再加上身体内长期阴云密布,很容易造成细菌繁殖,使体内“发霉”、溃烂,引发各个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果肾气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体内始终见不到阳光,各种脏器缺血、慢性炎症就会久治不愈。最后从量变到质变,血管被严重阻塞,各脏器功能衰竭,慢性炎症发展为各种肿瘤。解决这一切的根本是盼望着人体内重新升起太阳,也就是让肾脏重新充满朝气,让我们的身体在充足肾阳的照耀下温度上升,湿气蒸发,这样血液流动自然就畅快了,脏器的供血又恢复了,“霉烂”的地方干爽了…… 而给人的“根”不断补充营养、添加燃料,让肾火不灭的就是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胃。正是胃使吃进去的水谷和其他高质量的食物产生了热量,转化成了血液。只有保证充足的血液,才能保证身体有充足的能量,才会有温度,而温度又反过来融化血液,使血液向前涌动的力量更足。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个“气”就是热量,就是温度。 因此一日三餐吃进去的食物成了保证身体温度最重要的来源,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吃的食物中有温热属性的,也有寒凉属性的。比如冬天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你会感到全身从内到外都温暖,都舒展开了;喝下一瓶冰镇饮料,那种透心凉会让你身体发寒、蜷缩。温热的食物在温暖全身的同时也温补了肾阳,而肾脏永远只存在着补,从没有泻的说法。什么是补?温热是补。什么是泻?寒凉是泻。这个寒凉有吃进去的寒凉,也有身体受到的寒凉。肾怕寒凉,肾脏不能泻,你不能给它撤火,也不能在上面泼洒冷水,只能通过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旺、烧得久。 但是,现在的人们大量地吃着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依旧饱餐原来在夏天才能生长的,用于清热、解暑、降温的食物;在人体最需要热量、最能储存热量的季节反倒大幅度降温。还有,夏天普遍使用空调,不但会加重体内的寒湿,而且直接降低了体温。 既然上天安排了春夏秋冬,那么我们只有顺应季节的变化,顺势而为,才能对身体有好处。夏季高温的作用就像对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农家肥进行发酵、沤化一样,被处理过的肥料施入土壤后,不但肥效稳定长久,而且能使土壤疏松、防止板结。夏季还能把人体在其他季节里未消化、未排出的各种代谢产物经过发酵、沤化后,该利用的利用,没用的就通过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从而使这些废物不至于堆在血管中造成动脉管壁的增厚,加重动脉硬化,不至于堆在经络里造成患癌症的概率大增。因此,夏季是人们排出寒湿的最好季节,也是清理人体内部环境的最好时机。但现在的人们就怕出汗,都躲在空调房间里,而且夏季人们的汗毛孔不像冬季是闭合的,都是张开的,这样就更容易让寒湿直接侵入体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体内温度不断下降,体内垃圾不断增多。 当你随时随地吃着反季节的蔬菜瓜果,当你常年躲在密闭的房间里、享受着空调带给你的清凉时,你却正在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人只不过是宇宙间不起眼的尘埃,因为无知而以微小的身躯与大自然相对抗,就如同鸡蛋撞石头,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所以,直接影响人体温度的因素与饮食有关,与外界环境的温度有关,还与身体的运动有关。多吃高热量的、高能量的食物就能直接给身体增温,长期吃各种寒凉的食物就是在给身体降温。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要及时增添衣服给身体保温,可有不少人为了美而少穿衣服让身体受冻。夏季各种降温设施的大量使用,也是导致体温下降的重要途径。体育锻炼、劳动、活动肢体能让身体产生热量,温暖起来,而现代人生活条件越好,活动的就越少,身体的产热也就越少。 现在的人们是通过各种途径为身体降温,自然就造成身体内整天都阴雨连绵。长期的阴沉,带给我们的就是心情压抑、不舒展,身体沉重、乏力,疾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我们也还不能用仪器测出身体实际的温度变化以及肾阳是否充足,但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外部的表现来推断体内的温度情况,其中观察血液是否充足就是最直接的方式。因为血液不仅能保证体温,而且给肾脏输送了充足的能源,让肾阳不衰,所以我在书中教你用13种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血液充足。只要身体内有了血液不足的表现,你就要及时运用书中教给你的食疗补血、补肾的方法,及时给身体补上能源,肾火才会不衰。还有,身体内寒湿重同样会降低体温,影响血液循环,因此我在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寒湿重的具体表现,以及各种祛除寒湿的方法,目的仍是确保肾火不衰。 当我们根据身体出现的各种警讯及时通过各种措施为身体保温的时候,就是在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就是为我们身体内的血管、脏器提供最适宜它们生长及工作的环境。这样,决定我们身体生老病死的肾脏就能永远肾火不衰,永远肾阳充足,我们就能充满朝气,就具备了长命百岁的基础。 马悦凌2007年11月于北京 后记 这本书于2007年的夏天开始动手写,完稿时已经进入了冬季。由于温度的下降,窗外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由绿色变黄直至飘落,留下光秃秃的树枝,只有等到来年大地回暖,春天到来时,才会重新披上绿装,充满生机。再回头看看家中种植的几盆绿叶植物,由于有暖气供应,室内总是保持在20℃左右,虽进入冬季,可植物仍然郁郁葱葱,生长旺盛,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温度对植物的生长、衰败的关键作用。而与植物处于相同生存环境的人类,却将温度这个决定生老病死最关键的因素给忽视了。 当我提出“温度决定人的生老病死”这一观点,并由此提倡尽量避免寒凉,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内部温暖如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时候,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说你将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后,各脏器的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变得旺盛,不是同时也增加了身体的内耗吗?就如一盏油灯,灯火大了,那燃烧的时间还能长久吗? 实际上,健康人的生命充满活力,就是火头比病弱的人要大、要旺,只要配合正确的食疗,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就能及时补充身体的消耗;同时注意对生命之火的保护,尽量避免各种恶习对身体的伤害,就能让生命之火不但燃烧得旺盛而且长久,就能让我们的身体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脏器功能减退及衰老的征象。那么,我们生命的极限到底应该是多少,120岁?150岁?还是更高?这就很难说了。 还有我的观点是提倡少吃寒凉的食物,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这主要针对的是现代人普遍贪凉及贪吃寒凉的食物,造成身体内寒湿重、百病丛生的情况而提出的。而健康的人们,只要根据你所处的季节、所在的区域,选择适合你身体的新鲜食物,认真对待一日三餐,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就能使人们在与自然保持平衡、和谐的同时,身体内部始终四季如春、血液充足、经络通畅。这是一种健康、祥和的最佳状况,而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维护和你自己对待饮食、对待生活的态度密不可分。 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我用书中介绍的理论及方法去指导孕妇,不但使她们都安全健康地度过了这一特定时期,而且分娩的新生儿都健康、聪明;我用这些方法去指导那些年轻的父母们怎样去喂养婴儿及治愈孩子的各种常见病;我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将一位98岁身患肺炎,奄奄一息的老人救治成功,并让这位已卧床不起达一年多的老人又重新站立,由儿孙们搀扶着慢慢散步;我仍用同样的方法使性情暴躁、多动、不能自控的孩子在身体血液充足、各脏器得到滋润后很快情绪稳定,并能安静学习;我用同样的方法只用十几天就使一个患有抑郁、休学两年、已吃了几年中药和西药的孩子,逐渐停掉了药物,并用食物的调理,使她走出抑郁,走出胆小、自闭的世界,性格渐渐开朗,爱笑、爱动、合群了…… 当我帮助多少现代医学认为是绝症的病人重新找回生的希望的时候,当我看到那些病人在经过了我全面的身体调理后,渐渐褪去老人斑、白发变黑,以及那些由于衰老而臃肿变形的身材,在重新获得了充足的血液后又变得协调和挺拔时,使我更加坚信了,这一切从前认为不可能追求到、享受到的变化,都可以在为身体补足血液、祛除寒湿、疏通经络后达到。 看的不同年龄、不同病种的病人多了,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就多了。没有一种病的出现不是因果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只是这个因是来自于各个方面,有先天的因素,有后天的饮食、锻炼、睡眠,有你为人处事的态度,也有你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你身体的作用。 确实,影响一个人健康与寿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把握自己的命运靠的是个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人自控能力的体现,就是获得与舍弃的选择。在如何获得健康这样的问题上,除了拥有正确的理念及方法外,主要靠的是你自己对身体的维护,以及抵御外界对身体可能造成伤害的各种诱惑。 现在的社会,丰富的食物、多彩的生活以及不断变化着的大量的信息,都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生活,而获取健康却只用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及食用身边最简单、安全的新鲜食物。这种极大的反差如何去理顺,如何去协调,靠的就是你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我遇到的能将自己身体调养好的人,同样能生活、工作得好。因为能善待身体的人,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也是一个能抵抗诱惑的人,更是一个能将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做下去、善始善终的人。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及结果,不只是获得了健康的身体,祥和的心态,同样也会拥有幸福的生活与未来。 我的第一本书《不生病的智慧》,因种种原因,曾留下一些遗憾。应诸多热心读者的要求,我在本书中作了一定程度的弥补,并对自己的治病理念及方法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虽说不上全面,但在实用性上,我认为是做了很大努力的,希望我付出的努力能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最后,衷心祝愿读者朋友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马悦凌 2007年12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