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
忙是一种工作状态。但忙一定要忙到点子上,绝不能瞎“盲”。忙要有目标、有方法。凡事要抓关键,分清轻重缓急。如果你一味地蛮干,只顾低头拉车,却不知抬头看路,那你也许永远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
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正确高效的工作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得再多不如做得最好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王阔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优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 忙是一种工作状态。但忙一定要忙到点子上,绝不能瞎“盲”。忙要有目标、有方法。凡事要抓关键,分清轻重缓急。如果你一味地蛮干,只顾低头拉车,却不知抬头看路,那你也许永远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 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正确高效的工作方法! 内容推荐 在效率优先的现代社会,埋头苦干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充分讲求效率的社会,残酷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意识到:效率就是生命。对于员工来说,谁效率高,谁拥有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谁能为企业带来荣誉和利益,谁就能获得企业的肯定,谁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铁饭碗”。否则,即便你做得再多也是枉然。 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正确高效的工作方法! 目录 第一章 找对方法做对事,忙要忙到点子上 1.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2.勤奋未必成功 3.说话做事之前先动脑 4.做事要有“手腕” 5.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要学会抬头看路 6.做自己擅长的事 7.思考是行动的先导 8.抓住关键,打蛇打在七寸上 第二章 身心合一,高效工作相随相伴 1.把精力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2.成功的人是果断的人 3.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4.把握现在,不要犹豫 5.顽强意志能战胜人性弱点 6.花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 7.兴趣是你成功的助推器 8.不要做过于谨慎的“犹豫先生” 9.世间最可怜的人是犹豫不决的人 第三章 谋划好,才能做得好 1.勤于思考是一种美德 2.合理的规划,让工作有条理 3.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4.做好行动前的计划 5.积极思考会让你告别平庸 6.创新,每天都换一个大脑 7.没有钱起家,可以用脑起家 8.逆向思考——迈向成功的法宝 第四章 用脑子去创路子 1.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聪明的脑袋会“拐弯” 3.眼光决定思路,思想决定出路 4.死路与出路 5.激扬头脑风暴,让智慧驾驭财富 6.想像力,创造财富的魔方 7.生命的财富在于开拓 8.大脑的思维潜力 9.借名人之“名”发迹的人. 10.智慧是点子的资本 第五章 计划时间,讲求效率 1.24小时可以变成48小时 2.更好地利用时间,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3.合理安排,把时间进行登记 4.善待今日,奠定成功的基石 5.按重要性办事,把时间用在高回报的地方 6.时间是“挤”出来的 7.零碎的时间也可以创造辉煌 8.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第六章 把大事做细,把小事做好 1.“小细节”与“大机会” 2.以“小”博“大”者强 3.细节隐藏着天堂 4.关注细节,拥有财富 5.一分钟足以毁灭公司的17个细节 6.点滴积累,成就人生 7.完美态度,完美细节 8.重视细节,商机才不会溜走 9.小事情就是一切 第七章 做最好的自己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信心就是塑造自我的力量 3.“怀疑”是成功的劲敌 4.信念的力量 5.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理由 6.信念决定人生的品质 7.冲破“自我设限”的藩篱 8.让信念扬起你成功的风帆 9.信心创造奇迹 10.速成的自信 第八章 目标越高,发展越快 1.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2.眼睛与大脑的距离 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盲从是最大的迷失 5.有了远见,也就有了整个世界 6.梦想比知识更重要 7.方法其实很简单 8.抓住适合自己的目标 9.把握人生罗盘,做命运之舟的舵手 第九章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1.创新与灭亡 2.脑袋需要勤洗,思想需要常新 3.学会从反面思考 4.打破常规才能看到希望 5.创意思维,从无到有 6.逆向思考,避免白跑 7.把创意加工,就能买空卖空 8.成功源自独辟蹊径的创造 9.超常思维的力量 10.活出富有创意的人生 试读章节 不可否认,勤劳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任何时候,勤劳都是必要的。但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勤奋的人的结局却会非常悬殊:有的腰缠万贯、身价不俗;有的则面临失业、生计无着!看来,勤奋未必成功。 老师教导学生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对于成功来源于勤奋这个问题许多人一直是深信不疑的。然而,最新调查表明,成功,20%靠努力,80%靠运气。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人,而是那些拥有智慧、善于思考的人。 只要勤于动脑,成功就在自己的身边。成大事者往往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方向,利用思考的力量,抓住成功的机遇。 人类智慧的进步,让我们有可能既过得舒适,同时又能够享受富足的生活,不再依靠沉重的劳动强度,这要归功于建立在这种智慧基础上的技术和效率,令我们付出越来越少的劳动,却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而它也正是经营者为我们带来的最大贡献!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创业者都非常勤奋和努力,而真正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成功者,很少有人觉得自己更勤奋或者更聪明,而把成功的要素归纳成“运气”。 犹太人的生存之法之一是培养勤勉的习惯。但是,犹太人同时还认同《塔木德》中这样的教诲:“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显然是不够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同时掉进了只有一个小口的瓶子里。蜜蜂为了早点出去,开始在瓶子底部转来转去,一刻不停地叮咬,希望可以咬破瓶子飞出去。而苍蝇的反应却截然相反,当它在瓶子里转了几圈,发现四周都很坚硬后,便飞到了瓶口去寻找出去的路。 结果,苍蝇在顶部转了几圈之后,意外地发现了那个小口,一下子就飞出去了;而蜜蜂却在瓶子底部找寻了两天两夜后,死在了瓶子里。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像蜜蜂一样只知道不停地埋头苦干,因为他们虽然很勤奋,但却往往是徒劳无功、枉费心机的;要学会像苍蝇一样,准确地找到奋斗的方向,找到获得生存的机会。 有人说:“当今社会人人想赚钱,但其中有个明显的规律,叫做小富靠精(卖一斤螺蛳少放几颗,一斤肉多包几个馄饨之类的运作),中富靠勤(起早贪黑走南闯北不辞辛劳地进货出货),大富靠诚(坦陈利害关系,双赢合作不是靠耍花招,搞得你死我活),巨富靠谋(吃透政策和法律的要点,整合各种资源,做做房产期货兼并收购股票上市等等)。” 时间就是金钱,绩效就是生命。工作绩效远比废寝忘食更重要。任何企业都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但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要获得高绩效,就要以“巧干胜于蛮干,聪明胜于拼命”为工作指导原则。 思考是决定人生胜负成败的关键,要想成大事,必须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说:“知识必须通过行动来获得。”换言之,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思考。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时间已经很晚了,他见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 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六年,不露锋芒。在这六年中,他是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有人称他为“数学的王子”,而他则谦虚地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的。” 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回答一位抱怨没有时间考虑问题的年轻科学家时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这不是短时期,而是一年、二年、三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么他最好放弃科学。” 天才不是固执者,而是懂得适时机地专心思考。 开普顿·布朗先生一直在潜心研究桥梁的结构问题。当时要在他家附近的特威德河上建一座大桥,开普顿一直在构思如何设计一座造价低廉的大桥,画出比较理想的图纸来。在初夏的一个早上,晨露未干,他正在自家的花园里散步,看到一张蜘蛛网横在路上。他突然灵感大发,一个主意涌上心头。铁索和铁绳不正可以像蜘蛛网一样连成一座大桥吗?结果他发明了举世闻名的悬索大桥。 当马尔格兹·沃赛斯特在套尔当囚犯时,有一次,他观察到水壶里的热气掀起水壶盖子这一现象,从此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蒸汽动力这个课题上。他把观察的结果发表在《世纪发明》这本杂志上,相当一个时期,他的论文被当作探讨蒸汽动力的教材使用。一直到后来,赛威热、纽卡门等人把蒸汽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制造出了最初的蒸汽机。后来瓦特被叫去修理这台已属于格拉斯哥大学的“纽卡门机器”。这一偶然的事件给瓦特带来了一次机遇,他花一辈子时间使蒸汽机完善起来。 善于抓住一些偶然的事件,善于抓住由这些偶然事件造成的机遇,从中探索出内在的原理,引申出科学的知识,这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之道。P5-8 序言 “别烦我,我正忙着呢”、“你们先吃吧!我忙着赶稿子呢”、“星期六出去玩?这可不行,我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可没那个闲心”、“妈,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我要忙着考试呢”…… 不知从何时起,“忙”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好像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忙工作、忙学习、忙开会、忙应酬、忙考试……于是,人们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忙点好啊,总比无所事事强。” 忙是一种工作状态。但忙一定要忙到点子上,绝不能瞎“盲”。忙要有目标、有方法。凡事要抓关键,分请轻重缓急。如果你一味地蛮干,只顾低头拉车,却不知抬头看路,那你也许会永远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其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热播,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得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最终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样一句话:造成人与人之间命运悬殊的,往往不只是因为谁比谁更卖命或谁比谁聪明,重要的是因为谁有目标及谁的目标更清晰。看来,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奇的元素,它将我们工作的动机、行为的尺度、努力的方式、前进的方向联系起来,从而让我们的忙碌更有意义。所以,在我们忙的不可开交时应该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我到底在忙什么?”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是不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忙碌?” 如果你的心中对上面的问题已有了明确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的忙碌是有价值的。当然了,光有明确的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忙得正确、忙得合理。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救火大队长”、 “无效工作狂”等称号,把自己从忙得一塌胡涂的问题中解救出来,让自己忙得更有成效。 所以,不要再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也不要抱怨自己做的比别人多,薪水却比别人低……停止你的抱怨吧!在效率优先的现代社会,埋头苦干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充分讲求效率的社会,残酷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意识到:效率就是生命。对于员工来说,谁效率高,谁拥有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谁能为企业带来荣誉和利益,谁就能获得企业的肯定,谁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铁饭碗”。否则,即便你做得再多也是枉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