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谈虎集/周作人自编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作人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周作人自编集”是周作人生前自己编定或写作的文集,共37种,是作者散文创作中的精华。所以,要了解周作人,了解他的思想,必从周作人自编集入手。

本书为其中的《谈虎集》,主要收录了作者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七年所作散文一百三十二篇,包括:《思想革命》、《罗素与国粹》、《美文》、《小孩的委屈》、《别号的用处》、《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国语罗马字》、《京城的拳头》、《怎么说才好》、《清朝的玉玺》等。

内容推荐

《谈虎集》收录作者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七年所作散文一百三十二篇,“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五四时代,周作人以“思想革命”的提倡者登场,本集中的《思想革命》《祖先崇拜》是其主要标志。《谈虎集》中的文章,立场鲜明,言语激烈,充分展现了一位社会批评家的面貌。

目录

祖先崇拜

思想革命

前门遇马队记

罗素与国粹

排日的恶化

亲日派

译诗的困难

民众的诗歌

翻译与批评

批评的问题

新诗

美文

新文学的非难

碰伤

 附编余闲话

宣传

 附工人与白手的人

三天

麝香

卖药

天足

胜业

小孩的委屈

感慨

资本主义的禁娼

先进国之妇女

可怜悯者

北京的外国书价

上海的戏剧

迷魂药

铁算盘

重来

医院的阶陛

浪漫的生活

同姓名的问题

别名的解释

别号的用处

文士与艺人

思想界的倾向

 附读仲密君思想界的倾向

不讨好的思想革命

问星处的豫言

读经之将来

古书可读否的问题

读孟子

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

代快邮

条陈四项

诉苦

何必

致溥仪君书

论女袴

国庆日

国语罗马字

郊外

南北

养猪

宋二的照相

包子税

奴隶的言语

京城的拳头

拜脚商兑

拜发狂

女子学院的火

男装

头发名誉和程度

男子之裹脚

铜元的咬嚼

二非佳兆论

拆墙

宣传与广告

外行的按语

卧薪尝胆

革命党之妻

孙中山先生

偶感

人力车与斩决

诅咒

怎么说才好

双十节的感想

酒后主语小引

土之盘筵小引

小书

古文秘诀

新名词

牛山诗

旧诗呈政

蔼理斯的诗

马太神甫

道学艺术家的两派

风纪之柔脆

萨满教的礼教思想

乡村与道教思想

王与术士

求雨

再求雨

半春

野蛮民族的礼法

从犹太人到天主教

非宗教运动

关于非宗教

寻路的人

两个鬼

拈阄

我学国文的经验

妇女运动与常识

论做鸡蛋糕

北沟沿通信

抱犊谷通信

诃色欲法书后

附诃色欲法

读报的经验

关于重修丛台的事

关于儿童的书

读儿童世界游记

评自由魂

希腊人名的译音

新希腊与中国

日本与中国

日本浪人与顺天时报

日本人的好意

再是顺天时报

排日平议

裸体游行考订

希腊的维持风化

清朝的玉玺

李佳白之不解

清浦子爵之特殊理解

支那民族性

支那与倭

李完用与朴烈

文明国的文字狱

夏夜梦

 序言

 一 统一局

 二 长毛

 三 诗人

 四 狒狒之出笼

 五 汤饼会

 六 初恋

真的疯人日记

 编者小序

 一 最古而且最好的国

 二 准仙人的教员

 三 种种的集会

 四 文学界

 编者跋

雅片祭灶考

剪发之一考察

后记

试读章节

前门遇马队记

中华民国八年六月五日下午三时后,我从北池子往南走,想出前门买点什物。走到宗人府夹道,看见行人非常的多,我就觉得有点古怪。到了警察厅前面,两旁的步道都挤满了,马路中间立站许多军警。再往前看,见有几队穿长衫的少年,每队里有一张国旗,站在街心,周围也都是军警。我还想上前,就被几个兵拦住。人家提起兵来,便觉很害怕。但我想兵和我同是一样的中国人,有什么可怕呢?那几位兵士果然很和气,说请你不要再上前去。我对他说,“那班人都是我们中国的公民,又没有拿着武器,我走过去有什么危险呢?”他说,“你别要见怪,我们也是没法,请你略候一候,就可以过去了。”我听了也便安心站着,却不料忽听得一声怪叫,说道什么“往北走!”后面就是一阵铁蹄声,我仿佛见我的右肩旁边,撞到了一个黄的马头。那时大家发了慌,一齐向北直奔,后面还听得一阵马蹄声和怪叫。等到觉得危险已过,立定看时,已经在“履中”两个字的牌楼底下了。我定一定神,再计算出前门的方法,不知如何是好,须得向那里走才免得被马队冲散。于是便去请教那站岗的警察,他很和善的指导我,教我从天安门往南走,穿过中华门,可以安全出去。我谢了他,便照他指导的走去,果然毫无危险。我在甬道上走着,一面想着,照我今天遇到的情形,那兵警都待我很好,确是本国人的样子,只有那一队马煞是可怕。那马是无知的畜生,他自然直冲过来,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但我仿佛记得那马上似乎也骑着人,当然是个兵士或警察了。那些人虽然骑在马上,也应该还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何至任凭马匹来践踏我们自己的人呢?我当时理应不要逃走,该去和马上的“人”说话,谅他也一定很和善,懂得道理,能够保护我们。我很懊悔没有这样做,被马吓慌了,只顾逃命,把我衣袋里的十几个铜元都掉了。想到这里,不觉已经到了天安门外第三十九个帐篷的面前,要再回过去和他们说,也来不及了。晚上坐在家里,回想下午的事,似乎又气又喜。气的是自己没用,不和骑马的人说话;喜的是侥幸没有被马踏坏,也是一件幸事。于是提起笔来,写这一篇,做个纪念。从前中国文人遇到一番危险,事后往往做一篇“思痛记”或“虎口余生记”之类。我这一回虽然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在我却是初次。我从前在外国走路,也不曾受过兵警的呵叱驱逐,至于性命交关的追赶,更是没有遇着。如今在本国的首都,却吃了这一大惊吓,真是?出人意表之外”,所以不免大惊小怪,写了这许多话。可是我决不悔此一行,因为这一回所得的教训与觉悟比所受的侮辱更大。

罗素与国粹

罗索来华了,他第一场演说,是劝中国人要保重国粹,这必然很为中国的人上自遗老下至青年所欢迎的。

罗素这番话,或者是主客交际上必要的酬答,也未可知,但我却不能赞成。

中国古时如老庄等的思想,的确有很好的,但现在已经断绝。现在的共和国民已经不记得什么“长而不宰”,他们所怀抱的思想却是尊王攘夷了。

我想国粹实在只是一种社会的遗传性,须是好的,而且又还存在,这才值得保存,才能保存。譬如现在有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据了善种学的方法,保存他特有的能力,使他传诸后世。倘若这人已死,子孙成了傻子,这统系便已中绝,留下一部著作,也不过指示先前曾有过这样伟大的思想,在他子孙的脑里却自有他的傻思想,不能相通了。我们看中国的国民性里,除了尊王攘夷,换一个名称便是复古排外的思想以外,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可以保存的地方。几部古书虽有好处,在不肖子孙的眼中,只是白纸上写的黑字,任他蛀烂了原是可惜,教他保存,也不过装潢了放在傻子的书架上,灌不进他的脑里去的了。还有一层?你教他保重老庄,他却将别的医卜星相的书也装潢起来了,老庄看不懂,医卜星相却看得滋滋有味,以为国粹都在这里了。

中国人何以喜欢印度泰戈尔?因为他主张东方化,与西方化抵抗。何以说国粹或东方化,中国人便喜欢?因为懒,因为怕用心思,怕改变生活。所以他反对新思想新生活,所以他要复古,要排外。

罗素初到中国,所以不大明白中国的内情,我希望他不久就会知道,中国的坏处多于好处,中国人有自大的性质,是称赞不得的。

我们欢迎罗素的社会改造的意见,这是我们对于他的唯一的要求。P10-14

序言

近几年来所写的小文字,已经辑集的有《自己的园地》等三册一百二十篇,又《艺术与生活》里二十篇,但此外散乱着的还有好些,今年暑假中发心来整理他一下,预备再编一本小册子出来。等到收集好了之后一看,虽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数总有一百五六十,觉得不能收在一册里头了,只得决心叫他们“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其余的一百十几篇留下,还是称作“谈虎集”。

书名为什么叫作谈虎与谈龙,这有什么意思呢?这个理由是很简单的。我们(严格地说应云我)喜谈文艺,实际上也只是乱谈一阵,有时候对于文艺本身还不曾明了,正如我们著《龙经》,画水墨龙,若问龙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大家都没有看见过。据说从前有一位叶公,很喜欢龙,弄得一屋子里尽是雕龙画龙,等得真龙下降,他反吓得面如土色,至今留下做人家的话柄。我恐怕自己也就是这样地可笑。但是这一点我是明白的,我所谈的压根儿就是假龙,不过姑妄谈之,并不想请他来下雨,或是得一块的龙涎香。有人想知道真龙的请去找豢龙氏去,我这里是找不到什么东西的。我就只会讲空话,现在又讲到虚无飘渺的龙,那么其空话之空自然更可想而知了。

《谈虎集》里所收的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我本不是什么御史或监察委员,既无官守,亦无言责,何必来此多嘴,自取烦恼?我只是喜欢讲话,与喜欢乱谈文艺相同,对于许多不相干的事情,随便批评或注释几句,结果便是这一大堆的稿子。古人云,谈虎色变,遇见过老虎的人听到谈虎固然害怕,就是没有遇见过的谈到老虎也难免心惊,因为老虎实在是可怕的东西,原是不可轻易谈得的。我这些小文,大抵有点得罪人得罪社会,觉得好像是踏了老虎尾巴,私心不免惴惴,大有色变之虑,这是我所以集名谈虎之由来,此外别无深意。这一类的文字总数大约在二百篇以上,但是有一部分经我删去了,小半是过了时的,大半是涉及个人的议论,我也曾想拿来另编一集,可以表表在“文坛”上的一点战功,但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的绅士气(我原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到底还是颇深,觉得这样做未免太自轻贱,所以决意模仿孔仲尼笔削的故事,而曾经广告过的《真谈虎集》于是也成为有目无书了。

《谈龙》《谈虎》两集的封面画都是借用古日本画家光琳的,在《光琳百图》中恰好有两张条幅,画着一龙一虎,便拿来应用,省得托人另画。——《真谈虎集》的图案本来早已想好,就借用后《甲寅》的那个木铎里黄毛大虫,现在计画虽已中止,这个巧妙的移用法总觉得很想的不错,废弃了也未免稍可惜,只好在这里附记一下。

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周作人,于北京苦雨斋。

后记

费了好几个礼拜的工夫,把这一百三十篇文章都剪贴好,校阅过,《谈虎集》总算编成了,觉得很是愉快,仿佛完了一件心事。将原稿包封,放在一旁之后,仔细回想,在这些文章上表现出来的我的意见,前后九年,似乎很有些变了,实在又不曾大变,不过年纪究竟略大了,浪漫气至少要减少了些罢。我对于学艺方面,完全是一个“三脚猫”,随便捏捏放放,脱不了时代的浪漫性,但我到底不是情热的人,有许多事实我不能不看见而且承认,所以我的意见总是倾向着平凡这一面,在近来愈益显著。我常同朋友们笑说,我自己是一个中庸主义者,虽然我所根据的不是孔子三世孙所做的那一部书。我不是这一教派那一学派的门徒,没有一家之言可守,平常随意谈谈,对于百般人事偶或加以褒贬,只是凭着个人所有的一点浅近的常识,这也是从自然及人文科学的普通知识中得来,并不是怎么静坐冥想而悟得的。有些怀旧的青年曾评我的意见为过激,我却自己惭愧,觉得有时很有点像“乡愿”。譬如我是不相信有神与灵魂的,但是宗教的要求我也稍能理解,各宗的仪式经典我都颇感兴趣,对于有些无理的攻击有时还要加以反对;又如各派社会改革的志士仁人,我都很表示尊敬,然而我自己是不信仰群众的,与共产党无政府党不能做同道。我知道人类之不齐,思想之不能与不可统一,这是我所以主张宽容的理由。还有一层,我不喜观旧剧,大面的沙声,旦脚的尖音,小丑的白鼻子,武生的乱滚,这些怪相我都不喜,此外凡过火的事物我都不以为好,而不宽容也就算作其中之一。我恐怕我的头脑不是现代的,不知是儒家气呢还是古典气太重了一点,压根儿与现代的浓郁的空气有点不合,老实说我多看琵亚词侣的画也生厌倦,诚恐难免有落伍之虑,但是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大约像我这样的本来也只有十八世纪人才略有相像,只是没有那样乐观,因为究竟生在达尔文弗来则之后,哲人的思想从空中落到地上,变为凡人了。

民国十年以前我还很是幼稚,颇多理想的,乐观的话,但是后来逐渐明白,却也用了不少的代价,《寻路的人》一篇便是我的表白。我知道了人是要被鬼吃的,这比自以为能够降魔,笑迷迷地坐着画符而突然被吃了去的人要高明一点了,然而我还缺少相当的旷达,致时有“来了”的豫感,惊扰人家的好梦。近六年来差不多天天怕反动运动之到来,而今也终于到来了,殊有康圣人的“不幸而吾言中”之感。这反动是什么呢?不一定是守旧复古,凡统一思想的棒喝主义即是。北方的“讨赤”不必说了,即南方的“清党”也是我所怕的那种反动之一,因为它所问的并不都是行为罪而是思想罪,——以思想杀人,这是我所觉得最可恐怖的。中国如想好起来,必须立刻停止这个杀人勾当,使政治经济宗教艺术上的各新派均得自由地思想与言论才好。《孟子》日,孰能一之?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句老生常谈,到现在还同样地有用。但是有什么用呢?棒喝主义现在正弥漫中国,我八九年前便怕的是这个,至今一直没有变,只是希望反动会匿迹,理性会得势的心思,现在却变了,减了,——这大约也是一种进步罢。

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岂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