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著述大都是研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著作对想要了解典籍的人是一个重要的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知识渊博,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有推进作用。被人们尊称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曾经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南怀瑾先生生对于人生的看法出发,与他一起去品读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大师思想品悟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肖悦 |
出版社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怀瑾的著述大都是研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著作对想要了解典籍的人是一个重要的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知识渊博,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有推进作用。被人们尊称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曾经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南怀瑾先生生对于人生的看法出发,与他一起去品读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从《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作为出发点,根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著作将人生分为“人生的价值”、“事业的真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等,从这些主题入手,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基础上加以理论,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里获取更多的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人生智慧。 目录 第一章 找到立脚点,心安方有所立 先安身,后立命 没有立脚点,浮沉于世间 做人就应有自己的风格 天文、地理与人伦 顺其自然,乐天知命 人定胜天,命运是自己改造的 人生永远只有明天 乐观看待生活,生生之谓易 起步要平凡,目标要高远 靠自己,上天助自助者 刚柔要相济,恩威皆并用 人生的价值,在于参赞不足 反省自察,善于补过 做人要发挥出能动性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出的 人世万物,没有真正的结果 第二章 真正的伟大是付出,而不是据为己有 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付出 做有益于人的事,才是真正的事业 事业“但在流传不多” 现在的成功与千秋的成功 贫穷源于占有,富有源于布施 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章 施劳的英雄与受累的圣贤 英雄征服天下,圣人征服自己 撒下为后人开花结果的种子 学问越深的人越懂得低调 做人要宠辱不惊,毁誉不动摇 圣人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人不怕没地位,就怕没本领 自古凡夫与圣人的分野 君子常扪心自问、推己及人 权力欲是社会动荡的祸源 第四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做人要少空话、多实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风骨:可逝也,不可陷也 反省自我,不怨天尤人 乐观坦荡为君子,长戚满腹是小人 内心光明磊落,做人不忧不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易事难说与难事易说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做人要修己安人 求名当求万世名 谋道而不谋食,忧道而不忧贫 从大处看君子,从小处看小人 做人要常怀敬畏之心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五章 读书,是为了知命而自立 读书与做学问的区别 做学问,要注重内心的修养 读书,是为了会做人做事 学问越多,修养越高 学问,一是要学,二是要问 如何让理智战胜欲望 学习要掌握规律,一以贯之 活到老,学到老 学无止境,要无所不学 第六章 修身养性,最难莫过于改变自己 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不受外界影响,走好第一步 人生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 淡化人生中的痛苦 做人不止任劳,还要任怨 时常检讨自己,更新自己 建立事业要靠自己 淡泊人生、知足常乐难 学会静养:忙易生乱,乱易出错 做人做事都要有个准则 做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将贫穷与愁苦分开 摆脱虚荣,富贵如浮云 忠与信:人生的两大修为 坦荡之人能消弭怨言 由《诫子书》想到的 君子以正道成名,小人以旁门人世 安贫乐道,不被物欲俘虏 清以自守,善于用世 成不自喜,败不自悲 做人要善于舍弃,由舍而得 贫贱而不移,富贵而不淫 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 贫穷是人生最好的考验 做事不苛求,做人懂迂回 第七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要懂得人,也要懂得事 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苛求他人 不迁怒,不贰过 做有本事没脾气的上等人 不被流言扰,日久见人心 积累经验,遵循经验 名与利,虚与实 与人相处要找到合适的距离和方式 头脑清醒,控制自己的情绪 欲而不贪,做人有节制 人生如浮萍,得失付之一梦 人际圈子,‘被排斥是难免的 人情的真正内涵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贪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应该懂得人情世故 第八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 把握时位很重要 成大事,要得时间和空间之势 运气、位置与贵贱 通晓实事,把握机会 人的荣誉,存于际遇之间 第九章 不能忘情,烦恼则如影随形 烦恼是罪恶的源泉 人生最难的事是忘记 愁由爱生,寻愁觅恨非无故 苦海无涯,人生多福祸 安于现状,不存非分之念 试读章节 做人就应有自己的风格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无论你承认与否。做人就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这是一种做人的姿态与风度,也是一种修养与智慧。 南怀瑾认为任何人都有个标准,如果没有一个风范、没有风格,这个人就完啦。 那么怎么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呢? 首先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乐观、开朗、自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人们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都会得心应手,还能够感染别人,给人带来快乐,播撒无穷的力量。玫瑰赠人,手有余香。人们把微笑、关爱、敬意送给别人,不仅让别人感到一丝快慰,留给自己的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古人荣启期说过:“值得我快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有万物,唯有人最为高贵,而我得以为人,这是一乐也;人有男女之别,我得以为男人,这是二乐也;人生有不得见日月,未离襁褓便夭折者,而我年已九十,身体还很强健,这是三乐也;至于贫穷,乃是人之常情;死亡,乃是人生终结。处常而待终,有何不乐呢?” 由此可见,每日每时抱着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烦恼忧愁就会离你远去。把心放宽,不患得患失,那些繁琐的小事也就没有什么可在意的了。儿童因为天真而充满快乐,不会有成年人的众多忧愁。 因此,人们只要少一些计较得失,不过多地看重功名利禄,就会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会天天与愉悦握手,也会带给别人美好的氛围。 其次,人的谈吐要诙谐有趣。有的人说话过于呆板,有的人则过于直接,因而说话显得枯燥无味。 林语堂先生就是一位幽默大师。曾经有一次,林语堂先生参加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但是有许多人的演讲时间太长了,因此直到11点多才轮到林语堂发表演讲,当林语堂先生演讲时,他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乍听懵然不懂,随后仔细品味就都犬笑了起来。还有一次,林语堂在外国的一个集会上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情妇。” 林语堂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观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谐而不谑的说话、动作均可以让别人深受感染,让别人高兴,让别人在快乐之余感受到你的无限魅力,感受到你别具一格的做人风格。 再次,人们多在学问上下功夫,让自己的学问见识变得丰富。当你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所说的话具有十分深刻的含意,能令人品评回味,就会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做学问做得扎实,有深度也有广度,自然就博学多才。与人交往,为人处世自然也就有着不一样的风度,有着不落俗套的风格。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秦秦宓难张温一节中,秦秦宓的博文巧达就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这段说的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推行联昊抗魏的政策。孔明派人出使东吴,意欲与孙权重修盟好。孙权也答应了,于是就派张温进行了回访。 张温到了蜀国之后,很傲慢,一日在宴席上看见一人不请自到,感到很奇怪。于是,他就问孔明:“此何人也?” 孔明回答说:“姓秦,名秦宓,字子敕,现为益州学士。” 张温笑着问:“名称学士,未知胸中曾学事否?”秦宓严肃地说:“蜀中三尺小童,尚皆就学,何况于我?” 张温进一步问:“且说公何所学?”秦宓回答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张温笑着说:“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秦宓说:“有头。” 张温问:“头在何方?”秦宓回答说:“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张温又问:“天有耳乎?”秦宓答日:“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呜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 张温又问:“天有足乎?”秦宓说:“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 张温又问:“天有姓乎?”秦宓说:“岂得无姓!” 张温说:“何姓?”秦宓回答说:“姓刘。” 张温问:“何以知之?”秦宓说:“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张温又问:“日生于东乎?”秦宓回答说:“虽生于东,而没于西。” 秦宓的巧妙回答使在座的众人均惊叹不已,连张温也一时说不出话来。 此时,秦宓接着说:“先生东吴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 此话一出,张温顿时无言以对,须臾叹服道:“不意蜀中多出俊杰!”由此可见,广博的学问对人性情、气度、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有自己的风格,人世随俗,但不同流合污。遗世独立,卓尔不群,这体现的不单是个性风格,更多的是体现了人品修养。 P8-10 序言 南怀瑾,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他的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是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独特体系。 南怀瑾的著述大都是研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著作对想要了解典籍的人是一个重要的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知识渊博,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有推进作用。被人们尊称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曾经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南怀瑾在谈到人生的时候,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他并没有把人生局限于一时的生老病死,也没有固定在一定的区域,而是从大处着眼,从身边及四周的情况谈起,不但有事业还有生活,不仅有修身养性还有学问与成就。南怀瑾在人生的生存和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淡人生苦与乐、成就千秋万代的大事业、君子固穷……都是南怀瑾对人生的要求和追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是短暂的,人生的厚度是用生命来衡量的。有人选择痛苦活着,有人选择不屈地抗争,有人选择淡泊地看淡人生的得失。人生要如何地活着就要看人是如何选择的。有人选择为自己而奋斗一生,有人选择为了社会和国家而贡献一生。有人成就的是自己的事业,有人成就的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人不同,人生便不同。但是想要功成名就、名垂千古,那就应该如南怀瑾所说的那样,成就真正的人生,为了国家或者他人而成就一番事业。人生想要成功,首先应该懂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人情世故,然后才会懂得修身养性进而蓄势待发。 本书从《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作为出发点,根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著作将人生分为“人生的价值”、“事业的真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等,从这些主题入手,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基础上加以理论,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里获取更多的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人生智慧。 南怀瑾主要研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易经》的研习更是颇有自己的心得,对人生的看法也是独树一帜。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南怀瑾先生生对于人生的看法出发,与他一起去品读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