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前206)正月,项羽入关后,派人向楚怀王报告并请示封王事情。怀王坚持过去的盟约:“率先进入并平定关中的为王”,任命刘邦统治关中。项羽对此气愤不已,于是名义上仍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让他仍旧居住在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掌管梁、楚地方九郡,设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分封18个诸侯王。
项羽本来不想让刘邦为关中王,又担心违反背约之名,于是与范增策划说“巴、蜀地方道路险峻,秦朝被流放的人都居住蜀地,而且巴、蜀两地也地处关中。”因此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等地,设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并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秦3个降将,借以阻挡汉王东向的通道:章邯为雍王,掌管咸阳以西,设都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司马欣为塞王,掌管咸阳以东、黄河以西,设都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董翳为翟王,掌管上郡,设都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北)。其余14个诸侯王为:申阳为河南王,统治河南郡,设都洛阳;司马印为殷王,治理河内郡,设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张耳为常山王,管理赵地,设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英布为九江王,设都六(今安徽六安);吴芮为衡山王,设都邾(今湖北黄冈西北);共敖为临江王,设都江陵(今属湖北);臧荼为燕王,设都蓟(今北京市西南);田都为齐王,设都临(今山东广饶旧临淄);田安为济北王,设都博阳(今山东泰安北集坡);将魏王豹改封为西魏王,掌管河东郡,设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襄陵西);将赵王歇改封为代王,设都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将燕王韩广改封为辽东王,设都无终(今天津蓟县);将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设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古岘东南):韩王成仍然为韩王,居住在原来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
汉元年(前206)四月,刘邦接受项羽分封,前往南郑(今陕西汉中)就任汉王位,项羽派兵3万人护从。楚军与诸侯军中仰慕刘邦声名的共数万人从杜(今陕西长安杜曲)向南进入子午谷,随刘邦进入汉中,张良送至褒中(今陕西沔县东)后和刘邦告别,并返回辅助韩王成。临别时,张良劝说刘邦烧绝所经过栈道(又名阁道,古代在山崖上架木为道以通行),以防诸侯偷袭,并麻痹项羽,表示此去后没有再返回之意。韩信以前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出走,投奔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萧何并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于是韩信劝说刘邦抓住时机,利用将士锋芒正锐,向东出击以建大功,鼓动刘邦“决策东向,争权天下”。刘邦听后很高兴,并采纳韩信计策,决心东进,夺取天下。同时在七月,项羽杀韩王成,张良逃离韩地,秘密经小路回到刘邦军中,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替自己出谋划策。八月,关东地区战火又起,项羽无暇西顾,刘邦想乘机占领关中,韩信为迷惑敌人,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先派兵在褒谷(今陕西沔县褒城镇北)、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一线假装修复栈道,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实际上,韩信率汉军主力暗中由故道(今陕西凤翔西北)偷越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向雍王章邯发起突然袭击,连败章军。章邯退回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刘邦进入咸阳,率兵包围废丘,并分派诸将攻占秦地。此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都见机向刘邦降。于是刘邦平定雍、塞、翟三秦地,占据关中,使之成为楚汉战争中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后方基地。
P10-12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文景之治/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文景之治/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李默编著的《文景之治/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