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卡希姆和阿里巴巴兄弟
很久以前,在一座城市里住着两兄弟,老大叫卡希姆,老二叫阿里巴巴。卡希姆非常富有,阿里巴巴非常贫穷。
卡希姆原来和他弟弟一样也是一个穷人,后来他娶了一个富商的女儿。这个女人从她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卡希姆与她结婚后继续经营生意,不久就赚了许多钱,一跃而成为富翁。
而阿里巴巴的妻子,则是个穷人家的女儿。两人的全部财产,除了一间小茅屋外,就是三头毛驴。每天早晨,阿里巴巴赶着三头毛驴去林中砍柴;傍晚进城把柴卖掉,换点吃的用的带回家。
卡希姆是个无情的人,尽管他非常富有,但从来没有给过弟弟一分钱。他的妻子更是吝啬,对小叔子的家境不仅不同情,甚至还讽刺奚落他。
在森林里
一天,阿里巴巴像往常一样赶着三头毛驴进了森林,他砍了三大捆柴,正打算捆在驴背上,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眼前一阵风尘弥漫,一支马队向他这边急驰而来。阿里巴巴非常害怕,赶紧把毛驴栓在一棵大树下,自己爬上了树梢,藏在茂密的枝叶间。直到深信不会被下边的人发现,才定下心来。
片刻后,一支马队在附近停下,阿里巴巴在树上数了数,一共四十个人。他们翻身下马,一边大声说话。从他们的谈话中,阿里巴巴听明白了,这是一伙强盗,刚刚抢劫了一支商队,夺得了不少财物,准备在这里分赃。阿里巴巴还看见,一个上了年纪的强盗——显然是这伙人的头领,走到近处的一座山前,冲着一块大石头说:
“芝麻开门!”
巨石立即分开,露出一个洞来。强盗们带着东西鱼贯而入,他们全部走进去以后门也关上了,阿里巴巴想下来看看,又担心强盗们随时会出来,左思右想还是躲在树上没敢轻举妄动。过了很久,强盗们一个个走了出来。强盗头领又说:
“芝麻关门!”
巨石恢复了原状,与其他山石连在一起,就像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随即,强盗们跨上马。又从原路扬长而去。
芝麻开门
阿里巴巴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万分惊奇。他想:“这个山洞里一定藏着这伙强盗抢劫和偷盗来的许多金银财宝。现在我已知道了打开这个山洞的暗语,我要去试验一下,打开它,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什么宝贝。”
他一边这样想,一边从树上溜下来,走到巨石前,喊道:
“芝麻开门!” 石头果然应声而开,露出洞口。阿里巴巴走了进去,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有一堆堆码到洞顶的丝绸、锦缎和彩色毡毯,无以数计的金币银币。有的装在袋子里,有的散落在地上;满筐满筐的珍珠、宝石和各种首饰。各种金银珠宝和珍贵的宝物看得他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他担心强盗们重返山洞,抓住他,要他的命,于是赶紧装了三头毛驴能够驮动的金币,匆匆跑出山洞,随后又喊了一声:
“芝麻关门!”
石头又回到了原地。为了不使路人发现,阿里巴巴用柴草盖住钱袋,匆匆忙忙赶回家。
……
P435-437
《天方夜谭》(中译名,原书名《一千零一夜》)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也是古代阿拉伯人民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故事情节奇巧怪异,神秘莫测,美妙绝伦,融会了中世纪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内各民族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成书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东西方各民族亿万读者无不为之倾倒。
《天方夜谭》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中世纪阿拉伯、中近东各族人民集体创作并经广大市井艺人在几百年过程中不断补充、修改、加工、编纂而成的。书中故事来源有三个:一部分来自波斯故事集《一千个故事》,一部分来自建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特别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时代(786~809)的故事,另一部分来自埃及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的故事。《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在公元6世纪已开始在波斯、伊拉克和埃及等地民间流传,8世纪后,加进了许多阿拔斯时代的故事,迅速流传到阿拉伯帝国各地。到公元10世纪,本书说唱本已基本成形。在此基础上,经阿拉伯文人学士不断修订、增补,终于在16世纪编订成书。《天方夜谭》手抄本很多,在故事的编排和情节的详略方面,各手抄本均有所不同。19世纪上半叶,在埃及、黎巴嫩等地陆续出版了若干种经专家校订的阿拉伯文原文本,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天方夜谭》规模宏大。开头便以宰相的女儿山鲁扎德给国王讲故事作为主线,贯串整个故事集。不同的故事之间采取一环套一环的办法,使彼此不相关联的几百个故事构成一个整体。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相传古代有个萨珊国,国王沙赫亚尔由于王后行为不端,将其处死。以后,每夜娶一女子为妻,翌晨将其杀死。宰相的女儿山鲁扎德为拯救无辜百姓,自愿嫁给国王。山鲁扎德一见国王,便伤心地痛哭起来,要求国王允许她在死前见妹妹一面。国王应允之后,两姐妹见了面,妹妹要求姐姐讲个故事度过漫漫长夜,姐姐便开始讲故事,总是在清晨讲到最生动的地方打住。国王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便破例允许她多活一天把故事讲完。山鲁扎德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她一连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受到感动,和她结成恩爱夫妻,白头偕老。《天方夜谭》的结构是大故事套小故事,所以,全书一共有多少故事很难计算。本译本所依据的版本,仅大故事就有135个。其中有神怪故事、航海冒险故事、爱情故事、教谕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几大类。
译者从中精选了富有代表性且脍炙人口的21个故事以飨读者,其中有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敢和机智、歌颂了他们淳朴善良的品德,如《渔翁和魔鬼的故事》、《朱德尔和两个哥哥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等;有的故事揭露了中世纪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和社会生活的黑暗,表达了广大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国王沙赫亚尔与宰相的女儿山鲁扎德的故事》、《鞋匠马阿鲁夫的故事》等。以上这些故事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天方夜谭》贯穿始终的对美与善的褒扬,对丑与恶的贬斥。《天方夜谭》中亦不乏歌颂忠贞爱情的故事,如本书所选的《乌木马的故事》和《阿里·努伦丁与艾尼斯·洁丽丝的故事》。而《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中国裁缝和驼背的故事》、《染匠艾布·基尔和理发匠艾布·绥尔的故事》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面貌,表现了一幅幅世俗风情图画。《天方夜谭》故事中数量最多的当数神幻故事和冒险故事,以其离奇多变的情节、神幻莫测的东方色彩、探奇冒险的经历吸引着广大读者。如本书所选的《商人和魔鬼的故事》、《渔翁和魔鬼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又如《航海家辛伯达的故事》,这是《天方夜谭》中最出名的航海冒险故事,它记述了大航海家、大商人辛伯达七次出海经历的所见所闻。他所到之处无奇不有,如周长五十大步、大如圆顶建筑的神鹰蛋,岛屿一般的大鱼,飞起来遮天蔽日的大鸟,吃人的黑色巨人,能吞食大象的巨蟒;还有迷人的岛上风光、奇妙的海中景象。辛伯达每次出海,总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但是他以惊人的勇气和百折不回的意志,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满载异国奇珍异宝,返回故乡。《天方夜谭》中这些故事交织着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幻想,生动地再现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满足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受到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喜爱,并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成为民间文学最壮丽的一座丰碑。
浓厚的浪漫色彩、美妙奇特的想象和瑰丽多姿、神秘莫测的故事情节是《天方夜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天方夜谭》流传所到之处,不管是哪个民族,也不管是男女老幼,莫不为那些神奇的故事所倾倒。摩擦神灯飞出无所不能的魔鬼,飞毯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一声“芝麻开门”令巨大的石门自动开启,一夜之间一座巍峨的宫殿拔地而起,以及奇异的魔瓶、巨大无比的神鸟、闪光的魔法戒指等……所有这些在几百年间倾倒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充分显示出古代阿拉伯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无比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古代人类征服大自然的理想。《天方夜谭》的许多神妙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进入了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学艺术,甚至给近代科学家们以启迪,对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很突出。
《天方夜谭》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众多内容驳杂、情节奇幻、旨趣各异的故事后面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面貌。也可以说,《天方夜谭》体现了形式上的浪漫主义和内容上的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成为研究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百科全书”。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尤其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位的二十多年里。经济空前繁荣,内外贸易极为发达,文化的交流也十分频繁,只有盛唐可与之媲美。经济繁荣的结果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队伍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许多商人和官府甚至哈里发本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乃至生活方式、心理状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财致富”成为市民阶层人人追逐的目标,而辛伯达式的胸怀大志、积极进取、敢于冒险、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更成为一种时尚,为人们所推崇。这种精神正是处于欣欣向荣的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天方夜谭》在中国流传甚广。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有多个译本。现我应出版社之邀,根据阿拉伯文原文权威版本译出,其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为阿拉伯文版本所无,因其脍炙人口,故请英译者金今根据英文版本译出。
本书插图数十幅,分别选自《天方夜谭》的英文版、法文版和德文版本。
2014年10月
《天方夜谭》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故事情节神秘莫测,美妙绝伦,融汇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內各民族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包括神怪故事、航海冒险故事、爱情故事、教谕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几大类。本书译者朱凯、金今从中精选了富有代表性且脍炙人口的21个故事以飨读者。这些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
《天方夜谭》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浓厚的浪漫色彩、美妙奇特的想象和瑰丽多姿、神秘莫测的故事情节是《天方夜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同时由于它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面貌,体现了形式上的浪漫主义和内容上的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成为研究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百科全书”。本书由长期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朱凯教授翻译,是华文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丝路文库”旗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