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年),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是科学界的传奇人物:8岁时只接受过3个月的正规教育,12岁起开始自谋生计,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他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是享誉全球的发明大王,在美国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
爱迪生除了有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和电影等众所周知的伟大发明外,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和军事等领域里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云玲编著的《爱迪生的故事》将向读者讲述爱迪生传奇伟大的一生,用他的经历告诉所有人:巨大的成就,来自艰巨的劳动。
《爱迪生的故事》由李云玲编著。
《爱迪生的故事》简介:
他就像一个最伟大的魔术师:他能让声音穿越时空,他能让图片上的人变得会唱会跳,他能让远隔千里的人们彼此对话,他还把“阿拉丁神灯”送到了我们身边,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他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却依然谦逊,依然在探索前行。对他来说,科学发明之路,永远没有尽头。
一应运而生
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端,是当代全球性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的最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到1900年时,全球性国际社会可以说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恰恰是国际社会发生如此巨大变迁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变化空前的科学时代。终其一生,爱迪生都与美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交织在一起。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是美国及欧洲技术力量高速发展的时期,蓬勃发展的美国经济需要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而爱迪生,则是这个科学时代的伟大发明家。
爱迪生的祖先是荷兰人,大约于1728年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移居美洲。爱迪生的祖父约翰·爱迪生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站到了英王军队一边,后来英军战败,所以,约翰不得已带着全家躲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他在那儿以务农为生,逐渐安定了下来。之后,爱迪生的父亲塞缪尔·爱迪生在伊利湖畔的维恩那城经营旅馆生意,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在这个城里有个名叫南希的女教师,她是苏格兰裔的加拿大人。南希教学认真,颇受市民的尊敬。塞缪尔一直热烈地追求着她。1828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不久,他们就迁到了俄亥俄州的米兰小镇。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在米兰小镇出生。母亲南希一共生过7个孩子,爱迪生则是最小的一个。他的全名叫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周围的人都叫他阿尔瓦,他的母亲则亲昵地称呼他“阿尔”。爱迪生在这个淳朴的小镇上度过了他终生难以忘怀的7年岁月,而米兰小镇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轶事传说。
据说,小爱迪生刚出生时眼睛亮晶晶的,看起来就很聪明。只是他的头显得特别大,身体很孱弱,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所以父母特别担心他。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家伙的脑子越来越灵活,身子骨也越来越结实,南希心上的大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二十万个为什么的大脑袋
爱迪生从小就与众不同,好奇心特别强,总喜欢问东问西,好像他学说话就是为了问问题似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虽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于他问的问题太多,他家的大多数成员甚至都不想回答。
比如,他会问姐姐:“茶杯掉到地上,为什么就会破了呢?”
哥哥捉到了蜻蜓,他又会问:“蜻蜓为什么会飞呢?它的眼睛为什么会长在头顶上呢?”
哥哥如果感到不耐烦了,对他说:“我也不知道呀。”
他就会接着问:“你为什么不知道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爱迪生来说,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数不清的奇异事物,但是大人们的回答又常常不能使他感到满足,于是他就自己去实验,什么事都亲自试一试。不过,他也因此遇到很多危险。4岁那年的一天,他很想知道野蜂窝里有什么秘密,就用一根树枝去捅野蜂窝,结果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类似这样惊险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他有次掉到麦囤里差点被活埋,还有次掉到河里差点被淹死。没办法,谁让他的好奇心那么强呢?一次又一次的惊险遭遇也不能阻挡他探索的脚步。
最有趣的就是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有一次,爱迪生看见老母鸡在孵蛋,就很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老母鸡要趴在鸡蛋上呢?”
妈妈说:“因为它在给蛋加温呀。”
“为什么要给蛋加温呢?”
“因为这样才能孵出小鸡来呀。”
“哦,给鸡蛋加温,小鸡就可以从鸡蛋里面出来了?”
“没错,乖孩子。”
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都很焦急。直到傍晚,他们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听了他的话,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有一天,爱迪生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玩,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他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就会升上天,那该多有趣啊!几天以后,他把几种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的一个小伙伴吃了化学制品后飞行。结果那个男孩吃了爱迪生配制的化学制品后几乎昏厥过去。当然,事后爱迪生也少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鞭子。不过他可没有哭,心里还一直在想着,都是因为小伙伴不能够忍耐,所以实验才会半途而废。
这次事件震惊了附近孩子们的父母,他们纷纷警告自己的小孩不准和爱迪生玩耍。爱迪生虽然受了父亲的鞭打,还被小伙伴们孤立起来,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做实验的愿望。
一次,他在父亲的农场里玩耍,点燃了父亲的仓库,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状况,结果仓库全部化为灰烬。为此,他遭到了比以前更严厉的毒打。不过,“好了伤疤忘了痛”,小家伙后来还是不断地给家里捅出一个又一个娄子。这一切都让父亲觉得这孩子恐怕有点不正常。P3-5
1931年10月2l曰6时59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突然陷入到一片巨大的黑暗之中。除了关键地方的信号标志灯外,美国境内所有的灯光全都熄灭了……
往来穿梭的车辆停止了行驶;繁华热闹的商业区陷入了沉寂;光影陆离的百老汇声响全无;矗立在纽约港口边的自由女神像手中高举的火炬也黯然失色……
黑暗中的大地静谧而深沉,安静得就像是在沉睡。
黑暗笼罩中的人们没有惊慌,没有失措,只有不约而同的沉默,只有深深沉沉的哀思……
一分钟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华灯齐放,天地通明!
这短短的一分钟,正是人类照明史由黑暗迈向光明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悼念,人们以此向一位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人物致敬。
正是他,以自己杰出的才智和终生的勤勉,完成了数以千计的伟大发明,丰富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他所发明的白炽电灯,更是结束了人类用煤油灯和汽油灯照明的时代,使漫长的黑夜也变得辉煌与灿烂。
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就在三天前,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时24分,爱迪生走完了他84年的伟大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噩耗传出,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唁电如雪片般从美国各地、从世界各国飞来。与此同时,爱迪生的家属和美国白宫也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有关怎样纪念爱迪生的各种建议。
德国的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格提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就是纪念活动开始时,全世界的电灯都象征性地关闭一分钟。但是这种做法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于是又有人提议只切断一分钟美国全境的电源。考虑到国家安全和生产的必要,最后方案调整为除关键地区的信号灯外,其他所有的电灯在自愿的情况下关闭一分钟。
胡佛总统为他献上了感人至深的悼词:“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人!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
“爱迪生从报童、电信报务员干起,最后,他却以人类的指导者结束辉煌的一生。在民主制度下,爱迪生就是用他的一生,来作为这个恒真的信念的楷模!
“爱迪生个人的信念,就是我们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他为人谦虚,待人亲切,做事贯彻始终。
“爱迪生教给我们:只要不懈地努力,必可达到目的。这就是他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这正是爱迪生一生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