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二十几岁的你,是不是也常常自寻烦恼呢?比如在交完考卷后,怕成绩不理想而担惊受怕地常常半夜睡不着觉,或因为那个你心仪的女孩似乎看都没看你一眼而长吁短叹;抑或你总是在后悔曾经说过的话,当时什么没有把它说得更好……我们常常都能勇敢地面对生活里大的危机,却总是被那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其实,你只要改变看法,转变心态就好了,这样你才会开心一点。
本书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让年轻人明白,如何才能在当今社会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保持积极的心态。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把书中的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
生活中能影响我们的往往不是一件事情:而是我们复杂的心灵。
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忧虑、恐惧、沮丧,只能加重心理负担,破坏健康的情绪。
一个人生存于世,最要紧的是心不能死。心不死,精神将是旺盛的,不死的心会燃烧明天,照亮今天。一个思想不腐的人精神就永远是活跃的,生动的,前进的。不管我们的人生之路多么阴沉黑暗,我们绝不能容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如果你总是自我评价过低,当你和别人打交道时,别指望对方会尊重你。因为人们通常不会尊重一个为自己设下牢笼的人。自我评价过低的人,很少能干成一件事情。他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期望。如果你期望自己能成功,如果你要求自己干一番事业,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大的抱负,那么,与自我贬低和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相比,你会更胜一筹。
如果你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获得别人那样的成就,如果你怀有这种自怨自艾的思想,那么,你根本就无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不断贬低自我,总是认为自己绝无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人,会给人们留下相应的印象,因为常常是你认为自己怎么样,在别人看来你也就是那样了。
你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地位、重要性和社会角色的评价,都会在你的表情上、你的行为举止、言谈交往中显现出来。如果你感觉自己非常平庸,你就会表现得非常平庸。如果你不尊重你自己,你会将这种感觉写在你的脸上。如果你自我感觉欠佳,如果你对自己总有数落不完的意见,那么,除了你将遵照你不断强调的这种认识而愈来愈糟外,你还能希望什么呢?还能期待什么呢?
有位公司董事长,每次召开董事会时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会议室,就好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好像他完全不胜任董事长这个职位。他经常感到奇怪,在董事会中,为什么自己说话没有一点分量,自己为什么在董事会其他成员眼中自己威信这么低,甚至很少享受起码的尊重?这位董事长没有意识到,是他把自己全身都贴满了无能的标签,是他把自己总装扮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的形象,是他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缺乏自信和自尊,如此种种,他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为什么你要畏首畏尾地追随别人,哭哭啼啼做人家的跟屁虫呢?为什么你总是亦步亦趋地去模仿别人,而不敢求助于你本身的灵魂或思想呢?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有更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大的信心,那么,你终将会取得丰硕成果的。
P6-7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某些事件可能直接导致压力。但是,我们的绝大部分压力来自于自己。
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凯瑟琳·赫本在未成名时,有一次非常关键的演出,正是这次演出,令她名声鹊起。但在她准备正式登台前的十几分钟里,她真正感受到了开演之前的压力。她感到恐慌,觉得自己将无法演出,并且认定自己的嗓子在演出时会发生问题。她对医生说:“我得浑身无力,几乎无法移动双脚。”
“怎么回事呢?”医生问道。
“我突然感到很恐慌。以前在演出前也会感到紧张,但这一次更强烈。”
“不要担心,”医生说,“你是一位真正的演艺专家,你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的。我袋子里正好有你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新药,效果又快又好。”
说着,医生从皮包中取出针管,打断一个蒸馏水的小玻璃瓶,并把瓶中的蒸馏水抽到针管中。
接着医生给赫本打了一针蒸馏水,并向她保证说,这种特效药马上就会生效。
“坐下来,”医生说,“放松心情。”
几分钟后,她已经很镇静了。
“这真是神药呀,我真该吻你一下,表示我的谢意,”她说,“大夫,我觉得很好,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上了舞台,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表演。
后来在庆功宴会上,医生走过去向她道贺:“你知道吗,这是你最精彩的一次演出。”
“谢谢你。”赫本说。
“不,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努力的是你,而不是我。其实我给你注射的只是一瓶蒸馏水吗?”
赫本大感惊诧,然后不禁哈哈大笑。
是啊,生活中能影响我们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复杂的心灵。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忧虑、恐惧、沮丧,只能加重我们的心理负担,破坏我们健康的情绪。事实上,我们所担心害怕的事情,有99%根本不会发生。
十几、二十几岁的你,是不是也常常自寻烦恼呢?比如在交完考卷后,怕成绩不理想而担惊受怕地常常半夜睡不着觉,或因为那个你心仪的女孩似乎看都没看你一眼而长吁短叹;抑或你总是在后悔曾经说过的话,当时什么没有把它说得更好……我们常常都能勇敢地面对生活里大的危机,却总是被那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其实,你只要改变看法,转变心态就好了,这样你才会开心一点。
本书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让年轻人明白,如何才能在当今社会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保持积极的心态。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把书中的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