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人情、人性;女警、女囚、女人;反思、深思、冥思;警示、警告、警醒……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透视女性犯罪。中国众多女子监狱的真实素材,中国最大女子监狱的实景拍摄。该书被译成法文在海外宣传。2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即将在全国播出,并远销东南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女监档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晶岩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权、人情、人性;女警、女囚、女人;反思、深思、冥思;警示、警告、警醒……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透视女性犯罪。中国众多女子监狱的真实素材,中国最大女子监狱的实景拍摄。该书被译成法文在海外宣传。2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即将在全国播出,并远销东南亚。 内容推荐 监狱中的这个特殊人群,已经被贴了特殊的标签,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已经与常人不一样了。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常人的生活,就需要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孙晶岩所做的调查采访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耐性和技巧与那些女囚犯建立了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氛围,从中获取了真实的资料;更重要的在于她的调查采访活动成为这个特殊群体自我经历的再梳理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强化自身自新意识的极有意义的过程。 目录 序 引子 中国监狱名称沿革 听司法部副部长讲监狱的故事 女了监狱是窗口中的窗口 第一章 白山黑水间失落的花瓣 一、大学生妈咪 她曾被人叫做野种 她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给世人瞧瞧 生活无意间改变了她的运行轨迹 为情出走独闯北京 上了贼船就别想下来 七别墅里的丑恶勾当 她有一种分裂的人格 她被捕时离28岁生日还差两天 她在大墙里想了很多很多 二、魔掌撕裂的女人与手执利剑的女神 端午节前夜,一个女人跌跌撞撞前来报案 丈夫领来了一个长着美人痣的女人 一个个无辜女人成了冤魂 她每天晚上都梦见冤魂在枕边哭泣 历剑像一位手执利剑的女神 杀人淫虐狂心理探秘 三、跨越生命的冬季 灾难向襁褓中的女婴袭来 强烈的自尊下掩盖的是强烈的自卑 孤独和寂寞吞噬着她的心 她游入了一条不该属于自己的河流 她有一种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感觉 走进监狱是她人生十字路口的一个转折 枯木逢春,她把监狱当成了课堂 一封发往天国的信,但天国却没有回音 四、夜幕下的冷血杀手 令人难堪的208元 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是个好色之徒 无意间结识了一群黑道上的人 雇凶杀人的佣金由被害人出 五、人生是一次远航 情感的天平倒向了那个东北男人 李野龙不愧门槛精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刚入狱丈夫就提出离婚 触礁的航船扬起风帆 六、监狱里的“世外桃源” 第二章 在童话般的红尖顶楼房里 一、大墙里的百灵鸟 撒在边陲小城的一粒种子 艺术女神啊,我无法抗拒你的诱惑 一只折断羽毛的孤雁 人生的每一种体验都可能成为一笔财富 教授进监狱为女囚进行音乐考级 海河之滨,百灵鸟在空中翱翔 二、人贩子原是逃婚女 娃娃亲埋下的苦果 洞房里的棉花“三八线” 就是让火车撞死我也要跑 山村别墅当然在山上了 乡愁是一枚邮票 “跑业务”把她跑进了监狱 案件之外的思考 第三章 学府路上的“特殊学府” 一、空谷幽兰送远香 老辈人说做梦都是反梦 萨尔图刮着刺骨的寒风 这个监狱长怎么就不告状呢 面对“二进宫”的女犯 “邹花这样的冰疙瘩都能焐热,我们算服了!” 走出盐碱地,搬进聚宝盆 她竟然有二十四个除夕是在监狱里度过 为了女犯流浪街头的孩子 “跟孙狱长接触过的人不被她感动,这个人就没长心!” 女犯议论纷纷:“将来孙狱长退休了咱们可咋整啊?” 二、新长征突击手的坎坷人生 百货公司里能干的女售货员 她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命运跟她开了个大玩笑 三、悲从恨中来 情投意合的电大同学 情人眼里出西施 正月里发生的惨案 她最想做的事是为戴敏上坟 第四章 大都市里的黑白世界 一、有这样一位女监狱长 不幸的童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小猫能对付大老鼠吗 今天是心理咨询日 从火腿肠中看爱心 到大洋彼岸去取经 青年群体是最大的人才库 管理好一群女人犹如治理好一个国家 呼唤现代文明的行刑思想 二、尹非的诉说 狱内法庭上漂亮的女警官 你一点也不像个监狱警察 女囚长了子宫肌瘤之后 三、受虐狂的心理轨迹 一只孤雁在长空中哀鸣 小熊猫和日记本是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不用归还的日记 灵魂再生的土地 四、监狱里的白领丽人 一个白领忽发奇想顺手牵羊 不义之财拿着烫手 接见室里搜出的密信 她的思维拐进了死胡同 囚徒和警官在高等学府是同一专业 她曾经失落过一树花瓣,但不能失落整个春天 五、情敌同在一个监舍 大富豪歌厅里精明的老板娘 陷入情网的女人智商最低 他把两个女人哄得团团转 情人把她钓到了上海 第五章 在七彩云霞的那一边 一、女记者在黎明前自戕 远方宾馆的不速之客 人在崩溃时是容易迷乱的 强烈的自尊使她自我封闭 人生真是一种奇异的排列 当木船扬起风帆时 二、错开的花季 初绽的花蕊泪洒他乡 她含泪告别儿子,饮下自酿的苦酒 一句“孕债难偿”还得清情债吗 第六章 青秀山——广西人的肺叶 一、走向深渊——成克杰特大受贿案中的女人 一个聪明的壮族少年脱颖而出 父亲的自杀造就了李平的早熟 从高官的儿媳变成了高官的情妇 在互相利用中产生了真感情 没有钱你们成天住茅草棚哪儿来的爱情 国家利益面前的罪与罚 二、呼风唤雨的红马甲 七星花园里的女能人 三寸不烂之舌能把死人说活 426席位上的常胜将军 从仙境栽进了电网 第七章 东方日内瓦的高墙电网 一、获得国际奖的武汉妹 一粒孕育在荒原的种子 她的骨头里仿佛有小虫子在爬 没有人会谴责应该发生的雨季 一幅招贴画无意中改变了她的命运 又是五月,又是梦乡 二、领着儿子去自首 桔乡之夜发生的惨案 警察不相信这个文弱的女人竟然是凶手 六个月饼意味着六六大顺 三、当心易拉罐里有三唑仑 四万元钱不翼而飞埋下了祸种 三个女人一台戏 307号房间的客人究竟是谁 她们像猎人一样四处搜寻猎物 在上海又钓了条大鱼 她的鼻子能闻出哪个男人是馋腥的猫 假名字把她们折进了法网 第八章 纺织城里的新生织布厂 一、一盏照亮黑暗的心灯 女犯家属悄悄送来了红包 元宵节在女犯丈夫的尸体旁度过 为了女犯无家可归的母亲 无锡新兴公司集资案中的花旦 没妈的孩子不是草 二、无名指上文“伤”字的女孩儿 情窦初开的女孩儿遭到当头一棒 蹦迪结识的人领她走进了监狱 “您难道不想听到女儿的忏悔吗” “妈妈,您会不会唱《常回家看看》?” 第九章 在中国女囚最集中的监狱里 一、回监狱过党的生日的女歌手 这位女歌手是从哪儿请来的 一颗冰冷的心在与警官的对峙中渐渐融化了 我一见到你们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二、“菜篮子”办公室主任的忏悔 遥想当年,春风得意马蹄疾 平步青云使她找不着北 最开心的事和最不开心的事 三、北江之滨的大辫子警花 沈小红不是个吃素的人 为生病的女囚捐钱 一锅开水浇在了儿子的大腿上 跨世纪的本科生 四、南国木棉别样红 一则广告决定了她的人生座标 锐利的眼神看穿了脱逃女囚的心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三更来电话 不能让他们成为现代拉兹! 五、在女子监狱过“三八”妇女节 心理矫治科科长的诉说 天空中飞翔着千纸鹤 第十章 天堂河里有“天堂” 一、天堂河畔的警花们 二、被逼急了的蔫豹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三十多岁的女人是一个熟透了的苹果 残酷的性虐待开始了 血案发生在大年三十之夜 蔫豹子在监狱里懂得了法律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白山黑水间失落的花瓣 长春市南郊一个叫做黑嘴子的地方,有一座高墙兀立、电网森严的监狱。这里曾经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里面装满了形形色色的罪恶。杀人、抢劫、绑架、盗窃、贪污、受贿、贩毒、放火……人世间有多少恶行,这里的囚徒就能弄出多少花样。 走进这座监狱,两排盛开的一串红像夹道欢迎的人群肃立两旁,迎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上面画着蓝天、白云、绿树、田野……壁画下面写着这样的话: 把开拓的手和心叠在一起,去启动垦荒牛的犁轭;用智慧的汗水凝铸成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最挺拔的风景。 这里又是一所学校,女犯们刚刚来到吉林省女子监狱时还劣迹斑斑,经过这所学校的洗礼熏陶,她们身上的邪气日渐淡化,积极向上的正气开始展现。是谁把一个个罪孽深重的罪犯改造成了新人?是谁把一个个溺水的女人送上了生命的新岸?是我们可敬的监狱人民警察,他们像长春的市花君子兰那样,在大墙之内散发幽香,华丽高贵,俊俏挺拔。 一、大学生妈咪 1998年3月1日,在北方的某刑场,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个中年女人倒在血泊中。她的双眼望着天空,似乎有很多话没有说完。这个死不瞑目的女人就是北京市首例因组织卖淫罪被判死刑的案犯马玉兰。 组织卖淫罪是新《刑法》中规定的新罪名,说起卖淫,人们自然会想起北京的八大胡同、南京的乌衣巷……旧时管嫖娼叫做逛窑子,而窑子中的主子大多是上了岁数的女人,也叫老鸨。她们是披着人皮的豺狼,拼命吮吸着卖春女用肉体换来的金钱。如果说旧社会的妓女是为了活命而被迫卖身的话,那么现代的卖淫女已经远远超出了赚口饭吃的范围。 马玉兰到另一个世界报到去了,她的死也许会给人们一些警醒。然而她在九泉之下刚刚沉睡了一年,在她的家乡北京,又有一些人步其后尘,而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 1999年6月2日,北京警方捣毁了位于亚运村北辰花园7号别墅的卖淫窝点,当场抓获了6名嫖客10余名妓女以及妈咪汪芳菁。 1999年6月9日,这个卖淫窝点的老鸨刘春花在吉林省白山市落网。一年之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刘春花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以组织卖淫罪判处刘春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组织卖淫罪判处汪芳菁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协助组织卖淫罪判处范刚、蓝子祥、彭冰等人8年至9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高高的大墙之内,我见到了刘春花。春花、芳菁、玉兰,这些名字都带着芬芳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名字很美的女人丧尽天良,充当起世纪末的老鸨呢?我决定深入地探索这些女人堕落的社会根源。 她曾经被人叫做野种 刘春花的父亲刘占鳌是吉林省白山市某工厂的供销科长,长得非常英俊,很讨女人喜欢。他在与妻子阎立秋结婚后,生了三个儿女。阎立秋是个老实巴交的妇道人家,辛辛苦苦地拉扯着几个孩子生活。 采购员的工作经常东奔西走,刘占鳌邂逅了一位叫做古晓玲的女人,古晓玲很快就被刘占鳌的一表人材所吸引,不顾一切地投入了他的怀抱。几番偷情之后,古晓玲怀孕了,她实在舍不得打掉肚里的孩子,她对刘占鳌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孩子能够拴住他的心,将来自己能够正大光明地嫁给他。 1971年6月11日,古晓玲生下了女儿。这丫头长得眉清目秀,仿佛跟刘占鳌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她的心掠过了一丝喜悦,给女儿起名为春花。那时候的东北,老百姓的口粮粗细搭配,玉米面、高粱米是看家饭。可古晓玲生的是私生女,街坊们叫她“野种”。“野种”是上不了户口的,所以她连粮票、布票都没有。左邻右舍的孩子再不济还能吃上高粱米,而刘春花却连吃高粱米的份儿都没有。古晓玲咬紧了牙关,就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一定要让小春花吃口饱饭。 一个女人拉扯着私生女的日子不好过,古晓玲焦急地盼望着情人能够早点娶她。然而,花轿没有盼来,却传来了刘占鳌的妻子再次怀孕的消息。没过多久,阎立秋又生下一个女儿,古晓玲失望了,她觉得男人的心像天上的云,谁也琢磨不透,她下定决心离开刘占鳌,今生今世再也不见他。 如果古晓玲能够按照这条轨迹运行的话,那么也就不会发生今天的故事了。可人是感情动物,不管古晓玲下了多么大的决心,只要一见到刘占鳌的身影,她的心理防线就完全崩溃了。她是个未婚女人,她觉得这辈子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男人能够打动她的芳心了。因此,她一直保持着和刘占鳌的情人关系。每当刘占鳌与古晓玲幽会时,总要给小春花带点小礼物,不管怎么说那是他的骨肉,而且他觉得这丫头比自己妻子生的那4个孩子都聪明。 也许是采购员的职业给了刘占鳌机会,他在妻子和情人之间徘徊,春花长到4岁的时候,古晓玲再次怀孕了。一年之后,她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春霞。过去,古晓玲省吃俭用把自己的口粮节省给女儿吃,可如今又添了一张嘴,她一人的粮票养活三口人实在是太艰难了。她像一头牦牛驮起了超重的负载,艰辛地拉扯着两个没有户口的女儿。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逐渐变得憔悴,刘占鳌光顾她的寒舍的日子逐渐变少了。女人的心是敏感的,古晓玲很快就发现刘占鳌在她之外又有了新欢。 她不能接受这种屈辱,斩钉截铁地对情人说:“占鳌,自从我跟你好了以来,咱们这疙瘩的人老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我,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我也受够了。你现在也有了新的相好,咱俩干脆就断了吧。这两个孩子都是你的骨肉,我一个人养活不了。这样吧,咱俩一人养活一个,带走哪个由你挑。” 听到情人的话,刘占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沉默片刻,他抚摸着大女儿的头发说:“那我就把春花带走吧。你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决不让孩子饿肚子!” 刘占鳌拉着春花的手向外面走去,小春花伸出双臂大声地哭喊着:“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妹妹!” 凄厉的北风刮走了她的哭喊,古晓玲望着情人和女儿远去的背影痛不欲生。她是个倔犟的人,从那儿以后,她再也没有和刘占鳌来往过。可怜7岁的春花,就这样与亲生母亲和同胞妹妹永久地分别了。P1-4 序言 岁月不饶人,我已走过了九十二个春秋。近年来渐感体力不支,脑力也大不如前,正考虑为自己定一条原则:不再带博士研究生,也不再为人写什么审读意见和作序之类的文字了。这既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孙晶岩送来她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还是让我已沉静的心为之一动。 监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也是社会学工作者观察、了解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有趣的是,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初,我刚刚迈进社会学门槛的时候,我_生学术生涯的三位启蒙老师和引路人,都把我的首次社会实地调查点选在监狱。1932年,时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我国第一代社会学大师吴文藻教授,邀请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派克教授来燕大讲学。讲授社会实地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后,经吴先生安排,派克教授亲自带领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进行实地调查的地点,选的就是当时北平的一所监狱和八大胡同。1933年我考进清华研究院,师从俄籍社会学大师史禄国教授。在体质人类学训练中,他为我安排的第一个调查点也是北平的一所监狱,任务是实地测量犯人的体质。由此我走上了注重社会实际生活、注重深入实地调查的社会学道路。 在监狱这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里,有一群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违反了社会的常轨,接受社会的处罚而被封闭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在这个社会之外的其他人或是不屑于接近他们,或是怀着奇特的好奇心来猜测他们。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孙晶岩却以一个作家和社会学工作者的理性和充满激情的精神,尝试着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种视角来观察和解析这个特殊人群的经历和心理路程,并把它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社会现象是很复杂的,这部调查手记所涉及的女性犯罪则是我国社会学的重大课题,但目前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很不够。能够把监狱这个特殊社会中的特殊人群描绘清楚,是一件很费精力也很见功力的事情。孙晶岩没有受过社会学的专业训练,却能以社会学者的眼光学着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在创作之中,更是一个难题。这部调查手记就提示了这样一种价值,也显露出了她观察、体认、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出色的文学表达能力。为此,她是很费了一些精力的。她用一年半的时间,跑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女子监狱,从监狱管理人员到女囚以至于她们的家属,采访了三百多人,记下了十多本采访笔记,拍摄了两百多幅照片,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独家材料,很是难得。我总希望像这样去掉浮躁、肯于实干、肯于吃苦、潜心观察研究的学人、作家更多一些。 监狱中的这个特殊人群,已经被贴了特殊的标签,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已经与常人不一样了。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常人的生活,就需要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孙晶岩所做的调查采访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耐性和技巧与那些女囚犯建立了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氛围,从中获取了真实的资料;更重要的在于她的调查采访活动成为这个特殊群体自我经历的再梳理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强化自身自新意识的极有意义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孙晶岩成功地完成了参与式的社会调查。她的调查采访活动可能对这些特殊人群的自新过程,也就是再社会化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一直主张学者、作家要以积极的姿态深入参与社会生活,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人心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特殊的推动力,这也是孙晶岩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地方。 最后,我还想特别提及的是中国监狱主管部门的同志们,他们以胆识、魄力和自信提出了这个选题,推出了这部可以昭告世界的有说服力的中国人权记录。 费孝通 二○○二年一月 后记 应司法部领导的邀请,在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成为中国作家中全方位采访中国女子监狱的第一人。我第一次采访中国女子监狱是在1990年,那时候的女子监狱条件艰苦,牢房拥挤,伙食很差。 2001年,我应司法部之邀采访了十多所女子监狱,对中国女人顶尖级的犯罪进行了深入研究,创作了关于中国女子监狱的长篇报告文学。司法部和解放军出版社专门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作品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大奖。 监狱题材是作家创作的一座富矿。2006年,我与剧组一道奔赴广东省女子监狱拍摄电视连续剧《女监档案》,对这所中国最大最现代的女子监狱再次进行了深入采访。我和狱警们促膝谈心,和女犯们一道过“三八”妇女节,出席她们的减刑大会、智力竞赛,观看她们出狱时的喜悦心情。 每到一所监狱,我都把女囚当成服刑的姐妹来看待。我觉得一个女人犯了罪,把她关到监狱里已经是通过法律程序惩罚她了,在人格上,我们应当尊重她们。我用作家的眼光和女人的心对女囚们进行采访,女囚王芬患病不能坐着,我就站着和她聊了几个小时;见到女囚刘春花的第一眼,见她蹲在地上用手抱着头,我马上请她坐到凳子上;女囚何润婵脸色蜡黄,我告诉她患子宫肌瘤后的注意事项和手术指征,请警官对她的病多加关照;每当看到女囚流泪时,我都会递给她们一张面巾纸。女囚是非常聪明的,她可以通过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判断你对她的态度。只有当她感觉到你是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进行采访,以一种严肃的作风来进行调查,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时,她才可能向你敞开心扉。 幸福的女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一开始,女犯们对我很戒备,用敌视和不信任的眼光看着我,有的人敷衍我,有的人对我说套话和假话,还有的人跟我顶牛。与监狱中这些有着特殊经历的人群打交道,我不是用俯视的态度来对待她们,而是把女囚当成人来看待,用平视的眼光认真地观察她们、体察她们、分析她们。我觉得此时的我不是一个作家来采访,不是一个大学教师来教育失足女性,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来监狱认认真真地做社会调查,我面前的每一个女囚都是我正在服刑的姐妹。我和她们从心与心的较量到心与心的触摸,从心与心的碰撞到心与心的沟通。 当女囚们撕开心灵的伤口给我看时,我和她们一起流泪;当看到女囚在监狱中走向新生时,我和她们一起高兴。只有这种饱含深情的采访,才可能挖掘到最真实的东西。我的采访不是靠技巧,而是靠情感。只有情感的力量才可能进入心灵、打动人心。很多女囚对我说:“我的这些经历入狱后没有跟任何人谈过,不知道为什么就跟你讲了。” 我说:“我很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也很感谢你们对我说出了心里话。我不会用猎奇的方式来对待你们的伤痛,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我把你们的这些经历用化名写出来,一是为了对女性犯罪做深入探讨,二是为了使社会上的女人不再重蹈覆辙。” 回忆过去对女囚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她们把自己的伤口撕裂给我看,我懂得这信任的份量。因此,不能有半点的冷嘲热讽和居高临下的怜悯。我含着眼泪倾听她们的诉说,而发自内心的诉说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宣泄。 我国女性犯罪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在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女性侵犯人身权利的暴力型犯罪很突出;在广东、江苏、浙江一带,金融诈骗、贪污受贿这些财产型犯罪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云南、广西等边远省份,女性涉毒犯罪数量惊人;在沿海地区,女性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在中原地区,女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令人瞩目。女性犯罪从身份上看,农村人居多;从年龄上看,青少年居多;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 也许是受过医学院校科班培养的缘故,我一开始侧重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关注女性犯罪。比如对于性虐待狂,我觉得这是一种性错位,是通过折磨他人而得到性满足。这种性变态不是思想意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矫治解决的。慢慢地,我发现仅仅有心理学、生理学和法学知识是不能驾驭这个题材的,犯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想写好这部书,必须具备深厚的社会学功力。 于是,我开始认真研读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著作,我惊讶地发现费老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燕京大学学习时,当时社会学系的吴文藻教授就积极提倡“社会学中国化”,他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去做调查。后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派克教授到燕京大学讲学,他向学生们讲授了社区实地调查理论和方法,还带领费孝通等学生到北平的监狱和八大胡同去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 无独有偶,当费孝通考上清华研究院学习时,俄籍教授史禄国给学生讲授体质人类学时,又安排费孝通到北平的监狱去测量犯人的体质。为什么这些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都把监狱当成最好的调研场所?因为监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特殊窗口,监狱是一个小社会,研究监狱就是在研究社会。 这次撰写监狱题材,我用费孝通教授的治学方法研究女性犯罪,深深感到采访写作的过程就是我学习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过程。通过与300多位监狱警察、女囚和家属的访谈,使我对中国女子监狱这个鲜为人知的角落有了新的认识。我在采访中吃了很多苦头,每当我感到艰难和委屈时,我就想起了费孝通教授和新婚的妻子王同惠到大瑶山做社会学调查的情景。费孝通掉进陷阱里受了重伤,而王同惠却为了中国的社会学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觉得现在能够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学人太少了,我应该像费孝通教授那样,把文学创作当成比生命还重要的事业来做。 如果说女囚是一根长歪了的树权,那么监狱警察就是辛勤的园丁,她们不仅把满腔热血倾洒在女囚监管改造工作上,而且还有很多创新思维。她们对待女犯,确实是恩威并重。 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案头上摆满了《犯罪心理学》、《性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女性犯罪论》、《刑事审判》等心理学、法学著作,吃饭睡觉都在琢磨着女性犯罪问题,真有点走火入魔了。咀嚼别人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我经常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泪水模糊了眼眶。 这些年我交了不少司法界的朋友,对监狱警察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天下劳改是一家”和“犯人是有期的,而我们是无期的”这些话的深刻含义。接触久了我发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在起变化,过去我听人讲监狱警察的坏话有点无动于衷,现在一看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把监狱警察形象写得卑鄙猥琐,我的心里就很不舒服。我不否认监狱警察中有败类,但这些败类与中国的监狱警察队伍相比只是沧海之一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对这浩淼的沧海视而不见,却偏偏对那区区一粟津津乐道呢? 现在的监狱警察和旧社会的狱卒有着天壤之别,和十年前的监狱警察队伍相比,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家才会这样安宁,我们的社会才会这样井然有序。他们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温馨的日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 每到一个地方采访,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司法人民警察的热诚和真情。忘不了在细雨霏霏的南京,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的毛军同志举着雨伞在站台前接我的情景。身为一个女监狱长,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亲自陪同我到南通采访,并把我一直送到上海;忘不了在南通监狱采访时,女民警小张得知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金融黑洞》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栏目重播,立刻找来收音机送到我的面前的情景;忘不了在上海女子监狱采访时,樊天敏监狱长得知我每天从早晨8点一直采访到晚上9点,逼着我不许玩命工作,让民警们陪同我到浦东世纪公园、东方明珠和外滩游览,感受上海现代化气息的情景;忘不了在浙江女子监狱采访时,张建华警官正要忙于素质考试,却每天挤时间早出晚归地帮我联系采访对象,与每一个囚犯签订采访协议;袁建华副处长放弃休息,亲自为我送站的情景;忘不了在夜色朦胧的南宁,由于火车晚点,广西监狱管理局的彭处长在火车站等候我一个多小时的情景;忘不了在云南省女子监狱,王齐监狱长与我倾心长谈的情景;忘不了在吉林省女子监狱,武泽云副监狱长带病陪同我采访的情景;忘不了在黑龙江省女子监狱,孙淑兰监狱长亲自开车为我送站的情景…… 报告文学的力量在于真实。我所有的报告文学都是脚板子底下跑出来的,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蘸着血汗写出来的。几年来,从东北大地到西南边陲,从东南沿海到华南平原,我辗转跑了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女子监狱,所到之处都受到司法界的热情欢迎。从司法部最高首长到各省监狱管理局的领导,从监狱长到普通民警,从女囚到她们的家属,我先后采访了300多人,光采访本就用了十多本。如果没有全国各地司法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我是不可能写出这本书的。 在这本书里,所有的司法民警都使用了真名。除了家喻户晓的女囚外,囚犯和关系人基本上使用的是化名,但案例都是真实的。 写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过程,我也完成了一次参与式的社会调查。我希望自己的调查活动能够对这些特殊人群的自新过程,也就是再社会化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许是太投入的缘故,我每天都是含着眼泪在写作,有时写不下去了就趴在桌上哭一会儿,或者坐在钢琴前弹奏汤普森和拜厄。我就这样用感情的热流和理性的思考以一天一万字的速度写完了玟本书。 感谢费孝通教授给了我研究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并亲自为我的书稿作序;感谢司法部的大力支持,使我采访到这么多真实的案例;感谢上海文汇出版社张衍先生的认真编辑,使我的《女监档案》修订本顺利出版。但愿这本书能从预防女性犯罪上给人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孙晶岩 2007年12月14日修订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