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春秋)老聃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一书在短短的五千字中,既涉及到了抽象的哲学概念,又包括了具体的治国用兵、修德养生的方法,可谓言简意丰,博大深邃。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的修身主张,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求心境平和的途径。

《老子》编者余思遥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观照现实生活,以浅显简洁的语言阐明书中曲折深奥的哲理,使国学经典真正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享有的文化遗产。

内容推荐

《老子》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集中了老子思想的精髓,它以“道”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演变,包含了大量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道家学派与儒家、佛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老子》也因此被誉为“万经之王”。它渊深海阔,影响深广,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对于世界历史文化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第三十章

  【导读】

这一章,老子论述了他对战争的看法。老子认为,君王应该用道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靠军队的暴力。战争使人民颠沛流离,使土地荆棘丛生,战争的残酷性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真正善于用兵的人不会到处显耀军威,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骄傲。事物过于强壮实际上意味着它的衰弱,不遵循道就会走向失败和灭亡。

  【原文】

以道佐①人主②者,不以兵强天下③。其事④好还⑤。师⑥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⑦。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⑧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⑨。

  【注释】

①以道佐:用道去辅佐。佐,辅佐。

②人主:君王。

③不以兵强天下:不依靠武力在天下逞强。强,逞强。

④其事:指用兵这件事。

⑤还:报应。

⑥师:指军队。

⑦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战过后,必定有灾荒之年。

⑧果:指达到目的。

⑨早已:早死,指提早灭亡。

  【译文】

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在天下逞强。用兵力逞强这样的事是必然会遭到报应的。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定是灾荒之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求达到胜利的目的而已,不能用兵力来逞强。达到目的而不自高自大,达到目的而不自我炫耀,达到目的而不骄傲自满,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而不逞强。

事物强大后就会衰老,这就不符合道了。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第三十一章

  【导读】

这一章,老子继续对战争进行批判。他认为,武器是不吉祥的,是杀人的凶器,是世人乃至鬼神都厌恶的,有道之人更是远离武器,远离残杀和战争。不得已而发动的战争,即使胜利了,也不能喜悦。战争的死难者太多,要用丧礼的仪式纪念他们,要以悲哀的心情去凭吊战争中的死难者。这些思想观念反映出老子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对和平的追求与热爱。

  【原文】

夫兵①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③。  君子居则贵④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⑤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⑥。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⑦矣。

吉事尚⑧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⑨,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

①兵:兵器。

②物或恶之:鬼神都厌恶它。物,指鬼神。

③有道者不处: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④贵:以……为贵。

⑤恬淡:淡然,安静。

⑥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如果以取得胜利为美,就是以杀人为快乐。

⑦不可得志于天下:不可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⑧尚:以……为尊贵。

⑨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阳主生,阴主杀。打仗是杀生之事,以右为尊,所以上将军居右边的尊位。

  【译文】

兵器,是不吉利的器物,鬼神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接近它的。

君子平时以左边为尊贵,打仗时以右边为尊贵。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如果不得已而使用了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扬扬,如果胜利了就扬扬得意,就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就不能在天下取得成功。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这就是说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处理出兵打仗的事。死伤众多,要以哀痛的心情去凭吊;战争胜利后,要用丧礼的仪式去纪念。

第三十二章

  【导读】

这一章,老子再次论述了道的本质。道无名而质朴,无形又无边,没有谁能使它臣服。君王如想使天下太平安康,必须遵循于道。君王无为而治,百姓就会安守本分,自得其乐。道对于天下,正如同江海对于川谷。这正是老子为解释道而作出的生动的比喻。

  【原文】

道常无名①,朴②。虽小,天下莫能臣③。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

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⑦,知止可以不殆⑧。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⑨。  【注释】

①道常无名:道永远是没有名字的。

②朴:质朴。

③天下莫能臣:天下没有能使它服从的。

④自宾:自己服从于道。宾,服从。

⑤民莫之令而自均:百姓没有去命令它,它却自然均匀。

⑥始制有名:万物出现后,才产生了各种名称。

⑦止:止境,界限。

⑧不殆:没有危险。

⑨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对于天下的关系,正如江海对于川谷的关系一样。此为倒文。

  【译文】

道永远没有名字,是质朴的。它虽然隐微,天下却没有谁能使它服从。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将会自动地服从。

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相合,就降下甘露,百姓没有命令它,它却自然均匀。

万物出现后,就产生了各种名称,各种名称既然已经产生了,就要知道各种名称之间的界限。知道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就可以避免突破界限而产生危险。道对于天下的关系,正如江海对于川谷的关系一样。

P68-74

序言

据传,在两千多年前,看到周王朝气数将尽的老子倒骑着一头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以一张通关文牒换得圣人洋洋五千言,才使这部包举宇内、囊括人世的《道德经》(又名《老子》)得以传世。

《老子》传世已久,版本较多,本书按照通行版本,将其分为上下两篇,共81章,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称为《道经》,共37章;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被称为《德经》,共44章,合称《道德经》。上篇《道经》讲述宇宙的本源,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论述处世之道,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一书在短短的五千字中,既涉及到了抽象的哲学概念,又包括了具体的治国用兵、修德养生的方法,可谓言简意丰,博大深邃。虽然他的小国寡民、绝圣弃智的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的修身主张,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求心境平和的途径。

本书编者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观照现实生活,以浅显简洁的语言阐明书中曲折深奥的哲理,使国学经典真正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享有的文化遗产。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